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新时代与全球化进程中,“新古典自由主义”在实践方面出现的问题

在新时代与全球化进程中,“新古典自由主义”在实践方面出现的问题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距离我们最近,最具说服力的一个案例是2007年8月发端于美国并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而演化为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可以说这次危机充分暴露出市场纪律的松弛性和不完善性。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由于强力推行“新古典自由主义”,才导致了金融与经济危机的频发,造成了一次次的金融与经济灾难。

(五)在新时代与全球化进程中,“新古典自由主义”在实践方面出现的问题——直接导致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这次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

在新时代与全球化进程中,“新古典自由主义”在实践方面出现的问题,除了直接导致其他金融与经济危机,以及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这次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而外,其实,还给许多国家在政治等方面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灾难。

刘国光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苏联的解体与美国推行的“新古典自由主义”是分不开的,戈尔巴乔夫实际上是向“新古典自由主义”急转弯。“大爆炸”后的俄罗斯完全听信“新古典自由主义”的“休克疗法”的药方,结果造成近10年的大灾难,其损失比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大,后来才逐渐开始觉醒。还有一些“转型”国家实际上变成了西方的附庸国,银行等国民经济命脉被欧美操纵,这次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一爆发,有几个国家几乎使其“国家破产”。欧美自顾不暇,哪有力量救它们!同时,受危害的还有亚洲一些国家,10年前东南亚金融危机,就使不少国家和地区遭了殃。

“新古典自由主义”在世界各地表演的结果究竟如何,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塔布(William K.Tabb)有一个很好的总结:“新古典自由主义就其所许诺的目标而言,已经失败了。它没有带来快速的经济增长,没有消除贫困,也没有使经济稳定。事实上,在“新古典自由主义”霸权盛行的这些年代里,经济增长放慢,贫困增加,经济和金融危机成为流行病。”如今火烧到欧美自己国内了,又使全世界都跟着蒙受灾难。

其实,美国推行“新古典自由主义”也采取“双重标准”,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泰国、韩国要求支持,美国说不能支持银行,必须让它们破产。现在美国自己就不是这样,不但银行,而且一些实体企业,也要靠政府的力量救助,可见其实用主义手法及其伎俩。

1.“新古典自由主义”的贪婪性必然会导致出现金融与经济灾难的频发

有关资料表明,自从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全面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以来,世界上共发生过21次金融与经济危机。最为严重的有4次:1847—1848年,1929—1933年,1973—1975年,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这4次金融与经济危机,不仅席卷了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波及新兴市场化国家与其他所有国家,造成世界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

另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1980—199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1个成员国中就有133个发生过重大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更是震动全球。距离我们最近,最具说服力的一个案例是2007年8月发端于美国并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而演化为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可以说这次危机充分暴露出市场纪律的松弛性和不完善性。2001年“9·11”事件后,为刺激经济增长,美国一方面长期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实施松弛的监管政策,鼓励金融创新

在上述背景下,美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获得了空前发展。其脉络大致如下:住房按揭贷款机构发放贷款(其中相当部分借款人根本没有固定收入,贷款安全与否完全取决于房价能否持续上升),然后将次级贷款资产打包证券化(ABS)之后,出售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在进行结构性安排之后,再次证券化(CDO)出售给全球的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投资者。如此结构复杂并且基础资产质量极差的金融衍生产品,之所以能够畅销全球,很大程度上由于三大评级机构的推波助澜—出于牟利动机不顾自身信誉,对复杂的衍生产品给予了很高的评级。到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市场纪律失效的具体环节:首先,任何稳健的贷款机构根本不该向那些信用状况不佳、缺乏固定还款来源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但是,由于可以通过证券化转移风险,住房按揭理论探讨贷款机构缺乏审查借款人信用的激励,于是市场约束的第一道屏障门户洞开。其次,评级机构应该本着谨慎原则,客观、公正地评估那些复杂的结构性衍生产品的违约风险,而不该帮助投资银行包装产品,并且在不公布评级方法的条件下给出高评级蒙骗全球投资者。

