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在医学昆虫学中的应用

技术在医学昆虫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PCR技术具有特异、敏感和快速3个显著特点,可在数小时内获得纯度极高的目的DNA片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农学等各个领域的基因研究和分析,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三)在医学昆虫学中的应用目前,有关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已有较多报道。因PCR技术能将极微量目的DNA进行大量扩增,可大大提高对DNA分子的分析和检测能力,故很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均以PCR技术为基础,其在医学昆虫学中的应用也相当广泛。
技术在医学昆虫学中的应用_医学昆虫学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1985年由美国Kary Bank Mulis发明的一种可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PCR技术具有特异、敏感和快速3个显著特点,可在数小时内获得纯度极高的目的DNA片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农学等各个领域的基因研究和分析,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基本原理

PCR是一种在引物介导和耐热DNA聚合酶作用下体外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的酶促反应,包括高温变性、低温退火、适温延伸三个阶段,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PCR采用一对寡聚核苷酸作为引物,通过加温变性-退火-DNA合成周期性多次循环,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扩增。经25~30个循环后,扩增倍数可达106,理论上可检出样品中单一拷贝的DNA片段。

PCR问世后,为适应不同需求,新的PCR技术不断涌现,进一步提高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如反转录PCR(RT-PCR)是以mRNA为模板,经反转录合成cDNA,再做PCR扩增,故可检测特异的mRNA或其cDNA克隆。若仅有很少的资料,可通过锚式PCR(anchored PCR)对mRNA进行分析。对于只知一侧序列信息片段的扩增,通常可采用反向PCR(inverse PCR)。差异显示PCR(differential display PCR)可以鉴定和分离在不同条件下(如机体或细胞受某种刺激或患有某种疾病)某种基因的表达产物,无需确切的序列资料。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ic DNA,RAPD)是用随机序列引物(通常为10bp)从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组大小不等的片段,此种方法获得的扩增产物类型具有种群和个体特异性,可用于昆虫进化研究、种型鉴定和多态性分析。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是指应用PCR将目的基因片段扩增后,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不同个体的同源DNA分子,经电泳分离后表现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基因突变和DNA分子结构重排所引起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改变。PCR-RFLP主要用于昆虫遗传连锁图的构建、遗传系谱分析和数量遗传研究等方面。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s,PCR-SSCP)是采用PCR技术扩增出某一特定的DNA片段,在高温下使双链DNA变性为单链DNA(single strand DNA,ssDNA),然后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sDNA带在凝胶中位置的差异反映了DNA序列的差异,用于点突变和多态性位点的检测。双链构象多态性(Double-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DSCP)是在SSC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原理相同,均使用保守引物进行PCR扩增,故结果稳定。但DSCP不需DNA分子变性,可直接进行电泳检测,是昆虫种群生物学研究中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二)基本PCR技术

与常规的DNA合成反应一样,PCR体系中的基本要素是:①模板DNA,可以是单链或双链,可以是提取的基因组DNA或cDNA,也可以是克隆的质粒DNA或环状DNA。②一对寡聚DNA引物,分别与模板DNA链两侧的3′端序列互补,可使二者间的DNA序列得以扩增。引物长度一般以15~30个核苷酸为宜,以确保较高的PCR扩增效率和特异性。③耐热DNA聚合酶,通常是Taq DNA聚合酶或其类似物,可在高温下(72℃)催化DNA合成,并能在加热95℃时不变性。④缓冲液,提供DNA合成反应所需pH、离子强度等环境。⑤4种单核苷酸(dATP、dGTP、dCTP、dTTP),提供DNA合成的原料。

合理的引物设计是PCR反应成功的关键,影响PCR结果的主要因素是热循环中变性与退火温度及缓冲液中Mg2+离子浓度,此外提高退火步骤的严格性、增加聚合酶稳定性、减少引物与模板的非特异性反应,均可极大提高PCR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产量。

(三)在医学昆虫学中的应用

目前,有关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已有较多报道。因PCR技术能将极微量目的DNA进行大量扩增,可大大提高对DNA分子的分析和检测能力,故很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均以PCR技术为基础,其在医学昆虫学中的应用也相当广泛。

宋社吾等(2002)通过分组织的PCR检测发现,在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和白纹伊蚊体内感染的Wolbachia株不仅局限于生殖组织内,在淡色库蚊(Cx.pipiens pallens)和骚扰库蚊(Cx.pipiens molestus)雌蚊卵巢、中肠和胸部肌肉组织中也检测到Wolbachia株,此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也得到透射电镜从形态学角度的证实。

李朝飞等(2003)经RT-PCR分析发现,泛素基因在所检测的斜纹夜蛾幼虫多种组织,尤其是脂肪体中均有表达。采用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QEUB,在大肠杆菌M15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S.1itura泛素在SpltMNPV感染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

RAPD-PCR主要适用于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Kambhampti等(1992)采用RAPD技术对伊蚊的种和种群进行鉴定和区分,并对RAPD的实验技术、统计分析及应用等进行了探讨。其后RAPD在按蚊的种群研究及舞毒蛾(Garnei,1996)、果蝇(陈燕茹,1997)和烟粉虱(邱宝利,2003)等昆虫中均有应用。

嗜人锥蝇(初生)Cochliomyia hominivorax和次生锥蝇C.macellaria幼虫形态相似,只是发育阶段不同,能引起相同的蝇蛆病,从形态学上很难进行鉴别,Litjens P等(2001)根据其线粒体基因片段的PCR-RFLP分析,成功鉴定了这两种幼虫。

Hiss等(1994)首次将PCR-SSCP用于昆虫研究,对5种蚊子线粒体中核糖体RNA(rRNA)进行SSCP分析,银染后检测结果显示:在所有的种群中均可观察到种的特异性电泳类型,而且种内单个核苷酸替代也可检测到,表明PCR-SSCP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分析手段。李石柱等(2003)也采用PCR-SSCP技术,对我国多斑按蚊复合体5个成员种的28S-D3扩增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电泳条带具种特异性,可用于鉴别蚊种。

Atkinson等(1997)在白蚁种群研究中,采用DSCP技术对mtDNA控制区的DNA片段进行分析,证明DSCP是一种昆虫种群生物学研究的有效方法,同时还用双翅目果蝇及膜翅目蚂蚁进行了验证。

PCR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典型代表,随着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现有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将PCR应用于昆虫学研究,这将极大推动昆虫的遗传背景、致病机制、生物利用等方面的实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