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形势下的高校统一战线宣传工作

新形势下的高校统一战线宣传工作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 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集中,是统战工作的战略要地。高等学校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领域和阵地,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历来重视统战工作。

木基元 黄 勇 丁 俊[1]

摘 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集中,是统战工作的战略要地。做好新形势下的统战宣传工作,动员全党、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统战工作,优化统战工作舆论环境,推动统战工作创新发展,对于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总结概述统战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及经验,就新形势下的高校统一战线宣传工作做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统一战线;宣传工作;西南林业大学;经验与启示

高等学校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领域和阵地,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战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一战线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认真做好统战宣传工作,对于动员全党、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统战工作,优化统战工作舆论环境,推动统战工作创新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在云南省委、省委统战部、高校工委的指导下,西南林业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各项方针政策,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统一战线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知识分子作为一支重要的群体力量,在西南林业大学的发展史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本文拟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总结概述统战工作所取得成绩及经验,就新形势下的高校统一战线宣传工作做一探究,提出些许管窥之见,期望起到抛砖引玉之良效,进而推进云南省统战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西南林业大学基本情况

西南林业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类本科院校,拥有70多年林业高等教育的办学经历和30余年的独立办学历史。西南林业大学起源于1939年云南大学森林系,1958年成立昆明农林学院林学系。1973年与南迁昆明的北京林学院合并开办云南林业学院,1978年北京林学院回京办学后变更为云南林学院,1983年更名为西南林学院,2000年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管理的高等院校,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早在1981年,学校就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经过30多年的磨砺雕琢,如今的西南林业大学设有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园林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生态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艺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18个教学单位。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6 324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 206人、外国留学生71人。现有教职工1 16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数为355人,其中正高职人数为103人,博士生导师48人。校园占地1 897.1亩,拥有历史悠久、馆藏丰富、设施先进、类型齐全的综合标本馆。

牢固树立“立足云南、依托西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办学定位,学校秉承“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致力于培养集品德、知识、技能、个性为一体,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6万余人。在推行学分制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目前共获得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54项。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获得“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的办学宗旨,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学校现有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个,本科专业及方向72个。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学校在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数量层次、科研奖项、科研经费总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先后成立了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国家级科研平台的重大突破,科研项目的数量和层次有了较大提高。2006年至今共新增科研项目1 7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0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奖33项,科研到位经费达2.535亿元。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46.09万册,报刊1 700多种,电子图书35.6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0余个。标本馆被国家林业局和云南省遴选为科普教育基地,拥有植物、木材、林木病理和森林昆虫等标本40余万份。据教育部2013年1月29日发布的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显示:西南林业大学的林学位列全国第5位,林业工程位居全国第5位,风景园林学位列全国第6位,生物学、生态学、城乡规划学也进入排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西南林业大学积极发挥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为云南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做出了卓著的贡献,载入了光辉的史册。

二、西南林业大学统战工作的成绩与经验

(一)党委重视,行政支持,为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保障

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历来重视统战工作。1984年12月,学校成立了统战部。2007年召开了首次统战工作会议,2010年学校加强了对统战部的领导,配备了3名专职干部。校党委把统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时常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统战工作的相关问题;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放手让各民主党派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结合中央、省委统战部的要求,先后制订了《中共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关于加强统战工作的实施意见》,修订《党委统战部工作职责》《党委统战部工作规范》和《党委成员与民主党派和党外代表人士的联系制度》等统战工作制度,使学校的统战工作做到更加科学、规范,有章可循、管理有序。

