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的建设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的建设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验室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点”是指与重点学科相配套的重点实验室。这样势必丧失学校的优势和特色,阻碍学校的发展,二是过分强调重点投资,忽视普通实验室的建设,这样又将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的建设

马德毅

(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摘 要 首先谈到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提出高校实验室应如何进行建设,最后说到在当前新形势下,应寻求多种途径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师;仪器设备;教学质量

一、前言

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方式。实验室开放工作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与科研质量,实验室水平是反映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应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形式多样、讲究实效”的原则,重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形势,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充分发挥我院实验室(实训基地)(以下提到的实验室包括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建立有利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和以人为本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室功能必须由过去单一教学方式逐步形成集教学、科研、开发研制为一体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高校应如何进行实验室建设

1.硬件建设

实验室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硬件建设包括:实验用房、仪器设备及基础设施等物质条件。软件建设包括: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模式;建立健全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选拔具有高水平的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的优秀技术人才担任实验室主任的职位;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实验室技术人员以及加强实验室与教研室之间的联系等等。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硬件建设是软件建设的基础,软件建设是硬件建设的强有力的保障。其中硬件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如何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1)仪器设备

2000年以来,我校发展迅速,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对实验设备的投入相应成倍增加,我院年均投入达100多万。实验室建设应怎样投入,投入后又怎样发挥它的效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是选准重点。专业定位应根据学校办学规模、专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目标及人、财、物诸方面条件对专业发展方向所建的实验室进行定位、规划和决策。为此,要确立合理的目标体系,指导投资的发展方向。

1)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

“点”是指与重点学科相配套的重点实验室。“面”是指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而组建的普通实验室。普通实验室是高校办学的基础。其任务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正常的教学实验课。通过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普通实验室教学任务重,仪器数量多,利用率高。重点实验室是配套学校重点学科建立起来的,是学校教学科研的支柱,是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稳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手段。普通实验室数量多,而重点实验室投资大,在当前设备投资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既保证重点,又照顾一般呢?

①选准重点。要根据各学校的条件和特色,确定几个最能代表学校水平和办学特色的专业或学科作为重点,在有限资金的情况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学科的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能力、技术水平在一定的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对其投资重在改善实验条件,增加高精尖设备,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都很大。

②搞好普通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须建好相适应的基础实验室,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要保证实验教学改革对实验室建设的要求。在投资中,我们应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重点不重,投资经费的平均主义。这样势必丧失学校的优势和特色,阻碍学校的发展,二是过分强调重点投资,忽视普通实验室的建设,这样又将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2)要处理好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关系

设备的技术性能与设备的价格呈正比关系,功能多、精度高、性能好的设备,其价格越高,反之,价格越低。设备投资不能盲目追求设备的先进性,而应根据教学科研实验的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来决定。一般来说,教学实验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学习实验方法,验证实验结果。由于学生操作的不熟练性,易造成设备损坏。因此,教学设备重在强调实用性和易操作性,要求不易损坏,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数量,使学生能人人动手,但对其精度往往要求不是很高。科研仪器设备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精度、较好的性能,才能保证产生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设备的选型应根据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要兼顾实用性与通用性,用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在投资过程中,要防止以下现象:

①缺乏调查研究,盲目选型。同类设备的厂家很多,功能和质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做调查研究,仅凭一张产品介绍或某人推荐就确定型号、厂家,很容易造成购非所用。

②没有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对大型的成套设备和实验系统,由于组织较多,如果不做好整体方案设计和投资前的可行性论证,很容易造成局部先进,但组装系统的整体性能并不好,造成巨额投资的浪费。

③“因某个人投资”。学校往往存在为某个突出人才购置实验设备的情况,如果投资较大,而且没有别的教师进行同类研究的,应该特别谨慎。因为现在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流动频繁,这样购置的设备,如果使用人员调动或出国,就会长期闲置,造成严重浪费。

④“重硬轻软”。重视设备硬件的投入而忽视设备的技术资料的投入和人员培训,忽视计算机软件的购置。现在各高校都非常重视计算机教学,购置了大量的计算机和图形工作站,但却往往舍不得购买相应的软件,不能充分发挥硬件设备的巨大能力。有些学校使用盗版软件泛滥,既影响了教学质量,又增加了设备维护工作量,对一些高、精、尖的设备,其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更是重要。

2.软件建设

(1)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模式

软件建设首先要从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模式方面下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模式已不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实验室封闭,分散,“小而全”,低效率的弊端不仅束缚了实验室的活力,而且阻碍了实验室的发展,成为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实验室的分散管理使有限的资金分散,不利于实验室建设,最好能成立“综合实验设备中心”,将分散在系部管理的实验室集中到新建成的实验大楼,由综合实验中心统一管理,建立“设备购置、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员管理”等一条龙的管理模式。实验室建设和改造充分发挥设备和实验室统一管理的优势,避免“使用设备者不参与购置”,实验室统一由“实验设备中心”管理后的实验室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益。实验室统一管理后各实验室只是设备和仪器的使用者,所有权在“实验设备中心”(代表学校),因此,对共用设备和仪器,各实验室可相互“借用”,实验人员“共享”,要求实验员“一专多能”,每个实验员有一个专项实验项目,对其它同类实验项目则要求有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这样,增加了实验教师的指导数量,提高了教学质量。统一管理后,所有实验室可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参与开展生产服务,增强了科技服务能力和实力。可见,“实验设备中心”对于高校更好地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和科研开发起着重要作用。总之,实验室建设工作要常抓不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实验室整体工作水平,全面推进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2)强化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加强实验室管理,防止重购轻管的现象,目的在于提高实验仪器寿命,充分发挥使用效率,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要强化实验室管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建立健全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在当前新形势下,要加强实验室管理,离不开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只有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才能使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使实验室建设始终处于规范化、合理化、公正化之中。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包括: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低值耐用品管理制度、实验室主任及实验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实验室培训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和消防制度以及仪器设备的修理、报废、赔偿制度等等。实验室制度建立之后,不应是一纸空文,还需要有一定的政策和措施来监督它的实施,使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地落到实处。

