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型体育赛事的项目风险管理

大型体育赛事的项目风险管理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系统的角度来看,进行大型体育赛事项目的风险管理一般需经过以下四个环节。大型体育赛事的工作千头万绪,仅凭赛事组委会自身的力量往往难以圆满完成全部任务,并且风险过于集中。比赛的主体是运动员,运动员的风险包括场内和场外。大型体育赛事往往相当于一次大型群众集会,具有人员高度密集的特点。大赛事面对的客户包

一、风险概述

风险是指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的后果。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项目生命周期的始终,了解和掌握项目风险的来源、性质和发生规律,强化风险意识,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对项目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体育赛事都存在风险,每一个体育赛事运作管理者都能理解风险是时刻伴随着体育赛事的,大型体育赛事也不例外。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就是针对体育赛事风险进行确认、评测、控制,以辨认机会和避免或减轻损失为目的,组织、协调并选择对建构风险与回避风险所采用的各种监控过程与方法,消除那些可能影响体育赛事的潜在威胁。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如图11-3所示。

1103

图11-3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体育赛事风险可以划分为自然风险、政治风险、市场风险、环保风险、人力风险、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和其他风险等。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进行大型体育赛事项目的风险管理一般需经过以下四个环节。

(1)分析风险因素。导致赛事风险的因素简单来说就是导致举办赛事产生风险的潜在或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根据以往比赛中发生的实际情况,比赛运作方分析认为一些志愿者工作人员会向球星索要签名,这遭到参赛球员的投诉,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这就是对其中的人力风险因素的分析。对风险因素的分析就是对各类造成赛事风险的因素加以判断、识别、归类并对其性质进行定性的过程。

(2)评估风险效应。风险效应是风险本身具有的一种内在联系,由风险的性质和风险的特征决定,反映风险管理主体由风险所引发的某种形式的行为模式与行为趋向。对赛事风险效应的预测、评估是在分析赛事致险因素的基础上,对所收集的风险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3)选择风险对策。比赛的组织运作者应该对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致险因素进行对策研究。选择风险对策是根据一定的指标然后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对风险因素及风险进行管理的最优方案。

(4)实施风险方案。这是风险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在对比评价并选择各种风险之后,经过赛事组织者的决策和要求,制订具体的风险管理计划,实行目标管理,降低或规避赛事运作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

大型体育赛事主要存在的风险如下。

1.人员风险

体育赛事的参与人员主要包括运动员、裁判、官员、观众、志愿者、赛事管理人员等。在大型国际性赛事中,参与人员可达万人之多。由于比赛期间方方面面的人员高度密集,因而在大型体育赛事中涉及的人员之多、身份之复杂是一般社会活动所不能比拟的。如何组织好这些身份各异且人数众多的参与者,避免风险的发生,是体育赛事承办者面临的一个巨大考验。

(1)内部管理者的风险。赛事的常职人员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赛事高管人员,负责赛事的重大决策;另一个层次是一般的工作人员,负责执行各项决策任务。在决策过程中,虽然赛事整体目标和大体方向是一致的,但人因为各种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不同的价值观使人有不同的抉择,会带来不同的决策效果。主客体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导致决策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可能性及后果。在赛事实际运营中,决策者因受到一些利益群体的影响,有时会失去心理天平的平衡,造成赛事运营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增加,导致他们赛事运营决策的科学性、专业性不高,甚至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失误,给整个赛事运营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而一般的执行人员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例如,对志愿者的培训也具有一定风险,如果没有完整的培训计划,在培训的过程中没有将赛事的方方面面交代清楚,导致志愿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没有预计到的困难,将会增加赛事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

(2)外部合作者的风险。大型体育赛事的工作千头万绪,仅凭赛事组委会自身的力量往往难以圆满完成全部任务,并且风险过于集中。因此,为了转移工作任务,同时转移组织风险,赛事组委会会把一部分工作任务交由组委会以外的合作机构或人员完成,这些机构和人员就构成了赛事的外部合作者。赛事组委会对外转移工作任务,其选择的外部合作者能否胜任所承担的任务,能否如约完成所承担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赛事组织者在转移风险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对外包工作控制不力和受承包者负面行为连带影响的新风险。比如负责接送运动员的大众出租车服务公司,在接送运动员的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这样的风险是巨大和不可挽回的。