校党委每年都把统一战线工作列入党委工作要点,纳入学校改革、建设的规划中,将统战工作的理论政策学习作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党委每年都召开2~3次民主党派及无党派知识分子代表座谈会,向他们通报学校改革发展情况,事先向他们征询对学校重要改革措施的意见建议。在学校资金较为匮缺的情况下,校领导优先保证落实每年的统战办公经费,确保民主党派活动的正常开展。党委领导身体力行抓好统战理论、政策宣传学习,亲自动手撰写统战文章,2012年以来,统战部共出版了“西南林业大学统一战线宣传栏”9期和《西南林业大学统战信息》32期,及时宣传学校统战工作的动态。学校积极选派有关同志参加全省统战工作会议和高校工委组织的统战干部培训班,学习兄弟院校统战工作的经验,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统战专干的素质,做好理论研究工作。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对统战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富有成效地开展统战工作。

201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大在京胜利召开。按照校党委的统一安排,党委统战部开展了多层次、多方式的学习活动,向各民主党派发送了专题学习资料。党委分管领导、统战部领导亲自为各党派进行专题辅导,来自各党派、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全方位畅谈十八大,解析十八大报告。《中国绿色时报》等中央和地方媒体对此做了专题报道,不断扩大了宣传影响。

(二)选拔干部,改善条件,为党外人士施展才华搭建平台

西南林业大学历来重视统一战线的组织建设工作。民盟西林成员的活动,始于1956年的云南大学林学系时期,徐永椿、薛纪如、刘亚翠等是最早加入民盟的教师,后因“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等被迫停止活动。1980年5月30日,云南林学院民盟、九三学社直属小组宣告成立,1982年9月成立民盟支部和九三支社,并分别由徐永椿、吴铱担任主委;1989年11月25日成立民革西林支部,袁家刚任主委;1991年11月6日,成立民建西林支部,李文政任主委;2003年12月4日,致公党西林支部成立,费建国任主委;民进西林支部成立于2012年3月16日,杨岩晶任主委,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云南省委主委罗黎辉到会祝贺。2012年6月25日,中国农工民主党西南林业大学支部宣告成立,周新民任主委。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省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主委陈勋儒等领导专程前来祝贺,并视察学校工作。

学校继续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在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四个环节上多下功夫。目前学校已建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等7个党派的基层组织。截至2015年7月,全校民主党派成员达到246名,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21%。

西南林业大学校史光荣骄人,曾输送过赵丛礼、万彤、陈荣熙、袁家刚等省级各民主党派领导同志。目前,无党派人士赵乐静副校长被选为第十二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民革主委杜官本副校长被选为省政协常委,民建成员况荣平教授被聘为省政府参事;连任三届省政协委员、五届民革省委常委的民革西林支部主委陈慧泉,先后向省政协提交提案70余件,被授予“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

在成功购买昆明理工大学资产搬入新校区之后,校党委为每个民主党派开辟了90平方米的工作地点,落实了办公设施,安装了电话,设计和悬挂了各党派的名牌标志。在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八项规定”中,2014年秋季重新划定了办公区,校行政坚持为每个民主党派和联谊会安排了25平方米的工作地点。各党派根据自身特点,认真布置活动室,积极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各民主党派省委的负责人前来视察时,赞扬西南林业大学在云南各高校改善民主党派办公条件方面做出了示范!

多年来,党委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和使用党外干部,把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纳入整个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培养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高、学术造诣深、敬业精神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外人士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目前11位校级领导中,有民主党派成员及无党派人士3人,占全校厅级干部总数的27%;处级党外干部18人,占全校处级干部的13.4%。

根据中央统战部、省委统战部关于加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建设的意见,学校认真学习其他院校的经验,积极筹备。2013年12月18日,西南林业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宣告成立,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黄毅专程前来授牌,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西南林学院统战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

统计数据表明,西南林业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现有成员105人,留学人员联谊会成员共127人,两会成员共计232人,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20%。学校党外知识分子数量多、学历高、学术水平高,绝大多数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始终重视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统战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外代表人士信息库,物色80后年轻党外人士对象,纳入党外代表人士培养范围,使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教学科研、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重要作用,引导和鼓励他们为学校改革发展献计出力,做出贡献。

