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术教育传播的功能与文化定位

武术教育传播的功能与文化定位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武术教育传播的功能与文化定位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体育的融合体。因此,研究武术教育的文化定位问题,关系到武术的长远发展。1.武术教育的学科定位:人文学科武术教育是武术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结合。3.武术教育的功能定位:道德教育与大众教育武术教育,尤其是普及性的大中小学的武术教育,其定位应为道德教育与大众教育。

四、武术教育传播的功能与文化定位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体育的融合体。武术教育传播又是武术面向社会的最广泛、最有社会价值的传播,因此,对武术教育传播的功能必须有准确的文化定位,这有助于武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与武术教育政策的制定。

在现实中,武术教育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多时候在明知自己从事的是传统文化的体育,但仍然以一般体育项目要求自己。比如,高等院校武术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就是一个误区,学生对武术传统的掌握尚未明了,却要求教师以英语来传授,使学生对武术的学习更加困难。香港的大学国际化程度很高,都采用英语教学,但对传统文化专业却是例外的,因为中文和外文的许多词汇根本就不能对译。使用英语教授武术对教师和学生都造成了教学困难。比如,形意拳中的“龙形搜骨”、“猫洗脸”、“金鸡食米”等,看似简单,翻译成英语就很难切入语义。武术教育需要国际化,但是武术的国际化不是面向体育的西方化,也不是英语化,不能一味地照搬国外标准,要从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因此,研究武术教育的文化定位问题,关系到武术的长远发展。

1.武术教育的学科定位:人文学科

武术教育是武术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结合。武术是具备文化、艺术、体育属性的文化体,武术进入教育领域,其文化定位应符合武术自身的特质。武术定位于体育,则为体育的一个运动项目,武术教育属于体育教育。武术定位于文化,则从武术所具有的文、史、哲出发,从这个角度看,武术教育应侧重于人文学科教育。

人文文化是关于精神世界、主观世界的,是内向地认识自己及生活的,是关于满足终极关怀的。所以,人文知识不一定是一元的,往往是多元的;人文思维不一定是系统逻辑的,往往是形象、灵感、知觉和顿悟的;人文文化不一定是严格实证的,往往是体验的。人文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武术文化的教育要符合人文文化的这些特点。

武术归入人文学科,学校武术的内容就要注重“文化品位”。武术教育的过程,使其成为解读文化经典的过程,不能仅仅停留在健身、娱乐休闲化的体育层面。大众化的武术教育,如普及化的大中小学武术教育,要介于体育与文化之间。这犹如当前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易中天和于丹的《品三国》与《论语心得》。其内容不是原著的《三国演义》、《论语》,但也不是学术专论,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尽管有学者称,易中天之书内容太浅,在专业学者看来就如白开水一样[18],但不能否认其有一定的学术基础存在。武术的普及教育就要如此,比体育高,但还不能到达高深学问的层面,要使武术教育成为文化、艺术、体育的多元教育。

2.武术教育的价值定位:文化传承与艺术审美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武术教育的价值定位为文化传承与审美。此武术是指武术传统与武术文化,而非体育化的竞技武术。竞技武术只是体育项目中的一项,其武术特异性只是停留在名称上而已。欧美国家的人到中国高等院校只学武术,是因为武术的民族性与文化性特征吸引了他们。因此,武术文化传承与审美的教育价值的实现,要求学校在武术的内容设置上保证武术文化的整体传承,并且远离竞技武术的术语与内容,以成熟的传统武术项目整体文化介入。

中科院院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杨叔子院士说,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会被一打就垮;而没有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他指出,文化教育的文化,一般包括知识、思维、方法、原则、精神等方面。其中,知识是基础,它是文化的载体;思维是关键,它是“人为万物之灵”的灵;方法是根本,只有经由方法,才可能将由思维激活了的知识付诸时间;原则是精髓,它贯穿并指导着知识、思维与方法;而精神最为重要,它融入了知识、思维、方法与原则,成为它们的灵魂。精神是一种境界,是“德”,是一种追求,追其更真、更善、更美、更新。知识越高深、渊博,思维越精邃、巧妙;方法越可行、有效,原则越明确坚定;而且,精神越向上、越高尚,文化就越先进、越精湛。因此由文化教育出来的人才,其素质、层次就越高越优,其品味、格调越醇美、越高,其作用就越大、越好[19]。武术教育也一样,在传承武术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应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方法、原则,形成对武术精神的崇高追求。

