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科人文类公务员面试技巧

社科人文类公务员面试技巧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此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人员4.1万余人,占全省高校教师的50.5%。河南省85%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集中在高校,85%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任务由高校承担,85%以上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由高校产出。同时设立河南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目前,该省高校公开出版的有国内统一刊号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共50家。近年来,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理论研究优势,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

近年来,河南省紧紧抓住繁荣发展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有利时机,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培养为龙头,以规范管理为抓手,扎扎实实推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1)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社科人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目前,此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人员4.1万余人,占全省高校教师的50.5%。其中,教授2534人,副教授9706人,讲师16288人,助教1267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569人,硕士学位的8437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00余人,省优秀专家200余人,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50余人,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0余人。高校社科队伍学位结构、职称结构日趋合理,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科研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河南省85%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集中在高校,85%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任务由高校承担,85%以上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由高校产出。十年来,该省高校共承担各级各类课题18000多项,发表论文10万余篇,出版著作8500多部,获得各级奖励4000多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特别是近两年,该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高层次课题数量大幅提升,2010年共承担社科项目7999项,获得支持经费5000余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8项,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77项,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35项,省内各类社科项目5000余项。同时,该省高校共出版著作931部。其中,专著400多部,教材50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5000余篇。有139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3)学科体系不断完善,社科研究平台体系基本形成。该省已拥有按国家社科规划办分类划分的22个学科的全部学科,有社科类博士点16个,硕士点200多个,各学科的发展都有坚实的支撑体系和组织机构。在高校系统,有国家级重点人文社科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人文社科学科55个,其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逻辑学、考古学、殷商史、秦汉史、宋史、简牍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言文学在国内有较大影响。2003年以来,分两批在14所高校建立了33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时设立河南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据统计,高校承担的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中超过半数是由基地获得的。2010年5月,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两所教育部重点基地经过6年建设,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评估。

(4)加强学报建设和管理,学术交流粗具规模。各高校高度重视学报建设,把学报作为本校的科研窗口和学术名片重点打造,正确定位,特色发展。目前,该省高校公开出版的有国内统一刊号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共50家。其中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河南大学《史学月刊》、郑州大学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经纬》为核心期刊。郑州大学学报的美学研究,安阳师范学院学报的殷商文化研究入选教育部第二届名栏建设工程。同时,各高校不断加强交流合作,学术交流粗具规模。2010年,该省高校共承办各种学术会议203次。其中,国际学术会议18次,国内学术会议181次,与港、澳、台地区学术交流4次,提交论文3506篇。受聘外出讲学799人次,聘请省外专家讲学1190人次。派出进修学习、考察2530人次,接受进修学习、考察7106人次。合作研究931人次。

二、主要成绩与经验

(1)实施人才支持计划,不断加强队伍建设。2008年,河南省教育厅启动实施了“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重点支持高校教授、博士、留学归国人员和其他学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重点是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学术研究,进一步加强了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目前已经遴选了50名中青年社科学者进入该计划。各高校也结合本校实际,做好人文社会科学人才队伍规划,逐步建立起了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造就了一批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同时,坚持开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2005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13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全省高校近3000名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参加了研修。

(2)加强社科管理,经费投入持续增加。为加强社科工作,河南省教育厅进一步加强高校社科管理工作。同时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了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投入力度,2007年以前,省教育厅每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费约为120万元。

(3)打造研究高地,基地建设取得突破。2003年以来,分两批在14所高校建立了33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充分发挥河南历史文化优势,加强特色文化研究,又分别在南阳、洛阳、安阳、信阳四所师范院校建立了“汉文化研究中心”、“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和“淮河文明与客家文化研究中心”四个特色研究基地。这四个基地的建立,对于挖掘整理该省独特的文化资源、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设立了河南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以项目带队伍,以科研促发展。

(4)不断促进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建设。该省始终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为地方政府和有关开展咨询性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河南大学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等重大课题进行联合攻关,首先提出并积极参与“郑汴一体化”的论证,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郑州大学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流浪儿童的预防、救助与回归》获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被称为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郑州模式”,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的批示,部分对策建议被民政部在制定相关政策中采纳。

