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计划中的应用

在计划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在计划中的应用我在大学上学期间,学习传统的计划经济学。传统的计划经济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而被淘汰。我在研究再生产平衡表的同时,对以前所学的传统的计划经济学反思,发现它存在不少错误,并进而提出用再生产平衡表建立新的计划经济学的观点。新的计划经济学认为,社会化大流通是计划经济的物质前提。新的计划经济学计划调节的形式是合同和订单。

第一节 在计划中的应用

我在大学上学期间(1984~1988年),学习传统的计划经济学。传统的计划经济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而被淘汰。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提出新的要求:建立新的计划经济学。

我在研究再生产平衡表的同时,对以前所学的传统的计划经济学反思,发现它存在不少错误,并进而提出用再生产平衡表建立新的计划经济学的观点。新的计划经济学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在计划理论和计划方法两大方面均与传统的计划经济学有本质不同。

一、计划理论

⒈社会化大流通是计划经济的物质前提

传统的计划经济学认为,社会化大生产是计划经济的物质前提。新的计划经济学认为,社会化大流通是计划经济的物质前提。因为单个企业的生产,不论其工艺多么复杂,规模多么庞大,都不过是孤立的“私人”劳动(在这里,“私人”可以指单个企业)。比如钢铁、石化企业,虽然其规模大,内部分工细,但其劳动仍然属于私人劳动。这种复杂的私人劳动只要求企业内部计划管理,而不要求全社会的计划管理。只有社会分工才使每个企业的产品成为商品,商品的流通过程把无数多个分散的、独立的企业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为了实现所有企业的购销平衡,才要求各个企业加强协作,实现全社会的计划管理。只有这样,各个企业的私人劳动才能都转化为社会劳动。因此,社会化大流通才是计划经济的物质前提。一句话,生产是企业内部的事,所作的计划是生产计划;流通是企业之间的事,所作的计划是社会的流通计划。

⒉计划与市场不排斥

传统的计划经济学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产品经济而不是商品经济,后来才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最后提出了市场经济;商品生产的本性是和社会生产的计划性相排斥的;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新的计划经济学认为,是否存在商品取决于生产者是否存在切身利益。全民不是一家人,每个生产者都存在自身利益。他们的产品不能白送给别人,而是要销售给别人。另外,社会主义的物质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到按需分配的程度。因此,社会主义还必须存在商品。正是为了克服私人商品生产者的盲目性才提出了统一计划的要求。(在这里,我要对私人商品生产者做一解释。在政治经济学里,私人有双重含义。一是与公对立的那个私人,一般指私有制;二是与社会对立的那个私人,一般指私人劳动。后一种私人不一定就指个人,还可指企业,即便是国有大型企业的生产、劳动还属私人生产、私人劳动)如果没有盲目性,就无需计划了。商品经济才需要计划,把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是不对的。这就像一个物体在静止状态肯定是平稳的。既要运动,又要保持平稳,这才是“计划”的任务。如果为了计划而消灭了商品,就如同为了平稳而保持静止一样。

⒊计划应遵循的经济规律

传统的计划经济学遵循如下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物质利益规律等等。这些规律有些我还有保留看法,这里暂不展开。

新的计划经济学认为应遵循如下四条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平等规律)、货币回流规律(平衡规律)、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规律(比例规律)、同步等比增长规律(速度规律)。这些规律是相互联系的规律体系。前面已经论述过,这里不再赘述。它们既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又是计划经济的规律。如果任凭规律自发的发挥作用,规律就会盲目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应该主动地、有意识地驾驭规律为人类服务。

⒋计划调节的形式

传统的计划经济学计划调节的形式是指令性计划。新的计划经济学计划调节的形式是合同和订单。合同是市场经济的法制产物。虽然合同早就产生了,但那是单个的、孤立的合同。新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合同是联合起来的很多个合同的整体。如表11-1:

表11-1 联合起来的购销合同一览表

img155

比如BA合同,是B把产品卖给A的合同;CD合同,是C把产品卖给D的合同。对于大量的、固定的、季节性强的需求要事先签订合同,以便安排生产。对于小额的、少量的、灵活的购销活动就可以完全放开由市场自发调节,不必预先签订合同。

⒌计划体系

传统的计划体系按再生产序列分为生产计划、流通计划、分配计划、消费计划。按其重要性来说,重生产计划、轻流通计划和消费计划。新的计划体系按再生产序列分为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购买计划、消费计划。按其重要性来说,重销售计划和购买计划,轻生产计划和消费计划。因为以销定产,以购买定消费。

计划体系除了按再生产序列划分外,在此基础上,还可按地区、时间、行业三维划分。

img156

按时间划分,分为十年计划、五年计划、年度计划。从再生产周期来看,应以十年计划为主;按地区划分,分为中央计划、地方计划、基层计划;按行业划分,分为工、农、建等国民经济部门计划。

⒍计划指标体系

传统的计划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数十个指标[1]

⑴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如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

⑵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

⑶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

⑷反映国民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

我认为传统的计划指标体系各指标之间衔接、对比、分析的功能较差。

新的计划指标体系就是根据生产、销售、购买、消费四个环节的循环运动建立起来的总产品和总产值、总商品和总收入、总支出、总消费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在再生产平衡表中表现得清清楚楚,这是基本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可根据不同需要按地区划分,或按时间划分,或按行业划分,或按人平均,从而派生出一系列指标。

二、计划方法

⒈国民经济平衡表

传统的国民经济平衡表由五张表组成,即人口和劳动力平衡表、国民财产平衡表、社会产品平衡表、国民收入平衡表(又叫综合财政平衡表)、投入产出表。据说上述五种平衡表互相配合起来,就能全面地从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上反映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条件、过程和结果。我不这样认为,因为五张表格互相分离,不可能反映实物与价值的统一平衡。

新的国民经济平衡表就是再生产平衡表。这个表概括了上述五张表的内容,可以反映实物与价值的统一平衡。它是真正根据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设计的,既具有MPS的理论基础,又吸收了SNA的一些优点。再生产平衡表是反映两大部类及其子部类(或国民经济部门及其子部门)的平衡、比例、速度、效益的表格,也是一种经济数学模型。新的计划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都集中在这张表中。它特别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⒉综合平衡法

传统的综合平衡只强调财政、信贷、物资、外贸四大平衡。新的综合平衡强调产业部门(数十万个企业)的生产、销售、购买、消费的四面平衡。这是综合平衡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财政、信贷、外贸的收支平衡。怎样才能实现综合平衡?只有各部门保持适当的比例,才能实现综合平衡。适当的比例是通过模型计算出来的。传统的综合平衡也说“按比例”,但不会计算适当的比例。

综合平衡从何入手?传统的方法有从重点项目入手的,有从农轻重入手的,有从最终产品入手的。新的方法从流通领域的收(销)支(购)平衡入手,然后,以销定产,延伸到生产领域;以购买定消费,延伸到消费领域。

⒊计划管理信息系统

传统的计划编制过程是这样的:

img157

虽然二者看起来像,但有实质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