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肌声学造影技术

心肌声学造影技术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肌声学造影对于心肌灌注状态、心肌储备状态、存活心肌的检出和顿抑或冬眠心肌的鉴别、预后判断和血运重建术适应证的决策等均有重要的意义。虽然FDA目前仅批准将该造影剂用于左室声学造影,但临床与动物实验均显示该造影剂经静脉注射后可实现满意的心肌显像增强,是近年来使用较为广泛的声学造影剂。

心肌声学造影,亦称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它是将含有微小气泡的溶液,经血管快速注入冠状动脉微循环,而产生心肌超声造影效应的新技术,是近年来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研究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课题之一。1968年Gramik等将用手振动后的靛青蓝绿注入犬心腔后,在二维超声心动图上发现心腔内产生云雾状回声增强,以后证明云雾影的产生与注射液中经振荡混入的微气泡有关,由此揭开了心脏声学造影的序幕。

1984年Feinstein等首次报道,微泡直径与红细胞相似的声振造影药静注法可以通过肺循环,达到左心和心肌声学造影的效果。从此,心脏声学造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冠脉狭窄的程度和相应部位心肌的实际灌注状态并不呈一致性关系,有时冠脉造影正常或仅有无意义的狭窄,而却被证明心肌或局部心肌存在灌注不良或冠脉储备力下降。相反,有时经冠脉造影证实某一支冠脉存在有意义或严重狭窄,却被证明相应局部心肌灌注功能相对正常或冠脉储备力功能代偿。前者可用冠脉痉挛(动力性狭窄)或垂直冠状小动脉病变、或心肌微循环障碍,即X综合征来解释;后者则可用由于存在良好的代偿性侧支循环来解释。心肌顿抑状态下,虽然存在相应部位心肌节段性运动异常,但该部位心肌灌注却表现为正常;心肌冬眠状态下,相应部位心肌呈节段性运动异常、该部位心肌灌注则表现为异常;心肌坏死状态下,相应部位心肌呈节段性反常运动,该部位心肌灌注呈完全缺失。心肌声学造影对于心肌灌注状态、心肌储备状态、存活心肌的检出和顿抑或冬眠心肌的鉴别、预后判断和血运重建术适应证的决策等均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声学造影剂的不断改进,超声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计算机图像处理功能的加强,将会给临床冠心病诊治带来广阔前景,用无创的超声方法评价心肌血流灌注将成为临床最佳选择。研制可携带药物或基因的造影药,以及利用造影药微泡的共振特性,估测心腔内压力将开辟MCE应用的新途径。

【目的】通过经血管注入造影剂,显像后准确反映心肌的血流灌注和功能情况,可用于心肌梗死和缺血区大小的测定、冠脉血流速度和冠脉血流储备的评估、侧支循环的观察及存活心肌的判断等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冠心病的及时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判断与疗效评价等有着重要的价值。

【原理及作用机制】心肌声学造影(MCE)是使造影剂随冠脉血流灌注到心肌组织,通过造影剂背向散射信号增强,视频灰度增加而确定心肌灌注范围,用计算机视频密度分析法描绘时间-灰阶强度曲线,得到显影峰值时间、峰值强度、峰强度减半时间、曲线下面积来评价心肌血供情况。声学造影剂微气泡具有与红细胞相似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分析高能脉冲破坏后局部心肌微血管内微气泡再充盈动力学特性,MCE能够对局部心肌灌注进行定量评估。MCE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和空间分辨能力。

【用物准备】

1.左心声学造影药

(1)含空气的微泡造影剂

①Albunex:美国Molecular Biosystems公司生产,是首个被美国粮食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临床的左心声学造影剂,其制作方法为将5%人血白蛋白经超声波振动处理,使之形成具有稳定白蛋白外壳(壁厚约15nm)的含空气微泡。微泡平均直径为3~5μm,浓度为(3~5)×108个/ml,其中92.5%的微球直径<10μm,是世界上第一个能通过肺循环的商用造影剂。该品主要用于经静脉注射后增强左室内膜边界的识别。

