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析江西省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的分析及其对策

浅析江西省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的分析及其对策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分析宜丰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面临的新特点以及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而对宜丰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进行总体上的把握。宜丰县交通方便。宜丰县的人力成本绝对低廉,适合承接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浅析江西省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的SWOT分析及其对策——以宜丰县调查为例

08英语 李燕 指导老师 社科部袁建勤教授

一、引言

产业转移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国家或地区,其企业根据比较优势原则,通过贸易和投资将一个产业的一部分或全部生产转移到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象。经济危机使沿海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更大的考验,加快了产业转移的速度。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沿海众多外贸企业纷纷倒闭。他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么就地关门,要么产业转移,要么升级换代。由于众多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进展缓慢,存活下来的企业必然考虑如何把生产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或者东南亚地区。今年暑假我们对宜丰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进行了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其现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及其在承接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难题,旨在分析宜丰县目前承接产业转移的实际状况,从而从宏观上把握宜丰县承接产业转移的情况,以此了解江西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现实境遇和发展潜力,探求企业转移所带来的影响及解决途径,为政府决策企业提供更多的更可靠的参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宜丰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

为实现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更好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中西部目前都在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下面分析宜丰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面临的新特点以及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而对宜丰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进行总体上的把握。

1.宜丰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

(1)地理交通优势

宜丰县交通方便。全县构筑起了以国省道为主干、县乡道为支脉、村道为补充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公路通车里程达1 365.1公里。已建成的武吉高速公路纵横县境45公里,在建的乐化至浏阳加密公路在此交汇,促进内地与沿海的交流,加快产业转移的步伐。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宜丰经济的发展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便于加强与不同地区沟通、发展外向型经济,为承接产业转移创建了良好的环境。

(2)资源优势

有色金属:宜丰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水电资源7.27万千瓦,已开发2.6万千瓦,是全国首批农村电气化县和农电体制改革县之一,县内共有水库1 899座,总蓄水量约1.5亿立方米。全县已探明的矿种有煤炭、瓷土、膨润土、金、银等76种,其中煤炭储量2 500万吨,瓷土储量6 000万吨,石灰石储量220万吨,黄金储量14.15吨,其中瓷土稀有成分氧化锂含量高达1.85%,品位居江西省第一,全国第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宜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对于发展重工业、完善工业结构、增强经济优势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宜丰经济的腾飞和招商引资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②旅游资源:宜丰县名胜古迹多达20多处,主要有省级自然保护区官山,佛教曹洞宗发祥地洞山、临济宗发祥地黄檗山,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故里,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故里以及天宝明清古建筑群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利于宜丰发展旅游业,既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充分发掘和传播宜丰优秀的传统文化,响应了党中央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号召。

③土地资源:宜丰县林地面积202万亩,森林覆盖率64.6%,活立木蓄积量604.77万立方米,竹林面积84万亩,活立竹蓄积量1.2亿株,居全国第三位,全省第一位,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猕猴桃之乡。全县耕地面积30.74万亩,农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7亩,其中水田29.82万亩,旱地0.92万亩,是全国优质米生产基地县和商品粮基地县,也是全省油茶、红薯、蚕桑、蜜蜂、山羊基地县。宜丰县可以依靠其农林优势,大力发展竹木产业、绿色产业,打造绿色品牌,转变产业结构,引进先进技术,对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变农业优势为经济优势。

④劳动力资源:宜丰县与部分沿海地区相比较,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水平廉价。宜丰县的人力成本绝对低廉,适合承接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2007年宜丰县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4 563元,同比增长24.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 746元,同比增加238元。相对于沿海城市来说差距较大,劳动力资源廉价,且宜丰县闲散劳动力过多,适宜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3)政策优势

宜丰县为了抓住产业转移的大好机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外资的引进,其中包括土地政策,水电政策,财政扶持以及优质的服务。以土地政策为例,《宜丰县招商引资优惠办法》中第三条:按规划要求落户工业园区的工业项目,所需土地均按国家规定的工业用地最低价4万元/亩为起始价,由县国土资源局、县土地收储中心挂招牌出让。第四条:客商按要求通过招标购得土地后,县财政按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 000万元至5 000万元每亩扶助2万元,5 000万元至1亿元每亩扶助2.5万元的标准,对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支持扶助。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可实行“一事一议”。这些具体的优惠办法体现出宜丰县政府对于外资企业的大力支持,为外资的引进创建了良好的环境。

2.宜丰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劣势分析

(1)产业整体水平不高

工业经济总量还不够大。这些年来虽然工业发展年年推进,也取得了较好成果,但在全区总量中,比重还小,与其他县市比,差距还很大。从近年数据来看,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区总量仅4.47%,这两年同比增长速度跃居前几名,但因为我县基数低,所以总水平排位总居后。从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型企业少,小型企业居多,企业生存期短,扎根性较差。这两年金融危机的打击可见一斑。虽然我县新增企业数在各县市中是最多的,但我们注销的企业数也是较多的,所以尽增量不大,且没有大中型企业作支撑。要解决工业快速发展的难题,做大做强的压力还在。从宜丰县的招商引资项目来看,主要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矿产开发、陶瓷、橡胶和竹木产业等初级加工的层次,而且产业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引进的这些项目对于环境可能造成破坏,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政府财政实力薄弱,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较差

