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现代教育传播媒体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试论现代教育传播媒体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良好、温馨的园本文化,不仅能够为幼儿提供身心愉快、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还能培养提高幼儿的个性、情感、认知、行为、思维等综合素质,校园网既是幼儿园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窗口,又是充分服务师幼、繁荣校园文化的舞台。

试论现代教育传播媒体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义乌市宾王幼儿园 黄艳霞

内容摘要:现代教育传播媒体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个单一维度上,而是将范畴扩大到整个幼儿教育的大环境中去,包括优化课堂教学、培育园本文化、促进家园共育等。

关键词:教育传播媒体 课堂教学 园本文化 家园共育

概念界定

现代教育传播媒体是相对于过去的传统教学媒体而言的,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批新型教学媒体,具有现代化的特征。20世纪90年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开始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出现,多媒体网络技术也开始在幼儿教育领域里不断渗透,促使幼儿教育观念、思想、方法、行为都开始走向一个全新的教育:即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现代教育传播媒体应用为手段而实现的教育。

根据现代教育传播媒体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程度以及教育传播过程的不同,可以将应用分为深浅两个层次:①浅层次应用:是指在整个教育传播过程中,现代教育传播媒体只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应用于幼儿教育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等信息的综合传播,刺激幼儿多种感官,促进幼儿多通道多形式学习,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②深层次应用: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个单一维度上,而是将范畴扩大到整个幼儿教育的大环境中去,包括优化课堂教学、培育园本文化、促进家园共育等方面,在这一层次的应用中,实践者由教师这个单一主体扩展为幼儿园管理者、家长、教师三位主体,传播讯息也由课程扩展为园本文化、课堂教学和家园共育等。

一、现代教育传播媒体应用于园本文化建设

从文化的定位来看,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发展过程中,以校园环境和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而创造出的对外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和特色文化,从表现形式上,它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而狭义的校园文化特指校园内的精神文化,包括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等,它不仅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重点,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本文中涉及的园本文化属于狭义的范畴。我园着力从探究园本文化在行为导向、陶冶情操、规范约束和娱乐休闲等方面,运用现代教育传播媒体的特色优势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借助各种媒体来构建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幼儿园园本文化。

(1)丰富校园网。良好、温馨的园本文化,不仅能够为幼儿提供身心愉快、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还能培养提高幼儿的个性、情感、认知、行为、思维等综合素质,校园网既是幼儿园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窗口,又是充分服务师幼、繁荣校园文化的舞台。因此我们本着“丰富校园网内容、拓展校园网资源、挖掘校园网功能、探究校园网优势作用,在校园网站上组织系列丰富多彩的幼儿活动和作品等,以展示幼儿多才多艺、快乐成长的良好精神面貌,在校园网上各班创建班级主页,主页由班级老师负责维护,最后将校园网和校园广播站、电视演播中心等资源平台进行整合,建设广播网络电台、网络演播室,实现校园广播的实时在线收听、视频收看。

(2)完善校园广播站。广播既是听觉艺术又是语言艺术,它通过声音向受众传达,受众也只能通过声音去体味、理解其所表达的节目内容。我园十分重视广播媒体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用校园广播站为幼儿培育一个优美的音乐氛围,让流动的音符始终伴随着幼儿每天的学习和生活,如活泼有趣的起床音乐、朝气蓬勃的早操音乐、轻松休闲的活动音乐、优美抒情的用餐音乐、轻柔舒缓的睡眠音乐等;在课余休闲的各个时间段播放广播,除了每天固定节目“丫丫新闻”外,星期一的童话王国、星期二的科普知识、星期三的温馨祝福、星期四的家教育儿和星期五的才艺展示等,从而扩大幼儿的视野,陶冶幼儿的情操。

(3)创建校园演播室。利用校园演播室培育园本文化是对幼儿园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它是展示幼儿个性才能的平台,是沟通师幼情感的桥梁,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寓教于乐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园创建了旨在反映宾王园本文化的“丫丫演播中心”。它既有幼儿及家长的共同参与又有幼儿和老师的合作主持;既有身边故事又有自身成长体会;既有专题讲座又有百科博览;既体现了幼儿园特色又烘托出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幼儿园通过策划录制专题节目,调动了幼儿、老师及家长的参与积极性,丰富了幼儿的生活,拓展了幼儿的经验,延伸了幼儿的兴趣,为他们另辟了一个锻炼才干、增长见识的新舞台,同时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如《小鬼当家》的拍摄过程中,家长不仅积极支持,自带了DV及数码相机等进行拍摄。“丫丫演播中心”以其独特形式发挥着育人的功能,对幼儿进行熏陶和感染,成为培养“小主人”的基地,自我教育的阵地,提高审美修养的窗口,培养创造精神的摇篮。

