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泰族的起源

关于泰族的起源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泰族的起源,学术界争论了100多年,至今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答案。在世界众多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研究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起源像泰国泰族的起源那样受到广泛重视和讨论,并提出各式各样的假说。泰族起源于中国的假说,迎合了大泰民族主义的需要,一时甚嚣尘上。中国学者批判泰族由中国北方往南迁移的假说,并不意味着否认中国南部的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也是泰族的发源地之一。

关于泰族的起源,学术界争论了100多年,至今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答案。在世界众多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研究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起源像泰国泰族的起源那样受到广泛重视和讨论,并提出各式各样的假说。归纳起来有:(1)由中国北部往南迁移说;(2)由爪哇马来半岛等地自南往北迁移说;(3)泰族既没有从哪里来,也没有迁往哪里去,就起源于泰国当地说。

本来,泰族起源的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是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各种假说,只要言之成理,并能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皆可自成一说。学者通过对各种假说的比较筛选,最终不难找出一种比较合理的、易为大家接受的说法。但是,政治因素的干扰,往往会把单纯的学术问题变得复杂起来。因此,我们只有竭力排除政治因素的干扰,才能揭示事物本来的真相。

最早提出泰族是由中国北部南迁假说的是西方著名的汉学家拉古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他在1885年发表《在掸族中》(The Cradle of the Shan Race)的导言中说:“掸族的发源是在中国本部内,位于四川北部与陕西南部的九龙山脉中。”杜德(Doda W.C.)于1923年在美国爱荷华州出版社出版的《泰族》(The Tai Race)、吴迪(Wood W.A.R.)于1926年在伦敦出版的《暹罗史》(A History of Siam)中也都宣扬泰族源自中国的假说。单从学术的角度说,这批早期的西方学者,发现泰族与中国境内的许多少数民族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渊源,在语言、风俗、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断定他们有共同的族源,这无疑是一大贡献。特别是他们在地名考证、语言对比研究等方面,提出过一些独到的见解,这也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批早期西方学者的研究工作,不可能脱离他们所处的那个历史环境。换句话说,那正是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进行侵略和渗透的时期。英国占领了缅甸,法国把印度支那变成法属殖民地,泰国则处于英法两国的争夺之中。为了推行其殖民统治,首先就必须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历史和文化等进行了解和研究,于是这些西方学者中的汉学家、东方学家便应运而生。他们的研究工作,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本国政治利益的左右,他们的理论客观上适应了殖民主义扩张的需要。比如说,既然泰族是由中国迁来的,那么泰族打回老家去,收复故土便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恰恰暴露了英法帝国主义在占领东南亚以后,进一步觊觎中国云南的阴谋和野心。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者占领泰国时期,日本为了推行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便授意和默许亲日媚日的泰国銮披汶·颂堪政府宣扬大泰民族主义。泰族起源于中国的假说,迎合了大泰民族主义的需要,一时甚嚣尘上。他们捕风捉影地说,泰族起源于中国川陕地区,甚至远到新疆阿尔泰山,因为受到汉族的压迫而南迁。他们把三国时代被诸葛亮七擒七纵的孟获,说成是泰族的首领,把唐宋时期以云南大理为中心由乌蛮和白蛮建立的南诏政权,说成是泰人建立的国家,把大理称为侬塞,说成是泰族故乡。銮披汶·颂堪政府一方面在泰国国内推行反华排华的政策,取缔华文教育,规定某些职业只许泰人从事,不许华人和外侨问津,甚至颁布《划地区禁止外侨居留法案》。另一方面则通过泰国艺术厅厅长銮威集瓦干等人篡改泰国历史,把泰国史说成是泰族史,鼓吹“泛泰民族主义”,把居住在中国、越南、老挝、缅甸和印度境内的泰族及有关民族,统统置于泰国的领导之下,“唤起泰国团结合作,领导泰族走向繁荣”。

