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实验室与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比较与研究

企业实验室与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比较与研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以广东电网公司广东电力科学研究院和武汉大学为例,比较企业和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异同,研究了企业和高校实验室建设共同发展与协同创新的可行性。同时,实验室承担行业技术检测服务等工作,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电科院实验室按照电网、电源实际,设置相关实验室,同时每个实验室都有严格的工作要求,并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论证、国家实验室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安全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标准进行。

企业实验室与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比较与研究

胡巧明1 刘 超2 刘 昕2

(1.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全生产部,广东广州510080;

2.武汉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湖北武汉430072)

摘 要:实验室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本文以广东电网公司广东电力科学研究院和武汉大学为例,比较企业和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异同,研究了企业和高校实验室建设共同发展与协同创新的可行性。

关键词:企业实验室 高校实验室

1 引 言

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最基本的方法和重要手段。实验室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实验室更被喻为“科研领域的麦加”,这些实验室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础研究的最高程度,培育了一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拥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成果。

就高等学校而言,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主要基地,是学生接触行业的桥梁,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基地。对于企业来讲,实验室是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的重要场所,是企业从事生产检测的重要基地,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是高校和企业共同的需要。

本文以广东电网公司广东电力科学研究院和武汉大学为对象,研究并比较企业和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异同,寻求企业和高校实验室建设共同发展与协同创新的可行性。

2 分析对象简要情况

2.1 广东电力科学研究院基本情况

广东电网公司广东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科院)隶属于广东电网公司,有高压所、系统所、智能电网所、化学所等12个专业所(分别)以及广东电力行业高低压电工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广东省电力系统谐波检测站、广东省电力节能检测中心等8个技术检测中心和电网自动化等67个专业实验室,主要从事电力技术及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服务,发挥着广东电网公司技术支持、技术信息、技术服务、技术研究、试验检测和研发人才培养中心的作用。电科院在全国电力研究院(所)中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论证、国家实验室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安全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并获得电力部首批火电工程类和送电工程类甲级调试资质

2.2 武汉大学基本情况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7个学院(系)114个本科专业,112个实验室,其中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现状对比分析

3.1 不同之处

1.发展定位不同

企业实验室主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竞争前共性技术研究,引领和带动行业技术进步。同时,实验室承担行业技术检测服务等工作,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电科院实验室主要服务于电网、电源企业,主要承担电网、电源产品形成过程中的半成品、成品的性能检测以及来料与配件的符合性检查等工作,同时针对电网、电源企业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创新。

高校实验室主要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和基地。如教学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生验证所学理论,从不同学科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并结合相关学科前沿发展引导学生接触行业最新技术或最新方法。

2.服务内容不同

电科院实验室以“科技创新、服务南方电网”为目标,覆盖了电网和电源的主要领域,主要从事电力技术及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服务,是广东电网公司的技术支持、技术信息、技术服务、技术研究、试验检测和研发人才培养中心。67个实验室囊括智能电网、高压、金属、化学、热工、电测、锅炉等方面,实验室例如智能用电终端测试室、脱硫脱硝实验室、DCS系统仿真实验室,无不是为电网、电源而服务,为电力行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武汉大学围绕综合性、研究型的办学定位和建成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总体目标,提出了“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112个实验室一方面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为指引,支持学生创新性实验,资助大学生竞赛等;同时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

3.运行模式不同

实验室作为企业的支持与保证性部门而存在,其设置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电科院实验室按照电网、电源实际,设置相关实验室,同时每个实验室都有严格的工作要求,并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论证、国家实验室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安全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标准进行。

武汉大学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实验理论与实验方法后,对学有余力学生进行开放,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按照自己的想法,自主设计实验内容,自主设计实验步骤,自主设计实验方法,可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3.2 共同点

1.软硬件条件不断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相关企业、事业、服务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近年来,研究院科研项目数和科研经费总额逐年增长,科研项目数从2008年的64项增长到2011年的156项,科研经费从2008年的1 779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2.09亿元,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检测、校准设备总台数从2008年11 731台(套)攀升至2011年的13 780台(套),服务业务稳中有升;电科院2008年人数为322人(其中硕、博士134人,正高级职称5人)发展到2011年员工403人(其中硕、博士239人,正高级职称17人);新建了番禺高压实验综合楼、南村实验室楼,实验室面积稳步提升。

近年来,武汉大学通过资源整合、教学水平评估、质量工程等工作,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实验室的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实验用仪器设备从2008年8.33万台(套)、11.18亿元资产增加到2011年12.71万台(套)、19.27亿元资产,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从2008年1 340台(套)、5.23亿元资产增加到2011年2 484万台(套)、10.40亿元资产;在实验室总数没有发生变化情况下,实验室面积从2008年15.84万平米增加到2011年的18.16万平米;专职实验技术人员从2008年648人(其中高级职称216人)调整到2011年584人(其中高级职称192人),实验队伍结构更加合理。

