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创新初探

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创新初探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历史使命与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一致的,建设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创新初探

张远新 贾 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和谐社会在内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来加强建设和创新。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与和谐社会本质规定性的内在联系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发展黄金期”,但也是“矛盾凸显期”,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暴露,热点和难点问题不断增多。这些问题的产生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同时,当代大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敏锐并且最为开放的青年群体,在学业、就业等方面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很容易出现不和谐的情况。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是教育大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规范,成为可靠的和谐社会建设者的主战场、主阵地。因此,在深刻变化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在大学生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正确看待社会问题与现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下工夫,为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更多合格和可靠的人才。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反映了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大矛盾的和谐统一的社会。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人与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又是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产物。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塑造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到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和融入群体。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就是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人格教育为基础,深入进行人格教育;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为灵魂,深入进行民族精神、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历史使命与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一致的,建设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内部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理想状态。对此,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和谐社会的这些要义也正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点和使命,具体表现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树立“诚信理念”,将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中,使大学生做人做事都要重诚信、讲信誉,树立以诚为荣,虚假为耻的观念;树立“公平、正义、宽容”的理念,鼓励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实行公平原则下的目标激励,从而形成讲诚信、讲道德、讲法制、讲秩序的行为规范,构建和谐、规范的人际关系。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共同的社会理想信念

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弘扬和培育共同的理想信念,能够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发向前的向导,也是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胡锦涛同志指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使命,要以理想教育为核心,对大学生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认真解答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同时要对大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经验教育,经常开展基本国情和国际形势教育,从而使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构建和谐社会塑造合格的建设者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要想成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批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力量在各个岗位上奋发工作。而大学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场所,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渠道得以完成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而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和奋斗方向,奋发图强,努力成才。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基本的道德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为构建和谐社会塑造合格的建设者,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后,能够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自觉投身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去。

三、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社会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时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日后的就业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1.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过程中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多样性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社会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不同群体、阶层、不同职业和不同领域之间的利益差别日益明显,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与调整,多元化利益格局的产生和变化,导致了大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及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一系列社会问题凸显:失业人员的增多,“三农”问题、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贫富差距、升学和就业的压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以及信用缺失等现象,使一部分大学生对现实的认识产生了迷茫,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扭曲,陷入了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泥潭。

2.全球化进程中各种文化思潮相互交流、碰撞和激荡带来的挑战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受到“现代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随着网络等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逐渐步入网络化的社会,很容易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世俗、大众文化在各种现代化传播媒介的推动下向整个世界渗透。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西方国家的文化观念、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不断向发展中国家渗透,逐渐融入各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心理结构中,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冲击了各国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带有西方政治目的的意识形态的不断渗透,将会慢慢腐蚀一些人的政治信念和对国家性质的认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情况也不例外,这无疑会给我国当代大学生造成一定的精神文化的诱惑和压力,容易动摇部分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

3.高等教育改革自身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的挑战

随着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映在教育事业上是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大学生实行的就业制度是分配制,毕业生按照国家分配进行就业,所以基本不存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与之相对应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是市场和个人双向选择制,在这种就业制度下,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处事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日后的就业,再加之存在着激烈竞争,使得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前所未有。其次,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大学生的入学门槛逐渐降低,以此带来的是大学生的成分和结构更加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大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当前高等教育正经历着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根本转变,原有的就业观念和择业理念已经不再适合现实的要求。上述变化,无疑会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

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创新,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为了应对面临的挑战,增强教学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必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下,积极进行创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创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加强教学内容的建设与创新,强化公共价值教育,使之更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教学内容的创新直接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因此各高校必须加以重视。第一,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和教材编写的领导和管理,组织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编写出充分体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全面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事例和基本经验,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丰富知识含量的高水平教材。第二,加大知识性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讲解单纯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该结合改革开放,对市场经济过程中所涌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教育。第三,强化公共价值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以意识形态的教育为主,而对公共价值教育重视不够,为了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强化现有公共价值教育。

2.加强教学方法的建设与创新,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发挥其应有的实效性,还必须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第一,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以“黑板”为主的教学手段,组织多媒体教学,把录像、幻灯片、图表、案例引入课堂,通过声光效果,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第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设置互动课堂,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其所需要掌握的理论和所关注的话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不仅可以集思广益,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相应的实践报告,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辩证思维方法观察社会现象和分析社会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入的社会实践,使他们对中国的国情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现实意义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3.加强教学机制的建设与创新,建立教学、管理、反馈有机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

为了适应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教育对象,还必须改变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讲与听、传授与接受的单项教学机制。相反要建立教学、管理、反馈有机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第一,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担负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融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可以说良好的师德是构建良性教学机制的关键。第二,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不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编写、高校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的选择,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的开设,都需要高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对其进行监督管理。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取得成效、在多大程度上有效果,关键是看学生的反馈信息。而这也正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所忽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效不能只看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想动态,这就需要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经常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切合实际的需求,并给予相应的满足,及早发现学生思想和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妥善予以解决。只有做到这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更符合构建和谐校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4.加强教学载体的建设与创新,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阵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氛围

教学载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物质依托,是进行教育实践的必要条件。为应对时代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载体也要不断地进行创新。第一,建立和完善覆盖面广泛的校园网络。校园网络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有利的机会,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建立一个以校园网为中心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通过占领网络阵地,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第二,开展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的社团活动。如在高校成立相关社团,邀请一些专家学者为同学们开展专题讲座,此外还可以举行知识竞赛等等,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走进同学的生活,进入学生的大脑。第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如宣传、广播、电视、校刊、黑板报等,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广泛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阵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