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凸显职业特性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试论凸显职业特性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言以蔽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思想教育重专业,日常管理重养成”。所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三观”教育与学生的就业需要结合起来,加强正确择业观的教育,把理想教育与确立职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所探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凸显职业特性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主要内容上,应该把握如下关键线索。

试论凸显职业特性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张汉芳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依然没有从“两张皮”的尴尬中走出来,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相结合还没有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乏职业的针对性;三是在改革的举措和力度上思想政治教育不及职业知识技能的教育。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组提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全校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还要紧紧围绕职业性做文章,依托区域行业企业的力量,导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发挥文化、环境及管理的育人功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重视实践体验,强化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工作之中,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一言以蔽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思想教育重专业,日常管理重养成”。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凸显职业特性的客观要求

所谓“思想教育重专业”,就是要将思想教育与专业(职业)教育相结合,重视和加强与专业相关联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理想的教育,它反映了教育的本质要求。

1.“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凸显职业特性

在阶级社会里,一定的教育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并为之服务。高职生的培育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作为基层劳动者,他们是我们国家政权的最基本力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具有直接性和显效性。他们认同不认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不践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有没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人生发展目标,毫无疑问,将关系到政权的性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成败。

因此,高职教育应该将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精神、职业态度教育摆在首位,也就是说,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与职业理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人生价值教育结合起来,加强职业道德、职业态度教育,把形成“崇尚劳动、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善于拓新、乐于奉献”的高尚职业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发挥职业精神的引领作用、动力作用,使每一个高职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2.“就业指导”的心理需求要求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出职业性

教育作为一种促进人的社会化的活动,必须有益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业是民生的根本。对个人而言,职业是立身之本,身之不存,德之焉附?高职生刚刚跨过高考的独木桥,对职业和专业不甚了解,备感迷惘和苦恼。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形势,又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他们非常渴望在职业选择和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方面得到切实的指导。

如何选择职业,不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更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选择职业要基于对职业的认识,基于对职业所持的价值判断,需要有一定的择业观作为指导。而择业观是建立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之上,以“三观”作指导,是“三观”在职业选择上的具体体现。可以这样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是四而一、一而四的关系。学生有没有及早建立职业意识,有没有正确的择业观,关系到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健康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从来就是把“三观”教育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和择业观的教育就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所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三观”教育与学生的就业需要结合起来,加强正确择业观的教育,把理想教育与确立职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3.“角色转换”的社会期待要求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出职业性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培养人的根本途径。高职生处在人生角色的重要转换期——由普通学生变成了“专业”学生,即将成为“职业人”,需要确立职业意识,增强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理解沟通的能力,养成尊重规则、按规则办事、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克服困难、追求成功等这些未来职业所需的品质和习惯……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他们了解未来工作场所的真实状况和社会期待。高职学生必须深入企业,深入到工作现场,只有“亲历现场”,才能真正懂得规则,形成按照社会期待行事的自觉意识。同时,作为一线的劳动者,需要有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对职守的忠诚之意,这种情意来自对工作机会的珍惜,也来自对企业文化的认同。

就当今高职生的现状来看,他们对自身未来的工作环境、发展空间比较理想化,对企业的期待值较高,这与企业的实际情形以及企业对学生的实际要求有较大的出入,这也是学生感到很难找到满意工作,或频频跳槽、不安于工作岗位的重要原因。

所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认识社会教育与职业意识教育结合起来,把在校学习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培养对劳动的感情,并增进对企业要求的理解;要引进企业文化,使学生尽早了解并认同企业的价值取向;或者以技术工人、技术人员的“现身说法”,使学生尽早感知企业精神……如此,不仅可以缩短学生入职后的心理适应期,实现学业向专业的顺利过渡,也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行为习惯是高职学生在向“职业人”过渡过程中必须建立和完善起来的,这些也是一个人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凸显职业特性,抓住影响学生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基本职业素养,大力培育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在激烈就业竞争中的竞争能力和未来社会生活中长远的发展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沟通、崇实、敬业、诚信、协作、拓新”等职业核心素质的,受企业欢迎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职业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所探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凸显职业特性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厘析

人的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要素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凸显职业特性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主要内容上,应该把握如下关键线索。

