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及其开发

中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及其开发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泛利用和有效开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有助于形成学校乃至各学习群体的体育特色。这是许多中学体育教师在进入新课程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一、中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及其开发

长期以来,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并没有能够真正走出竞技运动项目的框架体系,部分内容与中学生已有经验极可能与生活缺乏联系,与他们的学习能力及需要有相当的距离,这是造成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广泛利用和有效开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有助于形成学校乃至各学习群体的体育特色。

(一)竞技运动项目的群体性改造

竞技运动与体育教学具有不同的目标,自然不能在体育教学中不加改造地进行竞技技能的教学。但我们并不能排斥竞技技能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中的作用,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对竞技项目的特点、功能有正确的认识,并有选择地进行改造,成为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竞技运动项目的群体性改造

竞技运动项目一般都表现为下述特征:一是竞争性,所有竞技项目的参与者都是通过竞争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的;二是娱乐性,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赏者,都可以从竞技运动中获得愉悦的身心感受;三是挑战性,所有竞技运动项目都具有不断向高手挑战、向更高的目标挑战、向自身挑战、向极限挑战的含义,从而使比赛过程更精彩、更刺激、更具有吸引力;四是公平性,体育竞赛是在规则的限制与评判下进行的,从而表现出公平、公正的特点。

竞技运动的这些特点,使各种竞赛不仅具有深刻的教育性,而且对包括广大学生在内的许多人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一旦按照各种动作的竞技规范进行教学甚至考核,就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育教学是以育人为根本目的的,以竞技规范呈现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竞技项目要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效资源,就需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需求、教学目标、学校传统与条件等,对竞技项目按照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特点有选择地进行加工改造,使其成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或活动内容。

2.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原则

体育教学中对竞技运动项目选择与改造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通过参与能够实现促进中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而不是追求其原有的竞技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许多竞技运动技能是不具备选择作为教学内容的条件的,一是本身不具有促进学生发展作用的项目,即使是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没有选择和改造的价值;二是改造前后都不能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愿望的项目,这样的项目即使具有一定的健身作用,由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主体性得不到调动,同样是没有教学意义的。

在上述基本原则下,对竞技项目的改造还必须遵循的原则是能力适应性与条件适应性原则。首先是学生能力适应性原则,对竞技项目改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此对于各种项目改造的难度标准上都要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基本掌握,当然还需要从学生的情感接受方面考察改造的尺度,不能因为改造而失去其本来的魅力。其次是条件适应性原则,也就是要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以及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方面考虑改造的标准,以使改造后的项目能够切实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有效实施。

3.竞技运动项目群体化改造的方法

竞技运动项目群体化改造,就是要按照体育教学的特点、规律、目标与要求,对各个项目作出运动学文化学的改造,使之符合体育教学内容的一般特点与条件。据此,一般的改造方法是,第一,简化技术结构,减少动作难度;第二,降低负荷要求;第三,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简化比赛规则;第四,减少技术环节,突出主要要素;第五,运用竞技规则或方法调整或转换一般教学内容;第六,突出整体,简化局部技术要求。

当然,对竞技项目的改造并没有统一的方法,即使是在同一个教学班中,也要尽可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适当的条件下,应允许不同的技术标准或活动方法同时存在,以争取每个学生个体在改造后的竞技项目学习或活动中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促进所有学生发展的目的。

(二)教材内容的校本化改造

我们探讨了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利用广泛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内容,那么中学体育教材在今后的教学中到底在教学活动中起什么作用?这是许多中学体育教师在进入新课程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在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观念下,教学材料的确定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课程专家的事,教师需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把教材内容更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而在新的中学体育课程理论下,体育教师成为课程编制的主体,他们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有着更全面的了解,更能够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学生需要、教学条件、学校传统等选择更合适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体育新课程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这里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教教材”意味着不顾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具体情况,严格按照教学给定的内容及其体系进行教学,是“学科中心论”的具体体现;“用教材教”则把教材作为重要的学习媒体和教学参考,吸取教材中的有效成分,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读物,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二,由体育课程专家参与的中学体育教材,与最新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最新理念具有更好的对应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但是,体育教材的大面积兼顾性恰恰体现出其局部存在的不合理性。每一所中学都有自身的特点,也有自身的校园文化氛围、体育传统以及体育教学条件,他们有必要也应该有权利研究和选择适合自身体育教学的体育课程。

第三,体育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体育教学条件,他们应该有部分的体育课程决策权,他们应该从传统的体育课程“忠实”执行者转变为积极开发者,这样也有利于体育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得到真正的体现,并在课程实施(即教学活动)中课程意义得到进一步升华。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由体育教师自由选择教学内容,一方面,这样做容易使教学活动走向单纯的“兴趣主义”,中学生必要的体育文化素养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另一方面,限于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能保证所有的中学体育教师都能够对新的课程理念有足够深的理解,也不能要求所有的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以及能力来编制教材。这样,广大体育教师完全可以共享体育教材这样的课程资源。

鉴于上述理解,体育教学不能完全按照现有的体育教材照本宣科,而要充分利用体育教材这个十分易得的教学内容资源,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就要对教材进行校本化改造,使公用的体育教材变为校用的体育教材。

首先,对体育教材的改造,一方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必须以本校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为基本依据,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依据学校的体育教学条件,不能为了保证体育教材上的某个内容的教学而大量补充体育器材,尽量争取现有的体育设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其次,对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造要与其他体育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起来,争取各类内容在促进学生发展的意义上得到相互补充,在动作技能、活动等方面可以相互借鉴,以取得最佳效果。

再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努力编制出适合学校特点的体育教材。教材编写中要努力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并争取课程专家的参与或指导。这样既可以保证编写出的体育教材符合新的体育课程理念,达到体育教材的一般技术要求,又能够使广大教师统一思想,确保课程的理念能够在教学活动全过程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