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者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读者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人经验与文化水平自觉不自觉地构成了读者思维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记忆库”,当读者的头脑接受到外界新信息刺激时,这个“记忆库”便活跃起来,并会着意去寻找、选择与新刺激相同或相似的经验知识,并以此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去确定当前的阅读决策和思路。由于读者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条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层次。

第一节 读者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图书馆读者研究的内容

读者研究包括读者阅读需求分析和读者心理研究两方面的内容。

(一)图书馆读者需要分析

1.读者需求的分类

读者表现出的阅读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1)以求知解惑为目的的博学型阅读需要。这是以获取各种知识为特征的阅读需要。具有博学型阅读需要的读者,对新学科、新知识的兴趣,对外部世界的求知欲,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困惑都会促进他们去阅读学习,从书刊中寻找答案。其阅读目的主要是通过学习掌握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扩大知识面,开阔思路,了解人生和社会,使自己的文化素质和学识修养达到较高的层次。

(2)以提高职业素养为目的的职业型阅读需要。这是根据职业要求而产生的阅读需要。具有职业型阅读需要的读者,其阅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与职业相关的业务技术书籍,获得较好的职业素养和较高的职业技能,以更好地适应自己所担当的职业角色。一般说来,读者从事的职业劳动越简单,其阅读需要离职业本身便越远;读者从事的职业劳动越复杂,其阅读需要离职业本身便越近。

(3)以探索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型阅读需要。这是为了解决和探索某一研究课题而产生的阅读需要。具有研究型阅读需要的读者,紧紧围绕所研究的问题组织阅读活动,其对阅读材料和选择长期固定地指向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一切图书。因而这种研究型阅读需要具有较强的任务规定性;对那些业务研究者,由于对某一问题有着浓厚兴趣也会自发地表现出研究型阅读需要,因而,又具有较强的自发性。

研究型阅读需要对图书的要求具有广、精、专、深的特点。与研究课题相关,并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各类图书,特别是那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新思想观点、专深具体、针对性强的专业读物,都是其需求的对象。因此,科技书刊、学术著作、外文书籍、工具书,以及反映新学科、新思潮、新问题的文献资料是满足研究型阅读需要的主要读物类型。

(4)以实现近期目标为目的的实用型阅读需要。这是为了近期的实用目的而产生的阅读需要。具有实用型阅读需要的读者,其阅读完全是从实用角度出发,以达到某种近期的目标为满足,不一定有深入钻研的兴趣和长远的打算。他们阅读的图书大都和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以及手边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关。因此,阅读需求十分具体。

(5)以快速成才为目的的直接型阅读需要。这是为了快速成才、快出成果的目的而产生的阅读需要。具有直接型阅读需要的读者,其阅读完全从急用先学,缩短学习过程的角度出发,直接对准自己成才目标,学习那些对自己最有用的知识,排除暂且无关的内容。这样省时省事,还可以达到快速成才、快出成果的目的。因此,具有直接型阅读需要的读者阅读需求具有急、短、专、快的特点。

(6)以消遣为目的的娱乐型阅读需要。这是为了娱乐消遣,充实精神文化生活而产生的阅读需要。具有消遣型阅读需要的读者,其阅读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只是为了消磨空闲时光、满足精神享受,因此,要求文献资料具有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纪实性、娱乐性,并有明显的档次区别。各类文学著作,比如中外名著、诗歌、散文、报告文学;通俗文学读物,比如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历史小说、现代畅销小说等,以及各种文学期刊、综合性杂志都是满足娱乐型阅读需要的读物类型。

(7)以获取劳动和深造机会为目的的求职求学型阅读需要。这是为了在社会就业竞争和学习竞争中求得就业机会和学习机会而产生的阅读需要。具有求职求学型阅读需要的读者,其阅读目的主要是通过学习,能在社会就业竞争中和学习机会竞争中成为优胜者,以获得就业或再就业和上学或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以及实现学习的最高目标。因此,求职求学型阅读需要的读者,其阅读需要与其所求职业和所求学习机会的层次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任务规定性和制约性。阅读需求范围既具体又有限。不过求职型阅读需要的读者与求学型阅读需要的读者有所不同。后者阅读需要相对地比前者在阅读范围上要广泛一些。

2.研究影响读者阅读需求的因素

阅读需求作为读者整个阅读行为的动因和导向,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动态因素,它要受到个体因素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1)个人因素的影响。个人因素包括读者个人经验、态度、读者身份及角色等。

个人经验与文化水平自觉不自觉地构成了读者思维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记忆库”,当读者的头脑接受到外界新信息刺激时,这个“记忆库”便活跃起来,并会着意去寻找、选择与新刺激相同或相似的经验知识,并以此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去确定当前的阅读决策和思路。

