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发特色课程资源

开发特色课程资源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贯彻,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教育改革中一项非常迫切的课程革新任务。学校连续三轮被评为闵行区科技特色学校,还被评为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科技特色学校。由此,“绿色大课堂”成为我校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载体。

开发特色课程资源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闵行区浦江第二小学 俞宝妹

据统计,平均一个国家在建国30年就有第一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新中国成立60年了,可为什么没有一位本土科学家戴上这顶科学桂冠

也许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整个国家去思考,也许没有本土“诺贝尔奖”的因素有多种,但是再怎么也脱离不了教育这个因素,它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每位教育者去思考。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实行国家(地方)统一课程,统一目标,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考试,统一标准。这种状况虽然在大批量地塑造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也正是这种“统一”,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贯彻,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教育改革中一项非常迫切的课程革新任务。

教育需要心怀大志而又脚踏实地。面对着教育思想的逐步开放、办学空间的逐步扩大,我们如何抓住契机,为改变我们学校的生存状态、师生的生存状态乃至教育的生存状态尽一份力量?

一、盘点教育资源,准确进行课程定位

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以自己的教育理念、传统文化及学生和社会的需要为依据,充分利用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资源,通过自行研究、设计并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开发的体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课程。

学校课程建设从哪里切入?这是每位校长必须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找出自身的优势和本地文化特色。通过盘点,我校有三方面有别于其它学校的资源:

资源一:我校是一所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学校连续三轮被评为闵行区科技特色学校,还被评为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科技特色学校。学校在科技管理、科技师资、科技项目上面拥有一定优势和一定的积淀。

资源二:我校地处农村向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周边还有不少农艺基地可供学生参观学习,师生可获得他们在情感、技术、种植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持。

资源三:校园东北角有一块3333m2的土地。虽然那是一个建筑垃圾堆场,但因为在校内就显得特别珍贵,因为是不毛之地就显得特别具有教育的价值。

学校科技传统特色、校外农艺实践基地、校内3333m2未开垦之地串在一起,构成了我校别具一格的资源优势,给予了我校课程开发以无限的发展空间。于是,2005年,学校将校内的建筑垃圾堆场开辟成为小种植园,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2006年,学校对小种植园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2007年,小种植园改造工程完成,小种植园更名为“绿色大课堂”。由此,“绿色大课堂”成为我校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载体

二、确立价值取向,合理制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确立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它引导课程改革的方向,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课程改革的可接受程度和成败。课程目标也反映出课程确立的价值观念。我认为,课程开发的最大价值应是:克服传统教育的不足,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主动获取,主动实践,主动创造,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根据以上目的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以“绿色大课堂”为载体的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在“绿色大课堂”实践中,学习生物知识,了解农耕文化,建设绿色校园;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生命、热爱劳动的情感。

2.在“绿色大课堂”探究中,观察与思考、探究与质疑、调查与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兴趣和科学精神。

3.在“绿色大课堂”社团中,学习艺术创造,学习栽培养护,树立为校园增添生机的思想,培养学生个性特长、责任心,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4.在“绿色大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尝试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学会交往与合作,体验成长的过程与变化,激发学生爱农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从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可以看出,动态成长是我校校本课程资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实践探究是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价值取向,整合贯通是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力争达到的理想境界。

三、开发特色课程,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应在最大可能的条件下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机会,尽最大的努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需求。

“绿色大课堂”的资源是独特的,它的独特在于学生可以亲身活动,可以从书本的课堂走向实践的课堂。从2005年起,我们以探究型和拓展型课程为重点,逐步开发了如下课程。

(一)以“绿色大课堂”为基地,设置探究型课程

1.“绿色探究”

我们把“绿色大课堂”划分成九大功能区,主要有特种蔬菜种植区、一般蔬菜种植区、果树种植区、养殖区、无土栽培实验区、花卉区等,还有一个小小气象站。为了确保探究型课程的实施,我们采用了如下策略:

“绿色大课堂”列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完成了整体改造;“绿色大课堂”作为探究课排入课程表,每个班级每周一节;把实践基地划分成块,每班一块,各班自主制订改造方案,自主选择种植内容,自主记录过程得失,三到五年级还进行以“植物生长周期探究”为核心的小课题研究,参与学生100%;校本教材《科技小行家》作为基地实践活动的辅助教材,2005年10月由中国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校本教材共分五册,由浅入深,系列成套;建立了一支校内外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包括:本校专业老师2人,探究型教师26人,上海农科院、上海蔬菜公园、浦江镇农机中心专家4人。

2.“绿色双语探究”

