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出与内涵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出与内涵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概念,最早是在1980年3月“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公布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提出的。[4]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保持自身具有可持续发展态势的能力。可持续发展侧重于强调个体发展能力发展的持续性。

一、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出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概念,最早是在1980年3月“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公布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提出的。其后又在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它源于环境问题,是人类在环境问题遍布全球并愈演愈烈,采取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去解决均未能奏效的现实中,人们反思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后得出的结论。最初,它主要针对人口、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其基本内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致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20年多来,科技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知识的日新月异,这个概念就被广泛地应用到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可持续发展早已从生态环境领域向社会其他各个领域拓展,是人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单纯重视环境保护到追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并重的认识上的重大飞跃,是20世纪90年代起人类共同选择和追求的目标”[3]。由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概念,因此对其涵义的理解众说纷纭,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认同的定义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4]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保持自身具有可持续发展态势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中明确描述了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就个人的需要和愿望而言,技术与职业教育应允许个性性格的和谐发展,培养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培养理解判断鉴别和自我表达的能力,使个人通过发展必要的智力手段技术与创业技能和态度而具备终身学习的条件,发展个人在工作中和在整个社会中作出决定的能力以及为积极而明智的参与团队工作和担任领导所需的素质,使个人有能力应对信息和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

在教育领域内,提出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人们通过一定时期的教育,既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又能保证身心有序、协调、均衡地发展,以保持全面、长久的发展能力,保证其在适应当时社会的同时,也为适应未来的社会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侧重于强调个体发展能力发展的持续性。但其与传统的素质教育并不矛盾,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的。素质教育必须通过受教育者个性的塑造和培养,促使受教育者身心素质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各层次各类型的人才,促进社会前进。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增大科技含量,使人们掌握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且善于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提升劳动者在社会生产力中的品位,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的和谐稳定,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是以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又为其服务的,即教育上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为了维护经济、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人推动整个社会持续、有效地发展为教育目标的。由此可见,教育上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文化上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趋同性、一致性,教育为完成这一社会功能,就必须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因此说“全面培养人,培养全面的人”的素质教育应是一种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宗旨的教育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