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书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本书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围绕中国商业银行的能力构筑这条主线展开,遵循一般理论分析、具体分析与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进行分析。第七章 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现实挑战。虽然近年来在国内良好的经济环境中,中国商业银行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综合实力迅速提高。而要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国商业银行就必须在现有的环境中,通过对相关资源的重新配置,切实构造

六、本书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本书围绕中国商业银行的能力构筑这条主线展开,遵循一般理论分析、具体分析与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进行分析。除导论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理论评述与分析框架是第一部分。本部分对企业能力理论及有关商业银行的能力理论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竞争优势的来源,提出了商业银行现实的核心能力主要是服务能力、融资能力、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判断。

第二部分是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源和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包括五章,主要是按照能力构筑主线回顾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成长过程,并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源和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商业银行“大而不强”现状的形成原因。

第三部分是对策建议,分为两章,是在第二部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环境变化和挑战,指出中国商业银行应对这种环境变化挑战的最好方式就是构造能力,并提出中国商业银行能力构造的框架和路径。

第一章 理论评述与分析框架。评析企业能力理论文献,提出本书的分析框架。企业战略关注的重点是一个逐步由外向内,由环境到资源到能力的过程,是一个由静态到动态、由核心能力到动态能力的过程。通过对竞争优势特性及其来源的分析,也即对静态竞争优势和动态竞争优势的特性、企业竞争优势的内生论和外生论等相关理论的分析评述,提出商业银行基本的、基于能力构建的竞争优势的分析框架,指出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来源及其获取途径是在立足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构筑核心能力。

第二章 中国商业银行的成长历程回顾。回顾中国银行业不足30年的发展历程,探寻中国商业银行的成长与改革轨迹及银行业的开放轨迹。我们看到,中国商业银行在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轨过程中,又面临着银行业全面开放的外部冲击。因此,中国商业银行自成立至今,就一直处于调整、改革、完善的过程中,并且有其特有的路径和特征。在中国正式加入WTO后的几年中,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呈现出了跑步前进的态势,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商业银行的所有权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风险管理机制改革已取得了较大突破,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在盈利能力、创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公司治理等一些关键性、能力性指标方面,差距仍十分明显。

第三章 中国商业银行有形资源现状。商业银行的有形资源包括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高效组合不仅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提供了基础,而且也为商业银行培育竞争优势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成为商业银行之间展开竞争的具体载体,是商业银行能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商业银行所寻求的持续竞争优势,就是在通过对银行内部资源不断调整,以适应外部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的过程中获得的。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已通过财务重组、股改上市等系列改革基本实现了资本充足率达标,解决了资本制约的瓶颈问题,但是资本积累的方式、资本的使用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改进,还需要尽快实现从资本高消耗型的业务发展模式向资本节约型发展模式的转变。由于机制和体制的原因,中国商业银行陷入了“高管人员不能自主、中层人员激励不足、普通人员淘汰渠道不畅”的现实困境,人力资源的泛行政化管理,既制约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也使中国商业银行无法阻止优秀人才的流失。

第四章 中国商业银行无形资源现状。如果说有形资源即资本和人力资源是构筑商业银行这个肌体的骨肉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形象地将无形资源称作商业银行肌体的血脉和神经。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机联系和高效组合,才能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康运转。中国商业银行与国际活跃银行的差距主要是“形似而神不似”,这在中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品牌等无形资源方面表现得较明显。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组织结构的不科学、品牌建设的滞后,既是中国商业银行“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商业银行在现行体制和机制下所能获得的资源的真实写照。

第五章 中国商业银行核心能力分析。企业能力涵盖整个企业价值链,存在于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而某种具体的能力则作用于企业运作的一个方面,有其特定的作用范围。我们在对中国商业银行进行战略分析时,可根据中国商业银行的特点及其能力构成要素的不同作用范围,将中国商业银行主要能力归结为融资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盈利能力等,当然同时还有一些相对次要的能力,如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中国商业银行的融资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处于快速提高的过程中,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但是,与国际活跃银行相比,差距也比较明显。这种现状的产生,与中国商业银行成立时间不长、商业化发育不完善及机制、体制限制等原因是分不开的,也是受现有资源制约的。

第六章 中国商业银行其他重要能力分析。融资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是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这是由商业银行的经营特性决定的,并构成其能力的第一个层次。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仅有上述这些能力是不够的,从能力体系上看也是不完整的,其资源作用将难以得到充分的有效发挥。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能力、金融创新能力及企业文化虽然是处于第二层次的能力,但对商业银行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能力保障。对于中国商业银行来说,市场营销能力、创新能力及企业文化等这些非核心层次能力的不足,也是其与国际活跃银行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表现。这些能力差距的形成原因与核心能力差距形成的原因是基本相同的。

第七章 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现实挑战。虽然近年来在国内良好的经济环境中,中国商业银行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综合实力迅速提高。但是,国内的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并不完善,影响银行经营的不利因素仍然还有很多,中国商业银行与国际活跃银行的差距仍然很大,这些差距不仅仅是一些核心财务指标的差距,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商业银行在立足于现有资源基础上所形成的竞争能力差距及应对现实挑战能力的差距。同时,中国商业银行还必须面对金融业全面开放后来自外资银行的强烈竞争,中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第八章 中国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构造。面对新的环境和竞争格局,中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求得生存,就必须强化其核心竞争力。而要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国商业银行就必须在现有的环境中,通过对相关资源的重新配置,切实构造核心能力。但是,商业银行的能力构筑是受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环境因素严格限制的。在体制和机制障碍无法实现大的突破的现阶段,对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其能力的培育就只有在其所能掌控的范围内进行,如推进战略转型、组织学习、培育银行家群体、运用并购策略、推行业务外包和建立战略联盟等。而且,中国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构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不可一蹴而就,也必须立足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现实。

【注释】

[1]在2006年《银行家》公布的2005年全球1 000家商业银行排名榜上,这两家银行一级资本规模还远在十名开外,分别为第16和第17名。之所以取得如此快速的上升,是因为两家银行通过成功IPO补充了大量资本。

[2]如穆迪直到2007年8月才将工商银行的财务实力评级(BFSR)的前景展望调升至“正面”。

[3]葛兆强.管理素质、资产质量与商业银行发展.贵州财政学院学报,2004,4.

[4]2006年12月31日年正式开始营业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从股权机构和规模看也可归为国有独资银行一类,但是由于其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并且还处在从邮政储蓄机构向商业银行改制的过程当中,本书未将其纳入考察的范围。另外,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5月16日发布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其下发对象除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四大国有银行之外,还包括交通银行。这意味着,交通银行已经完成了从股份制银行的“龙头老大”向“第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转变。

[5]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是作为原国有商业银行的补充出现的,所以也统称为新型商业银行。我国现有几种类型的新型商业银行,或是某一中央政府部门及其所属国有大中型企业持股,或由地方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相结合设立,或是由大型企业集团投资设立,或是除国有企业投资外,还向社会募股并上市。从产权属性分析,新型商业银行以公有制为主体,从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者生存机制上分析,其决策者都是由政府任命的。所以,我国现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属于典型的按公司法成立的国有商业银行,政府对这类商业银行拥有足够保持其控制力的股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