(4)基于校园网、校园广播站、校园演播室等营造的园本文化所发挥的作用。实践证明,现代教育传播媒体引入园本文化建设中,为隐性的园本文化搭建了显性的平台,为单一的园本文化注入了多元的色彩。基于校园网、校园广播站、校园演播室等营造的园本文化,具有明确的行为导向和规范约束功能;具有强烈的陶冶激励和情感熏陶功能;具有显著的娱乐休闲和调试缓解心理功能。

①明确的行为导向和规范约束功能。园本文化是维系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保证幼儿主动学习、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支柱。利用现代教育传播媒体培育的园本文化,在幼儿行为导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借助校园网、校园演播室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幼儿活动,促使幼儿形成了健康优良的个性品质和生活习惯;借助校园广播站开展持续广泛的宣传教育,规范了幼儿的个性行为、抑制了幼儿的不良习惯、提高了幼儿的道德品质。

②强烈的陶冶激励和情感熏陶功能。文化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内在力量,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精神寄托。基于现代教育传播媒体培育的园本文化,在陶冶激励和情感熏陶方面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如校园网开设的“明星宝宝”、“宝宝秀”栏目;校园广播站组织的小主播选拔赛;校园演播室开展的亲子乐,都会在幼儿之间培育中一定的竞争氛围。在这些参与的过程当中,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思想、陶冶着幼儿的情感、激励着幼儿的行为,而且消除了正面教育所引起的逆反心理,收到了正面教育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③显著的娱乐休闲和调试缓解心理功能。我们认为,幼儿的生活始终应该是轻松愉悦,充满着欢声笑语的,只有这样的环境氛围才能让幼儿健康、快乐、和谐地成长。利用现代教育传播媒体培育的园本文化与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和形式相比,不仅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交互性强等优势,而且其视听结合、声像并茂的特点更有利于培育温馨愉悦、多姿多彩的成长氛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化解幼儿的不良情绪、放松幼儿的紧张心理。

二、现代教育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等现代教育传播媒体在幼儿园的普及,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

(1)教学媒体在整合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整合必然离不开以教学媒体为主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从幼儿的思维特点来看,幼儿天生爱探索,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事物和现象的感知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和情境的生动再现,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新颖性、趣味性以及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交互方式的灵活性恰恰能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的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形象直观,有利于激发并维持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开拓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多元智能。

(2)教学形式在整合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思维、身心及认知等多元智能发展的要求,并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必须运用立体的、开放的、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幼儿亲自去体验、感受,并从中获得乐趣,受到启发,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不仅能使教学形式更为活跃、更为丰富,吸引力更大,感染力更强,而且能为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有力地促进儿童的思维方式由一维向多维、由平面向立体、由线性向非线性、由收敛性向发散性转变。

(3)教学手段在整合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把幼儿园课程分为语言、健康、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同时强调:“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在教学中我们整合五大领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以适应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特点与发展要求在整合的过程中,着力突出以让幼儿解决周围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和进行初步创造为导向的主题课程思路、以让幼儿在对周围的自然和社会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探究课程思路和培养幼儿智能,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传播媒体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引入课堂教学,能有效地集中幼儿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幼儿与老师的共鸣,因为在幼儿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事物和现象的感知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和情境的生动再现,形象越是具体新颖,情境越是生动直观,越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

三、现代教育传播媒体促进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家长大多都熟悉计算机等现代媒体的使用,通过校园网、QQ群、Blog圈、短信平台等交互系统促进家园共育具有实践的可行性,既方便家长及时理解幼儿在学校的表现,又为家园合作与沟通提供了新的渠道,我园引进现代教育传播媒体来促进家园共育,拓展了多种渠道,加大家园联系与协同教育,使家园共育更做到有效性和针对性。

