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创新案例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创新案例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三三模式”,即“三方联动,三位合一”,是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创新办学体制,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位合一搭建高职教育管理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董事会由宁波市政府批准成立,董事长由市政府任命,院长由市政府提名,董事会聘任。

第二节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创新案例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三三模式”,即“三方联动,三位合一”,是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创新办学体制,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位合一搭建高职教育管理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三模式”的主要内涵是创新办学体制和校企合作机制,通过搭建管理平台把政府的资源、企业的设备、需求和师资等拿过来为学校所用,校企全方位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推动下,依托学院管理平台,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系统化改革与实施、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三三模式”取得了新突破,提升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

一、“三方联动”的办学新体制。学院在实践中形成了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办学新体制,政府是合作办学的积极推进者,企业是合作办学的积极参与者,学校是合作办学的积极实践者,形成了政府重视、企业支持、学校得益的良性发展局面。

1.董事会领导的管理体制。政府通过董事会实行对学校的管理。学院成立了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董事长单位、宁波市教育局为副董事长单位、相关企业为董事的董事会。董事会由宁波市政府批准成立,董事长由市政府任命,院长由市政府提名,董事会聘任。

2.多元筹资的投入体制。新的管理体制,使校园建设实行了多元投资,建设经费由宁波市教育局、开发区管委会与学院共同投入。董事会成立以来,教育局与开发区按l∶l投入,共投入2亿多元,学院筹资1.5亿元,企业投入0.15亿元。多元筹资体制,明确了各方的责任,保证了建设资金的足额到位,加快了学院发展。

3.数字科技园的共建体制。2008年,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为载体,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信息产业局、中科院华建集团和学院四方共同合作,成立集人才培养、产业培育、研究开发三位一体的“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为了建设数字科技园,学院把占地165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西校区作为数字科技园园区用地,为数字科技园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学院搭建了如影视动漫技术服务平台和数据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组建了独立运作的物业服务公司,为园区企业提供商务中心、餐饮、员工公寓、文化体育等服务。政府为数字科技园提供产业政策支持,如园区企业经过认定为国家、省市级服务外包基地的,宁波市财政给予200万、150万、100万奖励,并给予税收优惠;对动漫企业凡著作权属本市企业的原创动画片,在中央台首播的,一次性给予每分钟2000元奖励,在宁波市和省级电视台首播的,给予每分钟500元和1000元奖励等。2008年,园区进驻企业的IT企业、动漫企业等已达到36家。

4.二级学院的合作办学体制。学院所属二级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并以企业冠名,如亚洲最大的注塑机生产企业海天集团投资1000多万建设海天学院大楼,投入300多万的数控设备用于海天学院的专业教学,海天集团的张静章董事长担任海天学院的管理委员会主任,20多位海天集团的技术人员担任海天学院的兼职教师,校企双方实行了紧密型合作。与此同时,以企业命名的二级学院还有华丰对外经济合作学院、华建软件学院。2007年,各二级学院又成立了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13人组成,企业人员占2/3以上,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企业领导担任。目前,学院的合作企业达到了572家。

二、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校企合作的深入,需要机制的保障,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政府的提倡和推动是校企合作深入进行的催化剂,政府通过出台措施,能有效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学校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探索适合产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化设计。企业要及时向学校反馈人才需求信息,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使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快捷,通畅人才培养信息流。从而建立起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1.地方政府政策引导校企合作。政府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支持,是互惠共赢运行机构建的关键。2005年宁波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若干意见》;2006年下发了《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意见》;2008年,市政府制定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如第18条规定,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安排专项经费,已开征职教统筹经费的地区应从职教统筹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并鼓励多渠道筹措经费,设立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助设立在职业院校、企业内的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资助经竞标立项实施并达到评估要求的校企合作项目;补助职业院校为学生在实习期间统一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的费用;奖励在校企合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等。第19条规定,与职业院校签订3年以上期限合作协议的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并支付给学生实习期间的报酬,可按相关规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政府的政策支持调动了企业和学校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为互惠共赢机制的形成提供了保障。在“三三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宁波市政府对学院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十分重视,2007年和2008年,宁波市政府配套投入6000万元用于学院的示范建设。2008年起,市政府又按本科生生均经费7250元标准给学院拨款,是浙江省第一家按本科生生均经费标准拨款的高职院校,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建立学校主导的互惠双赢生产性实践教学管理平台。通过引厂入校、引设备入校,企业提供场地等方式,建设了集教学、实习、实训和生产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践教学管理平台,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建设以学校为主导,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

引厂入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通过引进康鑫机械有限公司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建设了模具制造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实现了工厂与学校、车间与课堂、学生与员工、师傅与教师之间的相互融合,将消耗型的实训转变为生产型实训。学生分批分组下企业轮训,由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其中企业教师主要负责现场教学,学校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管理、教学文件制订和课程开发。双方共同制订和实施学生的实训项目,学生既学到专业的核心技能,又能够在真实的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了职业素质。

