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以资源型城市安徽淮南为例岳柏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着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淮南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_以资源型城市安徽淮南为例_都市文化与美丽中国: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长三角研究生论坛论文集

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以资源型城市安徽淮南为例

岳柏冰

(上海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由“四位一体”发展到“五位一体”,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并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对资源、能源的需求更加旺盛,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资源型城市逐步面临着资源萎缩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难题,是让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而灭亡,还是为城市继续发展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当今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淮南这个煤炭资源型城市来说,要摆脱发展困境必须牢牢把握这一主线,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位一体”的要求,在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美丽发展”的战略选择

淮南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安徽省中北部,北滨淮河,南依舜耕山,区域内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境内八公山,舜耕山,上窑山“三山鼎立”,淮河,高塘湖,瓦埠湖“三水环绕”,形成了湖光山色相辉映,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有“五彩淮南”之美誉。淮南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华东地区的“动力之乡”。淮南交通便捷,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

淮南市的煤炭开采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然而,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长时间、高强度的开采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依煤为煤”的发展模式造成了经济结构极不平衡;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为解决煤炭工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近些年来,淮南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建设“五彩淮南”的战略目标。“十一五”期间,淮南市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环保模范城为契机,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使绿色发展理念熔铸在城市精神之中,使生态、节约、环保成为广大市民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转变发展方式,开展低碳经济试点,推进“三废一沉”治理,促进资源节约开发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着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淮南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十八大之后,淮南市以建设“美丽淮南”为目标,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安全型”城市(简称为“三型”城市)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模式,提出把城市建设成“节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青水秀的生态空间”和人类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促进淮南“美丽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转变城市(尤其是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城市)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煤炭的大量开采,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淮南市存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据淮南市统计局的测算,未来亿吨煤的开采每年将产生1 500万吨煤矸石的排放量,采煤沉陷区面积将会以每年2万多亩的速度增加,矿井水每年产生量将会达到7 000万吨;火电基地每年会有近500万吨灰渣排放;化工基地每年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1]第25页淮南市建设“美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深入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建立经济高产生态高效的产业,促进生态增长,实现生态发展。2013年淮南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淮南、文明淮南、生态淮南”的目标任务。“生态淮南”的提出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丰富城市生态文化的内涵。

一个城市的突出个性最终体现在文化上,而文化特点取决于经济、民族、地理、科学和历史学等的作用和影响。城市生态文化就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要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生产方式、行为规范等,构成城市生产生活的导向体系,对城市所有成员产生凝聚、激励、约束等能动作用,为城市建设提供动力。[2]淮南市提出建设“五彩淮南”、“生态淮南”战略目标以来,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近些年来,淮南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以全面推进淮南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根本动力,不断完善资源、生态、环境、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淮南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巩固壮大煤炭、电力和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着力推进淮南市的接续替代产业的培育壮大,着力改善淮南市的生态环境,加快淮南市的“三型城市”建设,促进淮南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的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1]第80、81页2007年淮南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2010年,淮南市又被安徽省列为生态型示范城市。目前,淮南市正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构筑“三山鼎立”的绿色屏障体系,“三水环绕”的绿色河湖体系,“三城互动”的绿色景观体系,“三矿并举”的绿色矿区体系,“三路协调”的绿色长廊体系。[1]

3.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增强城市居民的生态价值观。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生态生活,改善生态环境,倡导保护、发掘和发展城市历史的、地域的、民族的、传统的和当代多元价值文化,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态宜居文化,这些正是城市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生态价值(ecological value)是指哲学上“价值一般”的特殊体现,包括人类主体在对生态环境客体满足其需要和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判断、人类在处理与生态环境主客体关系上的伦理判断,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独立于人类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系统功能判断。近些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广泛宣传教育,淮南市民环保意识、生态消费意识等生态价值观普遍提高,提倡低碳消费、节能降耗,消费者对生态消费的“健康”和“环保”属性重视程度较高,普遍重视对公共绿地、公共卫生的自觉维护。同时,淮南市还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宣传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普及全民生态知识,增强全社会生态意识。2011年,淮南市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中国区环境规划示范城市优秀案例”奖。

4.“生态城市”建设有利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求将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市民日常的衣食住行和全部社会生活中,不仅关注环境、改善生存,推进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更要关注民生、民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这意味着城市化不但要看城市发展的速度,还要看城市发展的质量。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每一个在城市生活的人的理想和追求。然而,在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市,由于过度的资源开采,盲目的城市扩张、增加城市承载度,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与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有生态专家认为,有节制地建设城市,保持美丽乡村的自然空间,让城市与乡村和谐相处,才是人类理想的居住格局。近年来,淮南市始终坚持“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把打造山水园林城市作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构建“美丽淮南”的重要举措,集生态型、文化型、现代化的特点,倾力打造“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山水一体,绿地连片”这一特色鲜明、风景宜人的现代园林城市格局,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和城市生活的幸福感。

