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确立群众体育是体育现代化的主体

确立群众体育是体育现代化的主体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体育总局2008年12月17日公布了《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这次调查历时一年,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8625位1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进行了相关调查,这是群众体育领域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项社会调查。实现体育现代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中国现代体育的基本走向。其中群众体育是体育现代化的主体。

第一,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群众体育工作。毛泽东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诸多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方针。毛泽东还向学生发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并指出“体育是关系到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凡是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操、打球、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及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江泽民于1997年对体育工作做出了“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指示。

第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和四中全会提出的“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科学指导和规划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对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体育事业系统协调、整体发展理论在新时期完善和发展的具体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树立大体育观。[6]坚持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就是强调在群众体育的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为目的,以为群众提供服务为中心,充分体现群众体育社会化、多样化、科学化、生活化的更高要求和群众体育工作亲民、便民、利民的基本原则。

第三,从我国体育事业的实践来看,无论是体育参与者人数,还是体育项目内容;无论是表现体育功能,还是体现体育事业公益性质;无论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是维护人的健康;无论是解决体育事业主要矛盾,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育奋斗目标;无论是执行宪法体育规定,还是保障公民体育权利,群众体育都是体育事业的主体:即主要部分、主要途径、主要作用、主要贡献。[7]

当然,有的学者认为,竞技体育应包括在现代化的指标中。这个问题值得探讨。[8]很多发达国家如日本、瑞典等国的竞技体育的水平并不高,但大众体育居于较高的水平。另外,影响竞技体育发展的不可控制因素较多,有其特殊性,和社会现代化的步伐不一定是同步的。还有,竞技体育可作为群众体育消费的选择内容。因此,群众体育是体育事业的主要部分,群众体育也是体育现代化的主体。

然而,我国全民健身发展现状令人担忧。

国家体育总局2008年12月17日公布了《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8.2%(含在校学生)。[9]与美国、加拿大、芬兰、日本、瑞典等一些发达国家国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相比,我国国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基本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这次调查历时一年,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8625位1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进行了相关调查,这是群众体育领域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项社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2007年全国有3.4亿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8.2%;

——城镇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是乡村的2.7倍;

——在体育锻炼中,有62.0%的居民主要锻炼项目是健身走和跑步,其他依次为球类、健身操类、骑车、武术、游泳等,以“单位或住宅小区体育场所”为主要锻炼场所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22.2%;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72.7%的人有过体育消费,人均消费593元,其中用于购买运动服装的比例最高;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影响其参加锻炼的主要障碍是“缺乏时间”(41.2%),其次是“缺乏场地设施”(16.6%)和“自身惰性”(13%)。

调查显示,除了场地设施的缺乏,目前我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中亟须解决的问题还包括:居民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科学指导,体育锻炼的消费结构不够合理,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依然存在。

本次调查所获取的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表明:自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特别是举办北京奥运会以来,我国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该数据为客观提出群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科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现体育现代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中国现代体育的基本走向。其中群众体育是体育现代化的主体。因此,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体育主体地位的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