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形势下高校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探索

新形势下高校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探索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要求和人才强国的新战略,根据党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新部署,本文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建设自主创新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建议。中共中央办公厅2009年2月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根据要求,各高校党组织进一步加强、改进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着力推进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探索_思想文化新论

黄 平

摘 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建设自主创新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根据党的十七大以来的有关精神,本文结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状,对建设自主创新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根本途径提出探索性的意见。

关键词:高校;自主创新学习;学生党支部;探索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我们党在大学生中建立的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合格接班人的培养基地,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处理和应对重大事件的坚强壁垒。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要求和人才强国的新战略,根据党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新部署(中办发〔2009〕44号),本文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建设自主创新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建议。供学生党建研究与工作参考。

一、高校建设自主创新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重要意义

建设自主创新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使大学生党支部成为带动学生班级团结进步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1]

1.有利于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学生党支部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落后于其他组织,不能彰显学生党支部的先进性。建设自主创新学习型学生党支部,使学生党支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目标,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工夫,创新学习内容、形式,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展示学生党支部的风采。

2.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为适应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增强学生综合竞争实力的时代需要,自主创新,已成为人才培养、成长的重要关节、必然趋势。学生党支部应该在自主创新学习中发挥指导、组织、协调、保障的作用。学生党员应责无旁贷、高度自觉地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创新学习,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实践锻炼和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不断增强、提高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党员。

3.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自主创新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有力倡导,认真组织,协调各方面自主创新学习活动的有序、持续开展,党员带头的切实行动,入党积极分子和其他学生的积极响应、参与,必然推动、促进班风、学风及校风明显好转,同学关系和谐,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研讨,齐心上进,竞相创优。学生党员增强自主创新学习的紧迫感、责任性、能动性,提高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成为综合素质强、综合竞争实力强、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成为带动其他同学自主创新学习的促进者、激励者,形成自主创新学习的良好班风、学风,促进广大同学奋发上进,全面发展。

二、建设自主创新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主要内容

学生党支部既要在学习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方面,“带动学生班级团结进步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坚强壁垒的作用,又要在课程学习、扩大知识面、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学习的先进性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带领、激励和促进党员并推动所有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1)课程的自主创新学习。课程学习方面,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大学生党员的主要职责。课程自主创新学习,应是学生党支部活动的主要方面、重要内容、关键环节,支部要组织促进党员自学、小组研讨;鼓励党员课上率先提问或回答老师提问;促进党员独立地、有自己见解地完成作业,牢固、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理论。规定期中、期末,每个党员必须写出自己的学习总结,进行交流。支部写出总结,向党员报告,并组织讨论,达成共识,提升认识,增强理论自觉、凝聚力、战斗力。

(2)扩大知识面的自主创新学习。学生党支部应与相关的系或教研室联系,建立党员兴趣小组、社团、协会,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党员开展课余学习活动。如专家讲座、经典导读等形式多样的师生交流互动,不断扩大党员知识面,增强党员的全面素质。

(3)校园文化活动的自主创新学习。在校园文化活动自主创新学习方面,党支部可与院团组织、学生会或院党委联系,主办或参与有关文化活动,制订支部相关计划,按党员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组织党员实施。

(4)大学生科技活动的自主创新学习。在大学生科技活动的自主创新学习方面,按照支部党员的学科特色、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知识普及,科技创新竞赛,科研项目立项等工作。

(5)社会实践的自主创新学习。在社会实践的自主创新学习方面,按院或校部署,组织以党员为主的社会实践团队,制定社会实践方案,分别实施。

三、大学生党支部的学习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2009年2月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根据要求,各高校党组织进一步加强、改进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着力推进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但是,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学习教育活动形式、内容、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整体表现为政治理论学习多,其他知识学习少;消极被动学习多,积极主动学习少。

首先是党员发展会议占据了支部组织生活的绝大部分,学生党员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参与党支部建设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是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理论说教多,实践锻炼少,不仅没能激发学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和兴趣,也会使学生党员对自我的认识不足,不能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是学生的表率,进而削弱了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影响着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再次是党支部组织生活封闭、缺乏活力,党支部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受到限制。最后是学生党支部的宣传阵地建设落后于互联网的发展,没有主动去占领网络阵地,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性地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宣传,没有充分展示学生党支部的风采。[2]

四、建设自主创新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根本途径

1.准确定位,齐心协力

学生党支部工作的重心落在何处,长期以来各高校认识不一、建设不力。建设自主创新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将学生党支部工作定位在促进、激励学生党员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以抓自主创新学习作为学生党员成才、学生党员先进性体现的首要环节。定位准确,方向明确,才能吸引人心所向,精力凝聚,发挥积极性、能动性,形成合力,共同奋斗。才能有力地改变学生中自由懒散,各行其是,消极敷衍,个人至上的习惯心理与学习行为。

2.明确责任,刻苦勤奋

学生党员凭什么去实现党的理想、宗旨,党员的先进性如何体现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是学生党支部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而实际的问题。学生党员在校的主要责任是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增强竞争的综合实力,未来才有高智力、强能力、大潜力,实现党的理想、宗旨。学生党支部要带领党员在自主创新学习上勤奋刻苦,作出榜样、表率,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责任性明确,自觉性增强,就会形成巨大的精神动力,艰苦奋斗、推动全面发展。就会极大地改变学习的被动、应付状态,图安逸怕艰苦的心理,就会突破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复印式的学习模式,促进班风、学风的持续发展。

3.针对特点,创新发展

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开展的活动,确定目标后,必须坚持实施。根据学生党员年轻、活泼、好奇、求新等特点,在目标指导下,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活动内容与形式,持续发展,产生实效,实现目标。活动应有连续性,形成系列,贯穿主题,强化、实现目标。活动内容要切合学生党员的实际,激发兴趣,解决问题,确有所得、所益。活动形式,应与内容紧密结合,新鲜活泼,灵活多样,相得益彰。改变内容陈旧、形式老套或照搬、跟风的情况。激励、促进、引导党员动心、动脑、动手,自觉参与,发挥特长,追求最佳。

4.善用资源,统筹奋进

学生党支部成员以学生为主,经验缺乏,需要多方面的智力支持、指导。学校资源丰富,尤其老师的智力资源丰富,要善于发掘老师资源。高度尊重、热情邀请老师指导、参与支部工作、活动,有利于突破、创新,提高质量,增强效果。要特别重视党员老师、任课老师的指导、参与,有利于师生交流、沟通、合作,改善、密切师生关系;有利于把握全局,统筹协调各方面关系,形成合力,共同奋进,发挥整体最佳效果。可以根本改变学生党支部工作、活动与老师脱离、孤立的状态,增强师生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合作、互动发展的效果。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建设自主创新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对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政党,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3]

参考文献

[1][3]《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14号,2005-4-17.

[2]陈达云.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5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