(1)创建班级QQ群。QQ群同时具有同步性与异步性的特点,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与探讨提供了同步和异步接收信息的选择,为加大家园联系、促进家园共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交流平台。我们统计了每个班级老师和家长的QQ号,将这些号码加入到一个由老师管理的班级QQ群中。同时,幼儿园领导以普通身份加入到相应的QQ群组中,在引领网络文明的同时,也发挥着对于分管群组的监控作用。通过QQ群的“群聊”功能,家长可以方便地和学校老师、其他家长进行实时地沟通,即便没有添加对方为好友,只要双击群中头像,也可以通过临时会话与其进行交流;通过“群空间”功能,老师和家长既可以在论坛里发表观点,也可以在相册里展示个性风采,并且在发表完成后,会在QQ群聊窗口中提示由哪位成员于什么时间发表了标题为什么的帖子和相片,以提醒大家前往查看;通过“群共享”功能,老师和家长都可以自由上传、下载和存储各种格式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等,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群邮件”功能,老师方便地向家长群发一些有关幼儿疾病预防、营养饮食等方面的资料;还可以定期在QQ群的“群公告”处发布与孩子成长、学习有关的话题,达到幼儿园和家庭协同教育的目的。

(2)创建家园博客圈。博客圈具有“免费使用、系统维护、技术门槛低、在线更新”等优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与体验分享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博客圈用于了家园共育。每位教师和大部分家长在网易上创建博客,将其组成家园共育博客圈,并在圈子中安排了许多个性栏目,如教学笔记、育儿日记、活动札记、生活杂记等日志区,圈子公告、圈子信息、友情链接、视频相册等公告区,还根据需要设置了讨论区、投票区、留言板等互动区。在博客圈中,家长和教师是圈子的主体,双方之间可以通过日志实现交流、还可以就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家长可以方便地浏览圈友的日志,吸取其他家长的育儿经验,分享老师的教育随感,教师也可以在同事的博客里留言与评论,还可以从家长的育儿日志中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状况,从而为学校教育提供参考。另外,家长和老师也可以通过担任圈子管理员、回答圈子成员提出的问题、解决圈子成员遇到的难题等方式关注和支持圈子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不仅有助于幼儿在家里的生活和学习,也有助于幼儿在家里能够受到系统的教育和细致的照顾。

(3)开通校园短信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幼儿园既可以方便地向家长和老师群发短信,告知幼儿园动态,老师也可以随时随地把孩子在幼儿园的点滴表现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让家长在百忙之中也可以轻松、及时地掌握孩子的基本动态,另外,家长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幼儿园和老师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不仅帮助了教师和家长及时解决孩子任何时刻出现的问题,又可以让教师和家长及时捕捉到各种教育的契机,共同分享孩子身上随时出现的亮点所带来的喜悦。作为家园联系的信息化桥梁,校园公共短信平台的使用,弥补了校园网和QQ群等沟通渠道必须依赖网络和缺乏实时性的局限,使不习惯使用电脑或没有电脑的家长们也能便利地参与到幼儿园教学管理中来,对幼儿园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4)整合校园网、广播站、演播室等实践平台。传统的家长会等家园交流方式,大多数时间是老师说、家长听,缺乏实质意义上的互动,难以实现共育的期望效果,而将校园广播站、校园演播室等实践平台引入家园共育中来,恰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①交流时间更为便利。由于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等传统的“幼儿园—家庭”合作交流与协同教育方式需要家长和教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共同参与,任何一方尤其是家长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家园共育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而校园网、QQ群、博客圈、短信平台等媒体和技术的引入,则很好地避免了这一情况的发生。家长和老师既可以通过QQ群、短信平台等实现即时的交流,又可以通过校园网、博客圈等实现深度的探讨。

②合作渠道更为多样。利用现代教育传播媒体培育家园共育的氛围,畅通并拓展了双方的合作渠道。通过互联网和短信平台,家长和老师可以进行远距离交流;通过校园广播站和校园演播室,家长和老师还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此外,基于QQ群和博客圈等形式的交流突破了“一位家长面向一位老师、一位老师对应一位家长”的局限,实现了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家长的群体互动式交流。

③沟通内容更为具体。传统的家园共育方式由于时间仓促,通常缺乏实际意义的互动,缺乏切实有效的沟通。而利用现代教育传播媒体促进家园共育,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家长之间既可以就幼儿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而不必担心时间的局限,可以就某一育儿话题开展广泛的讨论而不必计较地点的桎梏,还可以就各自的育儿经验进行细致的沟通而不必顾虑情感的缺失,使得彼此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理解更加深刻,感情更加深厚,目标更加一致,配合更加默契,效果自然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何磊,黄艳霞,金晓晓.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学前教育研究2009(1):5659

3.戈月.家校通——让沟通走向“无线”.教育信息化,2006(8):2021

4.曾祥林,张绍文.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电化教育研究,2006(1):5054

5.郝尚勤.论广播在儿童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广播,2005(8):3234

6.吴晓东.家校通——远程教育小组协同学习中QQ群的应用研究.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697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