(三)关注社会,奉献才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多年来,各民主党派在校党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着学校的改革发展大业。各党派纷纷组织活动,增进了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了民主党派的良好形象。各党派支部及个人不断受到上级组织的表彰,民革西南林业大学支部曾荣获民革中央“民革全国先进支部”称号。

2010年以来,学校的省政协委员陈宝昆、刘沧山、杜官本、徐正会、和亚臖、杨斌等认真履职,围绕着云南省高校化债、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石漠化治理与云南扶贫攻坚、滇池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交了重要提案,就关系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得到其他委员的联名响应,发言要点刊登在大会简报上,或被《云南日报》《云南政协报》等多家媒体转载。这些重要提案及精辟论点,为省委、省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各民主党派关注社会热点与难点问题,党派成员纷纷奉献自己的才智。九三学社西南林业大学支社大学生就业技能培训中心,在支社主委和亚臖的身体力行下,联合学生处、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院等部门积极参与,许多校内的九三社员无偿授课,九三学社云南大学委员会姜成林教授、工程委员会张永坤主委、工程二支社主委饶曙辉律师以及离退休支社朱志强主委等专家也给予了积极支持。五年来,参与培训学生达5 000余名。一位参加培训班的学生这样感慨道:“开办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技能培训班,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我所学的专业是外语,但我特别喜欢广告设计,以后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周围的很多同学也想拓宽知识面,学到更多的职业技能,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是九三学社西南林业大学支社发扬优良传统,把参政议政的履职义务与本职工作有效结合的一个很好的尝试,目的是使面临就业的同学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种就业技能,进而解决所学专业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尽快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实现自己的就业梦想,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此举对提升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自身素质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培训班根据学生的要求来开设相关的实用课程,先后设置了计算机绘图(CAD)、电子文档处理技术等课程。和亚臖主委经常说:“开一个好头并不难,难的是要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并且越做越好,全省社员就是一个庞大的优质师资网络,只要学生需要、社会需要,我们就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云南省委主委曾华到校调研,盛赞此举极大地激发了支社社员的积极性,在参政议政与社会服务中找到了契合点。九三学社社员、林学院李莲芳教授到禄劝山区传播科技知识,受到彝、苗等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无党派人士、学生处和艳芬副教授,连续两次受九三学社云南省委邀请到大理州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

副校长、民革西林支部主委杜官本教授主持的“防潮型刨花板研发及工业化生产技术”,1998年以来先后得到国家、云南省、昆明市各级各类科技计划支持,以开发橱柜系列刨花板新产品和提高刨花板使用安全性为目标,针对我国刨花板质量存在尺寸稳定性差和甲醛释放量高两个技术难题,围绕共缩聚树脂合成与应用技术、防潮型刨花板工艺技术、关键设备研发与生产、刨花板生产线控制技术、防潮型刨花板技术规范与标准等进行系统、成套技术研发创新,获得4项发明专利。经过十余年产、学、研结合,形成了完整的防潮型刨花板生产技术体系,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与应用,对刨花板行业技术升级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学校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为此,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尤兰田等领导专门向杜官本教授致电祝贺。

曾任过校图书馆馆长和民盟西林支部主委,年逾古稀的民盟成员、树木学专家李乡旺教授,20年间孜孜不倦致力于滇东南石漠化治理,带领学术团队完成了“滇东南半干热石质山地生态林业建设技术研究”“云南半干旱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技术集中示范研究”等10多个课题。他运用环境相似的理论及植物地理学原理,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特征进行石漠化治理。他选择的树种以落叶类为主,落叶可以吸收超过自重5倍的水分,加上乔、灌、草层植物对水分的拦阻及吸收,流失的水分被控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土壤被固定住了,石漠化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云南80万亩原本怪石嶙峋的石头山现已披上绿色的新装,他的名字与逐渐成长的一草一木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深得全省许多县市林业部门和老百姓的爱戴与好评。借助提供的基本材料,其事迹被各级媒体记者加工润色,相继被《中国教育报》《云南日报》《云南老年报》专版报道,同时他也被列为云南电视台《都市条形码》封面人物,获评“2013年度昆明好人”。继2014年9月荣获“云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后,又于当年11月26日在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获得“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成为云南省受表彰的9位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之一。这既是对李乡旺教授长期潜心石漠化治理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学校重视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工作获得丰硕成果的缩影。