有的学者不赞成泰族是由中国南下的假说,提出泰族由爪哇、马来半岛北上的假说。美国民族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在1942年出版的《人类学》(Anthropology)一书中指出,泰族人有马来血统,是从马来半岛的南部向北迁徙的。泰国学者颂萨·素旺那汶将现代泰人与印尼人的血型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泰族起源于印尼群岛,然后由马来半岛北上的假说。由于这种假说所提供的论据不够充分,所以在学术界影响不大。

第三种假说认为泰族没有从哪里来,也没有迁往哪里去,就起源于当地。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泰国考古学家清·犹地。他在《泰国的史前时代》一书中说:“考古的结果表明,远在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现今的泰国土地上就已经有人居住。以后又经历了中石器时代、金属时代,并进入历史时代。”泰国诗里叻医学院的解剖医师索·讪威迁,解剖分析北碧府城关县4 000年前的人类骨骼,发现跟当今泰人的骨骼相同,并且一直保留着饰齿和拔牙的风俗,从而证实泰国这块土地是“泰人祖先自史前以来繁衍生息的地方”。泰国前《文化艺术》杂志主编素集·翁添还专门写了一本《泰人没有从哪里来》的书,阐述这种看法。

中国的学者,对所谓泰族起源于阿尔泰山、川陕地区以及南诏是泰人建立的国家等观点,一直持批判的态度。陈吕范教授撰文多篇,用大量确凿的史实证明阿尔泰山自古以来便是萨迦、匈奴、突厥、回纥、契丹和蒙古等草原游牧民族的活动舞台,泰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而四川的蜀文化有其自身非常鲜明的特点,与泰族文化大相径庭。在《所谓“泰族七次南迁说”剖析》一文中,陈吕范教授对杜德(Doda W.C.)所编造的“泰族被汉族压迫七次南迁”的说法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并在《南诏不是泰族建立的国家》一文中,征引大量大理出土的南诏文物资料说明南诏的统治者系白族和彝族。陈吕范教授的文章被翻译成泰文发表,在泰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泰国朋友亲自去大理等地实地考察后,更加信服中国学者的观点。目前,泰国国内相信第一种假说,即泰族由中国北方往南迁移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泰族是百越族系的一个分支。

中国学者批判泰族由中国北方往南迁移的假说,并不意味着否认中国南部的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也是泰族的发源地之一。相反,中国绝大多数的学者主张泰人起源于越人,泰族是百越族系的一个分支。黄惠焜教授在《从越人到泰人》一书中指出:

古代中国的黄河流域地区,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古代中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澜沧江流域地区,则是越人诞生的摇篮。越人文化相同,语言相通,支系繁杂,被称为“百越”。著名的《汉书·臣瓒注》说:“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杂处,各有种姓。”交趾在今越南北部,会稽在今浙江省绍兴,加上云南省整个南部沿边地区便构成为半月形的广阔弧形地带,这便是最早的百越文化区。

百越是越人的统称,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还可分为於越、杨越、南越、闽越、骆越、山越和滇越等。他们有一些共同的文化特征,如断发纹身、打牙凿齿、傍水而居、习于舟楫、役象乘象、干栏建筑、种植水稻,以及有肩石斧、有段石锛、使用铜鼓,等等。

我们把泰国的泰族跟其有渊源关系的若干民族进行比较,不难看出泰族由百越演变而来的痕迹。

与泰国泰族最接近的莫如中国西双版纳的傣族。在12世纪的时候,清迈的兰那泰与西双版纳景昽金殿国的傣族互通婚姻,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化习俗,简直就是一家人。根据《泐史》的记载,叭真(Chao Bhaya Cheng)于祖腊历543年庚子(1180年)入主猛泐,即占景昽(Ching Hung,现译景洪)为王。叭真生四子,长子名陶伻冷,食采于兰那;次子名陶埃伻,食采于猛交;三子名陶伊钪冷,食采于猛老;四子名陶钪冷,后继父为景昽金殿国至尊佛主。可见清迈的兰那泰与西双版纳的傣族原是一回事。江应樑教授在《百夷传校注》的序言中说:“从德宏到西双版纳一带的傣族,兼及今国境外的掸、泰诸族,在明代都概称为百夷。”如果进一步探索百夷(摆夷)的族属渊源,中国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属于百越中的滇越,即《史记》所说的乘象国。

