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求实创新精神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

以求实创新精神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循着这一路径,社科部全体教师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依照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社科部多次召集全体教研室教师,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改实施方案进行了探讨,要求教师们要提高对教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这次改革不仅是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是学校和部门发展的需要。社科部利用星期二下午业务学习,对教师在专题教学中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分析,供全体教师取长补短。

以求实创新精神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

袁建勤 王斌

思想政治课是大学生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然与此相悖的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缺乏热情,厌学现象十分普遍。当然,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极为复杂,既有社会浮躁氛围的袭染,同时亦有学校培育模式的固步自封。而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领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事实上,教学模式的改革理应成为寻求突破这一困境的重要思路。正是循着这一路径,社科部全体教师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一、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社科部依据学校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要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学生现实,在观念、机制、方式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在形式上符合教育部规定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上灵活运用,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教学,提高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和学习效率”的改革目标,按照《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0年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制订了《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调整与创新实施方案》。

社科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提出“一不变,四转变”的创新思路,即在坚持一个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即坚持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设置基本不变(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必修课的模式、学分和总课时基本不变)的基础上,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方式上有创新,质量上有提高。实现四个转变:一是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传统方式,使之从过去的“体系式”教学转变为“专题式”和“案例式”教学;二是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单一的课堂灌输式教学,使之成为“课堂专题讲授+专题论证与实训”的模式;三是在课时分配上调整为课堂专题讲授占三分之二,课后专题论证与实训占三分之一;四是在学生培养教育上讲究针对性、实效性和有用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效由虚变实,由软变硬,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1.教学改革的启动

依照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社科部多次召集全体教研室教师,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改实施方案进行了探讨,要求教师们要提高对教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这次改革不仅是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是学校和部门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改革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如专题如何设计?教学体系,脉络前后颠倒问题?是个人单讲专题,还是采取专题组巡讲方式?排课怎么排更科学、合理?如何避免专题巡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考勤如何管理?成绩如何评价?专题论证实训怎么做?对老师如何评价等等?老师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在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利与弊。但大家坚信,只要树立信心,团结协作,相互学习,协同攻关,边改革、边探索,知难而进,就一定能把教学改革工作做好、做实。由于在整个教学改革中,领导有方,组织有序,设计周密,各方面配合较为积极,保证了课改的顺利实施。

2.公开教学活动的开展

从2010年7月开始,随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改正式拉开序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相继铺开。

在整个教学改革中,教师按照各门课程教学研讨确定的专题,利用寒暑期撰写专题案例,教学教案,制作PPT。每学期开学后,社科部都要组织任课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题公开示范教学,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学校督导组专家卢水保、熊淑吉、刘继东教授跟踪听课、评课和督导。在教学评课活动中,督导组和教师们围绕着各个专题,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进行讨论和评议,在与每位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交谈过程中,肯定其主流、长处,指出不足,提出整改意见。社科部利用星期二下午业务学习,对教师在专题教学中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分析,供全体教师取长补短。

专题公开教学活动不仅真实地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状况,而且对教师本人有较大的触动作用,由于我们的评课是面对面、开诚不公的,多角度的,没有情面的,教师们普遍感到了压力。同时也认为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进而达致互评互议,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专题实训的实施

为了实现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检验教学效果,我们开展了专题实训。在实训之前,教研室就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专题教学拟定实训方案。每门课的专题实训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采取教师指导学生撰写专题调查报告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采取读书笔记,开读书报告会的形式;《中国近代史纲要》则是围绕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主题制作手抄报的形式,此外我们还通过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参观和演讲竞赛等活动来开展实践实训环节。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训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教研室拟定了10个实训调查问题,要求各班班长按学号顺序以8-10人一组把本班分成若干小组,按各小组的兴趣倾向选择所调查的专题。在指导学生做实训调查报告中,任课教师们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堂指导、个别指导、网上指导,反反复复。大到问卷设计、报告的撰写,小到书写格式和标点符号修改,电话、邮件的回复。通过这种师生全程参与,互动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实训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专题论证与实训的优势在于:既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实践能力弱和缺乏时效性的不足,也可以改变学生过去过于重视书本学习的被动局面,从而使书本知识与大学生现实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懂得“是什么”、“为什么”,而且懂得“做什么”、“怎么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现“教、学、做”三者统一,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传统考核方式的改变

