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析英汉对译中的“语言包”问题及其教学对策

浅析英汉对译中的“语言包”问题及其教学对策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析英汉对译中的“语言包”问题及其教学对策张 帆摘要:由于汉语、英语的重大差异,在英汉对译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语言包现象。本文从词义、语境、交际以及文化四个层面浅析语言包现象并提出初步的教学对策。以下用两个学生的真实错误来分析学习者对这类语言包的忽略。

浅析英汉对译中的“语言包”问题及其教学对策

张 帆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四川广汉 618307)

摘要:由于汉语、英语的重大差异,在英汉对译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语言包现象。本文从词义、语境、交际以及文化四个层面浅析语言包现象并提出初步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英汉对译;语言包;对等;词义;语境;交际;文化

由于汉语、英语的重大差异,在英汉对译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语言包现象。所谓语言包,即英汉语在词义、交际、语境以及文化背景方面的重大差异,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无法用目标语言中的现有语汇对等的现象,而现代语言的发展使译者处理的语言都成为语言包和简单语言在语法关系的组织下的一系列的语言包链。如图1:

img14

图1

这使得译者的工作变为非线性的复杂工作,即在考虑语法差异,译者的工作也不是双语间的词词对等或句句对等,而是一系列的源语言(source language)中的语言包链的解压而后对等到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甚至在目标语言中加压,而使得翻译结果更加符合目标语言习惯的工作。如图2:

img15

图2

由于语言包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具有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所以在翻译教学中学生的难点也大多可以在语言包的范畴内得以解释,以下从词义、句义、交际以及文化四个层面浅析语言包现象并提出初步的教学对策。

一、词义层面

例如:

(1)alibi(不在现场的证据)对于英汉翻译就是一个语言包,而且没有对等汉语词。

(2)ultimate在早期也是没有汉语对等词的语言包,以至于鲁迅译作“哀的美敦书”,随着语言的发展才出现了“最后通牒”这样一个汉语对等词。

翻译的初级学者在词义层面对“语言包”的忽略,往往会引起以下三类误译:

1.望文生义,学习者往往会用简单的联想忽略语言包的存在。

例如:

(1)beef tea  牛肉汤(误译:牛肉茶)

(2)lucky dog  幸运儿(误译 幸运狗)

2.用源语言的构词模式进行类推,多存在于汉英翻译中。

如:啤酒、威士忌酒—>beer、whisky(误译时均在后边加上wine)

3.这类忽略更多的存在于汉英翻译中,学习者只使用汉英词典,或不正确使用汉英词典,导致用词不恰当。

如:

(1)主任—>误译作rector,忽略了rector这个词多用于神学院的内涵。

(2)大学校长—>误译作university head master,显然把“大学”和“校长”两个词分开,把一个语言包拆分成了简单语言。

教学对策:

1.摈弃“想当然”的思想,树立英、汉语的差异意识。

2.正确使用词典,初级学习者使用汉英词典必须和汉英词典联合使用,所有汉英词典查出的词必须用英汉词典反查,避免汉英翻译中的用词不当或用词错误。注意在使用词典后的积累工作。

3.培养学习者词源及文化意识。

4.扩大阅读量并在阅读中注意积累。

二、语境层面

即在上下文的对照下的词或词组形成的语言包,要译者进行新的解压缩工作,例如:British colonies in America误译为:英国在美国的殖民地。忽略了殖民地一词与美国一词的矛盾,应译作: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

句义层面的语言包学习者最难意识到,即便意识到也很难把握,或者把这种语言包视作额外的工作而畏难不前。

如:In the middle of all this work Peter Jefferson fell in love with Jane Randolph,a 19-year-old cousin of William’s and in 1739 married her.

Cousin一词在汉语里有“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的可能,根据Jefferson在美国历史上的知名度,可知其为一男性,即便学习者不知道Jefferson,也可从男名peter推知Jefferson的性别,从而推知cousin应为“堂/表姐妹”,但仍不能分清“堂”或“表”,但看看上文。

In1737,when Peter Jefferson was 30 years old,he and his friend William Randolph traveled up the James River and followed a branch of it…

William和Jane同姓,再从年龄上推断,cousin of William’s可以有把握译作“威廉的堂妹”。

本例中“cousin”在上下文的照应下就形成了一个语言包,如果忽略了复杂的解压工作,不但不能正确把握,而且可能译作“堂/表兄弟”而贻笑大方。

以下用两个学生的真实错误来分析学习者对这类语言包的忽略。

其一:At the demonstration,Martin Luther King gave his famous speech,I have a dream.

译作:在展示时,马丁·路德·金作出了他著名的词性理论,(后面未译)

本例中,学习者完全忽略了I have dream对demonstration和speech两个词的上下文影响,从而未对这两个词进行解压工作。

其二:Dolphins are members of the whale family…They give birth to live young,and feed them with milk.

