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金融危机预警机制

建立金融危机预警机制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融危机的预警是属于金融危机防范的具体措施,也是一项防范危机的重要措施。对于金融危机的预警,应该是对先行爆发的金融危机进行预警。
建立金融危机预警机制_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安全监测预警机制研究

金融危机的预警是属于金融危机防范的具体措施,也是一项防范危机的重要措施。近二十年来,鉴于金融危机不断爆发,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发展的不断深化,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相关性和连动作用加强,也就是说,一国金融出问题必然会影响和连动其他国。某一项经济金融指标出问题,也可能引起其他方面的问题。因此,防范金融危机是一项系统工程,金融危机的预警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宏观经济出发,根据各种因素和具体指标的变动预测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的程度。但是,宏观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因此,我们除了要建立完善的金融危机预警系统外,还应强调加强和防范微观经济的金融风险,特别是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做好对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当然,这个问题应属本章研究的范围。

东南亚各国的金融机构在危机爆发前的运行指标的不良状况,就证实了预警防范的重要性。

一、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基本框架

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应该是:明确金融危机预警的对象,分析金融危机的预兆,预报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和程度。

(一)明确金融危机的预警对象

明确金融危机预警的对象是什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就类似于做天气预报,要针对刮风、下雨、下雪、冰雹进行有目的的分析预测,不能仅仅笼统地预报天气好或者不好。对金融危机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概念进行综合性量化分析和预测更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也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金融危机进行综合分析预测。金融危机的发生,多属于各种类型金融危机的综合并发症,很难将一场金融危机严格地定义为某一类金融危机。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场金融危机的爆发,总是某种经济状态突出地先行失衡并引发具有某种特色的金融危机。这种金融危机蔓延到其他领域,会导致全面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于金融危机的预警,应该是对先行爆发的金融危机进行预警。这对于有效地防范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实际意义。因此,我们不妨将金融危机的预警分为四个系统分别进行分析预测。根据前文所述,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经济周期波动性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而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由四种经济状态的某一种或某几种出现严重失衡直接引发的。因此,我们建立四个金融危机预警系统,分别针对货币供求均衡、国际收支均衡、资本市场均衡和资金借贷均衡,以及其中某一均衡状态严重失衡所引发的货币体系危机、货币汇率危机、资本市场危机或银行业危机进行预警。

(二)分析金融危机的预兆

金融危机的预兆,表现在某些金融指标的数据变化上,能够有效地通过大幅度变化来预兆金融危机的金融指标主要有:

1.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

货币供应量增加幅度如果不当,有可能造成金融资产泡沫,金融泡沫破裂,会使银行出现巨额呆账,带来金融风险。此外,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不仅容易引发通货膨胀,直接削弱一国国际竞争力,而且还会导致货币政策的低效率。再者,如果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大大超过实际货币需求的增长,国外投资者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将会强化,从而引发资本外逃,造成对本币的投机性冲击。

2.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高,反映出投资回报率高。但是,较高的利率伴随着较低的经济增长率,预示着经济可能存在潜在的问题。

3.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上升对一国经济有危害,并影响到该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一般来说,一国通货膨胀率上升,证明该国货币购买力下降,汇率水平长期看跌。

4.国内信贷增长率

国内信贷增长率若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则一方面会使流通中货币过度,造成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也会使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增大。

5.实际GDP增长率

一国实际GDP增长率不断下降,标志着该国经济缺乏活力,经济基础脆弱。

6.财政收支差额/GDP

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关系密切,如果财政赤字是通过中央银行增发货币的办法加以弥补,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通货膨胀,从而形成本币贬值压力,不利于汇率的稳定。即使财政赤字暂时不通过中央银行增发货币的办法来弥补,过大的财政赤字也会带来国家信用的下降,带来通货膨胀和本币贬值的预期,并可能由此引发资本外逃。

7.外汇储备可供进口月数

人们通常用外汇储备支持进口时间长短来衡量该国的国际支付能力。

8.外汇储备/短期外债

外汇储备/短期外债比例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信号,因为这一比例是偿债能力的象征。投资者十分关注一国的偿债能力,如果对一个国家的偿债能力有怀疑,他们将不再愿意让该国延期即将到期的贷款

9.短期外债/外债总额

短期外债是指在短期内(通常指一年以内)必须偿还的外债本息之和。短期外债对流动性的要求很高,通常可以用该比例来衡量一国的外债结构是否合理。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国近期内的债务负担,反映了偿债时间的紧迫性,如果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做后盾则极易引发债务危机。

10.实际汇率及其波动程度

实际汇率下降是不祥之兆,要结合历史观察一国相对名义汇率的变化情况,如果这个国家实际汇率不断下降且波动幅度较大,则该国存在着货币高估,或存在这种趋势。

11.外国直接投资/外债

外国直接投资是一种中长期投资。对此,外商有更多的承诺,需承担更多的义务。该比例越小,表明流入的外资越短期化,外资结构越不合理,越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2.经常项目差额/GDP