——引设备入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宁波华祜微电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现代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训基地,建立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波峰焊流水生产线、SMT自动贴片生产线和手工贴片生产线。专业负责人和企业经理分别担任基地的正副主任,两周一次定期协商,派专职联络员,每天配备一位专业教师进行现场教学与管理。合作企业只配备少量负责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技术主管,所有生产线的员工都由实训学生承担,对学生实行准员工化的管理,把各岗位轮换的评分加起来所得的总分直接与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所得到的每月工作奖励挂钩。

——企业提供场地和岗位。针对部分专业在校内难以进行真实生产性实训的困难。物流管理专业与迅达仓储运输有限公司校企双方相互提供场地、相互投入,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一是由学院提供场地,迅达公司提供叉车、箱柜等设施和设备在校内建立综合物流实训中心。二是由迅达提供生产场地,学院出资建立多媒体机房等现场教室,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企业员工培训基地。迅达公司提供占地50亩的堆场,并全年提供轮训岗位,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轮训。每期一个班级,3个月一轮换,全年不间断,轮训内容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和管理任务。现已有5批220名学生到迅达公司实训基地轮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世纪华丰集团共同实施“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把教室建在工地上,学生在真正的工地建真正的楼”的理念,企业在“紫郡实习基地”为实习的学生建造了学生宿舍、食堂和教室。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与学院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现场实习,边做边学,学生的专业技能、施工技术及管理能力迅速提高。

学校主导下的生产性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实行了互惠双赢。一是给学生创设了真实的生产性学习环境,实行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二是引进了企业设备、师资和需求,创设了生产性的教学环境,实行了车间与课堂、学生与员工、师傅与教师之间的相互融合,节省了学院办学成本,提高了教学质量。三是节约了企业生产成本,扩大了企业生产能力,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益。

3.创新校企合作制度,调动企业积极性。学院通过给企业冠名权,设立产学合作奖励基金,支持企业生产等方式不断提高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给企业以分院、系或班级的冠名权。学院下属的海天学院、华建软件学院、华丰对外经济合作学院、minth学院、敏孚机械系、联通信息系、特一电子专业、南苑旅游班等都以企业冠名,这个名称具有“双元”的内涵,增强了企业的责任感。

——支持企业生产。当企业生产任务紧迫,遇到临时的阶段性突击任务,或产品开发试制攻关,企业员工均满负荷运作,人手紧缺,短时间内对人员有大量需求,需要学校支持时,学校在不影响学生学业的情况下,适当调整课时安排,给企业生产以支持,以解企业的燃眉之急。如学院在与敏孚企业的合作中,为企业安排学生顶岗生产,解决了企业困难,得到了企业好评。

——加强校企合作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学院成立了产学研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产学合作办公室,制定了产学研基金管理办法、产学研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推动学院产学合作工作的开展。

——设立产学合作奖励基金。学院设立了产学合作奖励基金,奖励在校企合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企业家和学校教师。北仑区政府向学院产学研合作奖励基金投入100万元,各二级学院和职能处室每年为产学研奖励基金筹资1万元。目前,基金总额已达到200多万元。产学合作奖励基金从2006年开始,每年发放一次,共奖励了23位企业人员和14位学院教师。产学合作基金的发放,提高了企业家的荣誉感,推动了学院产学合作的发展。

三、“三位合一”的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学院围绕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构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位合一”的管理平台,强化人才培养的开放性和职业性。通过管理平台建设,实行了校企共同开发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共同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共同开展学生就业工作。

1.校企共同系统开发与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国家示范建设专业与合作企业共同启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体系开发”工程,共同研究并制订了新的专业课程系统化开发的基本范式和具体建设内容,明确本次课程体系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置课程,形成以任务引领为主体的高职课程体系。专业教师充分利用与开发区区域企业的良好关系,通过走访142家企业,调查访谈179人次,回收171份问卷调查表,每个专业均形成了一份比较完整的专业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调研报告。各专业分别邀请了12~15名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形成了各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共同确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框架,确定工作逻辑主线和项目课程名称,形成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构架,在高职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改革上有了实质性突破,改变了本科“压缩饼干”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完成了应用电子技术等7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制订。其中物流管理专业把课程组建为课程平台,面向社会和企业开放,打破了传统封闭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企业作用,提高了专业建设的开放性。