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由于强力推行“新古典自由主义”,才导致了金融与经济危机的频发,造成了一次次的金融与经济灾难。从2004年6月起,美国的低利率扩张性金融政策开始发生逆转,到2005年6月,经过连续13次调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4.25%,到2006年8月,这一利率更是上升到5.25%。连续升息不但提高了房屋借贷的成本,也同时发挥了抑制需求和降温市场的作用,促发了房价下跌,以及按揭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美国次贷危机也因此自在2006年年底逐渐显现,至2007年上半年在美国境内全面爆发,到2008年9月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至今这一危机仍拖累世界经济全面减速。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的性质是美国国内爆发的金融危机,它是美国以银行信用为核心的金融市场信用系统的危机,也是美国长期信用扩张导致金融杠杆活动泛化的必然结果。金融杠杆是指用少量的钱去做大量资金才可以做的各类金融交易,其中尤其以收入的资本化、证券化最为流行。在美国,对于银行业和证券业来说,只要其收入相对稳定,便能够以微小的收入“虚拟化”出大量的金融资产,而不管有没有对应的实际资本。据美国财政部统计,截至2007年底,美国居民、政府、金融机构等未到期债务的资产总额为50万亿美元;美国居民住房抵押贷款总额约为12万亿美元;美国债券市场总值为27.4万亿美元;美国股票市场总值约为16.5万亿美元。此外,美国的期货、期权以及保险领域等金融衍生品涉及的金额更是十分巨大,仅“信用违约掉期”一种衍生品所涉及担保的金额就从2000年的1万亿美元,暴涨到2008年3月的62万亿美元,这一数字还只包括了美国商业银行向美联储报告的数据,并未涵盖美国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数据。其他衍生品,如“利率违约互换”等的总额初步估计大约为340万亿美元左右。在一般情况下,这些衍生产品可以被视为并不存在的“资产”,但是,一旦出现金融危机,它们就会需要巨大的现金来填补。正是这种杠杆活动的泛化导致“小资金捅出大窟窿”的事件普遍发生,以被接管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公司为例,其自有核心资本合计为832亿美元,却支持着5.2万亿美元的债务与担保,杠杆比率高达62.5倍;美国前五大投行,包括倒闭的贝尔斯登和雷曼、被收购的美林以及转型为传统商业银行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其杠杆比率几乎都在30倍左右。这次由华尔街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进而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宣告了华尔街模式的寿终正寝,华尔街把全球带入了金融与经济危机的深渊,这次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致使全球财富损失了大约50万亿至60万亿美元,给全球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大灾难,经济衰退造成全球2000多万人失业。其中许多人无家可归,流落街头。有的人说,这次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的祸根是美国房地产投资商和华尔街五大投行等金融机构,其中包括房地美、房利美和华尔街那些著名评级机构,这些机构为了获取非法暴利,狼狈为奸,大肆作弊,骗取了全球投资者的信任(包括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和其他一些金融机构)。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调查显示,美国次贷总额为1.5万亿美元,在其基础上发行了近2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进而衍生出超万亿美元的担保债务凭证(CDO)和数十万亿美元的信贷违约掉期(CDS)。美国房地产资本家为贪婪地追逐剩余价值,拼命地建造房屋,但美国工人“需求不足”,就造成了房屋生产过剩的危机。据美国房地产跟踪公司统计,美国曾一度被银行回收的房产达到创纪录的82万套,远远多于2006年年底的22.4万套。这82万套房子原来是有人住的,而这些人是借钱购买的,可是,在这次次贷危机中因还不了贷款才被赶出住宅的。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制度对人民的虚伪性与残酷性。

在这次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面前,金融大鳄索罗斯说,全球正面临着6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球长达60年的大牛市已经结束。在2008年3月,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撰文说,会有一天,当人们回首今日的时候,可能会把美国的这次金融危机评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关于全球金融衍生品规模问题,中科院金融研究所公布的数字为40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7倍;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媒体认为全球金融衍生品规模为531亿美元。

可见,“新古典自由主义”的贪婪性,疯狂性,野蛮性,必然会导致出现金融与经济灾难的频发!

