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各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时间:2022-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内科病人心理护理措施根据内科疾病病程长、见效慢和易复发等特点和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应和生理护理结合进行,重点放在调节情绪、变换心境、适应病后的自我改变等方面,鼓励安慰病人,使之振奋精神,与疾病作斗争。

第二节 各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情景描述

据调查,冠心病中至少有50%的病人发病后超过24小时才就医;儿童哮喘病人中,心理因素诱发或加重哮喘者占70%;未婚先孕者,对自己的病情采取隐瞒态度,对单位隐瞒者占98.6%,对父母隐瞒者占67%;C型行为模式的人易患癌症,有些心理学家把这种性格称为“癌前性格”。

想一想

怎样对各科不同的病人展开心理护理?

相关理论

(一)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1.内科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内科病人所患疾病多为慢性病,病程长、反复性大、不容易治愈,疾病会使某些器官功能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患病后会使病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因此给病人带来复杂的心理问题,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1)焦虑:病人由于对疾病不够了解,而且疾病长期迁延不愈,经常需要住院治疗,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焦虑。病人常表现为烦躁不安、睡眠和食欲受到影响,急于使疾病痊愈。

(2)抑郁:慢性病人到后期往往表现出抑郁的心理反应。由于疾病不可治愈、反复发作,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悲观、失望、情绪低落,不愿意和他人交往和交谈,甚至产生放弃治疗和放弃自己的生命的想法。

(3)否认和忽视:病人在患病的早期,由于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不愿面对事实,往往不承认自己患病、不接受检查、不进行治疗,甚至故意忽视自己已经存在的症状,自欺欺人。在慢性病的后期,病人又会因为患病时间过长、病情有所好转而忽视自己的病情,出现角色行为消退的表现,如忘记吃药、从事自己不能承担的工作、不再遵守饮食要求等。这些心态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前者会延误病情,后者会使病情反复、疗效下降。

(4)妥协和退让:病人一旦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会出现一定的妥协、退让。表现为改变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等,以期通过自己的改变使疾病痊愈。这个时期,病人的合作性比较好,有利于治疗护理的展开。但是,护士要注意和病人沟通,以免病人抱有过高的期望,当他了解到病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不可能痊愈时,病人会对医护人员失望、抗拒、不再配合治疗。

2.内科病人心理护理措施根据内科疾病病程长、见效慢和易复发等特点和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应和生理护理结合进行,重点放在调节情绪、变换心境、适应病后的自我改变等方面,鼓励安慰病人,使之振奋精神,与疾病作斗争。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内科病人住院时间较长,有一些病人甚至需要反复住院治疗。帮助病人建立一个有效的人际关系网络,可以让病人得到有力的心理支持,使不良心理反应减到最低,减弱病人的焦虑和孤独感等。

(2)加强卫生知识的宣教:内科疾病往往都是慢性疾病,需要病人和家属长期坚持配合治疗。而病人和家属对所患疾病不了解或了解得不够深入,会带来很多不良的心理反应。充分地向病人介绍他所患的疾病,使病人对此有一个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可以帮助病人建立良性的心理防御机制、达到正确的期望高度、树立切实可行的努力目标,使病人平稳地渡过这些心理反应阶段。

(3)细致观察,合理适时地使用心理护理:慢性病人由于住院时间长,护士在工作中会因习惯而忽视了病人的细微变化,而内科病人的心理需求又是复杂和多变的,护士应该随时保有一颗敏锐而细腻的心,在工作中随时注意病人的变化,根据内科病人的一般心理变化规律、结合个体特点,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时地进行干预。

(4)组织适宜的娱乐活动:内科病人住院时间较长,医院生活枯燥乏味,病人缺少足够的刺激,易出现淡漠、反应迟钝、疲乏。护士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组织一些温和、适宜病人参与的娱乐活动,既丰富了病人的业余生活,又能一定程度上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促进病人的康复。