(3)运动员风险。比赛的主体是运动员,运动员的风险包括场内和场外。在体育赛事中,主办方为了保证运动员的安全,需要联系出租车公司,由出租车的专业车队负责运动员的交通出行,在交通安全这一角度上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在比赛中,主办方还需要和当地医院合作,一旦发生伤害事故,第一时间对运动员进行紧急处理,并立即送往相关医院。

(4)赛事产品消费者风险。现场观众是赛事产品最直接的消费者。大型体育赛事往往相当于一次大型群众集会,具有人员高度密集的特点。受赛场内激烈竞争的气氛的影响,观众往往处于兴奋、狂躁、非理性、自控能力相对低下的状态,极易发生安全事故。而对观众在消费赛事产品的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赛事组委会负有谨慎义务。即赛事承办者应当采取任何可能的行动,预防任何可能对观众造成的可预见性伤害。否则,赛事承办者就存在过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及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即使赛事组委会在安全事故中没有过失,也要对事故中观众所受的伤害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因此,观众的安全问题也是其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风险。

2.财务风险

赛事的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和资金回收活动。由此,赛事的财务风险相应地表现为筹资、资金回收等财务活动的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从而产生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筹资活动未来实际出现的结果偏离原先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最终使赛事组委会未按其与资金供应者所签订的合同等契约中约定的条款来保证资金供应者预期结果的实现。特别是这几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大型的跨国企业会面临破产等,从而突然退出对赛事的赞助。如果退出的时间离比赛举办的时间过近,则赛事组委会将十分被动。并且由于筹集资金的来源和资金结构的不同,赛事组委会将面临不同的筹资风险。

(2)资金回收风险。大赛事面对的客户包括终端个体消费者(现场观众)、商家(包括购买赞助权、广告权和特许标志使用权的企业以及各层级门票分销商)和媒体。终端个体消费者大多采用现金进行即时交易,成品资金直接转变为货币资金,因而基本不涉及资金回收问题。商家和媒体由于存在赊销和分期付款,就有可能存在一个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转化的问题。如果结算资金无法转换成货币资金,那么赛事承办者拿到手的很可能只是空头支票,或者会计账簿上留下的一笔笔坏账;如果结算资金转换成货币资金不及时,那么赛事承办者不得不承担额外的资金成本,并且有可能影响赛事的其他资金的使用情况。

3.时间风险

赛事的时间管理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赛事的时机选择;二是赛事的时间安排。这两项内容若出现问题,则可能导致赛事面临以下风险。

(1)时机选择风险。赛事时机选择不当,忽视天气等自然因素,有可能会影响比赛的正常举行,降低比赛的精彩程度和观众的热情程度。若在体育赛事密集时段举办比赛,或者同其他体育赛事同时举办,则可能面临观众、赞助商、媒体等消费资源的激烈竞争,从而可能导致资源获得难度增大和资源成本提高的风险。例如,2009上海ATP1000网球大师系列赛就面临着时机选择的风险,比赛时间为10月10日至10月18日,由于国庆长假刚刚结束,很多球迷在长假的极度放松后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并且在国庆长假期间在北京刚刚举行了中国网球公开赛,也极大地稀释了观众的热情,并且降低了运动员参赛的热情。

(2)时间安排风险。时间安排如果不精确,没有明确规定赛事中各项任务或活动的明确起、止时间,则无法统一各关系方的行为时间,导致整个体育赛事活动的混乱。而时间安排如果过于紧凑、精确,缺乏弹性,则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不但发生意外的工作无法按时完成,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工作也可能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恶性循环。而且时间安排过于紧张,缺乏弹性,还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极强的心理压力,影响正常工作水平的发挥。

