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至上与伸张正义内容介绍

国家至上与伸张正义内容介绍

时间:2022-09-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内容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强调民主制度的优越性;第二,指出民主制度衰落的原因;第三,提出重建民主制度的基本途径。[125]德谟克利特对当时制度的衰变深感忧虑,他指出了当时制度的主要缺陷,呼吁人们要重视国家利益,培养良好的公民责任,运用法律的武器来建设正义的社会。

三、国家至上与伸张正义

在德谟克利特的残篇中,有大量关于政治方面的内容。据普卢塔克记载说:“德谟克利特劝人接受政治方面的教育,认为这是极重要的,并劝每个人去从事那种人能借以实现最伟大和最美的事情的工作。”[116]尽管德谟克利特并不是政治活动家,其著述中没有政治方面独立著作,但从他的残篇中可以看出,他关于政治方面的一些格言还是很有见地的。而且他处在政治变动的时代,对政治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他所处的时代来仔细地分析这些格言,可以看出,这些言论有贯穿其中的主线,这就是如何完善民主制度的问题。其内容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强调民主制度的优越性;第二,指出民主制度衰落的原因;第三,提出重建民主制度的基本途径。尽管德谟克利特没有明确这样说,但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他的格言确实都有所涉及。

德谟克利特是奴隶主民主制的拥护者。但他直接讲到民主制的,只有一段,这段人们常引用:“在民主制度中受贫穷,也比在专制制度下享受所谓幸福好,正如自由比受奴役好一样。”[117]这里往往会引起误解,好像民主与贫穷有必然联系似的,正像伯利克里把民主与富有联系起来一样。事实上,民主与贫穷、民主与国家财富的增长并不存在必然关联,民主主要是对人们在政治决策中对每个人的政治地位与价值的一种肯定罢了。这一点德谟克利特是有所感受的。德谟克利特对于希腊民主制的态度,是肯定的、赞扬的,他看中的是民主制度下人们的自由。在德谟克利特其他涉及政治问题的言论里,没有对民主展开论述,有的却是在旁敲侧击社会生活的阴暗面,流露出对现存制度下潜藏的危机的担忧、对制度缺陷的暴露和所提出的完善对策。他对当时的社会及其制度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看到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是社会动荡和不正义的重要原因,提出通过限制财产、团结和互助等调和办法来解决分化。他说:“赤贫和豪富惯于变换位置,并且引起灵魂的大骚扰”[118],这会导致“生活中不少的恶:嫉妒和怨毒”[119]。他的那些格言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即多处谈到贫富和财产占有问题。他反对财富兼并,认为有些“为孩子们积聚太多的财富,只是一种借口,用以自欺欺人地掩饰自己的贪欲”[120],他咒骂“贪得无厌的欲望使人失其所有,就像伊索寓言中所说的狗一样”[121];他指出鲸吞财产“正如癌是一切肿瘤中最恶的一样”[122],是致命的祸根,并且告诫人们这就像“在刀尖上跳来跳去”,弄不好“就完蛋了”[123]。他的道德格言,表现出他对社会矛盾根源的理解,这就是贫富分化和人们的贪欲。

他提出,为了克服贫富过于悬殊造成的“不幸”与危险,应当限制财富积聚与兼并。他规劝人们要节制,要富人多想想“生活贫困的人”的“痛苦”,就会知足,不致“陷于贪得无厌”。他甚至提出,如果有钱人能给赤贫者“一笔预支款项”,给他们“帮助”和“恩惠”,就会带来“恻隐之心、团结、友爱、互助、公民之间的齐心协力”[124],他告诉人们,要正确地使用金钱,因为“明智地用钱可以是很大方面对人民有利的,至于不明智地用钱则是一种对公共善毫无利益的阔绰。”[125]

