首页 理论教育 先进文化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先进文化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时间:2022-09-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主导性的内在根据在于它的先进性。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为促进创造活力的迸发提供了条件,也为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丰富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振兴的精神源泉和保证。

第二节 先进文化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成功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古老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进一步增强科学理论的说服力、感召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核心价值观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中心、主导、支配地位。它反映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代表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起着规范行为、稳定秩序、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处于中心地位,二是具有主导作用。这两层意思互相补充、互相影响,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又是前者在操作层面上的延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内容涵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准则,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具有内在统一关系的有机整体。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主导性。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为每个人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权利,这种选择是受一定核心价值观规约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反映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明确的主导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主导性的内在根据在于它的先进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了一元化指导思想,明确了共同追求,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先进性要求。

第二,现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当今时代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只有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反映时代发展特点,针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既体现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又体现了党的现阶段奋斗目标。

第三,包容性。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为促进创造活力的迸发提供了条件,也为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丰富资源。但同时应该看到,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无序性,如果没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引领,势必导致价值失序甚至社会秩序的紊乱。因而,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引向深入,就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价值观,通过倡导积极、支持有益、改造落后、抵制腐朽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的社会思想文化的和谐。

第四,超越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源于一般价值体系,又高于一般价值体系,是对社会主义一般价值体系的哲学概括和理论升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要素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包含着对现实生活的超越,从而标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较之其他价值体系的差异所在。

第五,开放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着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具有稳定性,但也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开放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为马克思主义伴随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提供了源泉和动力。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批判精神和彻底的开放性,能够始终正确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因而,它才能够永葆旺盛的理论生机和活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的,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继往开来、走向繁荣富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国古代的“知耻”文化传统,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同时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振兴的精神源泉和保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目标。

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参与文化建设,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的作用。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理想教育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理想是有层次的。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人民要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共同为之奋斗。

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这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优良传统;包括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九八”抗洪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优良传统。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两会”期间,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既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需要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需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5.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使各类文化人才的才华有展示舞台,创造有实现空间,贡献得到社会尊重。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