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与和谐校园建设问题探讨

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与和谐校园建设问题探讨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也是高校学生党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者和创造者的必然要求。因此,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与构建和谐校园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在构建和谐校园进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党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都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理论基础,同样也是指导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依据。

八、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与和谐校园建设问题探讨[44]

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和谐社会”一词成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被广泛讨论的话题。在2006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部署。可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高校作为培养构建和谐社会人才的主要阵地,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独特的作用。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高校稳定为基础;没有高校的和谐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构建和谐校园理所当然地被提到日程上来。学生党员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应该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本领,为将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途上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准备。

(一)学生党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和体现者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广大学生党员严格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以不断巩固和增强自身作为党员所应具有的先进性。

1.学生党员体现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学生党员身上体现的先进生产力,具体来讲主要是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党员作为同学学习的模范和榜样,其先进性首先就应充分体现在学习方面。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党员要保持其先进性,始终走在前列,首先体现出来的就是学习能力。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党员,他们不仅认真学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主动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应用于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此外,学生党员在学习上的先进性还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他们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科技能力,不断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实践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产生出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实践能力不仅是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境界,它更是在实践中的积极参与及奉献行为。大学生党员不仅以立足本职、做思想上的模范、做学习上的标兵来作为实践党员的首要标准,还应积极投身社会工作,一方面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的劳动与工作能够为同学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服务,从而使自己在实践中真正达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最终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塑造起自己的先进性形象,从而真正体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江泽民强调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名学生党员不仅仅要认真完成学院、教师交给的工作,还要不断思考更有新意的方式方法。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亮点,就不能起到榜样的作用。学生党员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体现出先进性。

2.学生党员体现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作为共产党员群体中高素质、高学历、思想最活跃的大学生党员,他们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载体,并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独领风骚”。

高校的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学校的广大学生党员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其中起着示范、导向作用。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党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一种与社会主导文化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不断创新的校园文化又以其先进性、科学性,激浊扬清,引导学校和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从而直接服务于社会。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对大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养成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滴水穿石、润物细无声的独到作用。它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素质能力等提供和谐的环境,为引领现时代的主流价值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对未来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能起到启示和形塑的作用。

3.学生党员体现着广大学生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高校,要满足广大人民的利益需求,就是要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办学空间,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广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因此,切实维护好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是高校学生党员的重要任务。这也是高校学生党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者和创造者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的利益是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实现人民利益这一过程中又有其渴望成才、实现自身价值的一面,而自身价值只能融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中才能实现,因此,从本质上讲,大学生不仅为自我价值实现而奋斗,而且在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高校学生党员一方面通过自身的成长、素质的扩展来依法表达和维护自身与广大学生的利益,另一方面用自身的优势来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服务,进而最终成为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和奉献者。

(二)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所谓构建和谐校园,就是坚持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总体思路,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智力支持,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满意的学习环境,使校园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地。因此,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与构建和谐校园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在构建和谐校园进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可以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思想支持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用科学的理论加以指导。党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都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理论基础,同样也是指导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依据。学生党员掌握了这些与时俱进的思想和理论,并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作为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的“钥匙”,为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思想支持。

2.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可以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发展动力

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是对教育资源和校园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特别是学生群体间必然会有不同程度的矛盾出现,这就需要一种强大的力量去进行整合。学生党员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威望,他们恰恰具备了整合学生利益和诉求功能,能够把学生团结起来,代表学生把他们内心的意愿和想法向学校有关部门进行反映,从而对各种教育资源、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更合理有效地配置,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构建公平、公正、公开、和谐的校园环境提供发展动力。

(三)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努力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确保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科学运转和发展。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状态,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目标,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党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发挥自身的先进性。

1.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性,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校园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友爱的关系,既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往往面临很多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既有个人与个人之间引起的,也有群体与群体之间引起的,还有个人与群体之间引起的。如果不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很难达到和谐的状态。如果是学校和学生个体间存在的问题,学生党员应该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及时正确地在青年学生中传播,使青年学生不至于产生误解、曲解。如果是因为学生个体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困难,学生党员应该及时发挥集体的力量帮助特别困难的同学,让困难学生体会到社会的关怀和组织的温暖,不至于因经济原因而退学,从而有利于减少困难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对于党员来说,模范带头就是一种人格力量,有了这种力量,在被教育者面前每说一句话就能释放很大的能量,即使不说话也拥有无声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2.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性,引导和谐的学习环境

高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过教书育人这一途径来为社会输送大量的建设者和栋梁。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成为了各个高校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学生党员在努力提高自身学习成绩的同时,不能忘记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和发展。学生党员中学习成绩特别突出的要自觉主动地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从方法上加强指导,从精神上多加鼓励。争取在他们的引导、示范作用下,形成以学生党员为核心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形成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成材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大家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踏实了,学习中的不和谐因素也自然减少了,学风自然扭转。

3.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活动中积淀下来的、学校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与重要内容。中央16号文件曾明确要求“要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人,应该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学生党员更应该走在前列。

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的作用,努力探索适合当前时代背景的特色校园文化,已经成为了摆在众多高校面前的重要的现实课题。广大学生党员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广泛开展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和纪念活动,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用科学理论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要树立平等、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和开放的国际意识,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制度建设、基础建设和教育服务,为学校的发展献言献策;要积极参与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和特色,自主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以及其他道德实践活动,把日常学习和生活同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联系起来。总之,通过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带动和谐校园的发展。

4.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性,促成和谐的发展空间

构建和谐校园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校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和成长。因此,营造一个安定的校园发展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党员应该在这一方面发挥自己“深入群众、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

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中的一员,是学校与青年学生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学生党员队伍是联结学生与学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窗口。学生党员生活在学生中间,和学生的联系最密切,交往也最广泛,有利于学校及时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化解矛盾,避免矛盾扩大;有利于青年学生了解掌握党组织和学校的良好愿望,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学校及时了解规章制度在学生中的反应和意见,为学校优化规章制度提供参考、建议和帮助;有利于学校及时掌握特殊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把党组织和学校的关心送给需要帮助的同学。另外,学生党员由于能较快较准确地了解同学生活、学习和思想变化的最新情况,有利于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利于学校及时采取措施稳定学生情绪,防止事态扩展,为最终解决突发事件争取了时间。

总之,建设大学和谐校园,需要发挥包括学生党员在内的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在学校的各项事业中应有的带头作用,党员必须要站得高、看得远,必须保持先进性,要从社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高度考虑问题,把建设和谐校园当作一种自觉行动。只有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真正充分发挥了作用,一个和谐有序、文明健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学才有可能建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