经常项目差额/GDP比例式中经常项目差额是指经常项目逆差。这一指标是把对外经济与整个国民经济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的。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待经常项目逆差问题。一方面,如果逆差控制在一定的规模之内,比如保持在国民生产总值5%以下水平,则这种逆差对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入先进技术等是有意义的。另一方面,如果逆差无限扩大,远超过5%的水平,则经济均衡会受到影响。一般来说,如果经常项目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说明该国出口不畅,进口增长过快,对外贸易失衡。

13.贸易差额/GDP

一国存在长期贸易赤字表明该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因宏观经济长期失衡而下降,或者汇率高估。

14.外汇储备/GDP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抵御金融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因为从正面来说外汇储备既可以用于偿还外债,又可以用于稳定本国货币的币值。反过来,若该比例大幅度下降,即外汇储备不足时,也会导致本币贬值,或出现外债支付危机,还会影响正常的进出口贸易。

15.外债总额/GDP

一国偿还对外债务的能力不仅与外汇储备有关,而且与整个国家经济实力有关。国际上经常使用负债率(负债率=外债余额/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一国资本项目对外支付的潜在能力。一般来说,外债规模必须与外汇的收入水平相适应。

16.(FDI+经常项目差额)/GDP

资本流动构成及一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是一国对外部门稳定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用外国直接投资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还是用容易抽走的证券投资资本来弥补,将会带来不同的后果。一般来说,外国直接投资的比例越高,接受这种投资的国家就越不容易因资本突然外逃而遭受损失。

17.短期资本流入/GDP

短期资本流入/GDP比例越高,表明资本流入结构中的短期性资金比重越大。短期性资金更易受利益驱动,稳定性极差,而且资金流入国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统计和管理。短期资本的大进大出,会引起汇率的剧烈波动,易于引发金融危机。

18.股市价格指数波动幅度

股市价格指数变动是金融不稳定的表现。金融风险的积聚和释放会通过股市反映出来,突出地表现为股市价格指数波动异常。若股市价格指数大幅度下挫,则会导致金融资产缩水,金融资产泡沫破裂,从而形成大量的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进一步恶化经济,甚至诱发金融动荡。

19.不良资产/银行总资产

银行不良资产比例是反映银行脆弱性的最主要的指标。银行高不良资产比例构成了对整个金融体系甚至整个经济的威胁。此外,不良资产比例越高,也表明银行部分资金运用失误。银行是负债经营,过高坏账率会导致银行支付能力降低,信用评级下降,从而使筹资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直接侵蚀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存在着大量的银行坏账。当这个比例超过贷款总额的20%时,应该说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了。

20.银行资本充足率

银行资本充足率这一指标显示了金融机构抵御外部冲击能力的强弱。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时将难以防范在外部冲击下的银行倒闭事件的发生。《巴塞尔协议》规定了反映所有银行风险程度的适当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它反映的是银行所承担的风险程度。高资本充足率有助于降低存款者、债权人和其他相关利益人遭受损失的风险,有助于实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针对上述四种经济均衡状态——货币供求均衡、国际收支均衡、资本市场均衡和资金借贷均衡,我们可以根据定性分析来判断一下以上各个金融指标数据变化与各种经济均衡状态的相关程度。通过对这些金融指标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二、金融危机预警指标的有效性

我们需要通过对大量的金融危机预警指标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分别从不同角度来研究金融运行状况,才能科学地预测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和程度。因此,如何选择综合性强、敏感性高、具有评估依据性质的金融危机预警指标,是构建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关键环节。

(一)金融危机预警指标的选定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像幽灵一样不时地在某个国家爆发,继而疾风暴雨般地震撼国际经济,甚至席卷全球。为防范金融危机,许多经济学家们提出建立金融危机的预警指标。但是,预警指标种类繁多,对金融危机的预报功能大小不一,它们没有得到合理的排序。本著作在吸取学者们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对预警指标体系进行规范化处理,确定指标预报作用的顺序。

1.金融危机预警指标的选定原则

对金融危机预警指标的选定,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针对某种经济状态进行分析、预测,分析其运动趋势可能带来的影响和结果。

(2)重要性。并非相关指标一概纳入,而是只选择那些关系密切的、重要的、在造成影响和后果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将在各种相关因素中占据相当大比重的指标。

