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做法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做法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今的新农村建设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建设,要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进行新农村建设,要防止各地把新农村建设当成一场耗资的开发运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地建立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就必须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必须将发展农业与发展非农产业相结合。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做法_农村社会学新论

三、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做法

(1)因地制宜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条件很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各地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文化等情况进行规划建设,不能全国各地统一标准,只能在宏观政策、财政资金安排方面统一。

(2)利用合力建设机制开展新农村建设。由于在具体的新农村建设中,行政村和乡镇政府在建设意识上有共性,也有分歧;在建设能力上有优势也有缺陷,这决定着新农村建设不能搞“单干”、须将这两种建设主体结合起来,成立由村民和乡镇干部组成的新农村建设共同体,营建新型的新农村合力建设机制。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建设机制产生凝聚力的措施有统一建设思想、整合行政村和基层政府的建设能力、建立项目合作与任务分解的工作机制、合理分配建设共同体的群体角色。并通过群体沟通、群体决策、群体规范、强化角色意识、建立安全阀制度来保障新农村建设共同体和新农村合力建设机制高效运作。同时,新农村建设共同体利用合力建设机制开展每项新农村建设工作时,要正确认识合力建设机制;要充分尊重村民主体地位;要明确利用目的;要注重适应性利用。

(3)追求实效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按每个行政村的实际条件和需要规划本村新农村建设方案,然后按建设规划进行施工。建设速度和规模要量力而行,不搞冒进和攀比。更不能搞长官意志,强迫命令,违背农民的意愿,做一些表面文章和形象工程。上级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下级政府的监督和考察,实事求是地评价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成效。

(4)城乡互动地开展新农村建设。要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对农民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行新农村建设。因为过去一直是农村支持城市建设;农业支持工业建设。现在大多数农民家庭都比较穷,大多数行政村都没有丰富的财力。既然现在党和国家安排,要建设新农村,理所当然国家要动员城市支援农村建设,要利用工业积累起来的财政支援农业建设。那么,国家和政府就要考虑城乡和工农业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过程进行密切配合问题,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当然,乡镇和行政村可以去筹措本地新农村建设资金。

(5)环保与节源结合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当今的新农村建设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建设,要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进行新农村建设,要防止各地把新农村建设当成一场耗资的开发运动。整个建设过程不能忽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问题。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恢复农村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农村工业杜绝高投入、低产出,高耗费、低效益,高排放、低利用的现象。

(6)产业结构合理化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农村工业、服务业,但是要保持与农业的平衡,要使农村地区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保持必要的合理的平衡。要防止出现单纯追求第二、第三产业而完全放弃农业生产,至少在全国范围内保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地建立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就必须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必须将发展农业与发展非农产业相结合。农村的发展,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第三产业则第三产业。既要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又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7)全面综合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农村居民不仅需要发家致富而且也需要过上幸福生活,所以要全面地综合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进步的结合,在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解决好农村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及社会公正等问题,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

阅读文献

1.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及启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叶敬忠:《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4.宋恩荣:《教育与社会发展——晏阳初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思考题

1.如何评价韩国新村运动?

2.如何看待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

3.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

【注释】

[1]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http://www.cass.net.cn/file/2005010631116.html,2005-08-22。

[2]《韩国的新农村运动》,中国农业信息网,2005年11月4日。

[3]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http://www.cass.net.cn/file/2005010631116.html,2005-08-22。

[4]《韩国的新农村运动》,中国农业信息网,2005年11月4日。

[5]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http://www.cass.net.cn/file/2005010631116.html,2005-08-22。

[6]陈磊、曲文俏:《解读日本的造村运动》,《当代亚太》,2006年第6期。

[7]“一村一品”运动由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于1979年提出。“一村一品”运动实质上是一种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以行政区和地方特色产品为基础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一个地方(县、乡、村)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发展一种或几种有特色的、在一定的销售半径内名列前茅的拳头产品,以振兴“1.5次产业”。当然,“一村一品”并不限于农特产品,也包括特色旅游项目及文化资产项目,如文化设施或地方庆典活动等。

[8]陈磊、曲文俏:《解读日本的造村运动》,《当代亚太》,2006年第6期。

[9]陈磊、曲文俏:《解读日本的造村运动》,《当代亚太》,2006年第6期。

[10]陈磊、曲文俏:《解读日本的造村运动》,《当代亚太》,2006年第6期。

[11]单玉丽:《台湾工业化过程中富丽农村建设之探析》,《现代台湾研究》,2008年第5期。

[12]以上观点参阅了单玉丽:《台湾工业化过程中富丽农村建设之探析》(《现代台湾研究》,2008年第5期)一文。

[13]在农村建设时期,台湾制定的促农政策主要有:《现阶段农村经济建设纲领》(1970年)、《加速农村建设主要措施》(1973年),《农业发展条例》(1973年制定,1983年、1986年、2000年三次修订)、《提高农民所得,加强农村建设方案》(1979年)、《加强基层建设,提高农民所得方案》(1979年)、《现阶段加强农村建设政策纲要》(1987年)、《农业综合调整方案》(1991年)、《农渔村社区整体规划暨建设计划》(1993年)、《农业白皮书》(1995年)、《跨世纪农村建设方案》(1997年)、《农业中程施政计划》(2001年)、《建设农村新生活圈,塑造农村新风貌》(2002年)、《台湾健康社区六星计划》(2005年)等。

[14]农村纲要规划以乡、镇(市)为单元,就其产业发展和自然、人文等条件,规划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规划内容包括区域的人口预估、产业配置、交通及通信网络、公共及公用设施部署、灾害防治、文物保护、水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景观建设、农村游憩等区域性、公共性的建设内容。纲要规划目的是为农村细部建设计划编制提供宏观指导和实践依据。农村建设细部计划以村、自然村或聚落为单元,根据各地农村的特性,因地制宜进行精细规划和计划,作为富丽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蓝本。计划内容包括4个主体项目。一是农村产业发展及产品营销,包括产业发展方向,资源评估与农地利用,农产品生产、仓储、运销,农业休闲游憩及生产环境改善,灌溉与排水。二是社区更新与生活环境改善,包括社区整体布局、农宅新建或修缮、农户环境卫生、社区公共设施、水电、邮电、医疗、运动场、营销中心、停车场等。三是环境保护与景观建设,包括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园林绿化、垃圾及污水处理、溪河治理与利用等。四是社区文化建设,包括文物古迹保护、科学文教设施、社团组织、乡规民约等。

[15]李权兴:《“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等值化”》,http:www.xslx.com/htm/szrp/gsmt/2009-01-17-23445.htm,2009-01-17。

[16]参阅徐秀丽:《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安徽史学》,2006年第4期。

[17]1953年2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最后说道:“我们在农村中的最后目的——引导全体农民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