译作:它们直接生幼崽,并喂给幼崽牛奶。

译者完全忽略了上文中的dolphin一词以及该词与本句中they的关系,所以没有意识到milk一词已形成语言包,而闹了笑话。

教学对策:

1.要求学习者形成“雷区”意识,养成发现语言包的能力,设身处地考虑读者的感受。

2.通过练习使学习者意识到英语的强逻辑性,并学会用逻辑去解压语言包。

3.译完后应默念审视结果是否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

三、交际层面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语言规范、社会意识形态、文化风俗的差异,在交际语言的翻译过程中,需要译者处理的语言包更多更复杂。对语言包的处理首要难点在于解压源语言中的语言包,即图2中的步骤1,学习者大部分错误在此步骤中产生。

如:“闲人莫入”,译者首先就要考虑语言发生的交际场合,可以解压为“只有员工可以进入”、“相关人员准许进入”、“私人住宅,非请莫入”等等,而对应的翻译就应该是 “Staff/Employee only”,“Concerned only/Unconcerned off”,“Private house,no access without admittance”。成都某小区的大门口就立着一块牌子,上书“Employee only”,就是在解压语言包的过程中让人啼笑皆非。

“收费处”的翻译同样,如果是旅游地的收费处,语言包就应解压为“售票处”,对应英文就应该是 booking office 或ticket office。如果是高速公路的“收费处”,则应该解压为“交纳费用点”,对应的英文就是toll gate。

又如第28届雅典奥运会的电视转播的字幕上出现的 preliminary pool,因为发生在体育领域中,就应该解压为“the group in which players compete for the limited qualifications of the next process of the competition”,再加压成汉语中的现有词汇“预赛小组”。学习者如忽略这样的语言包处理过程,那很可能就简单地译作“初级池”,并可能误作该词是游泳比赛中的专业词汇。

交际语言翻译的问题同样可能出现在给目标语言加压的过程中,即图2中的步骤3。

例如:许多餐馆都要求“外食莫入”,如果把汉语的简洁也带到英语中,忽略目标语言中语言包的加压,许多学习者就会译作:***(餐馆名)food only或者non-***(餐馆名)food forbidden。就显得十分生硬,甚至不太礼貌,达不到预期的交际目的。麦当劳餐厅的翻译就值得学习者借鉴:(tables are)Reserved for McDonald’s food only。

教学对策:

1.要求学习者养成西方交际意识。

2.积累身边的点滴,借鉴好的规范的翻译成果。

四、文化层面

文化是语言包主要构成因素,而且文化的因素是渗透在各个语言层面中的,这点翻译教学界已经充分意识到并且已经作了很多的工作,市面上也流行各种文化方面的专著,近来也有根据大学教材编写的文化方面的专门辅导用书,这对学习者意识到文化的语言包并正确处理是很有好处的,学习者很容易处理好诸如It’s a piece of cake(译作:小菜一碟)语言包的解压加压问题。但有两个方面的文化层面的语言包问题值得教学参与者注意。

1.加压过度

即学习者意识到源语言是一个语言包后,千方百计的在目标语言中找一个对应的语言包。但由于汉、英语的歧异是绝对的,普遍的,这样的强求往往导致误译或不妥。

如:

(1)“锦上添花”强译作paint the lily,实际上后者有“画蛇添足”的意思。

(2)美国软件公司oracle被译作了“甲骨文”,美国何来甲骨文?这个翻译就让人有莫名其妙了。

(3)美国有Philadelphia lawyer,中国有“绍兴师爷”,两者都指非常精明的从事法律诉讼的人,但如果对等,就有加压过度的嫌疑了,美国读者会疑惑中国何来Philadelphia lawyer,中国读者也会想美国的“绍兴师爷”是否也是头戴瓜皮帽,嗜好黄酒了。

2.音译还是意译

许多翻译者认为意译是翻译的正途,音译只是权益之计,但如果考虑到新的语言包层出不穷,目标语言来不及发展对等的词汇,释译(paraphrasing)效率又太低,直接借用音译作为语言包同样可以达到加压的效果。中央电视台就经历了由“亚太经合组织”到直接说APEC的过程,反而让观众更充分的意识到这个词的外来属性。这并不意味着倒退。

总而言之,语言包的存在是绝对的,教学参与者意识到其存在对翻译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可以简化一些翻译理论,让学习者学会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言包的提出可能就有“渔”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绍中,赫迎红.谈谈汉英对译中的文化因素[J].《中国翻译》第二期,2004

2.王银泉,陈新仁.城市标识用语失误及其实例剖析[J].《中国翻译》第二期,2004

3.杨莉藜.英汉互译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4.陈忠诚,吴幼娟.词语翻译丛谈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5.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Abstract:Due to th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a large number of language packages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Based on the aspects of word meaning,context,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this paper analyzes language package and provides teaching strategies.

Key words: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language package;word meaning;context;communication;cultur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