(二)儿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1.儿科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儿科病人由于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对成人都有很强的依赖性。小儿患病后,由于生理上的不舒服,导致心理上想吸引成人的注意力,以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爱护,所以行为退化表现非常明显。住院患儿容易出现紧张、焦虑不安和孤独。表现为无缘无故生气,哭闹,不配合护士的工作,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或纠缠护士,要求陪伴,不允许家人离开等。

(2)焦虑和恐惧:与成人相比儿童更容易出现不安全感。尤其是住院患儿,离开父母会产生分离性焦虑,年龄越小情况越严重,医院的陌生环境和对护理操作的成见,如孩子根据以往的经验知道打针、吃药的痛苦,都会加重小儿的恐惧心理。

(3)长期住院患儿心理复杂:患儿长期住院,脱离了熟悉的环境和人群,缺乏足够的刺激和适度的人际交往,再加上疾病迁延不愈,容易失去信心。患儿会出现冷淡、消极、性格孤僻。如果这些心理变化出现在特定的发育时期,有可能会影响发育,带来严重后果,如语言发育期的孩子出现语言发展缓慢或语言功能障碍

(4)心理活动受到家长的影响:幼儿由于生理、心理发育不完善,家长、家庭的不良应对,会加重患儿心理问题,特别是慢性病患儿,对成人情绪比较敏感,家长过度关心或焦虑只会加重患儿的抑郁。

2.儿科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儿科病人年龄小,对疾病缺乏深刻的认识,心理活动随治疗环境而迅速变化,情感表露直率和单纯,心理护理重点在于引导他们适应新的环境。

(1)帮助患儿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给孩子带来稳定、安全的心理反应。在生活中亲子关系良好的孩子比亲子关系不好的孩子表现得更勇敢、自信,情绪更稳定,人际关系和谐。所以,帮助患儿与父母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缓解和消除某些不良心理反应。对于婴幼儿,应尽量允许母亲陪伴,鼓励母乳喂养,教会父母给婴儿洗澡,抚触,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对年龄稍大的孩子,要鼓励家长用平等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对待孩子的退行表现,父母最好的对待方法就是忽视它的存在,因为家长的关注只会强化孩子的退化行为。在该阶段要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加以赞赏,并帮助孩子找到行为退化的原因,帮助孩子面对困难。

(2)护士与患儿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对于必须和家长分离的患儿,无论大小,都会产生分离焦虑、孤独、不安等心理反应。而护士是患儿在医院接触最多的人,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部分替代患儿母亲的角色,关爱孩子,能帮助患儿顺利渡过住院阶段。

(3)尊重患儿:患儿有自我意识,尤其是3~4岁及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烈。护士应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用平等沟通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从儿童心理学来说,“赏识”是激励孩子进步的重要方法。儿科护士对患儿要多鼓励,多表扬,不要训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和周围病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满足孩子的皮肤接触的需要:护士应在工作中重视孩子,对婴幼儿要多拥抱,抚摸;对大孩子可以抚摸,轻拍手、脸等,使孩子产生如母亲拥抱般的安全感。在操作时,要尽量细致、轻柔、动作准确、语气温柔,使孩子安心、平静。多理解孩子住院期间出现的一些不良表现,宽容、和蔼、耐心,用爱心打动孩子。

(5)仔细观察:小儿由于语言功能还不完善,或是羞涩、不安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对自己的感受表达不够清晰和完整。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仔细观察孩子的症状和表现,如食欲情况、睡眠情况、情绪反应等。认真对待,仔细分析,找到孩子的真实情况和问题。

(6)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支持:孩子患病,对一个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格外紧张、焦虑,过度夸大病情,过分关心。而家长的不良情绪又会影响孩子。所以,要想彻底解决患儿的心理问题,护士还必须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对他们的处境给予同情和理解,教会他们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三)妇产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1.妇产科病人的心理特点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对外界事物较敏感、感情丰富、脆弱、情绪容易波动。而且,社会角色也设定女性为软弱、感性、被保护等,特殊的生理周期如月经、妊娠、分娩等也给病人带来不适,所以女性病人往往更易出现焦虑、抑郁、愤怒、恐惧等不良情绪。

