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饮食的四气五味与脏腑的关系

饮食的四气五味与脏腑的关系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帝内经》中对药物的四气五味早有详细的论述。这个案例,我们稍后作详细分析,先来看看食物的四气五味的定义。五味入五脏,就是从这里来的。其中,涩味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而食物的四气五味,与养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数,指的则是量的概念。我们还是举前面说过的姜糖水治感冒的例子,详细分析一下食物的四气五味在其中的作用。

1.四气五味的概念

《黄帝内经》中对药物的四气五味早有详细的论述。四气五味最初主要针对的是药物,但基于药食同源的理论,食物自然也会有四气五味,下面我们将详细地讲解一下饮食的四气五味。

什么是食物的四气五味呢?在说定义之前,我们先说一则生活中的小常识,给大家一个直观形象的印象。当我们外出淋雨感冒了,很多有经验的老人,都会熬上一大碗的生姜红糖水,然后让你趁热喝下。不一会儿,我们就会汗出寒去,生姜红糖水对于初期的感冒,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那生姜为什么要和红糖放在一起熬呢?它又为什么能治疗风寒感冒呢?这里,就用到了食物的四气五味。这个案例,我们稍后作详细分析,先来看看食物的四气五味的定义。

什么是四气呢?简单地说,就是食物(包括药物)的四种属性,即温、凉、寒、热,因此,也有人把四气称为“四性”。

四气的由来。那四气是怎么由来的呢?它出自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本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食物的四气,究竟是怎么来的,有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实际,就是我们一年当中有四季,春、夏、秋、冬,因而食物也就对应有了温(春)、热(夏)、凉(秋)、寒(冬)的属性。

四气的衍生。我们都知道,中医的精髓就是阴阳学说,那对于温热凉寒来说,是不是也符合阴阳呢?实际上也符合。在中医里,阴就代表着寒,而阳就代表着热,至于温和凉而言,只不过是热和寒的程度问题。历史上,曾经有一种说法,将四气归纳成三气,或者是三性,即热、平、寒,这同样也符合自然规律。举个例子,我们知道,水的平性就是以液体形态存在的,热性是以气体的形态存在,而寒性是以固体的形态存在。从水的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很多的食物和药物,同样也都有寒、热、平三性。有些文献中,人们为了把这三性作更精准地表达,又加入了微寒、微温、微热和大寒,大温,大热这些级别,以程度的方式来区别。由于无法量化,因而在使用上,也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什么是五味?辛、酸、咸、苦、甘,这就是五味。它对应的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对应的五色是白、绿、黑、红、黄;对应的五脏是肺、肝、肾、心、脾。五味入五脏,就是从这里来的。当然,在中药里,还会有淡味和涩味。其中,涩味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至于五味的阴阳属性,则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2.四气五味与养生

在养生的总体原则上,《黄帝内经》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而食物的四气五味,与养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话,什么叫“法于阴阳”?法,是指自然界的规律,比如,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我们每日就经历这种从白天到黑夜,从太阳到月亮的过程,这就是天体运行的规律,这也是阴阳变化的过程;再比如,生育期的女子每28天来一次月经,这也是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有关,故而叫月经,这种也是规律,也是法。因而,符合规律,符合法的,符合阴阳之道的,事物运行就平稳。不符合的,那一定是出了问题。比如,有的妇女,月经期不是28天,要不提前,要不错后,这都是阴阳失调的结果,所以叫月经不调。这种不调,必定在身体上表现出来。所以,《黄帝内经》为什么强调养生的总体原则要法于阴阳,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再来看第二句话,什么叫和于术数?和,和谐也。术数指什么?如果法是代表着自然界的规律,那术则是代表着一个具体事件的操作规范。与法是自然形成不同的是,术,往往是人们规定的,便于执行和操作的流程。比如算术、武术等,它在不同的领域里,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数,指的则是量的概念。比如,如果体温达到37℃,就被认为是发烧。这个37℃,就是“数”。

那“和于术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最简单的比方,现在是夏天了,天气非常热,我们会开空调进行降温。那多少度合适呢?25℃比较合适,太低、太高了,人体都会感觉不舒服,容易生病。那为了给身体降温,我们就需要开空调,这就是“术”,而把温度控制在多少合适呢?因此,降到了25℃这个“数”了,就是“和”了。

我们还是举前面说过的姜糖水治感冒的例子,详细分析一下食物的四气五味在其中的作用。雨,一般多在夏天下。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因而人体为了排汗的需要,汗毛孔便是处于张着状态。而淋雨时,当我们的汗毛孔完全关闭之前,会有一部分的寒湿进入到我们的皮肤腠理之间。当淋雨过程结束后,人体为了排出腠理之间的寒湿,就需要发汗。但有时,当人体的身体状况不佳时,人体内的阳气不足以将体内的寒湿排出体外,人就会生病。这就是同样是淋雨,为什么有些人生病,而有些人不生病的原因,身体免疫力强弱差异使然。