武术在民国时被称为“国术”,国术进入学校教育,可谓之“国学”。武术教育与近年来重新兴起的国学教育具有一致性。国学运动在中国的方兴未艾,是中国文化教育回归传统的实例。但需要指出的是,今天的国学与“五四”之前的国学完全不一样了。它们只是文化经典,只具有单纯丰富的文化艺术的教育和审美功能。对于文化遗产,需要继承学习,这也是武术教育的使命。

在今天,武术教育首先是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教育,然后是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积累。武术文化的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对于培育、提升一个人的心灵和精神境界有巨大的影响。只有站在这些文化的肩膀上,继承和学习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置身于历史文化的传统之中,才能感受其魅力和价值。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未来的价值意义不言而喻,在大中小学中开展武术文化教育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英国思想家、教育理论家怀特海说:教育的全部目的在于产生活的智慧。他指出,富有想象力的传授知识和学习是寻求智慧的唯一途径。他认为,想象地传授知识实际上就是培育学生对观念之力、观念之美、观念之结构的亲近感,使学生把它们与具体的知识联系起来。能够欣赏观念的结构是一个人真正开化的表现。武术教育,即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这是武术教育的价值所在。

3.武术教育的功能定位:道德教育与大众教育

武术教育,尤其是普及性的大中小学的武术教育,其定位应为道德教育与大众教育。“拳以德立”,武德是武术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现象。爱国主义、厚德载物、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等文化基因在武术中都有深刻体现。

武术中的武德主要受到了孔子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学孔子,就是学做人。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讲的就是如何做人。学武要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德教育是进入武林的基石。武德教育的价值还在于培养道德楷模的作用。一个伟大的民族,应该拥有自己的精神、思想与道德的英雄,这是这个民族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武术教育也一样,要通过教育让学生更多地知道精通武术的岳飞、关羽、霍元甲,而不是体育名人乔丹、贝利、马拉多纳。在教育传承武术技术文化的同时,对武术蕴含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道德教育尤为重要。道德教育是人格教育,其无形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爱因斯坦给居里夫人近600字的悼词中,只用了30多字谈到居里夫人的科学功绩,其他都用来赞扬她的品德力量,由此可见,居里夫人更多是以她崇高的道德品质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武术教育的功能应以大众教育为主,非此难以发挥其文化教育的作用。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今天的青少年很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用方块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新读写》杂志先后在一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现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文化目前只是以成语、引语一类破碎形式,残存在人们的话语里,或以戏说的形式展现在历史小说之中[20]。不少青年人不知道元宵节在正月,也不知道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青年人心目中,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不如国外的情人节、圣诞节;传统食品汤团、粽子、水饺不如肯德基、麦当劳。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说,一些外国人认为“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还情有可原,一些中国孩子也这样认为就很可悲了。进行武术教育,弘扬中华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恰是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

武术的道德与大众教育能够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服务。武德以孔子的“仁”为基础。以“仁”为核心的“孔学”,其实就是“和谐”之学,它所追求的是“身心和谐”、“人我和谐”、“物我和谐”、“天人和谐”与“世界和谐”。孔子还建立了以“和而不同”为核心的“和为贵”思想体系。“和而不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状态。只有“和”才能营造新天地,达到新境界。“不同”即差别,即矛盾。武术道德追求上的“泛和谐价值观”与武艺追求上的“天人合一”观为当今“和谐”理念提供了身体力行的依据。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部署,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放在了重要的战略位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作为一个社会理想,之所以符合历史潮流,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始终是人类文化的核心。针对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的种种问题,诸如战争、灾害、贫困、环境污染,等等,世界各国领袖和社会精英为人类在21世纪建设一个美好社会已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武术教育在道德与实践中所追求的“和谐”目标,可以为和谐社会价值体系服务。