态度是读者对某个客体所抱有的见解和倾向,是读者着手行动的准备状态。它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读者的判断、思考和选择,决定着读者在阅读行为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读者的态度的构成有三大因素:一是认知;二是情感;三是意向。认知可以规定态度的对象,即客体,是读者对这个客体不认识和理解,是赞成或是反对,具有好坏评价的功能。情感因素的作用,主要是读者对客体进行内心体验,是喜欢还是厌恶,是重视还是轻视,是热情还是冷漠等。意向因素的作用,主要是读者对客体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是读者准备对客体作出某种反应。比如对某类图书想看不想看、想阅读一部分还是全部阅读等。一般情况下,读者对拟阅读的图书持肯定态度,会强化其阅读需求,比较轻易、迅速地作出阅读选择。

身份是读者个人在群体或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是个人在某一体系所处地位的反映。不同身份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阅读需求。比如教师扮演的是知识传播者的角色,从事的是以知识为工具的精神活动,要求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阅读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他们大都表现出明显的阅读需求。

(2)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是读者生存的直接环境,读者的阅读需求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由于文化以强有力的、渗透的、不知不觉的方式影响着人们,人们的行为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读者往往会产生文化倾向心理,常带着某种文化倾向去阅读。例如在与外来文化的接触中,年青人也学着西方人过起了“圣诞节”,开始对《圣经》《圣经故事》等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少老年读者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如醉如痴,诸如《三国演义》《水浒》《唐诗三百首》和各种旧体小说、章回小说,他们乐意看,也常借阅,而对外国文学名著却丝毫没有兴趣,这里便包含着文化倾向心理。

由于读者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条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层次。居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读者,由于自身条件不一样,反映在思想、行为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情趣,因此,也就会有不同的阅读需求。

相关群体因素也是影响读者需求的一种社会因素。所谓相关群体,是指在形成一个人的思想、态度和信仰给他以影响的人群。相关群体也称相关团体、榜样群体,亦包括家庭、学校。不言而喻,一个人所处的群体背景和状态不同,其阅读需求也会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二)读者心理研究

学校图书馆既要清醒地看到社会、家庭、环境等客观因素对读者阅读的影响,又要从心理发展上来分析他们的阅读过程、阅读动机与兴趣。

1.阅读的心理过程

阅读,从本质上说,是一个生理心理过程。依照读者在这一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变化,阅读过程可以分为感知、理解、评价、存贮与应用等五个彼此相联的阶段。帮助读者了解这五个阶段中各种感觉器官的变化及其相互联系,从而加强控制,对提高阅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1)感知。阅读,首先是由感觉器官对文字符号的感知。盲人阅读的感知是从手触摸盲文所受到的刺激开始的(即“听读”),正常人的阅读由视觉或听觉感知开始。同听觉相比,人视觉反应的灵敏度要高得多。我们所得到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来自视觉感知。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也采用视觉感知的方式来阅读(即“视读”)。视觉感知是视读过程的起点,它决定着文字信息的摄入,从而它也决定着阅读的全过程。没有感知便没有理解,也就没有阅读。正因为视读如此重要,如此普遍,人们干脆就将阅读称为“看书”。如果从阅读技能的角度来看,感知技能是阅读技能的一项重要内容。比如说快速阅读,这项技能基本上取决于你感知文字符号时的视线运动习惯和视觉广度。

(2)理解。阅读的最关键环节是理解。歌德说:“你所不理解的东西,并不属于你。”把这句话用在阅读上,可以说,读了而不理解,等于白读。阅读理解,即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弄清文本中各级语言单位的意思,再前后联系和思考体验,以理解作者的本意。从信息论的观点看,理解就是将从感知阶段所获得的信息进行“释码”,进而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

阅读理解有三个层面。首先是“字面理解”,就是说要理解文字、语言的本来意思。这是要求最低的理解,也是整体理解的基础。如果字面意义都不清楚,谈何发挥,谈何准确理解作品呢?其次是“文体理解”。这是说要通过对作者文体和风格的了解来理解其意义。作品是写实还是运用了象征手法?文字使用了本来意思还是反义?这是要特别注意的。再次是“情境理解”。一个字、一句话,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如特定的自然环境、特定的社会制度、思想习惯,会有不同的意义。这样,阅读时,就要弄清书、文产生的社会背景。拿“文化革命”一语来说,一般意义上是指文化领域质的飞跃这种状况,但是,在当代中国,它常常特指着“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两者相去甚远。

