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与管理内涵创新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与管理内涵创新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少数高职院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未给予高度重视。如,完备的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目标、任务、职责,以及运行机制、队伍组成、保障内容等。就目前一般高职院校的情况,如学生规模不是很大、且师资相对紧张等,可先采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融合的队伍建设机制。

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与管理内涵创新

1.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落后的原因分析

高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落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

(1)从认识上看还存在误区。一是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认识不足,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同于德育工作,忽视、淡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作用;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治疗,使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只局限在少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违背了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性而非障碍性”的基本出发点。

(2)从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上看,还有制约因素。一是从上级管理的因素来看。职业教育多属行业办学,多头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对其管理的力度不强,使得许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中专阶段到高职阶段都处于自发而不稳定状态,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历史不长,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初始阶段,高职教育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还没有形成。三是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实践的需要,影响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目前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十分缺乏,没有建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从学校自身角度看。一是少数高职院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未给予高度重视。由于一些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不甚了解,未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或学校领导之间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共识,或受到其他工作的冲击,忽视了这项工作。二是从学校办学条件上讲,许多高职院校尚不完全具备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强,要求高,而高等职业院校目前普遍资源紧张,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软硬件设备的配置,特别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以至于不能满足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三是机制不健全、管理不顺畅,重要表现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协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孤立性、条块性明显。一些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被看成是少数几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少数有问题的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的特殊工作。没有有效地将人、财、物与学生管理、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管理机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孤立于学校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丧失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四是师资队伍的素质不能满足,高职院校专业人员少,教师多以理工科为主,人文底蕴薄弱的现实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4)从学生的心理状态来看,受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高职学生心理心态参差不齐,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部分高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价值认同感较低,甚至由此产生了厌学情绪,校园周边环境中不良刺激也造成了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些并非仅仅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5)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看,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较少,形式单调,内容针对性不强,效果欠佳,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者、开展者和接受者的积极性,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

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干预工作途径的创新

借鉴浙江金融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探索,结合对高职院校的相关调研,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工作入手:

(1)广泛重视,形成保障水平的底线

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须加强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而要开展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必须以制度和机制做保障。

①制度保障。要有完整的心理健康工作制度。如,完备的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目标、任务、职责,以及运行机制、队伍组成、保障内容等。再如,应有完善的干预方案,明确干预的平台、手段及要实现的目标。

②经费保障。要以制度的形式确保心理健康工作专项经费的落实,应按生均每年不少于10元的额度列入学校的经费预算,用于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开支。每年初,保证专项经费的落实,为顺利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③队伍保障。为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有计划地、系统而科学地展开,首先就应当构建一个立体化、专兼结合、多元化组合的网络工作体系。就目前一般高职院校的情况,如学生规模不是很大、且师资相对紧张等,可先采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融合的队伍建设机制。具体而言,就是从分管学生的校领导到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系部,再到专兼职心理教师、学生辅导员、学生班级,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建立一个立体化、专兼结合、多元化组合的工作队伍,从不同层面、角度,不同渠道开展工作,通过协同努力,从而实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整体优化的目的。

在队伍保障中还应注意专业素质的培训和提升,尤其是强化专职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以保证开展工作的应有质量。

④场所保障。应根据各校的学生规模配备相应的固定场所。原则上应有独立的个体心理咨询室,团体活动室(兼心理社团活动中心)应有的专用场地。个体心理咨询室应当建立在相对安静、隐蔽的场所,以便学生倾吐心声,严格按照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标准,配置基础设备,如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多种心理测量工具和治疗仪器等。团队活动室的建设应适合高职学生心理和行为训练的需要,可配置若干音乐碟片、多种游戏器具等供学生自我测查、自我娱乐、自我理疗。另外,还可以根据学校现有的其他设施,比如公寓楼的辅导员谈心室、学生文体中心的活动室、运动场的拓展训练基地等等,配器材并设置若干适合学生训练且安全性较强的拓展训练场所,以利于团队辅导工作的开展。

(2)普及教育,强化基础水平的巩固

心理健康水平是动态的。就全体学生而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个体心理健康的自我调控,是巩固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保证。为此要在高职院校中普及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以确保和巩固大学生应有的整体水平。

