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造影检查怎样注入造影剂

造影检查怎样注入造影剂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有CT、DSA和MRI等影像检查技术出现后,只有软线摄影还在应用。将高于或低于该组织结构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以显现其自身结构,称之为造影检查。目前已普遍用于临床。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是排泄性静脉尿路造影。必须严格执行,认真准备,以保证检查效果和患者的安全。应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以备急需。在造影剂中,钡剂较安全,气体造影时应防止气栓的发生。造影反应中,以碘造影剂过敏较常见并较严重。

(一)普通检查(包括透视和摄影)

1.透视(fluoroscopy) 为常用X线检查方法。目前国内大都应用明室影像增强电视透视系统,影像亮度明显增强,效果非常好。

透视的主要优点是可转动患者体位,改变方向进行观察;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如心脏、大血管搏动、膈肌运动及胃肠蠕动等;透视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可立即得出结论等。

透视检查有两大缺点:①难于观察密度与厚度差别较少的器官以及密度与厚度较大的部位,例如头颅、腹部、脊柱、骨盆等部位均不适宜透视;②缺乏客观永久记录。

2.X线摄影(radiography) 所得照片常称平片(plain film)。是应用最广泛的检查方法。优点是成像清晰,对比度及清晰度均较好,显示病变细节清楚;可长久保存客观记录,便于复查时对照和会诊。

缺点是每一照片仅是一个方位和一瞬间的X线影像,为建立立体概念,常需作互相垂直的两个方位摄影,即正位及侧位;对功能方面的观察,不及透视方便和直接。这两种方法各具优缺点,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3.数字摄影数字X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 数字X线成像是将普通X线摄影装置或透视装置同电子计算机相结合,使X线信息由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而得到数字图像的成像技术。DR依其结构上的差别可分间接数字X线成像(indirect dgital radography,IDR),和直接数字X线成像(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DR)。

(1)间接数字X线成像(indirect dgital radogranhy,IDR):包括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r radiography,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igital fluorography,DF),CR与DF都是将模拟的X线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但采集方式不同,CR用成像板(IP),DF用Ⅰ.ⅠTV,在图像显示、存储及后处理方面基本相同。

(2)直接数字成像(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DR):是以探测器取代了IP板而将X线衰减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成像。

(二)特殊检查

特殊检查有软线摄影(soft ray radiography)、体层摄影(tomography)、放大摄影(magnification radiography)和荧光摄影(fluorograph)等。自有CT、DSA和MRI等影像检查技术出现后,只有软线摄影还在应用。普通X线体层摄影、放大摄影、荧光摄影、记波摄影检查等方法已退役。

软线摄影:采用能发射软X线,即长波长(平均波长为0.07nm)的钼靶X线管球,常用电压为22~35kV,用以检查软组织,主要是乳腺。

为了提高图像分辨力查出微小癌,软线摄影装备及技术有很多改进,包括乳腺钼靶体层摄影、数字乳腺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乳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mammographic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y)并开展立体定位(stereotactic localization)和立体定位针刺活检(stereotactic needle biopsy)等。

(三)造影检查

在人体组织结构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自身密度差异不大,用普通检查方法不能区分各自的结构,此时需采用人为的方法提高对比度,使组织结构显影,即人工对比。

将高于或低于该组织结构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以显现其自身结构,称之为造影检查。引入的物质称为造影剂(contrast media)。

1.造影剂 按密度高低分为高密度造影剂和低密度造影剂两类。

(1)高密度造影剂:为原子序数高、比重大的物质。常用的有钡剂和碘剂。

(2)低密度造影剂:空气、水等低密度物质。

钡剂为医用硫酸钡粉末,加水和胶配成。根据检查部位及目的,按粉末微粒大小、均匀性以及用水和胶的量配成不同类型的钡混悬液,主要用于消化道造影,并可采用钡气双重对比检查,提高诊断质量。

以往用于造影的碘剂种类繁多,自20世纪70年代后,新开发出的非离子型造影剂,具有相对低渗性、低黏度、低毒性等优点,大大降低了毒副反应,适用于血管、神经系统及造影增强CT扫描。目前已普遍用于临床。无机碘制剂和空气等对比剂现已淘汰。

2.造影方式 有以下两种方式:

(1)直接引入:包括三种使用方式。①口服法:食管及胃肠钡餐检查;②灌注法:钡剂灌肠,支气管造影,逆行胆道造影,逆行泌尿道造影,瘘管、脓腔造影及子宫输卵管造影等;③穿剌注入法:可直接或经导管注入器官或组织内,如心血管造影,关节造影和脊髓造影等。

(2)间接引入:造影剂先被引入某一特定组织或器官内,后经吸收并聚集于欲造影的某一器官内,从而使之显影。包括吸收性与排泄性两类。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是排泄性静脉尿路造影。吸收性造影如口服法胆囊造影及淋巴管造影方法,已从放射科退役,改由B超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替代。

3.检查前准备 各种造影检查包括CT及DSA等,都有相应的检查前准备和注意事项。必须严格执行,认真准备,以保证检查效果和患者的安全。应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以备急需。

在造影剂中,钡剂较安全,气体造影时应防止气栓的发生。静脉内气栓发生后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左侧卧位,以免气体进入肺动脉。造影反应中,以碘造影剂过敏较常见并较严重。

在选用碘造影剂行造影时,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了解患者有无造影的禁忌证,如严重心、肾疾病和过敏体质等。

(2)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患者合作。

(3)造影剂过敏试验,一般用1ml 3%的造影剂静脉注射,观察15min,如出现胸闷、咳嗽、气促、恶心、呕吐和荨麻疹等,则为阳性,不宜造影检查。

但应指出,尽管无上述症状,造影也可发生反应。因此,关键在于应有抢救过敏反应的准备与能力。

4.常用的造影检查

(1)消化道造影包括口服钡餐检查、钡剂灌肠检查。

(2)泌尿系造影包括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膀胱造影。

(3)椎管造影。

(4)心脏、血管造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