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交流(二)

高中地理教学交流(二)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课标则强调学习过程要充分地沟通,密切地协作和有力地支持,因而突显了地理学习的社会化特征。例如:选修2“海洋地理”中,新课标建议这样一个辩题:“厄尔尼诺现象的利与弊”。学生的沟通有以下三个特征:围绕“厄尔尼诺”现象这一主题展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拥有的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资料,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试图说明其观点的正确性。

第一节 把握新课标 转变学习观

新公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最基本的课程理念,为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宏观的规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必然引起广大地理教师对传统地理教学方法的反思,形成新的教学观念。与现行教学方式比较,其重大的变革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由记忆积累知识向理解增长知识的重心转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历程”和“经历”。地理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为区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和空间演变规律。传统地理教学侧重于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和空间演变规律的介绍,“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长期以来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因而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这直接带来了两个后果:(1)学生对课本上介绍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书本以外的东西不想学、不会学;(2)学生把课本知识当作绝对真理,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因而难以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新课标则扬弃这一传统的惯性模式,既重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框架的构建,又注意让学生基于其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形成灵活的、系统性内化的、在多角度多层面丰富理解的基础上整合的经验知识系统,注意知识的应用性和发展性。高中地理的整体结构表现为:

1.必修3个模块,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础,重点在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知识结构体系侧重于相对的完整性和融合性。其活动部分建议以地理小论文、模型和计算机模拟、观察、野外调查、访问、设计、讨论交流、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加强与学生生活环境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知识的介绍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呈现,对所选案例的要求除典型外更注重趣味性、生动性,教师还可以根据乡土地理、学校地理资源特色重组教材。这为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情境材料,不同学校可以有不同的教材。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通过自己理解的,并不断丰富、校正、内化的学习过程,从而获得知识。

2.选修部分7个模块,包含了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突现了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和应用价值。与必修部分相比,其知识构成更灵活,更加注重学生观察、实验与实践活动,更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情感体验,其学习方式也必然转为个体探究和交流、讨论、辩论等形式。学生知识的获得与运用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不断壮大、丰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学习活动中,学生运用教材和其他可能获得的资料,对已有知识进行梳理,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出假设和论证,在表达与交流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新课标下的地理学习是建立在对地理知识更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这必将导致高中地理教学观念、方式和手段、评价体系的重大变革。

二、由学习解决问题向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的重心转移

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先介绍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在训练中巩固知识。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习的过程应为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即先发现有思考价值的探索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得新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如在“选修4”中,有一个建议性活动为“模拟选房购房”。与传统教学相比,新课标是“反”过来进行的,“购房”是学生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学生通过收集广告、上网浏览、实地调查,对几处商品房的区位、布局、设施、环境等进行了解,从中找到购房的方法。而在这一活动中,自然就会熟悉房地产的状况,住宅区在城市中的位置等,增长有关城市的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学习,新课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这一方式更易于进行:

1.要求教材提供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案例情境材料,便于学生发现问题。这些材料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不同的学生都可以从中找到与自己知识水平相近的结合点。活动内容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实际,各地可以根据本地、本校的教学资源进行改造。这就容易让每一类型的学生都会发现自己感兴趣、想深入研究的问题。

2.学习的途径灵活多样,利于学生深入探讨。由于学习材料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他们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实验、比较、分析,可以通过查阅图书、网络资料、模拟场景等验证他们的知识和假设,因而易于学生探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3.问题解决成效的评价方式,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持续地学习。新课标的评价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知识和技能的标准性评价,而更侧重于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和人生规划方向的评价。它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特征的综合评价,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评价会更加细致、客观、公正,更具有鼓动性和便于学生持续性学习。

与传统教学相比,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不仅重视结果如何,而且把结果和过程统一起来,遵循人的知识增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弥补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的活动过程。这样更易于激发学生潜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

三、由个体学习向社会化学习的重心转移

传统教学被称为学生“个体户”式的学习,交流少、交往简单而不充分,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为教师按设计的教案线索依次进行的。教师讲、学生听,穿插的提问也只是针对难点和重点简单设问。学生思考的空间少,不是来自于其本身的认知冲突而是按教师的意图进行学习。新课标则强调学习过程要充分地沟通,密切地协作和有力地支持,因而突显了地理学习的社会化特征。

1.沟通。例如:选修2“海洋地理”中,新课标建议这样一个辩题:“厄尔尼诺现象的利与弊”。学生的沟通有以下三个特征:

(1)围绕“厄尔尼诺”现象这一主题展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拥有的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资料,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试图说明其观点的正确性。然后在集体中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观点正确的依据,这是从个体思维到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使他们的思路明确化和外显化,在辩论中他们要聆听别人的意见及证据,发现与自己认识相矛盾的事实,学生之间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调整完善自己的认识。这种交流可以是学生之间,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甚至是他们请教访问的对象。这样,大大扩大了他们沟通的对象和范围。

(2)针对“厄尔尼诺”现象对人类的影响,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在辩论过程中,他们可以表达观点、提出疑问,可以对别的同学或老师的观点、证据进行评价,而最终会达成共识。

(3)对话表达始终以学生自己的想法为基础。沟通的过程实质是学生在表达、交流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观点的过程,因而可以达到群体性学习的效果。

2.协作。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协作学习的引导。例如:选修6“环境保护”的活动建议中,要求配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节水周”、“爱鸟周”等编辑地理小报。完成小报的制作,学生之间要进行分工以完成材料收集、稿件撰写、筛选、排版等一系列工作。每一份任务由不同的学生去完成,在内容、完成时间、版式设计中既要通力合作,又要统筹规划。在这一学习活动中,只有良好默契的协作才能完成。这种方式显然有助于集体知识水平的共同提高,尤其有利于后进生的学习。

3.支持。学习活动需要资料、场地、指导,完成学习任务与较强有力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新课标的实施,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1)学习资源的提供和学习情境的创设;(2)学习过程的组织和管理;(3)学生学习障碍(如知识、思维、技能障碍等)的协助解决;(4)学习效果的评价。

四、由封闭式学习向开放性学习的重心转移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与传统学习的不同之处在于学习的场所、时间不再是固定的,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学习活动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必修1”中,安排有学生讲解、制作学具、绘图、观察、实验、计算机模拟、角色扮演、研究性学习、收集资料、设计、主题班会、制定班级守则、向社会宣传、调查访问等十多种学习活动形式。就学习空间而言,新课标要求打破教室界限,校内可以是阅览室、资料室、计算机房,校外可以在实习实践场所、调查机关部门等。就时间而言,地理学习也不再统一为以一节课为一个阶段,而是可随内容和学习方式改变的随机延伸。新的学习活动形式、空间的扩大和时间的变更,都体现出更加开放的学习特征。

2.鼓励学生将知识外化。新课标在教学内容的变化上与旧教学大纲相比,侧重于所学知识的应用。应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家乡地理资料的收集分析,城乡土地利用形式的模拟设计,表述论证自己的想法,评价别的同学的观点等。教师和学校的工作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这种机会,这是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实践。

3.实现学生知识层面和能力层面的自我反馈。新课标在评价上的变革,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体验是学生情感、知识和能力的自我反馈过程,这是兴趣、情感参与度的自我衡量,是与知识获取和能力提升联系在一起的学习过程。实现自我反馈反映了教学效果达成度和素质教育所达到的层次,是实践新课标的重大举措。

新课标从根本上变革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它要求我们高中地理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思想,研究新时期实施这一转变的理论依据、实施途径,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以满足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