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电子政务概论的主要学习方法
学习的方法取决于所学内容的特性和学习的目的,而且学习的方法从来不会是固定的,学习的目的不同,学习的方法就会有所不同。电子政务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和综合性,所以主要的学习方法有以下三种:
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是最基本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对于学习电子政务概论这样一门应用学科更是应该运用这样的方法。这个方法要求我们,一方面运用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指导政府管理的实践,另一方面,又结合电子政务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探讨政府管理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政府管理的科学理论。
2.比较研究的方法
有比较才容易有鉴别、评优劣。所以比较研究的方法也是一种经常被使用的有效学习方法。比较可以是多种比较,比如外国与外国比、本国与外国比、国内的不同地方比,以及不同领域的内容比,比如比政策、比法律、比机构、比体制等。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时,应该是目的明确的,客观的、公正的,前提是进行比较的两个或几个事物之间要具备可比性。比较研究是为了发现带有普遍性的规律,以及掌握未来的发展规律。
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借助案例说明理论的实际运用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原本在企业管理、医学、法学等学科运用得比较多,也比较成功。后来新公共管理运动以后,这种学习方法被引入行政管理的教学,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电子政务概论与行政管理是相近的学科,所以也完全可以运用这种学习和研究方法。
学习的方法还有多种,具体适用哪种方法或哪几种方法,还完全取决于学习者本人,而且我们还可以在学习中创造出新的适合于自己的好方法。
本章小结
“电子政务”是出现不到20年的新概念,所以学界对如何定义电子政务现在还未达成共识,本教材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务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原有组织机构界限,优化原有工作流程,办理公务、管理政务、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模式。电子政务具有虚拟、开放和透明这样三个相互联系密切的特征。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三个概念直接相关。在英文里“E-Government”即是电子政务也是电子政府,但是在中文里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区别明显,不能等同。办公自动化是电子政务的初始形态,现在则是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目的不同、所适用的领域也不同,同时,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完善又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发展电子政务的意义主要在于,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政府管理绩效提高;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促进政府运行机制转变;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电子政务的应用十分广泛,现在比较成熟的应用有,政府对政府的应用模式(G2G)、政府对企业的应用模式(G2B),以及政府对公民的应用模式(G2C)。这三种应用模式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由服务与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五个部分组成。这五个部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
关键术语
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G2GG2BG2C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练习与思考题
1.如何理解电子政务的含义?
2.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在中文里有没有不同?
3.如何认识电子政务发展的意义?
4.电子政务有哪些主要的应用模式?
5.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主要由哪些部分构成?
案例
青岛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高效服务政府[14]
2003年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门户网站——青岛政务网在全国地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中位居前五,其中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蝉联第一。在2006年中国IT财富年会和首席信息官年会上,青岛市电子政务工程获“中国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就奖”,是14个获奖项目中唯一的地方党委和政府电子政务项目。
建设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构建八个平台
青岛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机关开展的以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公开政务、提高效能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创新活动,对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高层次的应用需求。为此,青岛市政府把信息网络技术作为提升行政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按照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建设了高度一体化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初步形成由八个平台、五个中心、一套目录构成的“851”电子政务核心技术体系,成为全市机关共享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
八个平台包括政务网络平台、安全支撑平台、公共服务门户平台、基础办公服务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流程管理服务平台、多媒体协作平台和知识管理服务平台。在八个平台基础上,发展形成了五个集中统一的功能中心,即应用服务中心、信息交换中心、政务数据中心、服务注册中心、认证授权中心,构建了全市机关统一的组织机构、人员角色、信息资源、应用服务资源、权限控制信息的管理服务目录体系。
内部一网式办公
目前,市委、市政府的公文、信息、督查、考核、会议、信访、接待、议案等各项业务全部实现网上处理;全市三级机关之间公文、信息全部实现网上传输;12个区市和80多个部门在同一网络平台上、使用同一软件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形成了全市大一统的一网式协同办公环境,促进了信息化条件下高绩效服务型政府建设。
依托大一统的一网式办公环境,按照外网受理、专网办理、外网反馈、实时监控的模式,建成了政府在线、网上审批、大企业直通车、阳光信访、依申请公开等多项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系统,为优化政府服务、改善政务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4年,青岛市政府开始实施网上政务公开信息大整合,形成了60多个部门“一站式”信息公开服务。2007年,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历时8个多月,依托办公专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建成了全市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指南和数据库,整合发布各类公开信息1.5万余条,实现了政府信息的一站式查询服务。
青岛市政府2005年启动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工程并开始进行应用试点。2006年,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制发文件,要求按“全市统一、两级分建、分级集中、分布应用、一网式流转、一站式服务”的模式,推进全市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和应用。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市和区市两级网上审批平台全部建成,其中市和各区市均实现90%以上的审批事项网上办理。此外,青岛市还配套建设了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和考核系统,实现了市、区市审批事项的实时全程监控、预警纠错和绩效评估,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审批方式下行政监督手段缺失问题。
青岛市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了集网上民愿受理、办理流程定制、办理结果反馈、结果满意度评价、办理情况统计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政府信箱系统(政府在线),建立了63个部门和12个区市政府“一站式”的与市民沟通和为民服务渠道,实现了市民咨询、求助、建议、批评、投诉网上统一受理、分办和反馈,并实现了对办理情况的实时监控和统计。彻底解决了部门对市民来信发而不收、收而不办、办而不公开的问题。2007年,“政府在线”共办理市民来信29 202件。
请思考:
1.结合案例,分析青岛市是如何将电子政务建设与建立高效、服务政府有机结合的?
2.结合案例,谈谈电子政务的基本应用模式。
【注释】
[1]Green,Richard T.and Hubbell Lawrence.On Governance and Reinventing Government,in Wamsley,Gary L.and Wolf,James F.,eds.,Refunding Democratic Public Administration,Sage Publications,Inc.,1996,pp.38-62.
[2]余益民:《电子政务技术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3][日]白井均等:《电子政府》,陈云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5~16页。
[4]杨路明等:《电子政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5]赵国俊:《电子政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6]李习斌:《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7]田景熙,洪琢:《电子政务系统规划与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8]金江军,潘懋:《电子政务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
[9]梁仕伦,刘新飞:《电子政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10]赵国俊:《电子政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11]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办公厅电子政务课题组:《电子政务实用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
[12]转引自王琰等:《电子政务理论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13]蓝志勇:《行政官僚与现代社会》,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14]改编自王书坚:《青岛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高效服务政府》,http://www.e-gov.org.cn/news/news002/2009-01-04/98154.html,2009-01-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