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发各类课程资源,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探索

开发各类课程资源,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探索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冥王星从九大行星中出局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行星必须具备的条件及基本特征。

开发各类课程资源,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探索

唐含梅

(获2009年徐汇区理科教育协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理念,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统一。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眼光不仅仅放在教材内容上,更要积极地开发各类地理课程资源,创造性教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将社会热点事件引入课堂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件与地理有关。将时事热点引入地理课堂,以地理的视角来分析事件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探索地理知识、地理原理,这对于知识、技能的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着较好的效果。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的大地震,地震灾情牵动了每位中华儿女的心,在专题《板块构造学说》及地震知识的教学中,我引入了中央电视台专家分析的图片及网络报纸上的新闻报道,由学生分析探究汶川地震产生的原因,了解地震要素(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震级、烈度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地震知识,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教育、树立正确的灾害观和防灾、救灾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解读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img140

img141

又如2008年初,包括上海在内的南方地区遇到了罕见的雪灾,同学们印象深刻。结合同学感受,我利用了《东方早报》2008年2月的报道:“持续雨雪有两大原因,拉尼娜事件是影响我国东部此次雨雪天气的主要原因。自2007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水温进入拉尼娜状态后,至2008年1月,海洋表面温度已连续6个月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冬季持续的拉尼娜事件,有利于冷空气活动频繁,从而造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偏低、雨雪偏多。此外,1月以来,冷空气沿河西走廊连续入侵我国,并在我国东南侧遇到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原的西南暖湿空气,从而造成冷暖空气交汇,这是我国此次大范围雨雪天气的直接原因。”与同学们对于以上报道中提到的拉尼娜现象和锋面活动进行具体解读、探讨和论证。

二、利用新闻媒体报道中涉及地理方面的事件服务于地理教学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每天能接收到各种传播媒介如电视、网络、书刊、报纸的大量信息,作为教师要善于搜集与地理有关的新闻素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如在洋流专题的学习,对于洋流分布规律的学习,我引用了2007年《齐鲁晚报》上的一篇报道:“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轮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船上一个装满近3万只黄色塑料玩具鸭的集装箱坠入大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1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小鸭舰队’在海洋上漂流了15年之后,将于7月份抵达英国海岸。据悉,这批鸭子在全球引爆了一场‘淘金热’,因为在收藏家手中,每只鸭子的价格已被爆炒至1000英镑。”学生对这篇报道非常感兴趣,我提出:“小鸭舰队”随波逐流,漂洋过海到达英国与洋流的运动有关,请同学们设想小鸭的漂流路线,进而探究洋流的分布规律。

又如在宇宙专题的学习中,我利用了2006年8月《东方早报》的报道:国际天文联合会投票,冥王星失去了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宝座,降级为矮行星。由冥王星从九大行星中出局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行星必须具备的条件及基本特征。

三、关注学生学习经历、生活体验、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现地理知识和原理

img142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理念更多地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中学地理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和体验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如学习地球运动专题时,地球自转运动由学生感知的太阳东升西落来验证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由奥运会开幕式或美国MBA篮球赛不同地方时间的不同,感知经度不同产生的地方时的差异,在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时,纠正部分学生生活体验中认识的误区即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为24小时,明确地球自转一周是恒星日(23时56′4″),而一天24小时是昼夜更替的周期即太阳日。地球公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也由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冬夏不同的季节,正午时太阳光线在教室里影子长短的变化,判断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冬夏不同季节,同学下午放学后,天黑早晚的变化,得出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激发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结合地图总结规律、探究原因。

旅游是许多同学有过的生活经历,在学习地貌专题时,我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利用自己的旅游经历,展示旅游照片,对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的地表形态有感性的认识,进而调动学生的思维,分析探究各种地貌产生的原因。

我校处于徐家汇的中心,肯德基是许多学生常去的地方。由加盟肯德基的模式及门槛要求和徐家汇地区多家肯德基的分布情况,学生很容易感知徐家汇成为市级商业中心的区位优势,从而得出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

四、利用影视作品为地理服务

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元的,带有听觉、视觉感受的影视视频往往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兴趣搜集一些视频,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它们,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往往有着很好的效果。如在台风专题的学习中,我以2007年上海举办特奥会期间,遭遇台风天气、同学停课一天为新课导入,播放台风视频,使学生感性认识到台风天气带来的大风、暴雨、洪涝等灾害,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产生这一天气的原因。又如利用中央电视台对神舟七号的视频报道,与同学共同探讨宇宙环境、太阳活动、大气不同高度的物理性质对神舟七号空间探测活动的影响。

电视及DVD光盘中有许多地理知识的素材,如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即CCTV—12),是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的一个电视宣传系统,立足西部自然风情和人文精神,开设了专题、文艺栏目,其中《天·地·人》是彰显西部人文特色的专题栏目;具有西部风情的文艺栏目有《魅力12》、《旅游黄金线》等,这些都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五、利用学科综合,提升教学效果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学科间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相关联系,可以利用其他学科应用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如语文中有许多古诗文可以为地理学习服务,在月相部分的学习中,我引用了诗和画作为月相内容的复习反馈,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指满月前后;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夜半钟声到客船”是指上弦月;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指残月,“人散后,一弯新月天如水”是指残月;白居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是指蛾眉月。又如,学习洋流知识时,利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说明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的分布规律。在讲述喀斯特地貌形成时,利用化学方程式,分析石灰岩被溶蚀形成溶洞及石钟乳、石笋的形成原理。而在学习大气运动,风的形成原因,风向以及季风的成因时,则利用到物理学的气压、力、比热等相关知识。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研究的地理环境、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其研究对象横跨自然和社会两大领域,与众多学科发生广泛联系。作为教师要认识地理课程资源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开发整合各类课程资源,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img1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