2.实验室是创新的主要平台

企业的创新能力对引领企业乃至行业发展至关重要,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要求,我国企业在落实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以科技原创带动产业振兴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电科院大部分工作是依托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室也是电科院科技创新的主要平台。电科院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知名跨国企业建设和管理经验,扬长补短,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宗旨,以改革为动力,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推动实验室的良性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制定了详细的战略实施计划。

武汉大学致力于高水平实验室建设,逐渐形成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医药、新材料、环境及资源、水利电力、光机电一体化、化学化工测绘与遥感技术八大优势科研创新平台,以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积极为大中型企业科技进步提供技术源头支撑,并开展了长期而又广泛的“产学研”结合工作,主要在表现在以提供和解决企业重大需求为背景开展适用关键性技术研究,以实现政府信息化管理决策为目标推动系统开发与平台建设,以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为重心实施校企产业化示范,以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为途径促进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同时,适应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武汉大学率先提出“三创教育”的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与创业能力,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985”平台/基地等科研资源和所有大型仪器设备均向学生全面流通、开放,实现与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共享,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科研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训练、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面临更加激烈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的数量较之前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这样一来,尤其是对高校实验室来说,就对教学设备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然而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往往较少,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室相关设备的损耗越来越大,亟待维护与更新。另外在经费方面,高校主要依靠上级部门拨款,一般用做设备的前期购置费用,而对于设备的后期维护经费和二次开发经费的落实相对比较困难,导致部分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下;在实验项目的开设方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偏低,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够强;在服务教师科研方面,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了影响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总体看,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科技资源配置仍不合理。我国近2/3的大中型企业还没有研发机构,近一半的大中型企业还没有开展技术开发活动,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充分发挥。目前,许多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技术壁垒和专利纠纷,科技创新不足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足,一方面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寻求科技协作,提高科技含量,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整合社会的优质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新项目开发,才能适应市场,尤其是市场的竞争。

4 国外的经验及启示

美国政府出台系列科技政策促进高等院校面向产业界,对火箭、卫星、通信、自动控制、新材料等与航天技术紧密相关领域给予应用基础研究课题的资助。美国大学实验室尤其是重点实验室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几所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是“产学研”合作较为成功的范例。大学广泛参与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高校与企业结成紧密的联合体,进行多方位的“产学研”合作:企业向高校委托科研、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双方合作教育,将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于合作教育的全过程;双方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和应用开发研究中心,互派人员共同进行研究工作。

日本政府推进产学研结合过程中颁布相关法律,建立长效机制,运用科技计划、项目手段直接对科技成果给予支持。另外,完善“产学研”合作相关的配套措施,如税收优惠、金融扶持、促进人员流动等政策,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一个有效、宽松的环境;促进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及科研人员与企业界结合,尤其是扶持那些能提高本国、本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

5 协同创新是企业和高校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高校和企业合作、交流已成为共识,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国家科技创新计划也要求企业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发展改革一方面推动了高校与企业合作,促进科研人员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另一方面也迫使企业主动寻求与科研教育单位合作,实现自身的发展。因此,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科技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而校企共建实验室是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校企共建实验室在各个高校都普遍存在。在新形势下,校企共建实验室应该摆脱原有思维模式,不是单纯意义上企业为高校提供教学科研软件、硬件设备,应在校企双方需求互补的基础上,建立在双方不同的角度和条件基础上,从局部到整体,从临时到长期的合作过程。

首先,可以建立以技术为依托的合作模式。高校与企业以项目研究方式进行的合作,就解决某一问题或某一方面的问题,综合利用双方实验设备和研发成员等方面优势,在实验室中对新产品进行测试和改善,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每年,电科院委托武汉大学完成技术项目有数十项。

其次,建立以培训为助力的合作模式。结合学生培养和职工培训,建立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设备或师资,共建、共用实验室或实践教学培训基地,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培养计划,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市场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和动态变化过程,及时弥补知识结构,填补理论课堂中、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企业通过职工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素质,从而提高生产率;企业可选拔优秀毕业生留在企业工作,不仅缩短了职工就业再培训的过程,而且为高水平的人才选拔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力量。如武汉大学在电科院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共同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

另外,建立以科技攻关为动力的合作模式。整合企业和高校优质资源,建立起跨国、跨地域、跨行业的科研系统。进行人员与技术的交流,整合资源,提高成果转化。积极申请国内外重大课题、重点研究项目,集中攻关重点、难点项目,掌握核心技术,成为代表本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与能力的高地。电科院正积极与武汉大学进行磋商,筹建重大科技攻关小组。

参考文献

高丹,刘牧众,纪静.走资源共享校企共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道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

王丽君.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探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张晓霞.高校重点实验室与企业结合的机制研究[J].2012(2).

陈登峰,赵亮,于军琪.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开放实验室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黄秉觫,孔峰,覃伟年.校企双赢:发展校外专业实验室的前提与归宿[J].江苏高教,2004.

夏雯.联合共建实验室打造校企合作新途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