此外,学校生态旅游学院院长、九三学社成员叶文,无党派人士、林学院副院长马焕成分别被云南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和云南省留学人员联谊会表彰为2012年度“同心聚力·建言献策”活动先进个人。民建西林支部主委、昆明市政府参事杨为民提出“关于昆明二环路限速60码弊端的议案”,政府有关部门积极深入现场,将限速提高为72码(72千米/小时之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常委、理学院院长李任波,理学院教授李永铸,民革西林支部副主委、林业调查与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许彦红,民革西林支部支委、监审处副处长赵晓惠等人的统战理论研究成果,先后在云南省高校统战工作理论研讨会征集论文中获奖。民盟西林支部副主委、校图书馆馆长徐正会教授荣获2014年海峡两岸林业敬业奖励基金奖;徐正会、王克勤、叶文、鄢波、周汝良、陈玉惠等各民主党派成员所主持的科研项目,分别获得了国家、云南省自然科学奖和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统战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西南林业大学统战工作不断奋进,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被省委高校工委授予“2011年度云南省高校统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四)组织活动,搭建平台,闪现亮点价值

组织党外代表人士、理论骨干分子积极开展统战各项工作,各党派关注社会热点与难点问题。他们还配合组织民盟云南省委新春团拜会、九三学社云南省委新年运动会、民建云南省委国庆运动会等大型活动,除各自党派在昆各基层组织参加外,还邀请学校其他民主党派组织参加,积极推进了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2011年10月10日,学校党委召开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谈会,校党委书记陈宝昆到会发表《继承先辈遗志,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讲话。陈书记赞扬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他号召全校师生借缅怀先辈光辉业绩之机,弘扬辛亥革命精神,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边疆和谐稳定,推进学校科学发展。时任民革西林支部主委陈慧泉、民建西林支部副主委崔亮伟、民盟西林支部主委徐正会、致公党西林支部副主委田式桃、九三西林支社副主委朱兆祥、云南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蓝增全、云南省留学人员联谊会理事阚欢等分别发言,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讲认识、谈体会,表示要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在各自岗位上继续发扬辛亥革命的伟大精神,为建设多学科、有特色的林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2015年7月22日,西南林业大学召开统一战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研讨会。学校党委副书记刘沧山主持会议,各民主党派及党外知识分子、留学人员联谊会负责人,统战部,各基层党委、党总支负责人及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民革西林支部、民盟西林支部、民建西林支部、九三西林支社、致公党西林支部、民进西林支部、农工党西林支部、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与校留学人员联谊会的代表依次在会上做交流发言。他们回顾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光荣历史,总结抗战精神,反思战争教训,从国际视野中勾画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意义,展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未来。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木基元教授传达了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为切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西南林业大学革命传统教育宣讲团举行革命传统教育宣讲会。校党委宣传部、统战部从已经退休的党员干部或民主党派人士中精心遴选出孙韬、盛世法、李乡旺和王红兵等四位教师,为全校师生回顾学校校史、展示名师风采、讲述感人事迹、介绍校歌的创作历程及意义,此项工作还将继续推进。学校还启动了校史馆的建设工作,责成以校宣传统战部为主进行筹备,收到了教育引导、继承传统的功效。