(3)操作性。预警系统中所采纳的各项指标应力求能够从广泛的经济数据中获取相关的可靠信息,无论是统计还是计算,都应具备可操作性。

2.金融危机预警指标的选定办法

金融危机预警指标的选定,至少需要确定三项基本要素:预警信号、临界值和预警期限。

(1)预警信号的定义。金融指标的数据变化使课题组认为已经达到预兆发生金融危机的水平,我们就可以说它已经发出了预警信号。

(2)临界值的确定。金融指标的数据变化达到预兆发生金融危机的这一水平,我们可以用“临界值”来描述。临界值总的确定原则是:在这一点上将会发生危机,而没能发出预报的概率与发出错误预报的概率相等。在实际操作中,临界值的确定既可以参照同一国家在金融稳健时期各项指标的数值,也可以参照经济金融背景相似国家在金融稳健时期各项指标的数值。从金融危机预警研究的成果来看,有的金融指标在国际上有公认的临界值标准。例如,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协议》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这一指标制定的最低标准是8%;国际公认“经常项目逆差占GDP的比重”这一指标不宜大于5%;目前国际上一般将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的比例接近或超过25%视为危险信号;目前国际上规定一国的外债总额不应超过GDP的50%;国际组织要求外汇储备至少可支付3个月的进口用汇;国际经验表明坏账比例应控制在10%以内;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应控制在3%以下;等等。因此,若某国或某地区的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普遍地、持续地小于8%,我们就可以认为该指标发出了预警信号。对于发出预警信号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用符号“D”来表示。反之,我们就可以认为该指标未发出预警信号。未发出预警信号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用符号“S”来表示。对于没有明确的国际公认的临界值指标,我们可以根据历史上发生金融危机过程中有关指标数据变化情况来分析测定。

(3)预警期限的测算。各种金融指标数据的变化并不是在同一个时间一起预兆金融危机即将爆发,而是陆续地、先后地显示对某种金融危机爆发的预兆。每个金融指标数据的变化对金融危机爆发显示预兆的时间,取决于该种金融指标的危机敏感程度。在设计金融危机预警模型时,应针对各种金融指标,设定一系列的预警期限。此外,不同类型的金融危机,应该有不同的预警期限系列。预警期限的设定,应根据历史上爆发金融危机事件过程中有关金融指标数据变化情况统计资料来分析测算。

(二)金融危机预警指标有效性的统计检验

对历史上多次发生的金融危机中各项金融指标数据变化情况的统计,可以统计检验选定的金融指标预警金融危机的有效性。

(1)对预警信号、临界值和预警期限进行统计检验。

(2)对金融指标预警能力进行统计检验。

为了检验我们选定的各个金融指标的预警能力,我们把每个金融指标在历史上的表现分为A,B,C,D四类。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各个金融指标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发出金融危机的预警信号。如果我们在有效的预警期内按月份对金融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我们就可以用A表示该金融指标应该发出预警信号时明确发出预警信号的概率,B表示该金融指标在不应该发出预警信号时发出预警信号的概率,C表示该金融指标在应该发出预警信号时未发出预警信号的概率,D表示该金融指标在不应该发出预警信号时未发出预警信号的概率。一个可以接受的金融预警指标应该符合如下条件,即A+B>1.5,C+D>0.5。当然,这种条件要求可能会忽略一些相关的金融指标,但是它应该能够把最重要的金融预警指标归纳到研究统计的范围里。

通过对金融危机预警指标的有效性进行统计检验,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有效的金融危机预警指标,并据此建立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

三、建立有效金融危机预警系统

金融危机预警系统,是指运用某种统计方法预测某经济体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生货币危机、银行危机以及股市崩溃的可能性大小的宏观金融监测系统,除指标体系外,还包括主要的法律框架和组织结构等制约安排。根据中国金融经济实际情况,真正对国家金融安全能直接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外债与国际储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需要重视的是债务率、偿债率、负债率等三个指标。除上述指标外,以下几个指标对中国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如银行呆坏账指标、汇市和股市的波动、房地产泡沫、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率等。

(一)选定金融危机预警指标

根据金融危机预警指标的选定原则,我们可以选出一系列相关指标。然后,根据历史上发生金融危机事件的统计资料,对这些指标进行有效的统计检验,即可得出一组有效的金融危机预警指标。

(二)确定金融预警指标的权重

根据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与各类金融危机的相关程度,我们可以估算出每个预警指标在预警系统中的权重。然后,根据历史上发生金融危机事件的统计资料,对这些权重进行统计检验,即可得出一组可使用的权重数据。

(三)测算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

由于选定的金融危机预警指标很多,其中任何一项达到我们设定的临界值,我们都可以把它视为发出危机信号。但是,这种信号发出后,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呢?

理论上,在预警期内,达到临界值的指标越多,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就越大。

(四)确定金融危机的预警级别

根据金融危机爆发的概率,可以将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划分为几个级别,例如:

A级:警戒级,40<P≤70。

B级:危险级,70<P≤85。

C级:高度危险级,85<P≤100。

(五)评估金融危机爆发的程度

根据对金融危机预兆的分析,我们可以将金融危机可能爆发的程度划分为几个等级进行评估和预警。从历史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到,在各类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上述预警指标在预警期内大多曾经发出过预警信号。如果多种金融指标严重恶化,金融危机爆发的能量仍然得不到释放,金融危机能量积累越多、积累时间越长,则爆发的程度就越严重。

(六)预测金融危机爆发的时间

根据统计检验的结果,我们发现各类预警指标的预警信号的敏感性不同,因此,我们将得出一系列金融危机的爆发时间。利用数理统计手段,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置信度上估计出金融危机爆发的时间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