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政策制定的内涵

教育政策制定的内涵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定教育政策的目的是解决特定的公共教育问题,或实现某种教育价值诉求,因此,教育政策制定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教育政策制定过程是一个由多环节构成并交互作用,进而促进教育政策产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而且,教育政策制定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及结果。

一、教育政策制定的内涵

公共政策制定有广狭两义。广义的公共政策制定一般是指为了解决某个公共社会问题,启动政策议程、选择政策解决方案并使政策合法化,进而执行公共政策,一直到政策评估和终结的整个过程。邓恩从非常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待政策制定过程:“必须牢记政策分析本质上是一个根植于社会过程的智力活动,这个包括政治、心理和文化的社会过程,通常被描述为一个政策制定过程,或者简化的政策过程。”(1)狭义的公共政策制定一般是指确立政策目标,论证并选择政策解决方案并将政策合法化的整个过程。有学者将其理解为包括目标确立、方案设计、方案评估和论证、方案抉择等相互关联的环节,(2)也有学者认为包括目标确立、方案设计、方案评估、可行性论证、方案选择等环节。(3)显然,狭义的公共政策制定一般仅指公共政策方案设计、论证和出台的过程,不包括公共政策问题确认和议程启动,也不包括方案出台之后的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与此相应,我们可以将教育政策制定看成是一个包括教育政策问题确认、教育政策议程启动、教育政策方案出台和合法化等一系列步骤的过程性和动态性活动。具体而言,教育政策制定意味着确定哪些是(或哪些不是)教育政策问题,选择哪些教育政策问题来解决,如何启动教育政策议程,以及决定教育政策问题解决方案并使方案合法化等活动。

教育政策制定具有目的性、前瞻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等特征。

一是目的性。制定教育政策的目的是解决特定的公共教育问题,或实现某种教育价值诉求,因此,教育政策制定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也就是说,教育政策制定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运用各种分析工具和手段,找到解决某一教育政策问题或实现某一教育价值诉求的合理的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防止某些政策问题进一步发生、发展和恶化,或进一步实现某一教育价值诉求。

二是前瞻性。教育政策制定必须具有前瞻性,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教育政策制定过程本身需要一个制定周期,从教育政策问题确认,到教育政策议程启动,再到教育政策方案的设计、选择和合法化,存在一个发展周期;另一方面在于,随着客观情境的变化,教育政策所要解决的公共教育问题或要实现的教育价值诉求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教育政策制定者依据不断变化的问题或诉求情境,通过理性分析和经验判断推导出其可能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态势。

三是动态性。教育政策制定过程是一个由多环节构成并交互作用,进而促进教育政策产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而且,教育政策制定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及结果。教育政策制定的动态性特征要求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以动态、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研究教育政策制定。林德布洛姆提出以“政治互动”这种动态的途径来分析和解释政策制定过程,即以“互动的政策制定”来代替“分析的政策制定”,在动态中把握政府的政策制定活动与过程。(4)

四是复杂性。一方面,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和结果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仅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复杂交互作用的过程,而且教育政策的最终出台也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教育政策制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种社会问题、多种教育政策主体、复杂的教育政策环境等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从而使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体现为一个复杂系统的发展和演进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