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文化、德育、身体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提到了学校议事日程上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形,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这是由心理素质对个人发展的特殊作用决定的。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生事物,随着国际竞争向科技和人才竞争的转变,教育将承担提高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重任。而时至今日,我国教育仍饱受“应试教育”之苦,现行的学校教育所培养的人在适应竞争日益激烈、信息爆炸、人际关系复杂、生活节奏快速的现代社会中明显表现出抗挫性、耐受性不足的缺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文化、德育、身体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提到了学校议事日程上来。

1.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近几年的有关研究揭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情绪困扰比较普遍,因心理障碍退学、休学比例呈上升趋势,占总退学、休学人数的30%左右[13]。另据北京16所大学的联合调查报告表明,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占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而神经症患者占71.6%。清华大学的调查表明,该校因精神疾病休学、死亡的人数分别占总的休学、死亡人数的51.3%和50%,而在休学、退学学生中,神经症患者高达75.68%,在死亡和退学的学生中,精神分裂症占60%。

为此,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14]中强调,“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其发展目标由学习转向就业,他们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生活学习以及求职择业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主要有: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定型。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形,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

(2)人际交往日益丰富,独立能力逐步提高。在学校这个社会的缩影中,学生们在集体生活的相互理解与适应中,开始学习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独立生活能力不断增强。

(3)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但思考及认识都较浅表。大学环境中的校园文化生活比高中时丰富许多,尚处于青春期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善于接受社会上新思潮,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增长自己的能力与才干。但因未养成深入学习、思考的习惯,在他们遇事时往往独立思考不足、容易冲动甚至盲动。

(4)渴望得到承认,希望展示自己。高职院校学生往往被认为是学习失败的差生,甚至被看成是“一无是处”的学生,其实他们中许多人有个人爱好和特长,敢想敢做,动手能力较强,但由于知识学习能力不足,爱好和特长很少有机会得到展示,所以内心十分不甘,总希望有机会被认同。

(5)关注职业能力培养,具有独特的职业心理特点。我国高职院校十分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因而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对于专业职业技能的学习兴趣还是相对稳定的,有着较强的职业自尊心和竞争意识。

(6)自卑失落,自我保护意识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大多经受过学业挫折,入高校前经常因学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导致部分学生厌学情绪和自卑情结,他们中间有部分人把各种挫折归结为自己能力不足,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生怕暴露自我受到伤害,自我保护意识强烈,遇到困难和麻烦时,常表现出一副“玩世不恭”的防御性行为。

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健康向上,其一般心理特征表现为不确定性、发展性与可塑性并存,这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也提出了相关要求。

2.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势在必行

(1)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这是由心理素质对个人发展的特殊作用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持久发展为宗旨的基础性教育活动,此种教育的核心在于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不到应有重视甚至被削弱,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的提高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2)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体和谐发展的保障

从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关系来看,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优良品德的形成与巩固。一个大学生心理素质不健全,情感淡漠,认知水平肤浅,意志品质具有多种缺陷,个性发展存在明显失调,那么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就会遇到极大的障碍,甚至与教育者的预期背道而驰。

从心理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关系来看,任何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都要以基本心理素质的健全为前提。一个思维迟钝、兴趣缺乏、无求知欲、不懂得基本的学习方法,即心理素质低下的大学生,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生存的,更不用说从事复杂的科学创造与知识创新活动了。

从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关系来看,两者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无法分割。离开心理素质的支持,一个大学生将成为既不明思想又不懂感情,既缺乏智慧又缺少个性的植物人。这样的植物人即使体质再强健,也很难对社会有贡献。

(3)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体后继发展的动力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四方面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两者的协调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认识自己,实现各种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个体的后续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保证大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完善和社会适应,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