(1)害羞心理:妇产科病人病变多发生在生殖系统,由于部位特殊,受传统观念影响,对生殖系统出现的症状感到羞涩。如青年女孩子月经不正常、未婚先孕,已婚妇女出现性病、外阴痒、性交痛、性功能障碍等情况,觉得难以启齿,在异性医务人员面前表现更为明显。当医务人员询问病情、病史时,病人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不能坦诚对待。思想较保守的妇女,由于不愿意暴露生殖器,甚至拒绝妇科检查。这些心理状态往往延误病情的诊治,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

(2)压抑心理:妇产科病人多不愿意当众诉说自己的病情,出现心理障碍时也不愿或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倾诉。尤其是未婚先孕的病人,由于害怕别人讽刺、讥笑,刻意隐瞒,有的甚至连家人也不告知。病人常常处于心理压抑状态,出现一些心理反应,甚至导致身心疾病。

(3)恐惧心理:妇产科疾病往往关系到家庭关系、下一代的延续与健康等问题,往往比其他疾病给病人带来更大的恐惧,如害怕自己不孕影响家庭关系,或担心胎儿畸形、难产等。恐惧心理会影响到某些疾病的康复,对孕妇来说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引发或加重并发症,如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等问题。

(4)复杂的社会、家庭因素带来的心理问题:当代妇女承担着社会、家庭双重角色。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对家庭承担的责任更大。在面对生育问题、性问题和子女问题,女性往往承受了比男性更大的心理压力,如为人母亲的妇女在住院时,由于担心家庭和孩子乏人照顾,常常出现病人角色缺如。

2.妇产科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妇产科病人生理情况复杂,且和生育后代有关,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而病人往往对相关知识一知半解,羞于启齿,更带来复杂的心理反应。妇产科的心理护理强调在进行躯体护理的同时加强健康知识的宣教,消除病人不正确观念,解除顾虑,获得正确的健康观和维护健康的能力。

(1)护理与教育并重:在妇产科病人中展开健康教育,帮助病人认识自身的生理问题和病理性问题。对改善病人在月经、妊娠、分娩等特殊时期的不良心理反应有积极的作用。

(2)尊重病人的隐私:对于所有来就诊的病人,特别是那些未婚先孕、性功能障碍、性传播疾病病人,要充分体谅她们害羞、压抑的心理反应。为她们提供良好的,能为其保护隐私的就诊环境,如安排单独的诊室或与其他病人适当分隔,不背后议论她们,不聚众围观她们,最大限度地保护病人的隐私。

(3)同情、关心、体贴病人:对于妇产科病人,护士要同情、关心、体贴她们,尊重病人的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病人,理解她们的处境。例如:不愿进行妇科检查者不能强迫,而要耐心讲解;对哭闹的产妇不要呵斥,要多安慰鼓励;尤其对那些未婚先孕者,因为缺乏足够的家庭和社会支持,再加上羞耻和怕被讽刺责骂,往往比普通孕产妇要更能忍耐,对不适、疼痛不吭声等,使医护人员忽视她们的病情,护士对她们要予以更多照顾,给她们更多的心理支持和知识教育,帮助她们应对家庭和社会压力。

(4)正确进行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支持,改善病人不良情绪,帮助她们建立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为她们提供适当的娱乐、锻炼项目以改善妇女的心身反应,调节心理健康。

(四)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1.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目前来说恶性肿瘤还是医学上的“不治之症”,一旦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往往给病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的确诊率,尤其是早期确诊率还不够高,使很多病人一被发现就已是晚期病人了。即使病人在早期被诊断出来,面临的将是痛苦而长期的治疗过程、昂贵的医疗费用、剧烈的疼痛等问题,都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临床上,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下。

(1)诊断前的心理反应:在确诊前疑为癌症时,病人会因为“恐癌”意识出现持续的焦虑、恐惧、食欲下降和失眠,同时对自己的症状视而不见,不积极检查,将病情合理化,拒绝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病情。这些表现均会影响疾病的早期诊断。

(2)诊断后的心理反应:一旦被确诊为癌症,病人心理受到极大打击,往往出现较明显的情绪反应如否认、恐惧、绝望、万念俱灰,甚至出现情绪休克或抑郁,有自杀倾向或拒绝治疗。