②Levovist(SHU508,利声显):是德国Schering公司生产的商用造影剂,由半乳糖及棕榈酸盐组成,注射入血后生成直径2~4μm的空气微泡,其主要功能仍为经静脉左室声学造影。但近年来国内有学者报道,经静脉注射Levovist结合采用间断触发成像及能量多普勒技术可观察到经静脉心肌声学显像。

③AIP201(Andaris Ltd.):是一类特殊的含空气微泡造影剂,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极厚的白蛋白外壳(约为1μm),使微泡的稳定性大为增加;二是微泡直径大,为(10.0±0.4)μm,其中70%的微泡直径在7μm以上,故该造影剂不能经静脉途径行心肌声学造影,仅能用于左房、冠状动脉或主动脉途径行心肌声学造影。Linka等研究表明,经犬左房注射AIP 201后约5min心肌正常灌注区显影强度达最高峰,并可稳定地持续3h以上,而与梗死相关动脉的血供区则始终表现为灌注缺损。此期间如松开梗死动脉的结扎线,则可见灌注缺损区声学造影增强。这种特殊的“造影剂再分布(redistribution)现象”对于实时评价溶栓、PTCA或CABG疗效有重要价值。

④东冠注射液:是由南方医院研制成功的首个国产左心声学造影剂(国药证字S2000-32),其微泡大小、浓度与Albunex相当。临床多中心研究表明,该造影剂可有效地增强左室内膜边界,耐受性良好,目前已经上市。

(2)含氟碳等气体的微泡造影剂

①Porter等研究表明,采用高分子量、低溶解度气体替代造影剂微泡中的空气,可有效增加微泡的稳定性,实现经静脉心肌声学显像,为新型声学造影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Optison是被FDA批准的惟一的含氟碳气体的声学造影剂,其造影剂微泡是由白蛋白外壳包裹全氟丙烷气体而成,微泡大小为2.0~4.5μm,浓度为(5~8)×108个/ml。虽然FDA目前仅批准将该造影剂用于左室声学造影,但临床与动物实验均显示该造影剂经静脉注射后可实现满意的心肌显像增强,是近年来使用较为广泛的声学造影剂。

②PESDA是美国学者Porter TR实验室研究开发的造影剂,其主要成分为含全氟丙烷气体微泡的声振白蛋白葡萄糖溶液,微泡大小为(5.1±1.7)μm,浓度为3.1×109个/ml。性能与Optison相似。

③MRX 115,现名为Definity。其造影剂微泡具有一双层磷脂壳,内含全氟丙烷气体,微泡直径为2~3μm,浓度为1.2×109个/ml。Lindner等研究表明该造影剂经静脉注射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稳定,可准确评价心肌血流低灌注区。

④BR1是Bracco公司研制的由脂质外壳包裹的微泡造影剂,内含气体为六氟化硫,微泡大小为2.5μm,浓度为2×108个/ml,具有良好的经静脉心肌显影效果。

⑤EchoGen(QW3600)为美国Sonus公司研制产品,该品是2%全氟戊烷乳剂。室温下为悬浊液态微粒,静脉注射后,体内温度>29.5℃时,则转化成为直径3~5μm的微气泡,心肌显影效果佳而持久。但因有学者研究发现该造影剂在微循环中有融合成更大气泡的现象,并阻塞微循环形成微气栓对机体产生危害,使该造影剂应用受限。

⑥QW7437是QW3600的改进产品,由全氟戊烷组成,通过一种带负性电荷的表面稳定剂来稳定微泡,动物实验证明心肌显影效果好,不伴信号衰减,未见任何血流动力学异常。

⑦PB127是一种新型声学造影剂,微泡大小约4μm,具有双层外壳的含氮气微泡。动物及临床实验显示该造影剂能使左心腔及左室心肌显影良好,且下壁及侧壁声衰减极小,在评价室壁运动及心肌灌注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⑧南方医院开发研制的第二代声学造影剂“全氟显”是国家新药资助项目(962901205288)。该造影剂是一种由白蛋白外壳包裹的氟碳微泡造影剂,微泡浓度为(0.8~1.8)×109个/ml,大小为2.0~4.0μm,其中直径<7μm的微球在98%以上。与其他造影剂的不同点在于它是一种粉剂,较液体类微泡而言,抗振荡性能明显增强,便于运输保存。此外,经冻干处理的微泡较PESDA及Op-tison的微泡更为均一,且声学造影效果增强。目前已经完成临床研究获得国家新药一类证书。