②实验仪器设备建账建卡。实验仪器设备是学校的重要资产,一定要建账建卡专人管理。实验设备一经采购到位,实验室就要建账,学院物资部门也要建账,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各种设备要建立卡片写明购置时间、型号、价格、生产厂家、性能等,设备维护保养也要记录存档。

③建立设备使用信息反馈制度。设备管理部门统一印制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跟踪调查表,各设备使用单位要认真跟踪调查,每年年底必须向设备主管部门反馈设备使用状况,尤其是高精尖贵重的仪器设备,还需填写专用的使用情况登记表,建立专项的设备档案。这些材料对设备主管部门制定设备购置计划的调查论证、选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3)选聘好实验室主任

要选一个热爱实验室工作、具有奉献精神、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善于组织管理的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是人、财、物、信息、任务等要素组成的运行实体,是一个“动态系统”,实验室自身的活力,就是使这个“系统”能正常运转或高效完成所承担的各项任务的能力。实验室主任既是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又是实验室的主管和实验教学的组织者,他要进行工作部署、指导、检查和总结。由此可见,要使“系统”发挥最佳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实验室主任队伍。但是要使实验室主任充分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需要赋予实验室较大的自主权,使实验室主任真正做到有职有责有权,便于统筹规划,对实验教学、科研、开发、对外服务统一管理,做到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的整体优化。

(4)培养和选拔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培养和选拔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扩充到实验室来加入实验室的工作。实验室人员队伍的素质是关系到实验室发展的关键,实验人员队伍是学校建设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它关系到学校建设及办学水平的大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随着实验室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含量猛增,对实验室技术队伍力量的加强以及人员的高素质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实验技术队伍是教学和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选拔实验教学骨干、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能熟练掌握现代化实验技术和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既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和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搞好实验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需要。

这里的高素质包括两个方面:在当前实验室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要求实验技术人员不但要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思想品德素质,还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的业务素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编制、职称系列、福利待遇都不明确,因此许多人不愿到实验室工作。因此,学校必须从人员编制到岗位设置、职称系列、奖惩待遇,制订一系列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扭转现状。同时建立和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考核制度,实验室要有教授岗位,对工作出色的实验人员要给予奖励。

(5)加强实验室与教研室之间的联系

学院中心实验室及各专业实验室成立之后,理论教师属教研室,而实验人员属实验室,教研室很少参与实验室的教学研究和建设,因而给实验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如何加强实验室内部之间的交流以及协调好实验室与教研室之间的工作关系,是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深化实验室体制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有很多高校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行一体化管理机制。具体说来,是将相关的教师和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一套教学工作班子,教研室主任与实验室主任分工协作,并各有所侧重,根据需要,人员可在教研室与实验室之间流动。这种教学一体化管理的模式,既有利于知识的交叉,渗透与融合,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又有利于加强实验室活力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既有利于减少工作环节,又有利于统一管理。

三、在当前新形势下,寻求多种途径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新时代的科学研究就要有具备高新技术的实验室。这就要求我们的实验室建设要有超前意识。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必须从过去的低、中档向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发展,而资金是制约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比较落后,办学经费较紧张,能用于实验室发展与建设的设备经费就更显不足,实验室要发展,就必须寻求多种途径。

各专业之间也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但各专业又都具有其各自的特殊性。所以,在考虑实验室的建设时,要把握住各自的特点,每个实验室都应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避免重复。

学校可以采取和企业联合办实验室以及采取借、租、赁的方式搞实验室建设。这种方式并不局限在本系统内,如学校内部不同学科之间或兄弟院校之间,都可以加强沟通和交流,让闲置不用或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的设备运转起来,至于其中的费用问题可通过自行协商解决。对于学校系统以外的合作,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既可以借、租赁他人的仪器设备,也可以别人出设备,学校出入联合搞对外有偿服务,还可以把课程少的教师派到别的单位联合搞开发等等,最后把所得经费的相应部分再投资到实验室建设中去,促进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室是出人才、创成果的重要基地。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从上述几方面去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做到建筑设施、仪器设备、技术队伍与科学管理协调发展,并切实实行二级体制管理,充分提高投资效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院的实验室必将建设成为一个高水平和高效率的现代化实验室。所以,应加强实验室建设、规范实验室管理,使其管理真正走上科学化、正规化、系统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桂玲.21世纪高校实验室改革与发展的思路[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2]田能瑾.面向21世纪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4)

[3]李璇等.构建现代化高校实验室工作新模式[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