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本书的内容介绍

本书的内容介绍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第三节从方法论的角度简要介绍了国际关系研究的两种方法——历史研究和科学研究。第2章介绍了国际关系的层次分析法。目前国际关系学界比较流行的分层法是把国际关系分为体系、国家和个体三个层次。目前,世界体系已经基本走出了霍布斯文化,正处于洛克文化,并出现了康德文化。第12章介绍当前世界安全问题。

第四节 本书的内容介绍

本书共15章,从内容上可以分成以下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视角和基本方法,内容主要集中在本章第三节和第2章。

判断一个人把国际关系作为专业研究还是业余爱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他在分析国际关系和国际问题时是否自觉地运用了理论和方法。理论是科学研究的最大成果,为人们研究国际关系提供解释模型和分析框架。本章第三节从方法论的角度简要介绍了国际关系研究的两种方法——历史研究和科学研究。

第2章介绍了目前国际关系学界影响力最大的三种理论视角——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分析了它们的哲学基础、核心假设、主要观点和运用范围,阐述了不同理论视角之间的关系,还以中美关系为例向读者展示了在研究中如何运用理论。第2章介绍了国际关系的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假定国际关系是在多个层次上展开的人类活动,为了把握国际关系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人们需要对各个层次的性质、特点、互动关系都有深刻了解,同时在分析具体的国际问题时,要从不同的层次寻找导致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以达到对事件的深入剖析。目前国际关系学界比较流行的分层法是把国际关系分为体系、国家和个体三个层次。第2章介绍了每个层次的分析要素,并以2003年美伊战争为例,从三个层次分析了美国发动战争的原因。

第二部分是从体系层次和国家层次分析国际关系,主要包括第3章至第9章。可以说是对第一部分所阐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方法的运用。

第3章和第4章是从世界体系层次分析国际关系,主要介绍了世界体系的性质、文化、结构和演变。第3章首先解释了世界体系的基本性质——无政府状态,质疑现实主义“无政府必然导致混乱无序”的观点,然后从理论和历史两个方面探讨和考察无政府状态下国际关系可能存在的三种状态——敌对、竞争、互助,以及与这三种状态相对应的三种体系文化——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从历史上来看,每种体系文化的出现都需要有相应的物质前提和观念条件。目前,世界体系已经基本走出了霍布斯文化,正处于洛克文化,并出现了康德文化。第4章分析了影响世界体系结构的因素,从三种理论视角探讨了什么样的结构最稳定的问题,并追溯了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形成以来,世界格局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从中总结出世界体系发展、演变的一些规律,为预测未来世界体系发展趋势提供启示。

第5章至第9章是从国家层次分析国际关系,主要评价现代国家的性质、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家实力的运用和国家的对外政策等内容。近代以来的世界体系是以建立在民族基础上的主权国家为行为主体,现代国家与前现代的国家(如帝国、城邦、封建诸侯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现代主权国家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它肇始于西欧,以欧洲“三十年战争”后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标志。随着欧洲向世界的扩张,世界其他地区和殖民地在赢得独立后都建立了主权国家。从法律的意义上讲,国家主权意味着对外独立和对内最高的权力,但国家主权不是永恒的、绝对的和至高无上的,国家主权越来越受到国际法、国际规则和国际组织的制约。主权国家以维护和促进国家利益为主要目标,而国家利益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世界体系中没有任何两国具有完全相同的国家利益。国家实力是实现国家利益的能力,国家实力不仅指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等物质力量,而且包括国民素质、国家凝聚力、政府效率和经济体制等非物质力量。物质性力量与非物质力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国家运用实力的方式主要是外交和武力,其中外交是国家运用综合实力实现国家利益的核心手段,武力以战争形式的运用在当今世界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只有用于自卫和经联合国授权阻止侵略时才被认为合法。国家对外政策的类型很多,如霸权、均势、“搭车”等,但任何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会受到体系、国家和个体三个层次的众多因素的制约。

本书的第三部分分析当前国际关系中的重要问题,主要包括第10章至第14章。

第10章介绍了当今世界格局和大国崛起之路。当今世界“一超多强”格局中的大国同时也是20世纪世界舞台上的大国。根据发展路径和原动力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为原发性现代国家和后发性现代国家。原发性国家,如英、美、法等国塑造了近代的世界体系,后发性国家,如德、俄、日则冲击和改造了近代世界体系。今天,这些世界大国虽然在国内状况、国际地位、作用、影响力、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实行了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国家,国家的发展目标不是开疆拓土、追求强大,而是把社会稳定和国民的福祉放在首位,大国关系已基本上摆脱了霍布斯文化下的对抗和冲突,逐步走向竞争与合作。