(3)治疗中的心理反应:主要有妥协、退让等,病人接受患病事实,加倍努力配合医生,改变生活习惯、接受痛苦的检查和治疗措施,如肺癌病人马上戒烟。希望通过自己的改变获得良好预后。而一旦从医护人员处得不到治愈的保证,会出现愤怒、暴躁、情绪暴发、拒绝治疗;在长期治疗过程中灰心、失望、丧失信心。这些心理问题会导致病情迅速恶化,疗效不佳。

2.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肿瘤病人面对威胁生命的问题,心理反应较强烈。确诊前怀疑、侥幸,确诊后抗拒、否认、不能接受,即使接受了,肿瘤的治疗也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所以,心理护理的重点是提供病人足够的心理和生理的支持,引导病人尽快平稳地接受现实、配合治疗。树立坚强的信心,与病魔作长期斗争。

(1)告诉病人真实信息:一旦病人被确诊,就会面临是否将诊断告诉病人和怎样告诉的问题。尽管目前临床医生们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但是大多数学者,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均主张在恰当的时机给癌症病人提供真实的诊断及治疗计划。这样做有利于病人了解病情,及时进入角色,而且使病人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家人可有一个恰当安排,尊重了病人知情同意权,符合伦理学的要求。同时,早日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利于病人配合治疗,对治疗中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发症及预后有心理准备,主动参与各种治疗。告知病人实情时,应根据对方的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病情等灵活选择时机和方式,并帮助病人对癌症有一个正确认识。

(2)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解决病人情绪问题:为病人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理解、支持他们。允许他们哭泣、发泄;允许病人在一段时间内使用“否认”、“转移”等心理防御机制。鼓励他们倾诉自己的感受,多陪伴、安慰他们。寻找病区中与新病人病情相似,但心理状态调整较好的病友,鼓励他们交往,分享彼此的心理感受。提供适当的娱乐,健身设施,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使他们生活充实。根据情况使用一些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如支持疗法、认知疗法等。

(3)减轻疼痛:疼痛是癌症病人最主要的症状之一,疼痛会带来恐惧、绝望、孤独等负面情绪。同时不良的心理状态又会使疼痛加剧或降低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护士首先要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止痛剂,同时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及时发现病人疼痛的发作。另外,可以采取一些物理方法缓解疼痛,如给病人按摩,改变体位,分散注意力等。

(五)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1.手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

(1)手术前的心理问题:①病人对手术不了解,害怕疼痛、害怕麻醉、害怕手术意外,对于疾病的预后担心等会产生较明显的焦虑、恐惧反应。病人在术前希望尽快入院做手术,而一旦确定了手术时间又惶惶不安,食欲下降、失眠,一部分病人甚至出现情绪休克,出现血压下降,手足冰冷、大汗淋漓、颤抖。这些心理反应都会影响手术的进行和术后的康复,如失血量大、伤口愈合延迟、身体机能恢复缓慢,严重的心理反应还会诱发并发症。②期望值过高。对于手术治疗,病人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手术能根治自己的疾病,不留后遗症,希望得到最好的医生给自己做手术,希望得到护士更多的关心和重视,对医护人员产生强烈的依赖情绪。③使用心理防卫机制。病人对自己的心理反应认识不足,无法合理解决心理压力或担心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医生和家人,常采用一些心理防卫机制。如:投射、曲解、否认、转移等,容易和家属发生冲突。④自责和担忧。病人对自己以往的一些不健康行为感到后悔,同时因为手术给家人带来经济上和生活上的负担,病人会出现自责心理。