宜丰县2007年完成的财政总收入仅有2.28亿元,虽然相对于往年增长很大,但是在总量上还是非常小,所以对于经济建设的财政支出就相当有限,一系列的产业配套设施不是很齐全,造成该县经济发展中的瓶颈。

(3)金融市场体系正在发育,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

宜丰县银行业主体单一,信贷规模小,银行业的金融和贷款品种少,贷款条件和要求高;银行贷款管理权限上划,县级银行基本没有贷款审批权。特别是企业融资贷款还是困难。大部分小企业贷款困难,为扩大或维持经营,企业需要资金周转,一些企业反映向银行贷不到款,或不能及时顺利的贷到款,而民间融资渠道又很不发达。

3.宜丰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

(1)拥有较好的外部环境

目前,整个社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社会盈余资金流动活跃。从产业转移情况看,随着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家把企业发展的重心逐渐向中西部转移,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正在寻求新的投资增长空间;从国资下移情况看,中央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加大了促进协调发展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对“三农”加大了投入力度,国家将对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100个亿。宜丰作为农业比重较大的县,具备争取政策性资金的比较优势;从外资内移情况看,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样化、区域一体化趋势增强,发展资金加速涌入内地。

(2)区位优势明显

首先是地理位置,宜丰县是华中非常活力的经济金三角的直接腹地,距武汉、长沙等省会城市较近,陆路水路交通非常便利,近年来又开通了武吉高速公路,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其次是商务成本低廉,宜丰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水电等要素费用都比发达地区低。

(3)已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近几年来,全县通过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开放型经济取得了重大突破。整个“十一五”期间,全县实际引进县外资金26.8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3 030万美元;出口创汇1 932.9万美元;向上争资4.6亿元,从而有效缓解了建设资金的“瓶颈”制约。工业园区形象日益凸显、水电路讯网络逐步健全、城镇基础设施不断配套,已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这些都为我们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宜丰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面临的挑战

(1)来自中部地区其他地区制造业转移竞争压力较大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部地区各个省份之间承接制造业转移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湖北提出构建以武汉为中心,向湘、赣、皖、豫等地辐射的武汉经济圈。把湖北建设成重要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区、现代制造业集聚区、高新技术发展区、现代物流中心区。湖南省则提出重点做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湘中经济走廊,发展湘西经济带。实行“向南看”战略,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实现与沿海的交通互连、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建设面向沿海的产业转移承接、劳务输出、旅游休闲和农副产品加工供应等四大基地。安徽省提出全面融入泛长三角,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打造皖江经济带,实现与长三角一体化。

(2)要处理好承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沿海企业转移大多属于资源密集型企业,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宜丰县企业面临环境污染的危险,如果不及时在环境保护上跟上发展步伐,宜丰县很可能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三、推进江西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政策建议

1.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环境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1)深化行政管理和经济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发展和完善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2)完善承接地交通基础设施

加强区域间交通干线和区域内基础交通网建设,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3)开辟承接产业转移信贷“绿色通道”,加大产业转移金融支持力度

对符合条件的转移企业适当增加贷款额度,逐步放宽企业贷款抵押担保条件限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担保机构为落户加工贸易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4)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产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

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标准,进一步完善体现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

2.因地制宜承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产业转移和承接的目的就是通过产业转移或承接带来更大的市场、更明显的竞争力和社会经济效益。江西要更好地承接东部地区产业的转移,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找准区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例如宜丰县可以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对自然资源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延长产业链。还可以发展旅游业,同时弘扬宜丰的文化风俗。

3.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标准,体现科学承接

在承接沿海、境外产业转移过程中,宜丰县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严把产业准入门槛。不可急于发展经济,饥不择食,把污染严重的项目引进来,虽然使得经济总量增加了,但是环境污染加重,同时不可对资源进行无序开发、过度利用。

4.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注重培育内生动力

科学合理承接产业转移是加速江西发展的重要因素。江西要崛起,还必须要练好内功,培育内生动力,实行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1)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是城市人口比重、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为转移企业提供丰富的相对成本较低的劳动力资源,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转移企业开发本地产品需求市场。

(2)着力提高本地科技和教育水平

提高科研经费在江西省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加大高校科学研究和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着力发展当地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为转移企业储备丰富的人才资源。

四、结语

在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之下,沿海地区加快了产业转移的步伐,中西部地区也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吸引转移的产业。对于江西省来说,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可能对现有产业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扬长避短,积极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无疑是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通过对宜丰县承接沿海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江西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拥有人力成本绝对低廉、市场潜力巨大和地理位置优越等沿海其他省份无法超越的优势,然而也存在产业整体水平不高和产业区域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有机遇也有挑战。江西省要实现进位赶超,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快承接制造业转移的步伐。

(注:本文获2010年度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