4. 信息风险

赛事中的信息风险主要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引起的。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行为参与者对特定信息的拥有是不相等的。大型体育赛事涉及许多不同的行业和部门,信息对它们来说十分重要。个别赛事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可能因为某些比较特殊的原因会比其部门或单位拥有更多的信息,这样会给赛事信息拥有少的一方带来一定的赛事风险,使该部门在做某些决策时由于信息较少而使决策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可能使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并且可能因为各部门有工作上的交叉和环节上的相扣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使整个赛事出现重大风险和失败的可能性。同时,在赛事运营中,委托和代理关系也会发生。有些代理人可能为了得到更大的效益,采取一些不合法的手段,比委托人掌握更多赛事方面的信息。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想得到效益的最大化,但由于利益紧紧相扣,双方效益函数在客观上存在不同,当相关信息在双方之间存在不对称的时候,代理人可能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做出有损全局的不合理决策,使整个赛事的组织运营走向被动。

二、风险防范

有效的风险防范可帮助大型体育赛事的运作者抓住赛事管理的重点,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风险管理上,便于把赛事的风险防范从被动承受转变为主动应对。风险防范可以简单分为三个步骤,即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识别并记录可能会对大型体育赛事运营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风险识别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多系统、多维的思维。在赛事风险识别阶段,常见的错误是过分看重结果而不够关注造成这个结果的事件。例如,赛事运作机构的市场营销部门工作人员可能会提出赞助商不按时支付赞助款项是一项风险,但这其实是结果,需要考虑的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各种原因:是赞助合同的制约条件不足?是赞助商经营不善?是赞助商信誉不好?还是因为回报可能无法使赞助商满意?又比如,向赛事提供比赛器材的供货商可能无法按期交货,这也常被视为一项风险,同样需要从源头去考虑,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因素:是生产能力不足?运输延误?还是供货商信誉不好?赛事运作管理机构的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性质不同,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同,每个部门都应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详尽的风险识别,并向机构管理高层提交风险报告。在大型体育赛事中,识别赛事风险有一些现实可行的方法。

(1)工作分解结构。风险识别要减少赛事结构的不确定性,就必须明确赛事的组成及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质、它们之间的关系、赛事同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并且将其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作分解结构图来辅助风险识别。工作分解结构是完成任务的有力工具,也是风险识别的有效措施。

(2)演习或测试结果。利用实验结果进行风险识别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实验的方法包括计算机模拟、市场调查或文献调查等。例如,在赛前准备时期,赛事管理人员就要通过市场调查来分析市场消费结构和赛事在整个消费市场的前景。体育赛事部分岗位的志愿者在比赛前都会前往相关工作岗位进行工作演习和测试。比赛场馆也会在比赛前对各类电子设备进行反复测试,确保万无一失。

(3)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就是以共同目标为中心,参会人员在他人的看法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它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风险识别的正确性和效率。在采用头脑风暴法时,要鼓励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员提出尽可能多的潜在风险。例如,在筹建赛事广播电视中心时,应在计划阶段就邀请媒体机构专业人员,尤其是具有赛事广播电视报道经验的人员参加风险管理会议,听取他们对广播电视中心设计方案的意见,识别方案中存在的可能风险。在机场接待的讨论中应该请相关机场工作人员,了解机场内部和附近的环境,保证顺利接待运动员。除了专业技术人员外,还应多征求政府机构、赞助商、媒体、观众以及其他相关各方的意见,使得识别赛事风险的视野更为广阔,触角更为敏锐。

(4)历史经验。除了以上方法外,借助历史经验来识别赛事风险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对过往类似赛事历史档案资料的查询与了解,来识别赛事运作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对历史经验的借助并不局限于有文字及影像记录的资料数据,也包括访问那些有丰富经验的赛事运作管理者及专业顾问

2.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主要有三大任务:风险确认、风险预测、风险评估。其中,风险确认工作主要是及时发现赛事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且对其进行分类。风险确认常用的方法是回答两个问题: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而风险预测的主要工作是预测风险发生时的直接损失和连带损失。在确定风险因素后,应对每个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表11-3为风险分析结果汇总示例,表11-4为矩阵式确认法。