2.“新古典自由主义”的贪婪必然会导致出现银行及其全社会的信用问题

许多观点表明,这次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核心问题,是投资者对美国金融业的整体信心崩溃,重建信心是解决美国金融危机的核心。

比如说,金融机构因次贷违约率上升而导致账面资产出了问题,他们的核心资本遭受亏损,而又不能募集到新的资本金的话,它就必须降低自己的杠杆倍数,即这些金融机构不得不启动一个去杠杆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引起了人们对这些高杠杆率的金融机构资不抵债的深深恐惧,于是纷纷抛售这些金融机构的股票以及去银行挤兑等等,直接引起了美国金融机构的倒闭风潮。

比如说,在次贷危机爆发与蔓延其间,美国的前五大投资银行已经全部终结:贝尔斯登和雷曼倒闭,美林被收购,高盛和摩根转行为传统商业银行,美国第五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被收购,美国第二大主营抵押贷款业务的印地麦克银行,也倒闭了,破产的12家美国中小银行,诸如第一优先银行、诚信银行等。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数据,美国有倒闭风险的金融机构在其观察列表上不断增加至235家。其总裁指出,存款保险公司可能必须向财政部借款,以应付银行倒闭风潮。所以说,次贷危机就是美国境内银行信用的崩溃。

因此,有的专家学者还说,由于金融杠杆活动的泛化,次贷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美国低收入者的住宅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出了问题。杠杆活动泛化的同时,导致货币收入和风险的放大机制也泛化了。比如,在次贷危机中倒闭的贝尔斯登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30倍杠杆操作,假设其自身资产为30亿美元,30倍杠杆就是其能动用900亿美元资金。也就是说,贝尔斯登能以30亿美元自身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贝尔斯登就获得45亿美元的盈利,相对于贝尔斯登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但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贝尔斯登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美元。由于金融杠杆的推广,导致风险传染链条深入到了整个经济的各个方面,比如当代美国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资产负债表都相互联系,这就将金融业的脆弱性带给了整个美国经济。即使美国没有次贷危机发生,也必然会有其他从杠杆化尖端金融产品开始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面对次贷危机,美联储向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直接注入资金,并直接干预、重组乃至接管频临倒闭的金融机构,以及曾由美国财政部出资7000~81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正如有些专家学者分析的,问题的症结是美国金融杠杆化的程度已经很深,要全面去杠杆化,需要注入的资金将不是7000亿到10000亿美元所能奏效的。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调查,美国次贷总额为1.5万亿美元,但在其基础上发行了近2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证券(MBS),进而衍生出超万亿的债务抵押凭证的结构化产品(CDO)和数十万亿的信用违约互换产品(CDS),IMF估计次贷资产总的亏空在3万亿美元左右,而美国的金融机构资产曾仅减记了6500亿美元左右,进一步发展还会暴露出多少,则没有人可以给出确定答案,美国55万亿美元的信用违约掉期市场和260万亿美元的利率掉期、股票掉期等衍生物市场都是定时炸弹。仅仅美国救市的这一步,保尔森和伯南克认为这是美国自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型的救市方案。美国救市措施中采用7000亿美元直接收购呆坏账,这本质上是将美国金融市场上的呆坏账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上转移到美联储以及美国财政部的资产负债表上,最终呆坏账并没有消失,而是由美国政府来承担了,这属于用国家信用去支撑银行信用的做法。这样大规模使用国家信用支持银行信用,与美国一直推广到全世界的“自由市场经济”价值观背道而驰,这自然不符合“新古典自由主义”及其政策主张。据美国统计局出具的资料显示,2006年年底境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为21,150亿美元,占美国国债总量43,229亿美元的49%。在这次救助行动中,美国财政部大规模增发国债的行为,必然危及美国国债的信用等级,由于担心美国国债等级下降,为美国国债保险的信用违约互换产品价格大幅跃升就是一个证明,这就造成了境外投资者对国债和整个美国经济的信心下降,自然大规模救助方案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和国家对美国的未来经济看淡,就必然会引致美元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危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