2.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2.1~4.2MHz,该机具有触发显像、谐波显像、融合显像等多种功能,心动周期触发的数目1∶3。谐波显像有A及B两种功能选择,其发射和接收频率分别为1.8/3.6MHz和2.1/4.2MHz。

【操作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在上肢肘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应用Sequoia512超声诊断仪,对患者心脏进行检测。①二维、多普勒超声能量图(PDI)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指标包括:脉搏波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流峰速(Vs)、舒张末速度(Vd)和平均速度(Vm)。②行SHMI之前,将仪器系统如机械指数、压缩和灰阶等条件,在所有患者检查过程中进行统一固定,用声学造影定量(AD)软件分别对峰值密度(PD)、灌注曲线下面积(AUC)、降支减半时间(HT)、平均通过时间(MTT)、取样间期(SI)等指标进行测定。应用造影剂利声显,浓度为300mg/ml,共8ml,经肘静脉快速注入体内,以每3个心动周期在心电图R波升支触发发射一次声波的方式进行探测,将资料动态记录于可读写光盘上。再将SHMI前后动态图像资料应用AD软件测量,将21×21像素的半月形取样框,置于心脏中进行测定。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脏血流PI,RI,Vs,Vd,Vm等指标,将各参数指标进行记录。

【适应证】定量分析心肌血流量,估测冠脉狭窄的存在。

1.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MCE可在床边即时、准确识别区域性的心肌灌注异常,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阻滞、心室起搏、预激综合征等诊断,对测定心肌灌注缺损的特异性高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但敏感性较SPECT低。MCE与99mTc标记SPECT在测定心肌灌注缺损的一致性达98%。

2.测定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区心肌面积和梗死面积 急性冠脉闭塞后,可能发生心肌梗死的区域称为危险区。由于心肌内存在广泛的侧支循环,冠脉闭塞后发生及多大范围发生心肌梗死取决于梗死相关动脉供血区域的范围及该区域的侧支循环。MCE可直观显示急性冠脉闭塞时心肌的灌注缺损区,估测濒危心肌面积,结合药物(双嘧达莫、多巴酚丁胺、腺苷等)负荷试验可提高确定梗死区面积和心肌存活性的准确程度。如MCE所示濒危心肌面积较小,提示冠脉小分支闭塞或存在丰富的侧支循环,可行保守治疗,反之应行再灌注治疗。

3.判定梗死区有无存活心肌 心肌微循环的有效灌注是确保心肌存活的先决条件,且微血管的灌注情况与局部心肌的存活性平行相关。心肌微循环的完整性包括解剖结构与功能状态的完整,后者即微循环扩张储备功能的完整性。缺血后微循环的损伤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再灌注早期心肌灌注异常可同时见于坏死心肌及存活心肌区域;再灌注后早期因微循环顿抑导致的微循环灌注的异常是随时间可逆的,心肌灌注逐渐恢复的心肌节段其收缩功能亦逐渐恢复,因此,MCE对存活心肌的检测要进行动态观察,微循环功能的恢复预示着局部心肌的存活性。MCE评价微血管床完整性、预测存活心肌的最佳时间是再灌注后24h。

4.评价再灌注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冠脉造影示血管再通者,有1/6~1/4MCE仍示无灌注,提示存在微血管水平的损伤,即无复流现象。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MCE示灌注缺损区无改善,表明溶栓失败;如溶栓后即刻MCE示灌注缺损区呈完全或几近完全显影,则具有两方面意义:①表明溶栓成功和心肌再灌注;②冠脉再通后反应性充血的存在,MCE可低估梗死区面积,但反应性充血24h后消失。Rocchi等应用MC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2d患者的再灌注,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和95%,MCE与SPECT结果明显相关。对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术中行MCE检查,能确定心肌顿抑部位,指导手术方案制定,评价手术是否成功。