第11章介绍了世界体系中的非国家行为体——国际组织。建立在主权国家基础上的国际组织的出现,打破了世界体系中主权国家为唯一行为体的局面,这可以说是世界体系的一个重大变革。尽管国际关系的三大主流理论对国际组织在世界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和前景有着不同的认识,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国家间交往和联系越发密切和广泛,以及全球问题的凸现和日益严重,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冲突和促进发展等方面将会发挥难以替代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12章介绍当前世界安全问题。当前世界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冷战结束前有着显著的差别,以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分离主义为主的世界安全问题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三种主流理论为分析世界安全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但不管人类是陷入安全困境还是实现永久和平,最终都取决于人类自身。而近百年来,人类在追求安全与和平的道路上已经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防止战争和追求安全符合几乎所有人的利益,珍视生命、慎言战争已经成为一种普世价值。

第13章介绍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虽然在冷战后才成为热门话题,但其进程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就开始了。世界市场的扩张性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技术变迁、尤其是通讯和交通技术的进步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必要条件,而产业生命周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扩展。冷战后的经济全球化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繁荣和风险,对所有国家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全球化浪潮将世界大多数国家带入更加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中,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增长,在为此而感到欣喜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近代经济全球化的失败提供的警示——要充分地重视和认真地解决好全球和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问题。

第14章介绍了世界体系面临的生态挑战。这是一个更广意义上的“安全”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国家,而且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这些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和紧迫,解决这些问题绝不是仅依靠某些国家或地区的努力就能做到,而必须通过世界各国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才能解决。该章介绍了全球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全球生态问题的严重性、解决全球问题的思路和全球治理的实践。诚然,与全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相比,目前全球治理在解决全球问题上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有限的。但如果考虑到全球治理诞生至今不过数十年,那么它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应该令人感到鼓舞。

本书的第四部分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主要为第15章。之所以专门列一章讨论此问题,缘起于我们作为中国人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关切,也体现出我们对国际关系和人类未来的关切。这一章首先建立了一个分析国家与世界体系关系的分析框架,然后以此分析了东西两个世界正面接触以来至今160多年的中外关系史,尤其是中国自身的身份定位和身份建构过程、中国与世界大国的互动以及中国与世界体系的关系。最终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近代以来应对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影响,从而为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提供启示。

与国内同类著作相比,本书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博采众家之长,力图向读者展示国际关系学研究成果的全貌。本书对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三大主流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给予同样的关注。在论述世界体系的稳定、国际组织对世界体系的影响、对世界安全的认识等内容时,本书分别从三大理论视角作了阐述,希望读者从对这三种理论的比较中加深对这三种理论的理解,同时比较全面地认识上述问题。此外,针对目前国内同类著作较少涉及建构主义的现象,本书将建构主义放在一个与其他理论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第3章论述世界体系的文化和第6章论述国家利益时借鉴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有关内容,为读者认识这些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二是注重理论的活学活用,避免将其变成一堆晦涩难懂的概念和推理,而是力求将之与活生生的现实联系在一起。本书在介绍理论时,不仅用简明通俗的语言从逻辑上阐述理论的内容和意义,而且以大量生动的事实和鲜活的案例作为对理论的支持。如第2章介绍理论分析视角时,以中美关系为案例,分别用三种理论对中美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在介绍层次分析法时,以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为案例,分别从体系、国家和个体层次分析了美国实施这一对外政策的原因。第6章介绍国家利益时,分别以中国和美国为例,分析两国由于文化传统迥异而带来的不同国家利益目标。由于国外优秀的同类著述基本上是以本国的历史和本国学生熟悉的事件为案例,中国读者容易对此有距离感,甚至有些时候不解其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书采用了大量中国历史和国人较为熟悉的事件为案例,希望借此增强读者对理论的理解,并由此更为深刻地了解中国问题。

三是培养读者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读者进入国际关系研究的殿堂。任何一门学科既有已经取得的成就,也有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国际关系学也不例外。同时,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科中的不同流派有不同的认识和分析的视角,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国际关系同样也不例外。本书在面对同一具体问题时(如什么样的世界格局最稳定、如何实现世界和平等),为读者提供不同理论视角对此所作的分析,让读者自己来体会各种理论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自己来评判哪种理论更有说服力和解释力。在论述当前世界的政治、经济、安全问题和中国未来的走向时,本书会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背景、具体表现、目前解决问题面临的困难等,但讨论这些问题的主要目的是提醒读者关注这些问题,启发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而不是试图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灵丹妙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