在课程考核方面,我们根据课程的特点,采取考试(查)考核的方式。而这种考核的方式是全程性、全面性的综合、动态的考核。即考核应贯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而不仅仅局限于学期末。应将教师评定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考核、课堂参与程度的考核、社会实践情况的考核以及对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考核结合起来。平时成绩占20%(讨论发言、演讲、课堂辩论、读书笔记、出勤、学习态度等),期末成绩占50%(课堂开卷考查),专题论证与实训以及课外社会实践成绩占30%。三项综合起来得出学生的总评成绩。每学期成绩评定以百分制计,并折成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任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应把课堂管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作为必须履行的职责。对于课堂开卷考试,则由教研室集体讨论,围绕专题,学生实际,设计了若干个开放式的论述问题,由学生任选几题,要求学生必须联系自身实际来回答,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去谈收获,谈体会,去思考,这一发散思维型的考试方式,能让我们的老师更好地去了解学生,去考查我们教学改革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方向。

5.教学效果的反馈

为了了解同学们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的情况,我们设计了不同课程的教学状况问卷调查表,在学期结束时,对文、理、工各专业进行抽样调查,每次涉及学生一千多人,在分工统计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为下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打好基础。

由于教改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所创新,因此,对于学生更具吸引力,学生的抬头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积极性更高。这一点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比较明确的反映。很多学生对问卷调查中涉及的“你最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说的一句话”这道题时,是这样说的:“老师,你们辛苦了,你们的教学使我们知道了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确立人生的目标,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克服不良情绪”;在关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教学效果是否满意”时,90%同学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特别是有些原本学理科的学生说:“老师,你们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变了我们以往对政治课‘无聊’、‘乏味’的看法”。在专题实训指导中,学生说:“我们觉得老师很认真,敬业、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很让我们感动,同时也激励着我们要不断进取。“我们明白团结协作的力量、团队凝聚力、坚持是多么的重要,同学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此同时,社科部多次召集思政课的全体教师对课改活动予以评议,为了使这种评估更具科学性与客观性,还邀请了校长胡叶华为领导的校内教务处、专家组以及部分学生代表进行座谈,大家普遍对思政课改革所取得的成绩给与了充分的肯定。与此同时,社科部还加强了教师教学效果考核,建立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地做好了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工作。

三、教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

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工作,其主要成绩表现在:

第一,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由于“专题式教学”采用教师循环上课的方式,在形式上使每个班级都会出现不同教师的新面孔和教学风格,从而增强了学生上课的新鲜感,相对减轻了学生的视觉疲劳。同时,由于“专题式教学”采用教师固定专题的循环讲授,这就促使教师对专题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深度的理解和把握上都有明显提高,使教学质量明显上台阶,同时增强了学生上课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都得到了明显提升,从而提高了课堂效果。

第二,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研科研能力的提升。由于在“专题式教学”中,要求教师撰写专题教案、制作课件,采用教研室集体备课、示范教学、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和教师固定专题循环讲授的教学方式,这就带来两个直接的效果:一是能够实现教研室整体资源的共享,使教师集教研室整体水平于一身,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了教师教学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力。二是教师固定专题讲授,这就使教师从单个繁重的“体系式教学”的备课中解放出来,使教师个体有精力和能力对固定的专题进行深入钻研和思考,给教师创造了深入钻研和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为教师教研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第三,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专题式教学”的最后一环是专题论证与实训,通过此环节来彰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一原则。其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专题论证报告,或进行社会实训,撰写实训体会,或开展社会调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或撰写读书笔记,制作手抄报等。使学生达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教学目标,从而培养了素质,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

