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书结构与内容安排

本书结构与内容安排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金融系统与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浩如烟海,对这些文献进行恰当的梳理是我们开展研究的第一步。但在技术改进的后期,由于现实经济中关系成本的必然存在,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往往在日臻完善的技术上可能会表现出投资过度的现象。第八章探讨了最优金融系统的标准及中国金融系统优化问题。

三、本书结构与内容安排

全书共分九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和第二章,导论提出了金融系统与技术创新融资这一选题的背景、研究的意义以及本书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章是对金融系统与技术创新相关理论的评述,这是本书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进入到技术创新融资的比较金融系统分析,为第三章至第六章,由于技术创新融资的当事人面临着的外生不确定性,技术创新融资这种跨时交易存在着不同的环境,这意味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交易成本。第二部分就是以这些环境为背景,并结合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来对金融系统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为第七、第八章,第七章探讨了金融系统演变的一般逻辑,第八章结合当今全球金融系统的发展趋势与中国金融系统的现实特征,对中国金融系统优化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是全文的结论。

第二章是对金融系统与技术创新相关理论的评述。研究金融系统与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浩如烟海,对这些文献进行恰当的梳理是我们开展研究的第一步。现有的文献主要是从金融系统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分析,金融系统对于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以及金融系统差异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的。这些理论最终落脚于金融系统模式的优劣之争,尽管令人遗憾的是,最终并没有得出一种模式优于或者是劣于另一种模式这种泾渭分明的结论,但正是这一争论过程中的众多成果,为我们分析技术创新融资提供了厚实的理论支撑。

第三章研究了技术创新的融资环境与交易成本。技术创新融资是资金资源的一种时间配置,在这一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当事人处在意见分歧、不对称信息以及不完备契约环境之中。这样的环境意味着技术创新融资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交易成本,金融系统具有减少这些交易成本的功能,因此,交易成本就构成了金融系统发挥某种功能的基础。但是,金融系统在解决意见分歧、不对称信息和不完备契约方面的功能机制,却可能对技术融资,进而技术的采纳和应用造成深刻影响。结合技术长波理论对技术革命周期的划分,我们在接下来的三章里,详细比较了不同金融系统对意见分歧、不对称信息和不完备契约等问题的处理机制及比较优势。

第四章分析了当一种新技术出现时,两种金融系统对此的反应以及对新技术开发融资的作用机制。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中,每个当事人都独立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然后根据各自的先验概率分别计算后验概率并采取“分散行动”;而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中的当事人通过银行中介组成一个共同体,采取的是“集体行动”。分散行动模式和集体行动模式的差异在于:前者无须协调个体间的意见分歧,后者则须在共同体内达成意见的一致。我们看到,在新技术应用的早期,由于分散行动对意见分歧的容忍,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开发新技术的速度要远快于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然而,当新技术的开发行将完成时,由于集体行动在信息成本上的规模经济和当事人之间容易协调的正外部性,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可以避免出现过度的技术投资。

第五章分析了不对称信息对技术传播的影响。金融系统为克服不对称信息、进而促进技术创新融资提供了某种机制,但由于不同的金融系统的处理机制不一样,问题得到解决的程度就会有所差异。对于不对称信息所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市场融资和中介融资的功能至关重要,但我们并不易区分金融系统的差异。而对道德风险问题,金融中介利用其业务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可以实现有效而又低成本的对借款人的监督,中介融资应该更加有利于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从而表现出了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的优越性。

第六章探讨了技术改进过程中的关系融资和距离融资。尽管关系融资和距离融资与银行主导和市场主导并不存在着绝对的必然性,但考虑到在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中,“关系”的普遍程度要比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中更为普遍,我们才把关系融资与银行主导,把距离融资与市场主导对应起来。相对于距离融资,关系融资的优势在于融资者通过同企业家维持长期的关系,能够及时了解项目进展的信息,其缺陷在于维持关系的成本。在技术改进的前期,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中的关系成本因为比较强烈的规模经济优势而快速递减,则技术改进就将呈现出“蛙跳”形式。但在技术改进的后期,由于现实经济中关系成本的必然存在,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往往在日臻完善的技术上可能会表现出投资过度的现象。

第七章探讨了金融系统演变的一般逻辑。从功能观点来看,两种主要的金融系统模式,即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和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各有优劣。本章通过对早期金融系统发展历程的考察,以及两种主要模式形成过程的分析,指出金融系统的形成和演变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法律环境、意识形态、制度惯性以及政府态度等因素决定了一个国家金融系统的形成和演变。

第八章探讨了最优金融系统的标准及中国金融系统优化问题。通过第三、四、五章的分析可以看到,对于不同的技术环境,最优金融系统的形式都不是完全相同的,但不论具体形式如何,从技术创新融资的角度看,最优的金融系统都应当满足两个标准:具有完备的功能和富有弹性。结合全球金融系统发展趋势与中国金融系统的现状和典型特征,讨论了优化我国金融系统应从完善我国金融系统功能和加强金融系统弹性两个方面着手。

最后一部分为全文的总结。

【注释】

[1]柳卸林.21世纪的中国技术创新系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1:309.

[2]Allen和Gale(2004)强调了完全市场的重要性,他们甚至证明了如果市场是完全的,即使契约是不完全的,经济效益也可以达致;如果市场是完全的,市场参与也是完全的,金融中介就是多余的。

[3]参见戈德史密斯(Goldsmith)为早期金融系统所做的一个统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