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用型本科高校语文模块化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高校语文模块化教学改革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要| 为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以知识传授为体系的课程内容调整为以模块为结构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考评环节等方面作出相应改革。面对上述问题,十几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呼声不断,但仍存在课程定位不清、教学内容老化、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笔者认为,以专业为基础的大学语文模式化改革不失为一个新的方向。

郝丽霞

|摘要| 为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以知识传授为体系的课程内容调整为以模块为结构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考评环节等方面作出相应改革。

关键词 大学语文 艺术设计 模块化 应用型本科高校

大学语文是我国本科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包括古今中外优秀的人文经典作品,在指引学生阅读鉴赏、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学生运用母语表达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是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大学语文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均应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的需要,当前一些毕业生面对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创新课题,存在专业知识不扎实、素质能力不高和专业表达能力不足等问题。

面对上述问题,十几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呼声不断,但仍存在课程定位不清、教学内容老化、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有的强调其人文性,认为“人文维度是大学语文教育合乎高等学校‘育人’根本任务的最高目标”。有的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必须突出情感、道德、责任感和价值观教育对人文素质培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必须突出应用性,注重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的认为应该“从市场需求人才的实际出发,努力加强大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尽管研究者从人文、实用、市场等多个角度对大学语文课程不断进行改革,但并未改变各自为政的现状。笔者认为,以专业为基础的大学语文模式化改革不失为一个新的方向。从专业应用的角度,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从各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和确定教学内容体系。

笔者所在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应用技术”为本的本科高校,课程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探讨以知识传授为体系的课程内容调整和以模块为结构的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考评环节等方面作出相应探索。

一、模块化教学在应用型高校中的实践运用

模块化教育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和“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两种流派为代表。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探索。两种流派的共性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其区别是CBE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职业基础通用能力。依据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确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实施教学。并依据行业和职业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更新教学内容。国外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已经有成熟和成功的模式,如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模块化教学体系被国际公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范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模块化改革关注度还很不够。

笔者认为,在大学语文课程方面,依据专业划分为文化通识、专业理论和专业应用写作三大模块,共48课时。模块化教学的特点有:增强了内容的灵活性;便于实现不同层次教学阶段的内容衔接;采用综合模块,促进知识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沟通;通过模块的合理组合,便于形成一定职业岗位所需人才的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二、艺术设计专业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置

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既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淀,又要紧密结合专业实际应用,既要坚持传统语文教学客观规律,又要根据学生专业需要,调整学习内容,达到人文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调整为文化通识、专业理论、专业写作实践三大模块,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第一,在文化通识模块,弘扬传统文化,通过对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品读,开阔学生视野、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可选用高质量的大学语文通识类教材,如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教材、王先霈主编《大学语文》等。如文学名著《红楼梦》,选取“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通过品鉴大观园诗词曲赋,感受其中的传统文化,而且将大观园的园林艺术景观设计专业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大观园中不同特点的园林景色烘托住所主人不同的性格

第二,专业理论模块,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精选古今中外优秀艺术设计论著,进行有代表性的学习与分析,给学生以专业启发,教材选用奚传绩主编的《中外艺术论著精读》,内容少而精,突出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采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让本科生接触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论述文章,如明代计成《园冶》园林设计的理念、近代建筑学教育家梁思成、林徽因《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原研哉《设计到底是什么?》等,引领学生关注相关设计领域的理论知识,提升理论水平,从而提高人才竞争力。同时可参考李砚祖《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等。

第三,专业写作实践模块,除了一般的公文写作之外,结合学生专业实际,重点选取专业类应用文进行针对性训练,如室内设计专业可写设计说明、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室内设计见习报告、调查报告、任务书、方案、招聘书、室内装饰市场管理规定等应用文,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针对性强,可切实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如经济与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等专业,任课教师则依据专业需要,自编或选定适合本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理论、专业应用文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模块化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着眼于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领悟。而主动领悟要求改革教学方式,由教师灌输改为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为主,教学环节要变为讲授课、辅导课、讨论课、实践课。要改革作业方式,形式多样,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语文各模块总成绩评定比例分配如下: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占50%。采取过程评价的方式,将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上成绩和课后活动成绩。课上成绩包括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笔记整理、读书汇报等;课后活动成绩包括项目作业、参与语文相关的课外活动情况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课上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开拓了课外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提高。期末成绩比例分配合理,有利于全面考核学生课程情况。

四、模块化教学教材建设任重道远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模块化的改革,最终应该落实到教材的编写和选择问题上。王本朝、肖向东合编《中国语文》(艺术专业版)选文注重经典性和文字的精美,既适合大学低年级学生“悦读”,又能启迪心智的“美文”。霍义平《全国高等学校艺术专业通用教材:大学语文(第2版)》(艺术专业适用书)从艺术的分类出发选择了美术摄影、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建筑园林、语言艺术和美学等方面60篇文章,分“经典品鉴”“谈艺论道”“美林星空”“精神家园”“风范学堂”和“人生感悟”六大单元进行编排。这些都是基于艺术专业的教材改革尝试。不过这里艺术为纯艺术,设计艺术较少。

笔者认为,仅仅一本教材包罗万象是不现实的。理想化的语文教材,它不仅能指导读书、写作和生活,更能从无形中引导大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让他们找到终身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语文学习的本质在于,在教师带领下,学生学会自己领悟,引领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包括怎样读书,怎样写作,怎样做人,怎样工作。读书习惯的养成,还有读懂文章的能力,都需要慢慢磨练,而非一蹴而就的。因此,除了常规的文学通识类大学语文教材外,笔者认为既要选购适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还要组织任课教师编写适合本校专业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选文要求既深入浅出又优美经典,教学中给教师尽可能多的选择,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引领学生从“学会”转换为“会学”,从被动接受教育转换为主动探讨研究,为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新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而奋斗。

参考文献

[1]肖绯霞,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系列课程改革研究,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4).

[2]赵敬立.重建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维度.现代大学教育,2010,(1).

[3]谢昭新,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3).

[4]沈端民.构建与市场人才需求相适应大学语文用教学模式[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9,9(5).

[5]袁暋,许强,王晓峰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借鉴德国FH成功经验[J].合肥学院学报,2001,(04).

[6]李泉.交通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模块化建设刍议[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8).

[7]温儒敏,适合“悦读”,又启迪心智,名作欣赏,2007,(23).

成长历程

基本情况

郝丽霞,籍贯山西,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研究经历,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理论。

现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主要承担“艺术概论”“大学语文”等课程教学。在教学中基于设计、绘画等专业的不同特点,力图将基础理论的学习与各专业学科知识相结合,鼓励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化典籍,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如通识类鉴赏,通过列出必读书目—文本细读—质疑讨论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以自己的心灵触角去探索文本中的另一个心灵世界。又如设计鉴赏,通过理论教学—鉴赏示范—学生自己欣赏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模仿创造中获得成就感。

近年来发表论文数十篇,2007年主持学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1项,2009年专著《吴江沈氏文学世家研究》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主持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清代苏州曲学家族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