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脏腑娇嫩,是指小儿机体各个器官的发育不完全和脆弱;形气未充,是指小儿形态和功能未臻完善,体现了小儿“体禀少阳”嫩弱的一面。这些理论和论述充分说明小儿,尤其是初生儿和婴儿,脏腑娇嫩、肌肤柔弱、血少气弱、经脉未盛、神气怯弱等生理特点是极为显著的。小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不足,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而小儿之肺较之成人更加娇嫩,更易受邪气所侵。小儿肾气尚未强大,肾之阴阳在小儿时期均未充盛。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娇是指娇气,不耐寒暑;嫩,指嫩弱;形,指形体结构;气,指生理功能活动;充,指充实。脏腑娇嫩,是指小儿机体各个器官的发育不完全和脆弱;形气未充,是指小儿形态和功能未臻完善,体现了小儿“体禀

少阳”嫩弱的一面。对此,早在《灵枢·逆顺肥瘦》篇就指出:“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亦云:“小儿脏腑之气软弱。”由此可见,在隋代以前对小儿体质特点已有了明确的认识。到了宋代以后,《小儿药证直诀》以“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高度概括了小儿这种生理特点。南宋陈文中在《小儿病源方论·养子十法》中将小儿比喻为“草木茸芽之状,未经寒暑,娇嫩软弱,今婴孩称芽儿故也”十分形象。他还进一步指出:“小儿一周之内,皮毛、肌肉、筋骨、髓脑、五脏、六腑、荣卫、气血皆未坚固。”明代万全在《育婴家秘·发微赋》中也认为小儿“血气未充……肠胃脆薄……精神怯弱”。并且进一步明确提出小儿“三有余,四不足”的特点,对后世颇具指导意义。

这些理论和论述充分说明小儿,尤其是初生儿和婴儿,脏腑娇嫩、肌肤柔弱、血少气弱、经脉未盛、神气怯弱等生理特点是极为显著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物质基础虽已成形,但尚未健全,大多数虽已全形,但尚未壮实和坚固。随之而来的生理功能活动,虽已运转,但尚未成熟和完善,充分体现了“稚阴稚阳学说”的特点。小儿阴阳二气皆显不足。在小儿的阴阳平衡之中,虽然阳气偏盛,居主导地位。但是,小儿之阳气尚未强大,亦属稚嫩,而相对阳气来讲,阴液则更显不足,故云“阴常不足”。

小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不足,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肺者,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小儿初离母体,肌肤薄嫩,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而外邪无论从口鼻而入,还是由皮毛而入,必内归于肺。五脏之中,肺最先受邪,最易受到外邪的侵犯。因此,称肺为娇脏。而小儿之肺较之成人更加娇嫩,更易受邪气所侵。而称之为“肺常不足”。

脾者,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脾居中州,担负着为五脏六腑输送水谷精气的繁重任务。由于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需求比成人大得多。而脾的运化能力却比成人弱。为了满足小儿能够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营养,脾的运化功能就显得相对不足。《幼科发挥·五脏虚实补泻之法》 曰:“肠胃脆薄,谷气未充,此脾所以不足也。”即“脾常不足”。

肾者,为真阴真阳之所在,《灵枢·本输》篇云:“少阳属肾。”而肾主骨生髓通于脑,为先天之本,是小儿生长发育之根本所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小儿肾气尚未强大,肾之阴阳在小儿时期均未充盛。而小儿身体生长发育必须依赖肾真阴真阳来维系。由于小儿时期身体快速生长发育,常常感到肾之真阴真阳之不足,故称之为“肾常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