(5)以评促建,开展高校学报评估。该省组织评审专家对全省76家高等学校学报进行了评估,并对《郑州大学学报》等26家学报授予“河南省高校学报综合质量评估优秀社科期刊”荣誉称号;授予74人“河南省高校学报优秀编辑(主编)荣誉称号”。

三、标志性成果

近年来,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理论研究优势,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坚持与地方政府开展咨询型合作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产出了一大批标志性研究成果。

(1)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长期致力于《史记》、《文选》等方面的研究,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央视《百家讲坛深入浅出地向大众宣讲,受到了广泛好评,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河南大学耿明斋教授课题组向河南省委省政府提交了《有关‘郑汴一体化’若干基本问题的理论与对策研究报告》,得到了副省长张大卫的批示和政府的采纳,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出版了《黄河流域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型系列丛书。

(3)郑州大学张明锁教授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流浪儿童的预防、救助与回归》,获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被称为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郑州模式”,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的批示,部分对策建议被民政部在制定相关政策中采纳,并被列入国家规划办的年度总结中。

(4)郑州大学承担的“豫商发展史与豫商案例研究”课题,通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完成首批研究成果1~12卷,400余万字。该批成果已于2007年8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8月28日在洛阳召开的豫商大会开幕式上,举行了“豫商发展史与豫商案例研究”课题首批成果的首发式,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亲自为该成果的首发式揭幕。国内知名媒体称:“‘豫商发展史与豫商案例研究’首批成果(1~12卷)的出版为宣传河南打造了一张闪亮名片。”

(5)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策划组织撰写的河南经济研究系列丛书《河南经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未来20年河南产业发展研究》等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社科界工作会议以及省市有关职能部门发布后,引起强烈反响。时任省委副书记的王全书同志,副省长张大卫同志等在多个会议上要求把此作为制定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河南省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参考书,并指示有关部门好好学习与研讨。

(6)洛阳师范学院张宝明教授的中国现当代思想史研究,近年来在《文学评论》、《社会科学研究》、《南京大学学报》、《求是学刊》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等转载、摘登10多篇。其中《时代英雄在当前文学中不能缺席》、《问题意识:在思想史与文学史的交叉点上》与《新青年派与学衡派文白之争的逻辑构成及其意义》三篇文章先后被《新华文摘》全文转摘,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7)洛阳师范学院杨作龙教授的河洛文化研究,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重要报纸上连续发表了多篇相关文章。其中《河洛文化导扬——试论河洛文化建构特征》和《河洛上古历史文化考论》被《新华文摘》转载,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反响。

四、“十二五”发展基本思路

“十二五”时期,该省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大力实施深入推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充分发挥高校社科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

(1)大力推进和实施人文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精神,以全国社科会议的召开为契机,结合河南实际制定配套政策,努力营造推动河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强应用对策研究。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跟踪围绕党委、政府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大力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推出系列发展报告和政策建议,以扎实有力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党委和政府的决策。开展咨政对策研究成果的征集工作,编印咨政策问活页文选,及时将高校社科界的声音传达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

(3)积极实施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流动管理、优胜劣汰的要求,完善基地建设的管理评价机制,支持和鼓励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向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冲刺,同时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建设一批新的重点研究基地,计划到2020年达到70个左右。

(4)完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系。启动实施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完善项目体系。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做好项目申报、评审、中期评估、经费管理和结项审查等工作,提高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选拔培养一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表彰支持一批在学术造诣和师德建设上有突出贡献和重大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继续支持高校面向社会开设“高校名师大讲堂”,开展“高校理论名家社会行”活动。面向社会公众积极宣传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理论。

(6)完善科学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奖励制度。建立成果分类评价标准,探索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成果受益者参与的多元多方的成果评价机制。扩大社科研究成果奖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奖励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7)加强高校学报、校报建设。实施高校社科学报名栏建设工程,巩固学报评估成果,提高学报办刊质量。开展全省高校校报评估工作,促进高校校报改善条件,提高质量。表彰一批在校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8)进一步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着重加强制度建设,按照教育部要求,制定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组织开展学风建设重点热点问题调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