二、美丽中国视域下的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对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建设“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的新课题,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淮南市建设生态文明的需求更强烈、任务更艰巨,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和部署,更新发展观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力争在建设城市生态文明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其主要的路径选择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生态价值观就是人们对生态环境在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3]淮南市作为资源型煤矿城市,要想跨越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忽视环境保护的历史教训,使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相统一,实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一是要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坚持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维观念。二是要培育生态文化氛围。要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通过挖掘颂扬传统文化中健康合理的生态观和消费意识,进一步增强公民的生态意识,培养生态责任,提倡生态消费,使城市规模同城市地域空间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供给相协调。要通过各种媒介等途径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教育,使市民充分认识到环境恶化的种种现象及其后果,树立起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培育生态文化,营造建设氛围。近些年,淮南市把宣传建设生态淮南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宣传典型案例,让市民熟悉生态淮南建设的内容,了解生态淮南建设的成果,知晓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树立生态淮南建设的信心。

2.积极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产业结构是构成一个城市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长”在矿产资源丰富,“短”在产业结构重、产品链条短、增长方式粗放。目前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开发大都已趋饱和,加大城市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措施。对于淮南市来说,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循环经济。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淮南市是一个以煤炭资源型为主的工业城市。近年来,淮南市各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在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循环经济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同时也取得一些成效。在资源开采环节,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二要大力治理工业污染,突出结构减排。淮南市进一步加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部署,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坚决制止新建淘汰落后产能,关闭一批小煤窑、小火电、小化工厂,为新上环保项目留足发展空间。对煤矿、火电、化工、建材等重点污染行业实行全行业污染物总量控制,新上项目所需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必须在企业内、行业内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或者实施深度治理腾出指标,确保增产减污。

3.切实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把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必须健全和完善干部绩效评价机制、部门协同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各级政府贯彻环保国策的自觉性、主动性。近几年,淮南市在建设“美丽城市”的过程中,力求做到“五个严格”:严格依法行政,着力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不断强化企业自觉守法的社会责任感;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把环保责任落实到企业、落实到人员,形成一级对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强大合力;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无论新建还是改扩建项目,都必须做到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严格执行环境容量控制制度,以环境容量确定区域许可排污总量,以许可排污总量安排项目、配置产能;严格执行限期达标和强制淘汰制度,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设施。另外,淮南市还大力推进环境科技创新,“以创新助力减排”,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引进和开发环保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素质提高,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还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以先进的环境保护检测仪器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热污染、噪音污染等进行监测,为分析城市污染发展态势和治理良策提供研究数据,从而实现了以科技来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4.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现已形成较为系统的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管理的法律体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正逐步走上法制的轨道。在今后城市建设中,需要严格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并依据这些法律和相应的法规来更好的进行城市建设和合理的布局,这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保障。同时,我们也要借鉴一些国外的法律法规和教育机制来更好地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资源型城市淮南市(享有地方立法权)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快制定和完善生态淮南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清理和修订与生态淮南建设不相适应的法规、政策,制定有关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补偿和公共环保工程设施有偿服务的法规规章,逐步形成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相配套的生态淮南建设法律法规体系。

5.全面实施生态建设工程。

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美丽城市”的重要途径。当前,要着重抓好的两项工作是:一要完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基础设施是实施“美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建设便捷的内外交通系统,贯彻“公交优先”的方针,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重视城市道路和城市交通枢纽建设;建设完善的城市水、电、气、热供应系统,做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重复利用率;建设现代化的信息网络系统,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环保环卫系统,加强以污染治理为目的的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设优美舒适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城市绿化既要重数量,更要重质量,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安全可靠的城市防灾减灾系统,城市防洪体系的规划和建设要与流域防洪相衔接,与区域抗旱治涝相结合,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重视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公共消防设施和人民防空设施建设等。二要做好社区“增绿补绿”工作。淮南市是煤矿资源型城市,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沉陷区,大量的植被遭到破坏,林地面积锐减,森林总体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树林生态功能的发挥,防灾减灾能力随之下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绿色居住也有了新的追求,“宜居城市”、“美丽城市”更是成为最时尚的关键词。森林植被,通常被喻为一个城市的肺。淮南中心城区虽然有舜耕山,山上郁郁葱葱,但是淮南的道路两侧及街头巷尾林木的覆盖率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肺活量”。因此,搞好城市社区绿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保护和改善淮南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振超.淮南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型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2]宋小芬、阮和兴.生态文化与城市竞争力——论21世纪城市竞争的时代内涵[J].生态经济,2004(1).

[3]罗新阳.以生态价值观引领生态宜居城市建设[N].绍兴日报,2012.7.8.

[4]欧阳强、朱文婕.城市生态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J],求索,2009 (10).

[5]杨振超.建设“两型城市”,促进可持续发展[J].人民日报,2010.02.09.

[6]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4).

[7]王涛.资源型城市走生态文明之路的路径选择—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J].科技咨询,2007(34).

[8]董得明、包国章:城市生态系统与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01增刊.

【注释】

[1]淮南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1月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