第四,增强了教师的团结协作和规范了部门教学的科学管理。由于“专题式教学”必须坚持一系列集体备课、示范教学、听课、评课等教学管理的步骤和程序,这一方面使教师能够在互帮互学、互评互议的教研活动中增进情感和友谊、加强团结和协作;另一方面又使部门的教学管理日趋规范和合理,从而充分地发挥了教研室的功能和作用,更大程度地增强了部门党政管理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虽然,这次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一些尚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其一,专题备课水平仍需提高。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由于教师知识、教学经验、水平、责任心参差不齐,备课情况好坏不一,因此教学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要备好课,就必须考虑以下问题:如专题教学如何定位,标题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案例史料如何取舍,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突破的难题。

其二,教学脉络颠倒问题有待于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涉及的四门课有着很强的历史连贯性和理论的整体性,专题循环教学模式则容易造成历史脉络的前后颠倒,理论的整体性被打破,特别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文史知识基础,容易造成思维上的混乱。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过渡到一位教师要承担几个专题的讲授,一专多讲,使历史脉络相对完整,提高层次逻辑性。

其三,课堂师生互动有待加强。这种循环教学模式一个较大的缺陷是大大压缩了师生交流的时间。由于专题教学,教师是以专题为导向,教学对象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进而使师生之间缺乏沟通的渠道,这一局面很容易形成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因此,要改善这一局面,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一个较为固定的平台以达致师生交流之目的。

其四,在实训方面有待大胆创新,不以调查报告、读书汇报会、制作手抄报作为各门课程唯一方式。这方面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存在较大的操作空间,但必须处理好几个原则。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训要做到有的放矢,既要联系实践又不能完全脱离书本,要真正做到课堂与课外相统一。②要与江西的省情相结合。江西是红色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鲜活的资料。因此,我们在这一方面要做足文章。③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学生的实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他们的心理特点,确定课题要注意他们感兴趣的地方或与他们有切身关系的主题。这样他们才有兴趣并积极参加。其次,要能够结合他们各自的专业,进行课题设计。这样不仅能保证他们学以致用,达致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是激发他们参与的重要诱因。此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仍须需完善。因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的好坏直接反映备课的深度,纲目是否清楚,知识点是否到位,主线条是否清晰,如何进行连接,如何保证多媒体课件逻辑关系形成系统和整体,达到前后连贯等问题,都有待于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讨、摸索。

五、教学改革中的几点体会

通过本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改革,我们的体会是:

第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以及教务部门热情支持与配合,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改革的关键。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教务、人事、财务的方方面面。例如经费的投入、条件的保障,课时的安排与计算以及教师的配备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没有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教务处的积极支持与配合,这种改革和创新是很难开展的,即使开展了也难以为继。

第二,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参与,是实现“专题式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课程改革实施者主要依靠的还是一线教师去实践。而在这次教学改革中,全体教师建言献策,团结协作,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特别是我们的思政课教师有着积极的奉献精神,为了开展“专题式教学”,教师们放弃了寒暑假休息来承担专题讲稿、教案的编撰和课件的制作,如果没有这种不计名利得失的奉献精神,这次“专题式教学”就不可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第三,社科部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园地,营造学校教学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的重要条件。在整个教学改革过程中,社科部党政班子齐抓共管、团结协作,各教研室积极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教师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顺利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推动了教改的进程。

第四,学校督导组专家的跟踪督导,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环节。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再到《中国近代史纲要》,从教师公开示范教学到课堂实际讲授,督导组专家冒着严寒酷暑,积极深入一线听课、评课,进行认真而严谨地督导评议,为每一位教师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老专家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不仅令人佩服,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水平提高的有力推手。

教学改革本身是一个的不断试错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因此,加强经验总结,成为进一步完善课题改革的重要前提。当然,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总结的基础上把这种经验上升至理论的高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固定模式并加以推广运用,这将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我们将一如既往,加大改革的力度,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少而精,要管用”的教学目标,使她真正成为深受青年学生欢迎,终生受益的良师益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