5.预测急性心梗后左心室功能的恢复 急性心肌梗死后无运动功能的心肌可表现为功能恢复或不可逆性丧失。在再血管化后,心肌灌注的程度与室壁运动的恢复存在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规律,灌注良好的节段室壁运动恢复较快且比例高,无复流的节段几乎不恢复,结合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对急性心肌梗死后7~10d患者行MCE,显影密度增强节段中84%在再灌注治疗后3个月功能恢复,而显影密度无变化的节段中93%功能无变化,MCE显影密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功能的恢复有密切相关性等。

6.预测左心室重构 再灌注治疗后MCE示无复流的患者易发生左心室重构。Colonna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心肌梗死后(2.9±0.5)d和3个月后行MCE,经皮冠脉成形术后左室舒张末容积和收缩末容积在无复流患者明显增加,而复流患者无明显变化。MCE预测左室重构的最佳时间为再灌注后24h。多因素分析经皮冠脉成形术后24h的灌注缺损面积为预测左室重构的惟一独立因素。

7.评估冠脉血流储备能力 冠脉血流储备是评价冠脉微循环和冠脉狭窄后心肌血流灌注变化的敏感指标。微气泡作为血流示踪剂均匀地分布在血流中,其在区域心肌的分布反映心肌血容量,故MCE可用于估测冠脉微循环的储备能力。冠脉血流储备正常时心肌灰阶值增加40%~100%,冠脉血流储备下降时,灰阶值增加减小,甚至更低;且可结合药物负荷试验观察冠脉血流储备能力。缺血后微循环损伤伴有显著的冠脉血流储备异常,再灌注后具备收缩力储备的心肌,即存活心肌在局部微循环灌注仍异常的早期阶段,其冠脉血流储备已恢复。Caiati等用二次谐波多普勒MCE与冠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评估冠脉左前降支血流储备,表明二者有良好的相关性。赵静等对冠脉造影正常和左前降支存在50%~70%狭窄患者,在静息状态和双嘧达莫负荷试验后行2次MCE,静息状态下两组呈均匀一致的正常心肌灌注,而冠脉狭窄组心肌微血管血流储备降低。

8.冬眠心肌的检测 慢性冠脉缺血患者存在冬眠心肌,MCE的再充盈曲线的参数能够反应冬眠心肌的微血管特性,从而能够很好地预测局部心肌的存活性。Shimoni等通过MCE,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检测存活心肌,并将其结果与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显像进行对比分析,在出现运动异常的心肌节段中,显示为正常灌注的心肌节段中53%在血管重建后功能恢复,而部分显影以及灌注缺损的区域恢复率分别为27%和5%,应用定性的方法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1%和49%。冬眠心肌的微气泡再充盈曲线心肌灌注的参数指标均接近于正常心肌,且明显高于血管重建后无功能恢复的心肌节段;另外,这些参数在具有收缩力储备以及201TI摄取>60%的心肌节段中明显增高,甚至能够检测出负荷实验认为没有收缩力储备但却存活的心肌,其中以心肌微血管血流量为最佳指标。

9.内皮细胞功能的评估 在发生明显粥样斑块之前,血管的内皮细胞功能已不正常,测定微泡的血管黏附性可判定冠脉内皮细胞功能及血管损伤程度。研究表明正常内皮细胞表面无微泡造影剂附着,而受损内皮细胞表面附有大量的荧光标记的造影剂。尽管血管的微泡黏附性较大的区域经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无特殊变化,但在电子显微镜下确定有超微结构的改变,从而支持MCE研究冠脉内皮细胞功能的观点是正确的。因此MCE能无创性地评价内皮细胞功能,为早期诊断亚临床粥样硬化心脏病提供检测手段。

10.估测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流状态 对于病变或完全阻塞的血管,MCE可通过相应血管支配区域的灰阶强度及心肌不显影或延时显影以及声学造影剂心肌排空速率来判断血管阻塞的程度和侧支循环的大小及范围。MCE能证明与心肌损伤有关的侧支循环的存在与否,用微泡能反映侧支循环血流量。对急性心肌梗死后7~10d梗死相关动脉闭塞患者,用MCE及心电图、生化等指标经多因素分析,MCE结果为评价冠脉侧支循环状态的独立因素。

