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理念_应用型本科课程论

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理念_应用型本科课程论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理念_应用型本科课程论第二节 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理念目前,我国高校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缺乏全面科学的课程评价理念和制度,仅仅依靠教学评价来保证教育质量。为此,要办好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认真研究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体系。在应用型本科课程开发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日益凸显出来。

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理念_应用型本科课程论

第二节 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理念

目前,我国高校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缺乏全面科学的课程评价理念和制度,仅仅依靠教学评价来保证教育质量。传统课程评价仅仅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静态评价,而对课程方案是否科学有效缺乏进一步认识和反思。传统课程评价仅仅通过关注学生成绩来判断课程实施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注。传统课程评价仅仅强调对课程的遵从,缺乏对课程的变革和创新。可见,传统课程评价是把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和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排斥在外的。然而,课程开发过程和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评价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共同保证了课程目标的实现。

高等教育质量不是单一的人才培养质量。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需要注重社会多方面参与,增强多元价值的融合。高等教育是否能促进当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是否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需要,是否有利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都是判断高等教育质量高低所要考虑的因素。社会需求是多样的,学校规格是多样的,学科门类是多样的,学生个性是多样的,这些都决定了质量标准的多样化。单一的、统一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必将束缚人们的思维,形成一种固定模式、思维定势,这样必将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正常发展。

随着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浪潮的兴起,人们在实践中对课程和课程评价的理解不断深化,形成了许多关于课程和课程评价的新理念。对于课程,人们不再固守其稳定性、不可超越性,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其不稳定性、过程性和可超越性。“课程不再被视为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成为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5)从而,课程评价也就要求从以知识传授课程评价观念转向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结合的课程评价观。至于我国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无论是社会舆论的评价,还是教育系统内部的评价,把课程功能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重视对书本知识传授质量的监控评价,这是从农业时代一直延伸到工业时代的教育价值观念,这种教育价值观念受到知识经济越来越强烈的冲击和挑战。

课程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应用型本科课程方案是一个多元的课程结构,建立一个较为科学的易于操作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成才将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也能为应用型本科课程方案的实施提供制度保证。为此,要办好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认真研究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体系。(www.guayunfan.com)

一、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应该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宗旨。关于“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6)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培养学生素质必须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来实现。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指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因此,应用型本科实施课程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如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换句话说,应用型本科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且也要关注学生的一般性的发展目标。而一般性的目标是融合在学科学习目标中实现的。在评价操作过程中,重视采取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是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信息的手段。同时,它关注过程性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人的个体价值。

二、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所谓的教师专业发展,其表达的最基本含义就是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把教学视为自己的专业,在“专业”活动中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创造,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得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终身学习的过程,是教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的劳动为脑力劳动,他们工作的对象复杂而多变,他们的劳动需要一定的“专业精神”、专业理论和专业技巧。教师的劳动明显有别于“职业”活动,“职业”的本质在于“重复”某一行业的基本操作行为,并不需要过多的“心智”劳动。

目前,尽管教师职业还不能与一些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性的职业,如医生、律师和工程师相提并论,成为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职业,但是它业已具备了作为这种职业的基本特征和条件,而且,作为从教者的教师是一种其他职业劳动者所不可替代的社会角色。教学这个职业之所以逐渐专业化,是因为从事教学的“教师需要具有完善的、高标准的知识基础;受过良好的文理科教育,并不断地追求新的知识与技术;教师在工作中有较多的自主权;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并在工作中表现出值得公众敬仰和信赖的个人品质等等”(7)。毫无疑问,根据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标准来看,教师跟律师、医生、工程师一样是一门专业。

在应用型本科课程开发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日益凸显出来。教师专业成长所反映的当代教育的规律,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教师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师资建设的时代革命。教师发展是提高课程开发质量的关键,教师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原动力,教师发展是教师自身幸福的源泉。教师像蜡烛,这种比喻太悲惨。教师应该是油灯,应该是电灯,应该是蓄电池,应该是太阳,更应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及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与时代的发展保持一致。教师不仅是教书匠,更应该是教育家。那种仅仅把教师看做一种职业的做法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不断汲取营养,不断充实自己;更应该不断钻研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增加理论储备,走持续发展的战略,树立学会学习、终身发展的理念,以适应国际、国内发展的需要,全方位提升自己。

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的课程评价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由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的关注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方面,而不仅仅是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课程实施与课程设计以及交流与反思等;要以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状况来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体系。

三、建立促进课程发展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树立科学的课程观念,促进应用型本科课程发展。有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课程”实际上是“学程”,只有教学内容的规范,没有教法的规定;而近代“课程”则与“教程”相近,注重的是教学的范围与进程。实际上,“课程”常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展开的,故“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科课程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不仅仅是“跑道”,而且更要注重沿着跑道奔跑的“人”,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经验课程”。这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教师和学生不是置身于课程之外,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呼唤教师的课程意识觉醒,课程应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在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应用型本科课程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的责任与权力,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课程意识、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念,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与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建构课程的合作者;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实际上,师生就是应用型本科课程的创造者,师生自己本身也就是应用型本科课程。

建立科学合理的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应用型本科课程发展。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不是一蹴而就的、毕其功于一役的,而是反复性、螺旋式上升的。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应结合应用型本科课程三级管理模式,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多个层面,周期性地对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包括实验方案、实验准备、实验启动、常规建设、观念转变、教学实施、学习评价及课程开发与管理等方面,从而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四、建立促进考试改革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考试直接影响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的效果。考试只是对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察;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应对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减轻学生的压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应用型本科教育而言,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淡化以记忆性的内容为主的考试。考试内容除了学术性的知识应有笔墨形式的考试之外,还应该以大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状况,采用任务性的课程目标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学生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观点。考试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如辩论、课题研究、情景测验、任务完成等;至于应用型课程内容可实行开卷考试,应该考虑将过程性的评价和综合性的评价结合起来的方式;同时,试行提供多次考试机会的做法,同一考试也可多样化呈现,给学生选择的空间。考试还可以分类、分项进行,既要考查学生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各个维度,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促进课程的完善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考试结果方面,要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按学生成绩排名。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学生成长档案袋可以记录很多内容。凡是能体现学生成长进步的材料均可收集,包括:道德、知识、成果展示等领域;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审美与表现等方面;学生学科学习目标达成度情况;学生在某一方面进步和取得的成绩等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位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能够享受获得知识的喜悦,成长的快乐。档案袋中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应该有学生的自评、互评、小组评定等。这需要学生、老师、家长来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充分肯定和适当引导。教师的肯定、学生之间的相互鼓励、家长的赞许都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应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评价氛围。考试和学生成长档案袋等其他的评价方式一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对考试的结果应加强分析指导,重在为学生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