2.校企共同系统设计与实施以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为主的实践环节。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重在建立起明晰的校企双方人员分工以及明确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实现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找到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与教学管理相协调的有效办法,从而较好解决生产与教学的矛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宁波华祜微电脑有限公司共同系统设计与建设现代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训基地。专业引进华祜公司微电脑控制器产品生产、管理、销售模式及市场,引进企业的研发机构、企业的管理人员。基地完全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布局,设置了与实际生产企业一致的8个生产岗位,每批可以容纳一个班(40名)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同时考虑专业现场教学需要,生产线对面配备了教学培训室和教学指导看板,便于学生在真实生产岗位训练同时接受生产工艺及现场管理的理论讲解。基地将真实生产岗位训练项目与专业课程有机对接,对基地8个生产岗位,从专业教学的角度对其进行重新整合,归并成5门生产与管理课程,由企业提供资料与专业教师共同合作编写《器材采购和产品销售》、《设备(波峰焊SMT等)操作和维护》、《电子产品组装与检验》、《电子产品调试与性能检测》和《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5本校本教材。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电子系一年级第一学期安排2周时间进行体验性的实训,主要是熟悉电子企业的牛产流程及需要的岗位能力,第三学期安排6~8周,通过各岗位轮训,完成5门与生产管理相关的课程学习任务。在基地实训期间,每周安排l/3(约8课时)的时间用于专业岗位相关的理论教学时间,2/3时间进行生产性实训。以学校为主导,校企共同制订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和顶岗实习手册以及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校企教师共同参与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分工协作落实学生顶岗实习的学习任务,保证顶岗实习质量。化工应用技术专业将顶岗实习作为专业实现校内实训向校外延伸的系统设计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区域化工企业集中的优势,注重顶岗岗位的学习任务落实,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使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走向系统化、精细化。专业针对化工行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严格要求,学生在正式参加顶岗实习前必须100%获化工职业资格证书,确保能够有顶岗实习的资格和初步能力。安排学生到镇海炼化、蟹浦化工区、台塑石化专区、青峙化工园区、大榭化工区等区域一些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和社会声誉好的外资企业、大型化工企业实习,通过多年与企业形成的良好合作关系,确保每个学生有顶岗岗位。专业针对化工企业对安全生产的特殊要求,确定学生顶岗学习和教师教学重点。化工企业安全问题高于一切,很多企业在学生刚到岗时不会马上允许学生全面顶岗,因此化工专业将学生顶岗学习和教师教学重点分为“化工岗位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熟悉”和“岗位操作技能学习”两阶段,并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要结合顶岗任务完成。考核由校企按员工考核方式完成,发“顶岗实习经历证书”。专业与企业共同制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运作流程与操作指南》,从前期准备、注册信息、过程监控、考核评价到活动总结作出规范化要求。指导老师必须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搭配组建,顶岗实习的指导方式根据专业性质和实习方式的不同,采取“全程式指导”或“巡回式指导”方式,指导老师均应作好指导记录,填写“教师实地检查指导顶岗实习记录单”等11份监控文件记录。目前学院三年制所有专业的大三学生在第五学期末已经100%落实了顶岗实习单位和岗位;校内教师全员动员,参与管理,有205名专业教师和1746名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2008级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保证每一位学生有一名校内专业指导教师、一名校外企业指导老师。

3.校企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通过人事分配制度方案改革,发挥企业和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实效。为强化兼职教师报酬比例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课时比例,学院规定,各二级学院30%以上的课时津贴要用于兼职教师,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每周工作量不少于10课时。通过管理制度建设,探索“双师结构”团队建设的有效的管理保障、措施和方法。学院制订了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管理办法,对在企业实践中为企业发展作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重奖。目前,学院企业兼职教师达320人,重点建设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了1∶1;企业技术人员与学院教师共同编写校本教材111种,其中出版23种。与企业共建国家、省级精品课程12门。

4.校企共同开展学生就业工作。一方面实行顶岗式预就业,即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60%左右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企业实行了预就业;另一方面采用多种形式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

——“订单式”就业。如化工专业与多家知名跨国公司联合举办的化工“大安班”、“LG班”、“德泰班”、“科元班”等,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工作1年,并按照企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安排,接受企业的管理和考核,符合毕业条件且经企业考核良好者,由企业录为正式员工,学生100%在订单企业就业。

——“推荐式”就业。根据合作企业的用人要求,向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2006年8月,世界最大的游船公司之一的英国Ocean Images UK公司经过严格的测评,录用了学院8名毕业生,他们将赴英国在该公司担任专职摄影师。

——“代培式”就业。根据企业要求,强化技能培训,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院与宁波保税区合作,每年为保税区企业培养培训技术工人5000人以上。

校企合作开展就业工作,使毕业生的就业率连年攀升,连续5年在99%以上,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率在95%以上。

四、管理平台建设,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三三模式”的实践,使学院成为区域高技能培养高地,提高了区域人力资源素质,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据统计,在北仑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到了学院毕业生的50%以上。2005—2007年,学院为北仑区劳动力上岗培训6000多人,为宁波市培训的人数达到25000多人。根据对5376名毕业生的抽样调查,60%在企业技术岗位工作,共有1419人晋升为技术骨干,占26.40%;712人晋升为中层管理人员,占13.24%;466人晋升为单位负责人,占8.67%;总晋升数2597人,总晋升率48.31%。市场营销专业2002、2003届110名毕业生的平均年薪已超过7万元。艺术设计专业2002届毕业生的平均年薪已超过6万。实用英语和实用日语专业2002届毕业生的平均年薪分别为56286元和67462元。模具专业2006届毕业生的平均年薪26710元。海天集团董事长张静章评价说“宁职院的学生好用、实用,能下车间,又能搞管理,非常符合企业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