11.改善心内膜边界的分辨率 常规二维超声约有30%患者心内膜显示不理想,此时的室壁收缩活动和射血分数测定只能靠估测,影响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自然组织谐波和造影剂谐波均可显著提高左心腔边界的分辨力,造影剂谐波可更明确显示左室心尖段图像。对心内膜显示不清者,MCE能够使左心腔实时显影,增强心内膜的分辨效果,清晰勾画心内膜边缘,改善了98%的心内膜显示不清节段的超声显像,其中67%的心内膜边缘清楚显示。

【禁忌证】

1.未被保护的左主干病变。

2.严重的弥漫性病变。

3.狭窄程度≤50%的冠状动脉病变。

【优点】进行MCE检查时无须特殊准备,术前正确选择造影剂类型,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即可。MCE操作简单,可在床边进行,能即时、准确识别心脏心肌存在问题,有助于诊断。此外它还具有有效、无创、廉价等优点。适于在临床广泛开展。

【护理】

1.检查前护理

(1)心理护理: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工作,说明该项检查是目前一种从静脉注射造影剂相对无创的新型超声诊断技术,为疾病的诊断、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将其意义、优点、方法过程及术中可能出现的合并症简单、扼要地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消除患者焦虑或其他因素所致的情绪波动引起的血压改变,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支持。

(2)患者或家属应签署知情同意书。

(3)声学造影剂的准备及配制注射

①声学造影剂的准备:声学造影剂种类繁多,其准备过程有较大差异。但其使用过程中遵循的共同原则是:避免各种破坏造影剂微泡的现象,如避免剧烈振荡、高压或负压、高温或冻结、污染等。造影剂配置后最好在短时间内使用,避免长时间放置。一次检查中未用完的余液必须弃去。

②配制方法:Vendenberg等研究证实不同的造影剂种类、气泡大小、浓度及注射速度影响峰值强度的定量测定。所以在检查中,造影剂用量的精确、配制及注射的准确非常重要。护士在配制前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中方法配制。“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剂”为冻干粉剂,平时保存于2~8℃。如造影剂瓶口有松动现象提示造影剂有被污染的可能,也不应使用。使用前取出并检查瓶盖有无松动,采用3ml生理盐水稀释为混悬液(稀释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瓶内气压恒定,可采用双针头法),上下颠倒造影剂溶液小瓶或将小瓶平放在手掌中来回搓动,使其呈混悬状。混悬液外观呈乳白色状,如造影剂混匀后长时间未用,造影剂混悬液将重新分层,上层为白色粉末状(为微气泡层),下层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建议注射前再轻轻旋转小瓶使造影剂溶液重新混合成均匀的白色乳状。

在抽取造影剂过程中,为避免产生过度的真空状况,也应采用双针头抽取法。其中1个针头用来连接注射器以抽取造影剂;另1个针头用来接通大气,使瓶内气压与外界平衡,避免抽吸时产生负压破坏造影剂微泡。当抽吸过程中意外的正压或负压造成微泡破坏,则表现为针管内乳白色液体变为清澈透明液体,应弃之不用。部分造影剂药厂提供专用穿刺针,该针有侧孔可保证瓶内压力恒定,故使用专用穿刺针时不必采用双注射器针法。

③注射方法:注射时选择肘静脉较粗血管,使用有足够直径的软套管针(如19~20G),有利于造影剂较快地进入心脏,针头与输液管衔接处接三通,用5%葡萄糖注射液维持静脉通道,以保证急救药物能即时给予。混悬液静置后可能有轻微的微粒沉积,注射前再立即轻轻旋转注射器使沉淀微粒再悬浮,必须小心除掉任何肉眼可见的气泡,将注射器与三通连接。待医生完成超声诊断仪调试后,快速注入造影剂混悬液。给药后再立刻注入5~10ml生理盐水,以促进定量检查的造影剂效果的再现,从而确保所有造影剂发挥作用。