(2)手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①提供充足的信息,病人对手术的相关信息越了解,焦虑的情况也就越轻。护士应该主动向病人讲解这方面的知识,不盲目保证也不夸大一些不良反应,使病人有一个对手术的正确了解。每一个病人焦虑的原因不尽相同:小儿担心疼痛;青壮年害怕预后不良留下后遗症;老年人担心生命的保障。护士应帮助病人对自己的焦虑情况做一个评估,对应进行心理帮助,并正确评估病人自身和家庭对压力的应对能力。②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会使病人对护士产生信赖消除不安,接受护士的指导和咨询顺利进行手术和术后的康复训练。③帮助病人学习一些应对技巧,有针对性地帮助病人学习一些技能以应对术中和术后可能遇到的困难,消除病人的顾虑,如教会病人在床上排便、术后咳嗽和翻身的技巧、学会应用放松疗法等方法解除焦虑、失眠的情况。④不揭破病人的心理防卫机制,病人使用心理防卫机制是潜意识的,而且适度的防卫可以保护病人的心理不受到伤害,一旦防卫机制被揭穿会带来更为激烈的情绪暴发,护士应保护好病人。⑤充分寻求病人的社会支持,病人家庭和社会系统有效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护士在做好病人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对家属做好相应的知识讲解取得家属的配合。手术对病人家属也是一个很大的生活事件,护士也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缓解压力。

2.手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病人伤口疼痛、活动受限、对预后不明确,产生烦躁、抑郁和心理负担。护理的重点在于帮助病人解除疼痛、正确认识手术的情况、接受手术结果、尽早展开康复训练,恢复正常的生活。

(1)手术后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①烦躁抑郁,手术以后病人面临伤口疼痛、活动受限,加上迫切地想证实手术的效果,病人情绪较烦躁,心境不佳。②缺失心理,对于某些有器官切除的病人会出现一些复杂的心理变化。例如:截肢的病人会产生残肢幻觉或患肢痛;前列腺手术的病人出现性功能障碍;女性乳房切除和子宫全切后出现残障心理。③角色强化,由于手术导致了病人一段时间的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病人得到了家人和护士更多的照顾,强化了“病人角色”。

(2)手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①及时反馈手术情况。当病人麻醉清醒后护士应及时向病人讲述手术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解答病人的疑惑,如手术是否顺利、病灶是否切干净、病检报告何时会有结果等,消除病人的担忧。②帮助病人缓解疼痛。疼痛对病人是一个极大的困扰,且个体差异性很大,与手术方式、部位、个体的痛阈、以往经验和耐受力有关。对于因疼痛而叫喊、呻吟、焦虑的病人我们要给予同情和理解并予以重视。护士应尽量运用各种手段解除病人的疼痛。例如:采用良性暗示“术后疼痛是一种正常反应,是暂时的,我能忍耐”,引导病人使用放松疗法或音乐疗法;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对于疼痛剧烈者遵照医嘱给予止痛剂;运用术前训练过的缓解疼痛的技巧;安置适合的体位缓解疼痛。③加强术后康复训练。术后病人的依赖思想增强,角色强化,行为退化,不利于康复。加强病人的康复训练,制定合理的计划,调动病人的主动性。从恢复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始,鼓励病人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尽早下床活动,逐步加强锻炼,增进身体机能的康复,但要量力而行不能超出病人的承受度。④解决特殊病人的心理问题,重视有特殊心理问题的病人。对于有心理障碍的病人,要给予解释说明、适度保证、进行功能训练;对于因手术出现残疾的病人要给予充分的同情和支持加强心理疏导。鼓励病人接受现实,提出一些有指导性的补救措施,如安装义眼、义肢、乳房切除病人可进行整形手术或佩戴义乳等。

(六)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重症病人面对一个紧急突发事件,情绪反应突然、强烈。同时,重症病人很难完全治愈,也就意味着今后的生活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病人的心理反应较明显。心理护理的重点在于:急救时安抚病人强烈的情绪波动,治疗期间帮助病人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并适应因疾病带来的生活改变,建立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1.重症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恐惧:重症病人病情严重,危及生命,病人情绪反应大,害怕失去生命。进入医院后面对医护人员紧张的抢救、大量的监护仪器、与家人和其他病人的隔离,都给病人带来了强烈的恐惧感。

(2)焦虑抑郁:当病人的生命危险解除后,病人担心急重的病情会留下后遗症,影响今后生活质量,使病人产生了焦虑和抑郁的表现。部分病人自我评价过低,会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和护理计划。巨大的经济支出也是病人焦虑的因素。

