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订单班管理看高职学生管理内涵的创新

从订单班管理看高职学生管理内涵的创新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职院校通过实施“订单式”培养实现了学校、企业双赢的做法已经被众多职业院校所认可。“订单班”办学模式不是一种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订单班”的教学和管理是根据协议中确定的人才要求和质量标准来构建的,与非订单培养的学生和管理存在一定的差异。[27]因此,订单班学生的管理内涵和管理机制需要创新,要建立全面的学生动态管理机制。配备“订单班”专职班主任。

三、从订单班管理看高职学生管理内涵的创新

高职院校通过实施“订单式”培养实现了学校、企业双赢的做法已经被众多职业院校所认可。但是总体来说,关于“订单班”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某些观点是针对特定的地区和学校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尚未达成共识。“订单班”办学模式不是一种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订单班”的教学和管理是根据协议中确定的人才要求和质量标准来构建的,与非订单培养的学生和管理存在一定的差异。[27]因此,订单班学生的管理内涵和管理机制需要创新,要建立全面的学生动态管理机制。

1.严格规范日常管理

配备“订单班”专职班主任。班主任上岗前要接受学生管理、心理辅导等系列培训,经常下寝室、下班级,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学生。每周召开一次例会,每月举行一次班会,由学生轮流主讲,分享知识学习和技能养成方面的经验,每学期可邀请订单方企业管理人员的主管或者技术人才参加一次交流。将“厚知识结构,重技能训练,强人文素养”[28]贯彻执行下去,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培养他们自觉有效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探索能力等。

2.努力争取企业配合

订单班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后,长时间不在学校,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对于这样的情况,要努力争取企业的配合,让企业在整个“订单”培养过程中及时参与学生的动态监管,实现校企合作的紧密结合。与企业合作管理学生时,要注意几个关键点:摆正学校管理和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和位置,找准合适的管理结合点,采用适当的共同管理形式,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并以制度的形式作为保障。学校和企业双方应该建立固定的沟通渠道,加强管理中的合作与联系,及时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管理效率。

3.强化学生自我教育

转变观念,变“管理”为“引导”。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一线干部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一切为学生成才着想;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远大的理想,具有一种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祖国、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既奉献社会,又完善自我。

“订单班”办学模式本身的优越性十分突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它是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产物,其意义远远超出学生就业、人才供求关系范畴,它涉及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深层次改革问题。签订“订单”仅仅是订单教育的开始,在推行“订单班”办学模式的过程中,还应正确处理学校、企业、学生等多方面的关系,才能使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持续发展而不断壮大,更具生命力。

【注释】

[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320页。

[2]《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3]程晋宽著:《“教育革命”的历史考察(1966—1976)》,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05页。

[4]潘莉娜、李艳:《当今知识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变化的新趋势》,《消费导刊》(教育时空),2008年版,第183页。

[5]盖晓芬:《思想政治工作与高职院校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2005年度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研究数据,编号20051925。

[6]高静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管理的影响》,《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2期第63页。

[7]来源于百度百科“人本主义”词条。

[8]高静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管理的影响》,《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2期第65页。

[9]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人民日报》2000年3月3日第1版。

[10]张兵:《未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与思路》,《华东经济管理》,1998年第3期第64页。

[11]于留成:《坚持科学发展观高校思想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10期第13页。

[1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

[13]该数据引自著名心理学家、博士生导师黄希庭教授访谈录,中国教育报2001年3月20日。

[14]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

[15]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

[16]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教社政厅〔2002〕3号。

[1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18]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

[19]梁国胜:《中国青年报》,2009年5月4日。

[20]秦文胜、谢黎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8卷第2期。

[21]任君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事实因素分析》,《职教论坛》,2004年第10期(上)。

[22]李焰、艾键、冯开红:《创新职教模式实施“订单教育”》,《职教论坛》,2004年第10期(上)。

[23]许庆祝、李士军:《“订单式”培养的实践与体会》,《中国冶金教育》,2006年第1期。

[24]李开勤、蔡燕生:《订单式教育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发展》,《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5]王朝庄:《论高职“订单教育”的内涵》,《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年第25期。

[26]施旭东:《职业教育订单培养模式探析》,《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6期。

[27]姚奇富:《“订单培养”的内在运行机制探析》,《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8]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6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