1.从职业意识到择业观

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认识职业是选择职业的前提。从高职生的成长经历和认知发展来看,职业意识教育应该是高职的“入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敏锐地由此切入,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职业领域,了解职业与专业的关系,从而形成一定的职业意向,提高专业学习的热情。在此基础上,从学生根本利益出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了解企业需求,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选择职业和职业岗位,选择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2.从职业道德到职业理想

作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高职生的能力素质应该主要表现在能忠诚岗位、胜任岗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以崇实、敬业、诚信、协作、拓新等品德要素为核心来建构学生的职业道德。

职业理想反映了人生理想,只有与社会共同理想一致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理想才是正确的,才能成为促进社会共同理想实现的有效成分。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成功,在于学生是否形成了符合社会共同理想的职业理想。

如何实现由职业意识到职业道德、再到职业理想的升华?必须遵循“知—情—意—行”的心理发展规律。

认知与情感是协调发展的。如果学生全面了解职业(专业)及其社会价值、发展前景,就会生发出对职业的热爱之情、职业责任感、职业价值感和职业荣誉感。情感是行为的内驱力。对专业有了热爱之情,就会有敬业之举;不间断的敬业之举,就是恪守职业道德的体现;能够一以贯之地践行职业道德,非立志不可,非确立职业理想不可。所以,在思想教育中,“明理”“激情”“励志”三管齐下,帮助学生从历史、经济、社会、伦理的角度,认识专业知识和技术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认识个人对专业发展的能动作用,就能激发其爱岗敬业之情,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立志将自己的职业活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融为一体,立足本职岗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3.从日常行为习惯到基本职业素养

人不仅是思考的动物,还是行动的动物。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归根到底要从良好的职业行为中体现出来。

古希腊的哲人曾指出:“德是表现在行为上的习惯”,实际情况正是如此。人日常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道德判断之类的理性使然,更多的是习性使然,所谓“习惯成自然”,就是说习惯一旦养成,就成为一种“内部制动装置”,人就会“不虑而行”。不仅如此,习惯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长久性,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律需要。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能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和职业生活的道德要求。所以说,“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良好的基本素质形成的重要标志就是养成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凸显职业特性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构想

“思想教育重专业,日常管理重养成”这句话言简意赅,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勾勒出总体框架。据此,本课题组结合前期的研究,提出构建“基本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的设想。该体系通过优化教育资源——校企联合以整合学校与企业两股力量,齐抓共管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块教育,以形成合力,建成“五大系统”——职业道德教育系统、职业行为训练系统、职业能力拓展系统、职业素养环境系统和职业素养保障系统。

1.职业道德教育系统

遵循道德发展的规律,制定职业道德培养目标,从专业职业认知教育入手,按照培养专业职业意识、激发爱校爱岗之情、化成忠诚敬业之志的教育路径,引导学生自我约束、自我修养。推进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实效性。通过开设“职场人生讲坛”、与订单企业共建职业素养体验基地、建立固定的志愿服务活动基地等形式,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职业道德认知—体验—践行的机会和平台。

2.职业心态—行为训练系统

按照职业生活领域的行为规范,建立完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评价考核标准,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职业生活和道德规范的要求。积极开展心理学的教育,培养积极、主动、健康的心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训练自信心、抗挫力、沟通力、领导力等,开展职业形象训练及礼仪训练,促进学生由内在心态到外在行为发生深刻改变,不断完善自身形象和修养。

3.职业能力拓展系统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和职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能力短板”,制订素质拓展训练计划,规划学习和职业生涯。成立大学生艺术团、各类社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技能比赛、创新活动等,为学生拓展职业素养搭建平台,培养未来职业所需的素质能力。

4.职业素养环境系统

发挥联合办学的优势,将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导入校园文化,通过建设“学校品牌展示室”,举办“优秀企业文化宣传周”“创新科技成果展”等,让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网络、进头脑,促使学生在校企深度融合的文化氛围中感受、体悟、成长。

5.职业素养保障系统

要将本培育体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成为学校发展战略;要建立完善的《学生顶岗实习跟踪辅导制度》《学生职业素养档案管理制度》《第二课堂管理办法》《毕业生职业素养跟踪反馈制度》等相关制度,对学生职业态度、道德、行为进行全程教育、跟踪考查和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强化学生“沟通、崇实、敬业、诚信、协作、拓新”的职业核心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