27

先赛事的风险因素一旦确认并分类,紧接着需要对所有的风险因素根据类别进行区分并进行计划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风险,制定风险一旦发生时的解决方案。风险防范的前提是通过分析、论证,对风险的存在做到心中有把握,制定方案进行防备。风险分析是指制订能够跟踪和监控风险的风险管理计划。风险分析活动是通过对赛事组织管理中的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确定减轻甚至避免风险的措施及策略以保证赛事能够正常进行。

3.风险控制

对赛事组织管理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后,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应的风险应对计划及措施,及时控制风险。对风险的控制方法可分为降低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和保留风险。

1) 降低风险

降低风险是赛事运作管理最理想的目标,因此也是赛事风险管理中优先采取的控制方法。在大型赛事运作实务中,有两种降低风险的常用方法。一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2009上海ATP1000网球大师系列赛的开幕式举行彩排和预演,就是试图通过预先的测试来发现开幕式中可能存在或发生的一系列风险和问题,并及时找到解决方法,这样即使在正式举行时仍存在风险事件,风险的种类、数量和程度都会大大降低。在2009上海ATP1000网球大师系列赛开赛前,也会有工作人员走上赛场进行场地的勘测,并且实际使用场地进行一些网球的对打练习,测试球场的设备情况,发现各种潜在的问题以及时消除。二是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后对赛事运作的负面影响。为了减少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的交通方案不成功的负面影响,通常会准备1~2个备用方案,一旦交通问题产生,就实施备用方案;广播电视中心、新闻中心的通信、供电也会提供后备系统和应急方案,以减少通信、供电故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体育赛事中,观众携带的易燃、易爆物品有可能导致比赛场馆发生骚乱或火灾,需要通过制订观众入场安全计划,在观众入口处安装金属探测器或指定专门的人员进行安检,以消除或减少风险隐患。

2) 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是设法将体育赛事的风险结果连同相对应的权利转移给第三方。风险转移这一方法本身不能降低赛事风险发生的概率,也不能减轻赛事风险带来的损失的大小,只是将赛事风险带来的损失的一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风险转移的手段主要有合同转移和购买赛事体育保险两种。

(1) 合同转移。它是指通过赛事组委会与其他赛事参与方(赞助商、合作方、供应商等)分别签订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风险责任,从而将活动的权利和责任同时转移给对方,减少组委会对对方损失的责任和对第三方损失的责任。例如,向2009上海ATP1000网球大师系列赛提供交通服务的汽车公司,与赛事运作管理机构就赛事用车服务签订了固定价格合同,那么汽车服务公司将承担燃油价格上涨引起的成本上升的风险。2009上海ATP1000网球大师系列赛的赛事运作管理机构还与一些外包合作组织签订了收入保值合约,在签订合同时明确规定由承包方完全负责,承担因汇率变动所造成的赞助收入、电视转播收入减少的风险。

(2)购买赛事体育保险。在经过风险控制和合同转移赛事风险之后,一部分风险还是有可能需要赛事的主办方去解决,而且这部分风险可能对赛事带来巨大的损失,比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赛事取消风险、人员意外伤害风险等。购买赛事体育保险就是赛事组委会向保险公司交纳一定数额的保险费,当风险发生给赛事带来损失时,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从而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尽最大限度减轻风险给自己带来的损失的一种方法。购买赛事体育保险是大型体育赛事必不可少的支出。赛事运作管理机构可为所有观看赛事的现场观众购买人身意外险,通过支付一定费用,将风险一定程度地转移给保险公司。在采用转移风险的方法应对风险时,应该明确风险承担方的责任以及赛事运作机构相应支付的费用或其他对价条件。但购买赛事体育保险只是赛事风险管理技术的一部分,不能完全代替赛事风险管理。只有通过风险控制、合同转移等手段,减少整个赛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才能使购买赛事体育保险的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3) 回避风险

