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资源的类型与开发

课程资源的类型与开发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区分,有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显性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用于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如教材、计算机网络、自然和社会中的事物、活动等。显性课程资源可以直接成为教育教学中便捷的教学手段和内容,相对易于开发和利用。与显性课程资源不同,其作用方式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其中,可预设的课程资源,是可以明确规划和控制的课程资源,如教材。

第三节 课程资源的类型与开发

一、课程资源的内涵与类型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课程资源存在不同的类型:

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区分,大致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区分,有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其中,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其特点是直接作用于课程,成为课程的要素,并内化为学生身心发展的素质。条件性课程资源包括与课程实施有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时间、场地、媒体、设备、设施和环境,还有对于课程本质的认识状况等等。其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实施水平,间接制约课程的实际效果和人的现实发展水平。

按中学所设置的学科科目区分,有政治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数学课程资源、物理课程资源、化学课程资源、生物课程资源、音乐课程资源、美术课程资源等等。其中又可以分为不同年级或学段的课程资源,如以语文课程资源为例,可细分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初中语文课程资源、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等。

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区分,有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用于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如教材、计算机网络、自然和社会中的事物、活动等。显性课程资源可以直接成为教育教学中便捷的教学手段和内容,相对易于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的风气,社会风气,家庭氛围,师生关系,教师或学生的经验、感受、困惑、意见等等。与显性课程资源不同,其作用方式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

按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区分,有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如教育机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广播电视、网络等;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如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规范、行为准则、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社会风气等。

按课程资源的形成过程区分,有可预设的课程资源和不可预设的课程资源。其中,可预设的课程资源,是可以明确规划和控制的课程资源,如教材。不可预设的课程资源,是动态生成的资源,如师生交往、对话过程中所生成的可分享的经验、感受、情感、见解、智慧、问题、困惑、矛盾、冲突等。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予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2.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

3.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所、专用教室等。

4.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

5.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

6.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