学校还积极探索“走出去,请进来”的路子,承办了“九三学社中央院士专家科普巡讲云南行”专题报告会,500多名师生聆听了由九三学社中央和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主办,九三学社云南省委承办的“九三学社中央院士专家科普巡讲云南行”专题报告会。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气象局气象影视中心总工程师朱定真与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在西南林业大学分别做“地球的健康与人类健康”和“天体的活动对人类产生的重要影响”报告。学校还邀请了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中共中央党校高祖贵教授为师生做了“自信理性 求实超越”的主题报告,开启了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我的中国梦·云南青年志在四方”主题教育活动序幕。学校邀请了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白庚胜、云南大学张跃等著名专家,到校做云南文化及民族团结的专题报告,还积极组织了“云岭大讲堂·人文西林”讲座,省内各院校的专家到校讲座,学校学者外派讲学,达到了繁荣学术、弘扬文化的目的。每逢教师节、中秋节、国庆以及各民主党派的纪念日等,学校统一战线均组织各党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热心服务,甘于奉献,突出主业,兼顾其他

2010年以来,学校加强了宣传统战部的领导班子,配备了年富力强的干部。部分同志相继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习进修,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努力完成本职工作,服务各党派工作,得到了上级统战部门及校党委的肯定和各党派组织的好评。统战部的三位同志还承担了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授课的任务,个人的学识水平和理论水平也得到不断的提高。有关同志承担了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子项目的研究任务,充分发挥西南林业大学民族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的作用,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工作。部分同志多次登上“云岭大讲堂”做主讲嘉宾,承担了《云南文化蓝皮书》《云南社会科学年鉴》的编纂任务,有的承担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社会职务。统战部有关专家的著作《云南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入选“当代云南社会科学百人百部优秀学术著作丛书”,并在云南省第16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获得三等奖。在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中真正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

三、启示及感悟

云南省历来注重高校统战工作,全省10余所本科高校独立设置了统战部。省委统战部、省委高校工委加强了领导及指导,省统一战线研究会的重点课题多委托高校完成。《云南统一战线》杂志改版提升后,进一步加强了各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成果的宣传力度。省委统战部、省委高校工委还定时召开每年一次的全省高校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并连续召开了五届全省高校统战工作理论研讨会,丰富了理论研究成果,扩大了宣传影响。在全国、全省大好形势的鼓舞下,西南林业大学统一战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来自于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大力宣传及密切配合,这也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有关政策精神的结果。为此,笔者获得了几点启示,并对开展好今后的工作有了切身的感悟。

(一)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相关规定,是做好高校统战宣传工作的重要基础

2010年8月,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最新成果,是高校党的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的有力武器。《条例》第十条明确规定高校党委的八项主要职责,其中一条便是: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对学校内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实行政治领导,支持他们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支持无党派人士等统一战线成员参加统一战线相关活动,发挥积极作用。

2011年7月11日,中共云南省委发布《云南省贯彻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明确了党委对校内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实行政治领导,支持他们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要求各高校按照工作需要设立统战部,院校和基层党委设统战委员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实施办法》第五十二条专门规定:“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学校统一战线工作,为统一战线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办法要求:一要支持和帮助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思想建设,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成员的政治素质。协助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二要切实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加大选拔培养力度,做好思想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逐步建设一支有一定数量、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党外代表人士和党外干部队伍。三是坚持和完善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建议、邀请参加重要会议和联系交友等制度,加强统战理论政策宣传和研究。四要建立健全统战工作机构,加强统战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明确一位党委副书记分管统战工作。党委每年听取统战部门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全校统战工作。

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事业和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云南高校统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云南高校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中共云南省委相继出台了《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意见》《贯彻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办法》、《高等学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13—2017)》等文件,结合学习《条例》等相关文件,统筹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已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突出重点,明确责任;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不断提高云南高校统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统一战线提出许多新的任务要求,高校统战工作要找准统一战线与依法治省的结合点,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云南贡献力量。结合统战实际,着力提升工作法治化水平。