德谟克利特对当时制度的衰变深感忧虑,他指出了当时制度的主要缺陷,呼吁人们要重视国家利益,培养良好的公民责任,运用法律的武器来建设正义的社会。在他看来,正是现行的法律制度问题才导致了吏制腐败,好官难做。他说:“在现行的宪章制度中,没有任何方法使官吏避免不做坏事,即使他们本来是好的。因为他是为自己而不像是为了别人,他只对自己负责”[126]。德谟克利特已经看出,当时处在衰变中的民主制的一些法律,实际上只是使那些拥有权力的人可以为所欲为,好的官吏不能得到保护。在这种环境下,即使他们本来是好人,也会去干坏事。所以,他大声疾呼:“应该将国家的事务放在超乎一切之上的地位,以使国家能治理得很好。人们不应该争执不休以致失去公道,也不应该让暴力损害公共利益。治理得好的国家是最大的庇护所,其中有着一切;它安全了,一切就都安全;它毁灭了,一切也都毁灭”[127]。他呼吁大家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但他又看到当时内乱和党政频繁不断,感到忧心忡忡:“内战对两派都是有害的;它使胜利者和失败者同样遭受毁灭。”[128]11他认为,“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将伟大的事业引导到好的结果,否则没有别的办法”[129]。对于这种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从现存的材料来看,他没有提出什么具体、高明的改革方案,只能像当时别的思想家一样抽象地提出两点主张:一是要有一个好的法律,他认为:“法律意在使人们生活得更好;它应该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人们自己希望得到好处;因为对那些服从法律的人,法律显得是适合他本性的美德。”[130]二是要做正义的人:“正义就是去做他应该做的事;反之,不正义就是没有做到他应该做的,并且做了违背自己义务的事”[131],“人必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处分那做了坏事的人,不应该忽视它。这样做就是正义和善,忽视它便是不正义和恶。”[132]

【注释】

[1][法]卡西尔:《国家的神话》,张国忠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7页。

[2]详见《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1版第24卷,萨摩斯条目。

[3][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上册,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49页,译文略有改动。

[4]米纳:《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政治实践和理论》,巴尔的摩1942年版,第4页。

[5]参见柏拉特:《早期希腊哲学》,第276页。

[6]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55、57页。

[7]参见[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引录》第8卷第3章。

[8]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55、57页。

[9]参见汪子嵩等:《古希腊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50页。

[10][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马永翔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20页。

[11]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北武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53页。

[12]叶秀山、傅乐安编:《西方著名哲学家译卷》第1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10页。

[13][英]厄奈斯特·巴克:《希腊政治理论》,卢华萍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6—67页。

[14]参见蔡勒:《古希腊哲学史》英译第1卷,第350、517页。

[15]扬别利柯斯:《毕达哥拉斯传》,瑞士1963年,第37节。

[16]《DK》:14A9a。

[17]参见蔡勒:《古希腊哲学史》英译第1卷,第350、517页。

[18]参见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3页。

[19][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47页。

[20][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马德元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55、36页。

[21][英]厄奈斯特·巴克:《希腊政治理论》,卢华萍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5—66页。

[22][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马德元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55、36页。

[23]亚里士多德:《论灵魂》,404h16—19,407b31—33,1340b17—19。

[24][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马德元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55页。

[25]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2、31页。

[26][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马德元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55页。

[27]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2、31页。

[28]亚里士多德:《论灵魂》,404h16—19,407b31—33,1340b17—19。

[29]亚里士多德:《论灵魂》,404h16—19,407b31—33,1340b17—19。

[30]杨别利柯斯:《毕达哥拉斯传》,瑞士1963年,第50、50、50、52节。

[31]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2页。

[32][挪]G·希尔贝克《西方哲学史》,童世俊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20页。

[33]杨别利柯斯:《毕达哥拉斯传》,瑞士1963年,第50、50、50、52节。

[34]杨别利柯斯:《毕达哥拉斯传》,瑞士1963年,第50、50、50、52节。

[35]杨别利柯斯:《毕达哥拉斯传》,瑞士1963年,第50、50、50、52节。

[36][德]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翁绍军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0页。