(3)角色强化:由于病情较重,病人安全感不足,害怕医护人员不重视自己会给自己带来生命威胁,所以病人会自己强化自己的病情以吸引他人的注意。

2.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

(1)合理使用支持疗法:对于抢救期的病人可以使用心理支持疗法,给予解释、安慰、保证、鼓励、支持和改善环境,缓解病人强烈的恐惧、紧张的情绪,配合抢救。

(2)加强知识宣教:重症病人知道自己的病情更有利于配合医生的治疗,消除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也对今后长期坚持治疗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打好基础。对病人要尽量详细、认真地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如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和相应的药物治疗与饮食配合。病人越了解这些指示,越有利于护士工作的开展。

(3)制定合理的生活计划:护士应在病人住院期间帮助病人制定并实施新的生活计划。教会病人正确的服药习惯;调整饮食营养的安排,鼓励病人坚持执行;不强化病人角色,尽量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计划合理适当的体育锻炼计划,教会病人一些适用的锻炼方法,如太极拳等。

(七)心理护理实例应用

妇产科收到一名妊娠约22周的病人来做引产手术。该病人自称有19岁,未婚,没有家属陪伴。引产出一个男性胎儿,是一名无脑儿伴严重脊柱裂。讯问后得知病人怀孕后不敢到医院,曾在家中自服过很多药物,希望能使胎儿流产。

1.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护士通过对病人观察后发现此病人实际年龄应该未满18岁,交谈时病人极为羞涩,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对具体怀孕时间不清楚,隐瞒家庭住址和自己的情况。手术中病人紧张、慌乱,不敢与护士或医生接触。在引产后发现胎儿畸形,病人哭泣、睡眠情况不好,梦中常惊醒。

2.确定护理诊断

(1)焦虑:与未婚怀孕有关。

(2)恐惧:与害怕他人知晓、害怕手术有关。

(3)家庭应对无效:病人不敢告知家人真实情况。

(4)知识缺乏:病人对整个怀孕前后的相关知识缺乏。

3.制定心理护理计划

(1)根据病人的情况,制定护理目标

1)术前缓解病人的紧张、恐惧。

2)病人在3天内掌握相关的生理知识。

3)病人出院前学会手术后的自我护理。

4)出院前病人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5)出院前病人消除焦虑、恐惧。

(2)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对病人给予足够的关心与帮助:病人年龄小、没有家人陪伴,生活上的照顾可以消除部分焦虑和恐惧,赢得病人的信任。

2)解释、安慰、鼓励病人:在术前给予一定的解释可以使病人对手术过程有一个了解,不过度恐慌。在术后向病人解释畸形胎儿出现的原因,消除病人的恐惧及今后不必要的担忧和顾虑。

3)加强知识宣教:病人年龄小,今后还会面临很多与性和生育有关的生活事件,护士应该详尽地对她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使病人出院后学会保护自己不再意外怀孕,正确面对今后的婚姻和生育问题。尽量不留下心理阴影。

4.实施护理计划略。

5.进行评估经过护士细心的护理,病人在4天后出院,护理目标全部达到。但病人今后的心理问题还需要继续跟踪回访。

归纳与小结

1.临床各科病人由于所患疾病的不同特点,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

2.病人的身心问题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护士要把病人的身心看作一体。

3.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要根据各科病人的心理特点,结合病人的个性找到心理护理诊断,制定出符合病人的护理计划。

复习和应用

一、填空

1.内科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理护理的基本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简答题

请为儿科病人找出4项常用的护理诊断。

三、问答题

1.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病人中至少有80%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58%出现抑郁,22%有敌对情绪,16%出现不安。

请分析:出现这些情绪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些病人,你会采取哪些心理护理的措施?

2.角色扮演

护士小王遇到一名病人语言表达有障碍,通过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的角色后思考:

(1)护士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获得病人的相关资料?

(2)这样的病人有怎样的心理问题呢?

(3)在护理工作中,怎样加强对这类病人的心理护理?

(贾 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