(二)贯彻执行中央、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是做好高校统战宣传工作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在2015年5月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分析了统战工作面临的形势,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需不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以及怎样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等重大问题,是指导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是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是推进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在同年7月底召开的省委统战工作会议上,云南省省委书记李纪恒强调说:“统一战线是党的光荣传统,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是输送党外代表人士和培养选拔党外人才的重要源头。各高校要顺应统一战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牢牢把握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要求,不断夯实培养高素质党外人才基础工作,为统一战线事业持续不断地培养和输送一批批政治上坚定、专业上有造诣、行业中有影响的优秀人才。同时,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深刻认识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挥高校统战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积极主动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师生,切实维护和促进高校的团结、和谐、稳定。

(三)尊重共性、突出个性,是开展高校统一战线各种丰富多彩活动的重要手段

统一战线具有智力密集、资源丰沛、关系协调等优势,要把优势发挥出来,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凝心聚力。统一战线汇集了大量专家学者和专业人才,是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智库。强调统一战线之所以始终是党的重要法宝,关键是其在服务大局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这个大局就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作用就是做好凝心聚力的工作。

认真学习其他高校先进经验,总结本校工作特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和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对统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统战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不断把统一战线工作推向前进——这是我们学习宣传中央和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的精髓所在,同时我们还需要重点理解和把握好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统战工作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则、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使用的政策规定、加强基层统战工作的基本要求等,努力开创全省党的统一战线事业新局面;要制定和细化学习贯彻的具体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建立贯彻落实长效机制,确保会议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西南林业大学统战工作及宣传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探索新途径、新方式、新办法,进一步发挥好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无党派知识分子的作用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应不断开拓进取,为此,本文特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第一,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央和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统战工作。第二,继续做好情况通报会、座谈会、征求意见等工作,广泛联系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及时准确地了解和反馈党外人士的思想动态、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党外人士的积极作用。第三,加强对党的民族、宗教等统战政策法规的宣传,进一步增强统战意识和统战观念,继续办好《统战信息》和统战宣传栏。第四,根据省委统战部及有关部门的安排,做好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的学习培训工作,协助做好组织发展,吸纳新生力量。第五,继续做好服务工作,建立统战工作相关的信息资料库,把统战部建成“党外人士之家”。第六,完善工作机制,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度和规定,使统战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四)创新方法、扩大视域,发出云南统战好声音,是统战宣传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

从云南省统战工作大局看,统战宣传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首先是统战宣传面窄,社会认知少。目前的宣传主要通过各级统战刊物、统战网站和新闻媒体开展,宣传受众面仍较狭窄。其次是统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敬业精神强,但缺乏新闻敏锐性,或习惯记流水账,未总结出典型经验。最后是深入研究少,对外宣传力度弱。

因此,面对众多宣传媒体越来越快的栏目翻新,宣传工作的内在和外在因素都在不断变化,还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在统战宣传的工作格局上,坚持以形成强大合力为主,“大统战需要大宣传,大宣传促进大统战”;指导思想上,坚持以围绕发展要务实为本;队伍建设上,坚持以提高素质为重;宣传的渠道形式上,坚持以创新工作方法为先。

从提高认识、建好机制、整合资源、做好“纳入”、抓好队伍等五个主要方面,开创做好“大统战”格局下统战宣传工作的新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地开展统战宣传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新思想,凝聚力量,团结人心,实现统战新跨越。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会在新视野下认识统战理论,谋划统战宣传工作布局。二是积极开展统战宣传工作,懂得用新思维谋划统战工作,不断扩大统战工作的影响力。三是加强统战宣传队伍建设,善于用新举措发挥统战工作作用,不断提高统战宣传工作队伍自身素质。必须适应新特点、新规律,着力打造一支立场坚定、本领过硬、善于联谊、作风务实的统战宣传队伍,做到政治上坚定、政策上明白、能力上提高、作风上务实。