[37]参见柏特尔:《早期希腊哲学》,第279页。

[38]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9卷第1节,第13—14节与第3、12节。

[39]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9卷第1节,第13—14节与第3、12节。

[40]arche有“开始”和“监管者”或“政府”的两重含义,如果我们将政治统治理解为“支配”、“决定”的意思,也可以说“本原”包含有这种意思。

[41]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1012h34—1013h23。

[42]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1页。

[43]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9、19、23页。

[44]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1页。

[45]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9、19、23页。

[46]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9、19、23页。

[47]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7页。

[48]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2页。

[49]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0、20、22、25、23页。

[50]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0、20、22、25、23页。

[51]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0、20、22、25、23页。

[52]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0、20、22、25、23页。

[53]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0、20、22、25、23页。

[54][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85页。

[55]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0、21页。

[56]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0、21页。

[57]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3、28、21、22页。

[58]色诺芬:《雅典政体论》卷一,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8页。

[59]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3、28、21、22页。

[60]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3、28、21、22页。

[61]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3、28、21、22页。

[62]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2、23、21页。

[63]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2、23、21页。

[64]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2、23、21页。

[65]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3、29、14、29、29页。

[66]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3、29、14、29、29页。

[67]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3、29、14、29、29页。

[68]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3、29、14、29、29页。

[69]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3、29、14、29、29页。

[70]参见《柏拉图全集》第三卷,王晓超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1C—226A、265A—268D。

[71]参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7页。

[7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7、8页。

[73]参见《柏拉图全集》第三卷,王晓超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1C—226A、265A—268D。

[74]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7、8页。

[75][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卷第55节。

[76][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凤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5月第1版,第684页。

[77][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卷第50节。

[78]《柏拉图全集》第三卷,王晓超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65A—268D。

[79]《柏拉图全集》第一卷,王晓超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6A—36C。

[80]《柏拉图全集》第二卷,王晓超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00C、151D—152D。

[81]《柏拉图全集》第二卷,王晓超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00C、151D—152D。

[82]《柏拉图全集》第二卷,王晓超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00C、151D—152D。

[83]《柏拉图全集》第二卷,王晓超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00C、151D—152D。

[84][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陆衡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9页。

[8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23页。

[86][法]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97页。

[87]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2、33页。

[88]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2、33页。

[89]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4页。

[90]参见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36页。

[91]参见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36页。

[92]参见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36页。

[93]参见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36页。

[94][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32页。

[95]涅尔谢相茨:《古希腊政治学说》,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111页。

[96]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要》,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00页。

[97]转引自马克思:《博士论文》,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57页,译文略有改动。

[98]亚里士多德:《论生灭》,315a34。

[9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6页。

[100]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7页。

[101]叶秀山等编:《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1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0页。

[102]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7页。

[103]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7、107、114页。

[104]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7、107、114页。

[105]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7、107、114页。

[106]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7、117、116、117、127、119、118、123、124、117页。

[107]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7、117、116、117、127、119、118、123、124、117页。

[108]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7、117、116、117、127、119、118、123、124、117页。

[109]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7、117、116、117、127、119、118、123、124、117页。

[110]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7、117、116、117、127、119、118、123、124、117页。

[111]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7、117、116、117、127、119、118、123、124、117页。

[112]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7、117、116、117、127、119、118、123、124、117页。

[113]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7、117、116、117、127、119、118、123、124、117页。

[114]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7、117、116、117、127、119、118、123、124、117页。

[115]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7、117、116、117、127、119、118、123、124、117页。

[116]普卢塔克:《驳科罗封》,第32页。

[117]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20页。

[118]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15、115、117、117、123、118、123、123、122、120、119页。

[119]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15、115、117、117、123、118、123、123、122、120、119页。

[120]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15、115、117、117、123、118、123、123、122、120、119页。

[121]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15、115、117、117、123、118、123、123、122、120、119页。

[122]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15、115、117、117、123、118、123、123、122、120、119页。

[123]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15、115、117、117、123、118、123、123、122、120、119页。

[124]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15、115、117、117、123、118、123、123、122、120、119页。

[125]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15、115、117、117、123、118、123、123、122、120、119页。

[126]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15、115、117、117、123、118、123、123、122、120、119页。

[127]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15、115、117、117、123、118、123、123、122、120、119页。

[128]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15、115、117、117、123、118、123、123、122、120、119页。

[129]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19、119、120、120页。

[130]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19、119、120、120页。

[131]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19、119、120、120页。

[132]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19、119、120、12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