泰国的泰族跟老挝也同出一个族源。老族主要分布在老挝、云南和越南北圻,最早发源于云南的哀牢山,称为哀牢人。“哀牢”实际是“牢”,也就是“老”。“老”在泰、老语中是“我们”的意思,他们自称为“老”,别人则称他们为“哀牢”。“哀”是个虚词,相当于汉语中阿王、阿陈的“阿”。现代西双版纳傣族平民男子的乳名,首字发音必读“岩”(读作ai),即“哀”的同音异写。陈序经教授一贯坚持这种主张,他在《掸泰古史初稿》中曾作了详细阐述。1964年,他亲临云南的西双版纳、芒市和保山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更加坚定了这一看法。他写了《泐史漫笔——西双版纳历史释补》一书,其中说道:“哀牢这个民族的名称,直至今天还用于越南西北与老挝的老族和泰族,越南人还叫他们为哀牢人。这就是说,近代或现代的越南人是用了这个民族最古的名称。”另外,中国古籍所载关于哀牢起源的九隆传说,也为哀牢的族属提供了证据。传说,妇人沙壹,触木怀孕生十子。后沈木化为龙。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舐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读为gao),谓坐谓隆,因名子曰九隆。及长大后,诸兄以九隆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为王。笔者发现,沙壹妇人所说的鸟语,不是别的什么语言,而是泰语。至今泰语与傣语、老语还能够互通。

泰国泰族与中国的壮族也有族属亲缘关系。泰国和中国曾多次联合举行“泰、壮比较研究”的学术研讨会。学者从语言、文化、历史、风俗、考古和人体解剖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泰、壮的比较研究,发现许多相似之处。泰、壮同源,中外学术界几乎是一致的看法。只不过壮族与汉族同化融合的时期比较早,汉化程度较深,所以比起傣族或老族来说,差异较大。壮族的祖先是百越中的骆越,这也是不容怀疑的。

泰国的泰族与缅甸掸族的族源关系也很密切。陈序经教授认为:“从种族方面来看,泰族是掸族或老族的支派……掸读为檀(Tan),是T音,也是较古的音。泰(Thai或Tai)是与檀相近,所以泰大概是从檀音转过来。”从公元1世纪前后到现在,掸族主要是居住在缅甸北部靠近云南一带。《后汉书》卷86西南夷传哀牢条说:

(永元)九年(公元97年),徼外蛮及掸国王雍由调,遣重译奉国珍宝,和帝赐金印紫绶,小君长皆加印绶、钱帛。

永宁元年(公元120年),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又善跳丸,数乃至千。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过大秦。

掸国大约在6—8世纪时被骠国所灭。骠是藏缅族系。骠国后来又被蒲甘王朝所取代。缅甸一直由藏缅族系统治。但掸族一直居住在缅甸的东北部及东南部,称为北掸邦和南掸邦。时至今日,掸邦还坚持要脱离缅甸而独立

除了上面介绍的傣族、老族和壮族等跟泰族有着同族源的民族外,还有水族、仡佬族、侗族、黎族布依族等都跟泰族有亲缘关系,他们都共同源于古代的百越。

假如我们承认泰族源于百越这一事实,那么关于泰族起源地区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因为中国南部、泰国北部、越南北部、缅甸北部,甚至印度的阿萨姆邦,这一广袤的地区,皆是古代百越民族的活动范围。我们只要打破现行的国家边界的界限,便可以把这些地区视为泰族的发源地。因此,泰族的一部分可能由中国南部迁徙而来,一部分可能就是当地的土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