创新是一切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必须坚持创新工作方法,拓展统战宣传渠道。一要开拓新的阵地。要继续办好统战内刊,在特(特色)、统(统战风味)上下功夫。二要运用新的形式。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已成为人们了解各种信息、发表意见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特别是作为新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的博客(网络日志)、QQ群等,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宣传教育工作。三要注入新的内容。统战宣传必须突破传统思维,要创建新的内容和载体,要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等为重点,拓展新的工作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如今,“不拘常例、不违常情”的经济新常态已经到来,以网络、触摸媒体等为代表的新传播手段日渐成熟,思想传播的新常态逐渐形成。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为统一战线走向社会、走近读者提供了可能和途径。近年来,互联网已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宣传的集散地、舆论汇集的主阵地,是在网上汲取群众智慧的重要载体,因此互联网也应该成为凝聚共识、服务统一战线的重要媒介。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统战宣传,有利于扩大统一战线重要法宝的社会影响,有利于促进和改进统战工作,有利于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可谓一举多得。

2015年9月8日,中共中央统战部移动新闻客户端——“统战新闻”正式上线发布,这是首个以“统战”命名的移动APP,标志着统一战线的信息已经实现了在国内移动互联网三大传播平台的全覆盖。据悉“统战新闻”包含首页和五个栏目,即“统战时讯”“地方动态”“统战微信”“众说统战”和“统战文摘”。为适合手机用户的阅读习惯,“统战新闻”移动客户端还对新闻数据进行了二次编辑。同时,针对一些网民有关视频与图片新闻会占用较大数据流量的担心,“统战新闻”实现了在后台对图片与视频文件格式与大小的限定,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同时为手机用户节省流量,方便用户查看。这一举动为全国统战宣传搭建了重要平台,也为我们统战工作者提供了学习“充电”的一个园地。

统战网络宣传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阵地,是扩大统一战线重要法宝社会影响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的重要途径。统战网络宣传也要坚持“大统战”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提高网络宣传工作水平。我们需要把握以下几条原则:第一,形成“大统战”宣传,加强统战系统内外网络资源的统筹联动;第二,产生“大统战”影响,注重运用各类网络媒体壮大宣传声势,网站要利用多语种、多媒体优势,进行深度阐释,扩大宣传覆盖面,让全社会更加了解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第三,构建“大统战”格局,建立健全统战网络宣传工作机制;第四,适应“大统战”要求,着力打造一支懂统战、懂宣传、懂网络的统战网络宣传队伍。我们还应特别强调宣传纪律的问题,要求统战网络宣传工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统战宣传部门在政治上、政策上、宣传格调和宣传工作程序上要把好关,无论是阐释理论政策、宣传先进典型,还是编辑刊物、出版书籍,都要时刻绷紧政治这根弦,善于从政治上思考问题,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不失语也不乱语”。

统一战线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统一战线,把它称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全国各族人民正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发图强。中央、省委统战工作会议向我们指明了统战工作的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已成为我们的工作指南。“日积跬步,可至千里。”本文所罗列的西南林业大学统战工作的成绩经验,只是西南林业大学党建和民主政治建设工作中的一朵浪花,有挂一漏万之虞,还有需要改进完善之处。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以及中央和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顺势而谋,总结统一战线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加强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为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为云南统战工作再创新业绩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宝昆,刘惠民.西南林学院校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2]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研究室.习近平论统一战线:摘编[Z].2015.

[3]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云南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云南统一战线理论研究论文集:I[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

[4]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高校统战工作研究与实践:云南省第五届高校统战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

[5]孙春兰在云南调研时指出:统一战线要在服务大局中彰显优势[EB/OL].[2015-04-1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4/17/C_1115008129.htm.

[6]省委统战工作会议在昆举行 为云南跨越发展凝聚力量[EB/OL].[2015-07-17].http://yn.yunnan.cn/html/2017-07/27/contect.3839104.htm.

[7]丁俊.对新形势下云南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J].科教创新,2013(12).

【注释】

[1]木基元:西南林业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教授。
黄勇:西南林业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教授。
丁俊:西南林业大学党委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