武德教育是心灵教育。心灵的东西非常重要,也最容易为人们忽视,维系一个民族长期发展和存在的往往是人们内心的价值积淀。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由于文化的隔阂而引起的矛盾会威胁人们的共同生存。”文化是人们的价值体制和行为模式。文化的隔阂需要人们之间的沟通与认识的统一。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遵循社会组织为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而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人类社会和谐就必须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并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维护和遵守之,这就要求人们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在学校中建立武德教育体系,有助于形成统一的价值体系。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统一社会虽然可以有多个层面、多元并存的思想价值体系,但国家层面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应当是共同的、一元的。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共同的文化和情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武术教育可以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旨归。

4.武术教育的政策定位:文化自觉与国家力量

教育是什么?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已逐渐被国家和社会所认识,武术教育的价值也正被国家认识到。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文在中小学增加武术课就是“文化自觉”的体现。

武术教育需要依靠国家力量。上海市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已做了表率,政府为民族教育埋单。据报道,上海市中小学生可在所在学校或教育部门指定的培训机构免费享受到政府埋单的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民族精神的10大类培训,这些培训项目包括国画、书法、民乐等。据悉,政府计划每年培训300名学生,所有培训项目根据市县特点、条件,分别由市、区教育部门或学校举办。市教委有关人士说,举办这样的培训旨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受到培训后终生受益。

武术教育不同于体育教育,所以武术教育如同义务教育一样,由国家强制教育。武术不但不能和体育同日而语,而且要高于体育。武术教育者也要做一个自觉而清醒的教育者,对武术教育怀有责任感、荣誉感,对武术文化的整体和价值要有深入认识。

小结

武术教育是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但需要说明的是,武术要真正继承和发展,师承是关键。武术需要时间和悟性,学校教育显然存在时间不足的问题,至于悟性,即使有,也会因为武术的体育性,被其他体育项目冲淡。武术属于文化,高于体育,在传统武术日渐流失的今天,武术文化要整体传承可结合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发展的现状,由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继承武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武术教育作为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中国武术的百年大计,对武术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代武术教育的属性仍然停留在体育的基础上。对武术教育的文化定位关系到武术发展的未来。从文化的层面,武术教育的学科定位为人文学科;武术教育的价值定位为文化传承与艺术审美;武术教育的功能定位为道德教育与大众教育;武术教育的政策定位为文化自觉与国家力量。

【注释】

[1]徐永昌编著:《中国古代体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55页。

[2]王炳照:《中国古代私学与近代私立学校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3]王齐:《中国古代的游侠》,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页。

[4]国家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国古代体育史》,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426页。

[5]同上书,第427页。

[6]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50页。

[7]同上书,第349页。

[8]姚丽华:《河南省武术学校现状与对策研究[学位论文]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9]曾于久、陈兴胜、刘星亮等:《我国武术馆校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第43页。

[10]同上书,第44页。

[11]程大力:《传统武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第4期,第17页。

[12]《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国教育报》,2004年4月3日第2版。

[13]杨德广:《坚持“三个面向”弘扬民族精神》,《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第9期,第8页。

[14]力量:《弘扬民族精神塑造一代新人》,《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4期,第18页。

[15]周福铭:《丰富百年博物馆的叙事空间》,《文汇报》,2006年5月18日第8版。

[16]冯骥才:《“文化空巢”及其对策》,《文汇报》,2007年3月12日第4版。

[17]《“博物馆文化”是文化传承的悲哀》,《文汇报》,2007年2月2日第6版。

[18]《历史通俗化带来的问题与思考》,《科学时报》,2006年12月21日第B1版。

[19]陈永倩:《“文化教育”有双重释义——杨叔子院士谈科学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文汇报》,2006年3月22日。

[20]钱汉东:《语文教学要弘扬传统文化》,《文汇报》,2006年6月19日第8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