依据校本特色的课程,从2006年起我们开始了“绿色双语探究”项目的尝试。目前,参与老师5个,参与班级5个。包含两个要求:能用双语上探究课,学生能用双语介绍“绿色大课堂”。2006年,我校举办了闵行区“双语探究”为主的双语教学研讨活动。

(二)以“绿色大课堂”为载体,开发拓展型课程

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依托“绿色大课堂”资源,学校建立了以“绿色大课堂”为重点内容的拓展型课程项目,主要包括:

1.“绿色放飞”,德育拓展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绿色大课堂”以少先队自主当家的形式,由少先队自主管理;二是“绿色大课堂”产生的德育问题,由各班以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自我教育。

2.“绿色艺术”,艺术拓展

包括四个具体项目:缤纷叶画、蔬果雕刻、绿色时装、种子画。

依托“绿色放飞”和“绿色艺术”两大项目,我们建立了无土栽培、金种子培育、缤纷叶画、蔬果雕刻等16个学生社团。再加上其它拓展型课程,我校学生参与非限定性拓展课程率达100%。

在“绿色大课堂”拓展型课程中,学生们学知识、学劳动、学创造;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把“绿色大课堂”、校园走廊、办公室、教室等显现学校文化的地方点缀得更加美丽;学做事有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学做事有责任心;学做事有合作精神。

(三)以“绿色大课堂”为内涵,渗透基础型课程

这几年,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有鲜明特色的校本化课程之路。在基础型课程中,我们也将这种理念渗透其中。

比如语文学科,我们倡导学生写“绿色作文”,即以“绿色大课堂”产生的资源为引发,引导学生写自然流露、真实表达、健康向上的作文。

比如数学学科,引导学生把“绿色探究”小课题研究中的不怕困难、自主探究、群体合作的精神延续到数学学习中去。

另外,在自然学科、劳技学科、思想品德等基础型课程中,充分运用“绿色大课堂”的资源,把课上得形象、生动、富有实践意义和教育价值。

四、提炼绿色内涵,构架立体课程网络

在“绿色大课堂”的课程构建过程中,磨砺出了与一般意义上的“绿色”不同的含义:“绿色”是指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服务等各个层面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正视现状,尊重规律,探究问题,焕发生命。“绿色大课堂”,一是特指浦江二小的五亩小种植园,二是指以五亩小种植园为载体而建立的有着“绿色”内涵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

1.构架“绿色大课堂”校内实践网络

在“绿色大课堂”这个校内实践网络中,“绿色”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德育活动、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让各个方面不断探究,获得成长,焕发蓬勃的生命活力。

2.构架“绿色大课堂”校外实践网络

“绿色大课堂”还延伸到了校外,成为与家庭、社会各方交流的课堂,也成为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实践的课堂。

(1)“绿色大课堂”校外实践基地。包括上海市都市菜园、上海市农科院等与我们的实践直接相关的基地,还包括航空航天基地、浦江高科技园区等科技教育实践基地。

(2)“绿色大课堂”家庭实践指导。在“绿色大课堂”活动中,我们倡导学生自己聘请家长做老师。在植物栽培、绿色时装、缤纷叶画等多项课程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家长的参与,促进了家长和孩子的一起成长。

(3)“绿色大课堂”特色网站。为了进一步展现学生成长的轨迹与成果,我们建成了“绿色大课堂”主题网站。网站设计富有童趣,极大地激发再学习、再实践、再提高的激情和信心。

(4)“绿色大课堂”校报专栏。2008年,我们的《银杏报》成功创刊。在这份报纸中,设有“绿色放飞”专栏,展现师生们在“绿色大课堂”中成长的风采。《银杏报》也成为向家长、社区传递学校精神文明的纽带。

至此,我校“绿色大课堂”已成为内涵发展、贯通校园、联结校外的立体的大课堂。在这个动态课堂中,我们的师生收获到了从未有过的果实,品尝到了从未有过的味道,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三年多来学校八次举办区、市级研讨展示活动,“绿色大课堂”探究文化得到传播,《文汇报》等报刊杂志多次刊登我校“绿色大课堂”特色教育风采,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对“绿色大课堂”作新闻报道,“绿色大课堂”教育成果《绿色艺术》、《绿色作文》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们不敢肯定什么时候我们国家是否会和“诺贝尔奖”有缘,但是至少我们在用我们教育者可能的力量改变点什么。我们希望这种校本课程促使学校成为一个个富有个性的、活灵灵的孩子走进来,然后一个个更富有个性的、活灵灵的孩子走出去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