身体健康之人,由于自身阳气足,因而可以自行排出体内的寒湿;而对于身体状况稍差的人,我们就需要借助一些外力帮助发汗和排寒湿,这里就不能不提姜糖水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四气五味。

性味与养生实例:

生姜红糖水,是我们治疗风寒感冒常用的食疗方子。它就两种食物,一是生姜,一是红糖。但它为什么能治疗风寒感冒呢?下面我们从食物的性、味方面分析一下。

生姜:在性上(四气):微温,味(五味):辛,归肺、脾、胃经。生姜的功用: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红糖:在性上(四气):温,味(五味)甘,归脾经,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在了解了生姜和红糖的性、味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要用生姜红糖水来治疗风寒感冒了。《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些都是基本的用药规律。

在性上,风寒感冒,一定是人体受寒了,因此,我们为了让身体排寒,自然我们就需要用到温热的食物,生姜和红糖恰好都符合这点。因此,从食物的性上都是适合“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

那在味上(五味)呢,生姜味辛,而红糖味甘。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两种食物的五味属性是如何定义的:辛: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甘: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我们知道,人感冒以后,大都食欲不振,而中医认为,人的胃气很重要,故而有:“有胃气生,无胃气死”的说法。生姜,入肺、脾、胃经,它不仅能驱除掉呼吸系统中的寒,而且能开胃;而红糖不仅同生姜一样性温,而且,它味甘,入脾经,同样有健脾开胃,提升胃气的作用。再加上把两个食物放在一起加热熬,又给这个生姜红糖水提供了更多的阳气,这样就很容易将人体内的寒湿去除,寒湿一去,感冒自然就好了。这就是古人在利用食物的性味上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那平常我们如何分辨食物的性味呢?

3.如何辨食物性味

既然食物的性味这么重要,那对于我们普通的朋友,如何分辨食物的性味呢,这里提供给大家一些简便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从食物的颜色、味道、生长环境、地理位置、吸收的寒气和水分几方面来看。

从颜色来看,绿色植物与地面近距离接近,吸收地面湿气,故而性偏寒,如绿豆、绿色蔬菜等。颜色偏红的植物,如辣椒胡椒、枣、石榴等,虽与地面接近生长,但果实能吸收较多的是阳光,故而性偏热。

从味道上来看,味甜、味辛的食品,由于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较多,所以性热,如大蒜、柿子、石榴等。而那些味苦、味酸的食品,大多偏寒,如苦瓜、苦菜、芋头、梅子、木瓜等。

从生长环境来看,水生植物偏寒,如藕、海带、紫菜等。而一些长在陆地中的食物,如花生、土豆、山药、姜等,由于长期埋在土壤中,植物耐干,所含水分较少,故而性热。

从生长的地理位置来看,背阴朝北的食物吸收的湿气重,很少见到阳光,故而性偏寒,比如蘑菇、木耳等。而一些生长在高空中的食物,或东南方向的食物,比如向日葵、栗子等,由于接受光热比较充足,故而性偏热。

食物寒热性还与吸收的寒气和水分有关。生长在冬天的大白菜香菇白萝卜、冬瓜等,由于吸收的寒气多,故而性偏寒。在夏季生长的西瓜、黄瓜、梨、柚子等,接收的雨水较多,故而性寒。

当然,掌握原则并不等于能百分之百地把握食物的性味,有的还需要我们查资料。有些根据制作方法不同,性味上也会有很大的改变。比如生姜,在性上是微温,而如果是干姜,在性上则是热了,性味只是相对的,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养生,这也就是写作本文的目的所在。

4.食物的四气五味

众所周知,中草药要分四气五味,即温,热,寒,凉。作为我们的吃的食物,也具有四气五味的特性,把握好四气五味,就能更好地调理自己的身体。

四气规律:温热食物对怕冷,容易倦怠,寒证,阳虚者适合;寒凉食物对怕热,干燥,热证,阴虚火旺者适合;食物中属平性较多,故大多可久服长服,不影响体质的偏颇。

寒凉食物:西瓜,梨,柚子,葡萄柚,柿子,奇异果,火龙果,香蕉,椰子汁,番茄香瓜;海带,紫菜,西洋菜,大白菜,竹荀,茭白荀,芦笋,芦荟,莲藕,白萝卜,苦瓜,黄瓜,丝瓜,冬瓜,空心菜苋菜,绿豆芽,芹菜,莴苣,芥菜,茄子,蛤蜊,蟹类,海蛤类,以及任何冰品,绿豆等。

温热食物:辣椒,胡椒,洋葱,青葱,生姜,大蒜,韭菜,芥菜,芫荽,南瓜,芝麻,破步子,狗肉,羊肉,荔枝,龙眼,乌梅,榴莲,樱桃,核桃,栗子,金橘,山楂,松子,杨梅,桃仁,杏仁等。