在组织体育赛事赛前应分析该赛事是否存在有重大事故的隐患和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的发生时因为风险因素的存在,回避风险就是通过回避赛事风险因素,从而回避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或不确定性。比如:因为赛事转播机器的故障导致无法正常转播;因为技术的不成熟导致赛场上的电子记分牌出现故障,直接影响运动员和比赛的进行;因为布线的故障导致赛场上的网络无法使用,使赛场信息难以第一时间传到世界各地。这些风险都可以因为避免使用这些不成熟的技术或加强这方面技术的培训和把关而消除。但是这样的风险回避措施可能因为该技术与某项活动或某个赞助商有着密切的联系,意味着回避这样的不成熟技术的同时也放弃了该活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所以风险回避的方法本身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种方法适用于发生频率较高和后果严重的风险。

4) 保留风险

保留风险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并且已经识别到风险的存在,但对风险不采取主动措施的应对方法。这会在两种情况下存在:一是风险影响小,应对风险的成本从经济角度上来说不值得;二是风险相当大,以至于不可能通过降低、转移或者回避风险来应对。例如,大雪、地震、洪灾或者大规模瘟疫的爆发等,这样的风险事件概率极小,因此通常选择保留这种风险。

案例: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的项目风险分析

关于体育赛事的风险事故举不胜举,实在太多。体育赛事风险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有别于其他行业的风险。从这些众多的体育赛事风险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风险都是应该能避免的,但由于组织者往往没有风险管理的意识,或存在侥幸心理,或由于组织管理中出现漏洞而造成这些风险。

体育赛事风险管理大多是成功的。雅典奥运会开幕之前,启动了12亿欧元的雅典奥运安全计划,是“安全保卫计划最昂贵、最完善的一届奥运会”。希腊在安全上的投资达近12亿欧元,这是悉尼奥运会安全资金的5倍,是亚特兰大奥运会安全资金的50倍。

2008年奥运会为了安全保卫工作,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奥运安保系统年内调试。2007年是北京奥运安保筹备工作至关重要的一年,各项安保措施将全部到位,并通过国际奥委会的26项测试赛,全面检验实施成效。各项奥运测试赛模拟奥运赛时安保实战,从组织指挥、力量部署、交通组织、通信保障、协调配合、社会面控制等方面,测试安保质量。从5月份,相关各单位将分批进入指挥部,进入实战演练阶段,奥运安保指挥中心指挥系统开始全面运行。此外,所有竞赛场馆安保科技系统将在本年内完工,场馆安保科技系统与奥运安保指挥中心前沿指挥系统,将逐一联调,以确保奥运安保指挥系统互联互通。

(2)定点医院安保分级。奥运安保将与中超等比赛相同,以场馆为核心,根据场馆规模、比赛关注度划分安全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动态勤务模式,警察、保安、志愿者“配比”将有区别。同时,这一“安全等级”模式,拟推广至所有签约饭店、定点医院、非竞赛场馆。以上三类地区,将通过安全风险评估,根据其规模、接待人群、周边环境,确定不同的安全等级,配备不同的安保人员。

(3)各场馆逐一绘制交通图。交管部门细化奥运交通组织管理体系,确定各场馆周边道路交通管制措施、停车场分配、交通流线、场馆与奥林匹克专用道连接方式,每个场馆都将形成独立的交通组织运行图表。测试赛前,奥运交通勤务指挥中心、各奥运场馆交通指挥室、场馆内部及周边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流信息检测等奥运交通科技手段,也将投入使用、检测。

(4)建立国际协调联络机制。第29届奥运会安保指挥中心国际警务联络部,将就北京奥运安保与各国(地区)警务部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各国驻华使馆警务联络官、安全官及奥运安保联络官、国际刑警组织等方面,建立协调联络机制,加强奥运安保情报信息的国际合作。