(3)评价。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之后,我们常常会有所议论,有时还把这种议论记录为文字,这就是阅读的评价。评价,既可以就一部读物而发议论,也可以对相近似的几部读物进行比较;既可以是针对写作态度、写作方法的,也可以是面对读物内容的;既可以发问,也可以分析,还可以展开联想,开扩思路;既可以唱赞歌,也可以谈不足,关键是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4)存贮。存贮是指通过记忆或笔记,将所阅读的书文中有价值的信息知识,短期或长期的保持(保留)在脑细胞里或其他非生命物质载体上,等到需要时能使其再现或者是有据可查。熟练掌握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可以很快提高独立阅读的效率。这方面内容将在第五章第四节详细介绍。

(5)应用。这一阶段,就是把阅读中通过理解、评价和存贮的信息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知识的运用应以知识的领会和巩固为前提,没有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和牢固掌握,就不能很好地运用知识。因此,通过知识的运用可以检验知识的实际领会水平与知识的巩固程度。

知识的运用也是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和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的重要途径。只有对知识的多次运用,才能不断深化领会和巩固原有的知识,并加强记忆。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内在心理活动,它不可能有严格统一的操作程序。一般来说,我们的每一次阅读也并没有达到感知、理解、评价、应用一一落实的完整、精细程度,除非是专门训练式的阅读。不过,对阅读有了这番全面、精细的了解之后,日后做起导读工作来应该更有成效。

2.阅读动机、目的与兴趣

人的行为离不开需要,而需要是通过动机来激起和推动行为的。读者的动机对其阅读行为具有直接的推动和调控作用。读者的阅读动机是认识阅读需要的主要形式,是读者根据书籍的品质适应自己需求程度的认识而形成的内因。做为直接驱使读者实施阅读行为的内部动力,它充分反映了读者在生理上、精神上和感情上的需要,实质是读者为达到某些愿望采取行动的推动者。

动机是和目的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原因,那么目的就是在行动中要争取什么的问题。每一种行动都有最终目的。人对某种需要的事物的反映,就其对人的活动的推动作用而言,它构成动机;就其对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言则可以把它称作目的。如掌握知识和文化的愿望推动人们博览群书,它成为人们阅读的动机;而人们博览群书往往是为了掌握知识和文化,它又成为人们阅读的目的。

兴趣是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客观事物的意识倾向性。凡是能够引起人们感兴趣的东西,必然能够引起人们对它的注意。阅读兴趣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某类特定的图书所抱有的积极的选择倾向和态度;二是由对特定图书的积极性发展而来的,对一般图书抱有的积极态度,即爱好阅读,以读书为享受,为兴趣。

读者的阅读动机和兴趣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种复杂的因素可以概括为内部动力、目标引力和外界压力三个主要方面。我们将在本书第四章第三节展开详细的讨论,这里不再赘述。

二、读者研究的方法

图书馆常用的读者研究的方法有:

①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读者进行阅读的现实环境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掌握读者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表情,去了解他们利用文献的心理。这种方法由于比较直观,被观察对象的外部表现是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自然流露的,因此获得的观察结果是比较真实的、切合实际的。

观察法分为计划观察和随机观察两种。有计划地观察读者,是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的主要方法,它可先选择好读者对象,确定观察范围内容,明确目的,安排好具体时间步骤,有区分地选择观察对象。随机观察,就是在与读者的交际过程中,随时随地地留心读者的行动表现。如图书馆员在接待读者的同时,可以注意观察个别读者的情感变化、注意状态、兴趣发展等心理特征。这对丰富馆员的感情认识,提高导读艺术很有帮助。

②统计资料分析法。图书馆内的各种记录和统计资料是对读者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依据。可以利用的统计资料主要有读者登记资料、读书借书记录、读书咨询记录、借阅统计资料等。图书馆为了研究读者,除必须建立健全的统计制度外,还可以设立“工作日志”,记载与读者接触交流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读者的借阅要求,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等等。

为了提高统计的效率,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力争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电脑化。例如,广州骅阜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华阜”图书管理软件就可以随时统计读者借阅率、藏书利用率、年月日流通工作量统计以及借阅排行榜等。

③调查法。所谓调查法,简而言之,就是采用多种方法获取有关材料,间接地了解被调查读者的心理活动、阅读规律等情况。调查法的关键是调查材料的搜集,搜集的方法大致有下列三种:一是全面调查法;二是抽样调查法;三是个别调查法。调查法的方式很多,可以采用个别访问、召开读书座谈会、发调查表。向教师作调查,可以深入到各个教研组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教学计划、科研计划,以及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阅读需求。在学生中调查,可重点放在了解他们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上,了解他们读过哪些书刊、喜欢哪些书刊等。

为了达到读者研究资料的规范化,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即要求读者按调查表上的项目进行认真填写,通过回收调查表以取得有关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