(4)检查前测量心率、呼吸、血压并记录,以便在检查过程中做对比观察使用。

(5)准备好抢救器械和药品,如:除颤监护仪、起搏器、吸氧装置、吸引器、硝酸甘油、利多卡因、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甲氧氯普胺等。

2.检查中护理

(1)检查中注意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进行床边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及神志意识变化,尤其是在注入造影剂时更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迅速处理由声学造影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如室颤等,保证造影顺利进行及患者安全。

(2)检查过程中如患者发生频发室早及短阵室速,应立即静脉注射利多卡因40~100mg待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消失。出现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者,立即让患者咳嗽,并遵医嘱给予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使其心率增加,必要时使用临时起搏器。如发生心绞痛给予吸氧、硝酸甘油5~10mg舌下含服并注意观察心率、血压变化。

(3)检查时注射造影药前,应先抽回血,确定注射针头在血管内方可注射造影药。

(4)掌握好声学造影剂浓度与剂量:体外实验表明在常温下1ml过氧化氢溶液可产生10ml氧泡,1ml声振白蛋白中含有8×106~8×107个微气泡,声学造影效果与声学造影剂浓度、剂量关系密切,浓度愈高,剂量愈大,其声学造影效果则愈好,同时,浓度越高,剂量越大,则对微循环损害也越严重。因此,在声学造影时应根据不同的声学造影剂及给药途径,准确计算,严格掌握给药浓度及剂量。

(5)制备声学造影剂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同时,在吸取声振气泡后立即注射,以避免小气泡逐渐融合成大气泡,引起微循环栓塞。

(6)掌握好给药速度。经动脉途径声学造影时,除声学造影剂对微循环损害外,过快的注药速度能产生带气泡的涡流,即Bernoulli效应。导管尖端快速喷出液体其压力较周围液体压力低,致使原液体中的气泡迅速释出,因此,在经动脉途径给药,特别是冠状动脉造影时更应严格控制注药速度,一般在1~2ml/s为宜。

(7)注药间隔时间。实验研究发现声学造影气泡在微循环中滞留的时间较长,在10min左右,在第1次注药5min或大血管内气泡消失时,微循环内仍存留大量微气泡。因此,认为2次注药间隔时间应在10min以上。

3.检查后护理

(1)检查完毕后应继续观察心电监护的变化,尤其是血压动态改变。发现血压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处理。

(2)术后可嘱患者适当卧床休息,待无任何不适可下床活动。

(3)适当在术中、术后应用改善微循环功能的药物,如山莨菪碱等,减轻声学造影剂对微循环损害,帮助其恢复功能。

(4)检查后可按正常饮食。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冠状动脉造影术最常见的合并症是心律失常、心绞痛,其发生原因主要与造影剂刺激冠脉有关。心肌声学造影合并症发生率到目前为止尚未见文献报道,由于“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剂”是一种变性白蛋白颗粒,与人体血液中的白蛋白相同,与介入性冠脉造影术中使用的造影剂相比对冠脉刺激要小,故合并症发生的可能性相对小。“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剂”还可能引起味觉、呼吸、脉搏或血压的改变,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和皮肤不良反应,但非常罕见。因此,心肌声学造影检查前要强调准备好抢救器械和药品,如:除颤监护仪、起搏器、吸氧装置、吸引器、硝酸甘油、利多卡因、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甲氧氯普胺等。检查前测量心率、呼吸、血压并记录,以便进行对比观察。检查时做好病情观察和心电监护,特别是在注入造影药时更应严密观察。如果发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应立即静脉注射利多卡因40~100mg待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消失。出现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者,立即让患者咳嗽,并遵医嘱给予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使其心率增加,必要时使用临时起搏器。如发生心绞痛给予吸氧、硝酸甘油5~10mg舌下含服并注意观察心率、血压变化。由于该药的高渗性,在注射过程中或稍后注射部位偶尔有一过性疼痛和冷热感,意外的血管外注射,可引起疼痛和组织刺激,所以注射造影药前,一定要抽回血,确定注射针头在血管内方可注射造影药。对于严重心血管功能不全的患者(如NYHA四级),必须谨慎考虑由于注射利声显而造成的总渗透负荷。

(滕中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