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践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践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1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15],2003年又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16]。这一系列的文件中均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高职院校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许多高职院校至今仍没有独立的咨询室、活动室和固定的经费。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践

1.国家极力倡导,学校积极落实

2001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15],2003年又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16]。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7]。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18]。这一系列的文件中均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与提倡下,在教育工作者与心理学家们的开拓与实践中,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断得以总结、升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呈现出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有成效的特征。

2.体系基本形成,高职尚有欠缺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运行模式、实施途径等有以下几点共识:①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应把握主题性、平等性、发展性、活动性等原则;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应当包括心理调查、心理教育与训练,心理教育评估等三大阶段;③应建立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应以课堂教学、宣传教育、心理咨询等方法为主导等。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六位一体”模式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即“教学、科研、宣传、个案咨询、团体训练、心理档案”六大途径,它高度概括了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极不平衡。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情况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次:①零点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未起步,仍停留在学校领导与有关部门口头传达与文件传阅阶段;②初始阶段: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行政任务,为应付检查,设置非常设机构,委派兼职教师不定期地从事心理咨询和开设讲座;③成形阶段:学校有专门机构、专业人员负责开展工作,但配套的组织与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处于发展过程中;④创新阶段:机构、人员、制度均运行良好,工作进入开拓创新的局面,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模式上有突破性的发展。

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处于在前三个层次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成果不多有关。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本科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高职院校的可参考性不足致使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迟缓,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整体水平较本科院校落后。许多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整体水平明显落后于同类的本科院校。本科院校在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工作途径、科研交流以及物质投入方面都做得相对要好,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优于高职院校,开展工作的历史也长于高职院校。

(2)教育资金投入较少。投入少既体现在人员投入上,也体现在设施和经费投入上。一些高职院校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许多高职院校至今仍没有独立的咨询室、活动室和固定的经费。

(3)健康教育方式单一。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上,高职院校多采取传统做法,开展了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工作,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普及教育上还不够,一些开设该课程的院校也是从课堂到课堂,教育形式单一,教育方法采用上依旧较为保守。另外,在利用网络和学生社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师资培训、课题科研上做得不够。

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工作盲点、弱点等问题,由此也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工作的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