(5)设立奥运安保网站。奥运安保网站负责奥运安保工作机构的官方网站,供市民提建议、咨询问题,报道奥运安保进展,普及奥运安保知识,解答奥运安保问题。

一系列安全保卫措施的实施确保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安全计划的成功实施。

认识风险和研究风险,其本质是为了更好预防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在体育赛事的运作过程中,各行为主体在风险识别、风险衡量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优化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并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小的管理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这也是符合“经济人”的假设的。风险管理通常可分为四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措施的确定,以及风险监控。为有效控制风险,建立风险管理框架,如图11-4所示。

1104

图11-4 风险管理框架

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是我国有史以来的体育盛事,参赛队员与观众人数众多,影响面大,牵涉面广,组织管理过程复杂。因此,比赛组织过程中风险发生的概率要远远大于一般体育活动,风险危害的等级也远远高于一般体育活动。重大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具体涉及比赛场馆安排、赛程安排、时间安排等,而这些安排又与交通运输、信息通信设备、安全设施、天气状况和文化设施等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严重影响体育比赛项目的顺利举行。另外,比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如设备故障、运动员受伤、裁判不公等一系列意外问题。如此众多的事务需要组织者做出合理的安排和正确的决策,才能使比赛顺利进行,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所以组织者必须对体育赛事风险有全面的认识,并在认识和评估这些风险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技术和手段,实现对风险的妥善处理和有效控制,设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在项目管理中建立风险管理策略和规划,并在项目的生存周期内不断控制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1.SWOT分析

根据国际上历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经验和咨询国际和国内体育赛事专家的意见,项目组应用SWOT技术分析了项目的内部优势与弱势和项目的外部机会与威胁,从多角度对项目的可能风险进行了分析识别,如表11-5所示。

从表11-5可以看出,由全民共同举办的奥运会是有优势的,但由于某些原因,还是存在一些威胁。例如,我国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方面经验尚有欠缺,在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需要加大投入,社会存在部分不稳定因素,体育场馆缺乏企业化的管理经验等。

2.风险管理计划

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制订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应对计划。在完成风险分析工作之后,相应地要建立起风险规避计划。为了找出最好的方案来降低已确定可能出现的风险,项目管理层以及客户等项目利益相关者,在确定执行战略计划时,就应该开始制订风险规避计划,并将这项工作贯穿在整个项目实施和收尾过程中。

建立风险规避计划的步骤如下:

(l)制定风险规避的目标和策略;

(2)制定风险规避方案;

(3)进行方案比选;

(4)按照确定的规避方案对项目详细计划进行修改;

(5)讨论如果当前任务失败,需用的应急资金量。

北京市就2008奥运会和残奥会确定了本届奥运会预算安排将秉承“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确保略有结余”的原则。因此,奥运会经济风险分析控制如下。2007年10月,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向外界透露,北京奥运会第二版预算将在16.25亿美元的基础上有所增加,预计会达到20多亿美元。第三版预算将在第二版基础上小幅增加,预计会达到24亿~25亿美元。新增预算主要用于安保、高清电视转播技术以及注册人员的交通、食宿等。

由北京奥组委负责的支出包括体育比赛的支出,比如计时计分系统,体育器材,裁判员、技术员到北京的费用;为赛事注册人员(包括运动员、记者、志愿者)提供的交通、餐饮、安保支出;宣传文化活动,比如开闭幕式;还有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动作,比如说每一届奥运会都有青年营活动;另外还有一些临时设施,以及奥组委的人头费,等等。

北京奥运会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奥委会的拨款,由于奥运会电视版权和TOP计划(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计划)由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部门运作,这部分收入将会按照一定比例划拨给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奥组委。

(2)北京奥组委的市场运作收入,主要包括市场开发、特许经营、门票收入等。

这两项是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主要收入来源,为防范经费不足,中央财政做好直接补贴的打算。除此之外,北京奥运会的赞助计划采取了三级赞助的架构,即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成为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的是中国银行、中国网通、中国石化、中国石化、中国移动、大众汽车、阿迪达斯、强生、中国国航、人保财险、国家电网等企业,二级赞助商有UPS、海尔、百威啤酒、搜狐、伊利、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统一方便面等10家,另外还有15家独家供应商和17家一般供应商。而且对不同类型的赞助商设立准入门槛。以供应商为例,准入金额为200万、500万、1000万美元不等。而成为合作伙伴的中国银行出资近10亿元。