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应是一项全员性教育活动,主要以维护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为目的,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开展系统心理发展监控与评价工作,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整体状况。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包含全体学生在内的全方位的心理档案库。心理档案的建立应在开学初新生入校之际,对新入学的学生以系为单位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测查,建立全面的心理档案,根据测查情况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类。对测试中反映有问题的学生,由学校咨询中心与学生所在系部联合排查,对确认存在心理或行为问题或问题隐患的部分学生建立特殊的心理档案,与其班主任及系辅导员进行沟通,予以高度重视,实行心理帮助,并进行追踪观察。新生心理测查及档案建立工作可借助相关软件完成,如浙金院引进的学生心理档案生成及档案管理的网络系统那样,在心理测量、心理异常预警、心理问题留言、在线心理咨询、心理档案生成等多种功能上发挥作用,便于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有利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利用和保存。

普及教育要着重抓教育内容让全体学生去掌握。可以是独立课程实施,也可以与其他基础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高职院校还应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3)关心个体,注重差异水平的补救

有研究人员采用SCL-90对若干所高职院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所测九项因子总均分超过3分者为有明显的心理障碍,这部分同学占了2.8%。这说明高职院校中确实存在部分学生在强迫症状、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由于每个人受社会、家庭、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其个性心理发展也因人而异。所以在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个别教育、引导、咨询乃至诊疗等工作。

心理咨询室个别辅导和咨询是补救差异水平的主要方式。可主要采用面谈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其中以面谈咨询为主。咨询应由专职心理辅导人员主持,根据学生的预约和各系反馈的学生信息,针对表现异常的学生开展咨询工作,其程序包括:心理及行为问题的检测和鉴别;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分析和诊断;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干预和矫治;心理及行为问题的转化和评估等四个环节,通过咨询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况,对心理发展存在特殊问题的学生进行遴选和甄别,提供科学的心理诊断服务,为实施特殊教育和个别化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由于心理咨询工作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要求心理辅导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除在为需要进行心理指导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辅导和干预服务以外,还要为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患者提供及时诊断和转诊服务。为此,学校应当根据特殊学生需要,建立合理便利的外聘专家、兼职教授定期诊疗制度,保证每星期有半天时间由有处方权的专家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诊疗工作,为个别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或学生成长成才咨询中心及各系转介的确需医疗诊断与治疗的学生服务。

只有将个体有差异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都进行补救并提升了每个个体的水平,才能使整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有保障。

(4)拓宽载体,着力实践水平的提升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除了整体的知识普及、个体的针对帮助外,还应通过多种实践,来调整和稳定心理状态,使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形式除普及课程的教学活动、专门设计的心理辅导活动以及讲座、座谈外,还应有团体咨询、个别辅导和结合学生在校不同时段所需要的团队训练等多种形式。还要通过学校环境及其他工作来共同促进。

①课堂渗透,开设心理学必修课。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利于大学生自我调适,从而有效缓解和消除心理困惑和压力,增加预防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磨炼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为此,使全体学生在系统了解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同时,联系本人实际,解决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

②心理互助,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普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注重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学生建立心理社团,鼓励他们组织广大学生参与各类心理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断扩大和深入。

③团队训练,在娱乐中提高素质。可根据本校学生所学专业和就业岗位的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有专题地进行心理与能力方面的素质拓展和训练活动。通过组织生动有趣,丰富多样的演讲比赛、电视欣赏、竞赛游戏、角色扮演、团体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带领学生们进行自信心训练、语言表达训练、人际交往训练、情绪控制训练、潜能拓展训练等活动,使学生得到切实的锻炼,岗位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能增强职业能力和专业自豪感。

④校园环境,美化学生心理环境。要注重加强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制度环境等)的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首先,做好校园内物质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作,创造一个赏心悦目、轻松愉快的直观感觉。其次,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和娱乐活动,使学生在健康、活泼、向上的氛围中,思想得到提高,意志得到磨炼,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感。再次,加强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严明班级纪律,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提高荣誉感,把班级建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关系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温暖集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⑤广泛宣传,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学校要有自己的心理健康专题教育网站,开辟日常业务、心理手册、近期活动、心理美文、音乐治疗、心理图片、在线咨询等栏目,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覆盖面广、内容更新便利等优势,进行网上心理宣传与咨询服务。还可以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园网及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另外,通过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等主题教育活动,也可以强化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提高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只有准确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及其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关系,才能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自觉性,积极寻求有效的措施和对策,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中的基础工程;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只有整体的心理水平提升了,才能整体提升大学生们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较强的能力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了才体现我们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合格的、优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