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

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1.3 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国外研究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种:美国的彼得教授提出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框架是显示性框架和解释性框架的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产生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因素体系,对本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3.1.3 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

国外研究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种(何添锦,2005):美国的彼得教授提出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框架是显示性框架和解释性框架的结合。彼得认为,城市竞争力没有直接被测量分析的性质,人们只能通过它投下的影子来估计它的质和量。在解释城市竞争力时,彼得参考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选择了一套解释竞争力的变量:城市竞争力(UC)=f(经济因素,战略因素)。经济因素=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区位+经济结构+城市环境;战略因素=政府效率+城市战略+公私部门合作+制度灵活性。丹尼斯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概念框架:C=f(U,N,T,F)。C代表大都市地区的国际竞争力,U指支撑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商业活动的当地城市环境,N指影响大都市地区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因素,T是指对国际贸易条约的依附程度,F是指当地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姜杰等(2003)指出影响城市竞争力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区位因素;②自然资源因素;③地理因素;④社会资源因素;⑤政策因素;⑥市场影响;⑦传统文化

国外城市竞争力评价主要有三套评价体系(于涛方,2004):①借鉴了波特的国家竞争力评价的“钻石体系”和“价值链”理论;②在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或者说是在城市竞争资本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部分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其他要素,来进行城市竞争力的评价;③一些机构或者学者,结合城市发展新的背景,借鉴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等的评价方法,开始关注城市竞争环境(或者竞争过程)与城市竞争力的相互关系。

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型和测度指标体系如下(王勇、杨新海,2004):①郝寿义等人选择综合经济实力、资金实力、开放程度、人才及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六个方面21个原始指标或生成统计指标组成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②宁越敏等人结合波特(Porter)和IMD的国家竞争力模型提出了有自身特殊的城市竞争力模型,认为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是构成城市竞争力模型的核心因素,同时城市竞争力受金融环境、政府作用、基础设施、国民素质、对外对内开放程度、城市环境质量等支撑,在此基础上构建了39个具体的城市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③2001年,上海市社科院对中国10个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首次进行比较研究。该项研究从总量、质量、流量三个一级指标出发,下设14个二级指标和79个三级指标,通过定量分析10个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集聚和扩散功能的强弱,来体现每个城市的综合实力;④许康宁从城市竞争力的环境要素(城市规模、城市素质、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经济要素(经济实力、资本与市场、国际化程度、产业结构、创新与成本)和体制要素(市场化程度和政府管理)出发,组建了69个具体指标的城市竞争力测度体系;⑤倪鹏飞认为城市竞争力是环境的函数,城市竞争力=f(硬环境竞争力+软环境竞争力);硬环境竞争力=人才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结构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区位竞争力+集聚力;软环境竞争力=秩序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制度竞争力+管理竞争力+开放竞争力;⑥于涛方等人将城市竞争力看作是城市“竞争资本”和“竞争过程”的统一。竞争资本指城市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环境资本,竞争过程指城市的城市资本创造增加值的过程,城市竞争资本积累与竞争过程密切相关。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有“城市管治”、“创新和学习”、“贸易环境”、“制度和政策”。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产生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因素体系,对本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目前尚无一个能够统领各派的权威体系,因此必须综合、提炼各派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