在筹办奥运会的7年时间里,北京市修建了“鸟巢”、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发展了城市轨道交通,改善了城市环境等。据悉,北京市政府“奥运预算”投入将近3000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占一半左右。虽然有些奥运会主办城市组委会本身并没有赢利,但主办城市的市民却得到了实惠。谈及奥运会是否赢利,首先要分清赢利的主体是谁。北京市城市景观和人均收入水平都有了极大提升。北京市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北京建设步伐往前推进了5年,人均GDP由2001年的3000美元发展到现在的7400多美元。“亚奥新区将是奥运会留给北京的一个遗产。”陈剑认为,以奥林匹克中心区为核心的亚奥功能区,将主要发展旅游、体育休闲、会展经济、文化创意等产业,它将改变北京市的城市布局。

其他收入来源包括:①电视转播权;②国际奥委会的合作伙伴计划;③政府补贴;④组委会赞助商;⑤特许经销商;⑥奥林匹克纪念币和邮票;⑦捐赠资产处置。国际奥委会与各大公司的签约已经到了2008年,TPO计划4年的合同金额为5亿~6亿美元,北京将得到10亿美元左右的分成。按照1997—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各项收入比例计算北京举办奥运的收入,约为30亿美元。

事实上,北京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的间接收入参考汉城(现称首尔)1988年奥运会收入比例。按照北京电视转播权13.5亿美元,占25%推算,总收入为54亿美元,450亿人民币。举办城市及全国的派生收入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食宿。奥运会期间有大批运动员、体育官员、记者、观众等各类人员云集举办城市,提供充裕的住宿条件并保证优质的客户服务成为主要挑战之一。北京70家饭店承诺提供22322间客房,承诺了各个星级饭店的最高价。2008年奥运会的住宿条件是有充分保证的,饭店价格将得到有效控制。

(2)特种服务。如饭店的总统包间,特种参观游览等,只要是稀缺资源,都可以收取超标准的高价格。

(3)旅游观光。根据经验,奥运会举办城市被确定后会立即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会蜂拥而至,使城市生活用品和生活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以旅游业为例,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时,吸引的境外旅游者为23万人,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为22万人,到巴塞罗那奥运会时达30万人,旅游收入达30多亿美元。

北京在2001年“五一”期间,接待了国内旅游者100万人,估计在奥运会准备期的7年当中,每年旅游者增加20%,旅游收入每年增加20亿美元,7年增加140亿美元左右,接近1300亿元人民币。奥运会期间再增加100万人,增加50亿美元,相当于400亿元人民币,则奥运会增加的旅游需求为1700亿元人民币。

(4)消费乘数。旅游对于国民经济的拉动,包括飞机和汽车运输,食宿和购物,乘数较高,假设为3,7年增加1700亿元人民币的旅游需求,可增加国内需求500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700亿元人民币。按照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83000亿元人民币计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84%。

同其他国家办奥运不同,中国是举国办奥运,这届奥运会盈亏多少似乎并不重要,展示首都北京、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形象才是最大的收益。从经济方面来看,不存在经济盈亏的风险。

3. 风险应对计划

对于量化的项目风险,制定应对策略和技术手段。主要采用回避、转移、缓和、接受等方法和措施来减少和规避风险。本项目针对风险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有:

(1) 跟踪识别的风险;

(2) 识别剩余的风险;

(3) 修改风险管理计划;

(4) 保证风险计划的实施;

(5) 评估消减风险的效果。

在项目定期检查大会上,项目组对项目每个阶段的风险识别表上检查的内容进行讨论,制定出具体的风险应对措施。同时,为了便于管理,项目组订立了风险计划应对表格,采用统一的表单,如表11-6所示,方便后期的总结工作。

29

(资料来源:田刚.大型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