平淡性质食物:芭乐,苹果,葡萄,柳橙,木瓜,草莓杨桃甘蔗,百香果,李子,枣子,枇杷,桑椹,莲子,四季豆,豌豆,芋头,红豆黑豆,黄豆,木耳,青江菜,白菜,高丽菜,菠菜,红萝卜,茼蒿,花椰菜,金针菜,金针菇,甜椒,苜蓿芽,鸡肉,鱼肉,猪肉,排骨,猪小肠,鸡蛋,牛奶,白米饭,豆浆,山药,番薯,马铃薯等。

五味规律:

辛味:具有行气,行血,发散作用;调理气血不通,风寒袭表;如辣椒,胡椒,葱,姜,薄荷,紫苏,茴香,砂仁,桂皮,白酒,药酒等。

甘味:具有和中,缓急,补益作用;调理虚证,脾胃虚寒;如蜂蜜,饴糖,糖,甘草,薏苡仁,木耳,丝瓜,黄瓜,南瓜,白菜,芹菜,菠菜,茄子,甘蔗,苹果,西瓜,鱼类,肉类等。

酸味:具有收敛,固涩,开胃作用;调理多汗,泄泻,遗精;如乌梅,山楂,石榴,柳橙,桃子,李子,梅子,柠檬,荔枝,芒果,葡萄,柚子,橘子,醋等。

苦味:具有宣泄,清热,燥湿作用;调理热证,心烦,湿证,咳喘;如杏,苦瓜,莴苣,马兰,苦菜,百合,大头菜,香椿,白果,淡豆豉等。

咸味:具有散结,软坚作用;调理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炎;如海带,海蜇,海藻,大麦,小米,苋菜,紫菜,海参,蟹肉,蛤蜊,螺,鸭肉,猪肉,盐,酱油等。例如:

大麦

味甘咸,性微寒,具有补中益气,止渴除烦的作用。可用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的面黄肌瘦,气短乏力,大便溏薄。可预防冠心病和中风。

燕麦

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养胃润肠的作用。用于体虚,食欲不振,虚性便秘。含赖氨酸高,对生长发育,机体组织修复及产生抗体,激素和酶起重要作用。

荞麦

味甘,性寒,具有益气宽肠,祛湿热毒的作用。用于胃肠积滞所致的泻痢及心腹闷胀疼痛。含纤维素多,脂肪含量和热量低,有助于机体的糖代谢,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食物,对预防高血压心脏病也有好的作用。

糯米

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温中止泻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乏力自汗,脾胃虚寒,食后吐逆,泄泻等,是温养胃气的妙品。

大豆

大豆是黄豆,青豆,白豆,黑豆的总称。味甘,性平,具有宽中益气,通利大便,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作用,用于促进膳食营养平衡的理想食品。

赤小豆

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水,清利湿热,解毒消痛的作用。用于脾虚水肿,小便不利,黄疸,泄泻等病。

牛肉

味甘,性平,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的作用。用于身体虚弱,脾虚水肿,腰膝痿软。

羊肉

味甘,性温,具有益气养血,温中暖下的作用。用于久病体虚,产后血虚,中虚腹痛,崩漏下血。

猪肉

味甘咸,性平,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作用。用于肾虚精亏,病后体虚,产后血虚。

鸡肉

味甘,性温,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的作用。用于脾虚食少,虚劳羸瘦,病后体虚,产后乳少,崩漏带下。

鸭肉

味甘咸,性平,具有补气利水,滋阴养胃的作用。用于脾虚食少,倦怠乏力,骨蒸劳热,小便不利,咳嗽咯血。

鱼肉

一般多味甘,性平,具有利水消肿,下气通乳的作用。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产后乳汁不下。

萝卜

味甘辛,性凉,具有下气化痰,宽中消积的作用。促进胃肠蠕动,促使有害物质从体内排出,增进食欲,预防消化道肿瘤。

芹菜

味甘,性平,具有清热利湿,平肝凉血的作用。用于胃肠湿热,肺经痰火,肝热目赤,头痛眩晕。适合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食用。

洋葱

味辛,性平,具有健胃消食,清热化痰,解毒杀虫,润肠利尿的作用。用于胸脘痞闷,咳喘痰多,小便不利,是极佳的抗凝血剂。

黑木耳

味甘,性凉,具有补气活血,凉血滋阴,清血热的作用。用于防治癌症和矽肺病。

大蒜

味辛辣,性凉,具有行气止痛,消肿,去肠疾,解毒的作用。用于肺痨,吐血,水肿,痢疾,腹泻。抗菌消炎,抗感染。

大枣

味甘,性温,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用于脾虚食少,倦怠乏力。

樱桃

味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滋养皮肤,祛风除湿的作用。用于脾虚食少,倦怠失眠,风湿,腰痛腿痛,美容,是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

山楂

味甘酸,性微温,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作用。用于疗疝消痞,醒脑调神,解毒,防暑热。能降低血脂,抗菌,减肥,抗肿瘤,消除自由基,增强免疫力。

牛奶

味甘,性微寒,具有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液,润皮肤,解热毒,润肠通便的作用。增强呼吸道和内脏器官抗感染,防止病毒和细菌黏附呼吸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