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破坏的起源

破坏的起源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归纳起来,现今CP破坏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疑难:宇宙学的观测表明重子数产生机制要求更大的CP破坏来源,不是标准模型所能提供的,需要新物理模型。CP破坏的起源:与“硬”CP破坏的KM机制相对应,理论上存在自发CP破坏的理论模型,但实验对其提出了极其严格的限制。针对上述CP破坏的起源的解答,如图1101所示。
破坏的起源_自然是数学设计的

10.CP破坏的起源

本题来自《10000个科学难题·物理学卷》第796页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吕才典研究员的题为《CP破坏的起源、机制和宇宙学的关系》,全文如下:

现代物理学研究的范围是对称性及其破缺,其中关于分立对称性的探讨占据重要地位。宇称变换P改变空间手性,电荷共轭变换C交换正反粒子的内禀量子数,其两者在引力、电磁及强相互作用中分别是对称变换。然而,弱相互作用不仅分别破坏C和P,而且亦破坏CP联合变换。

粒子物理学对于CP破坏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从理论上讲:首先,其彻底破除了人类的思维定式——CP守恒意味着正、反粒子应当遵循相同的自然定律,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微观世界中的对称性不能先验地假定而只能经过实验的检验;其次,由CPT定理可知CP破坏即意味着时间反演T的破坏,从而微观世界中的时间具有方向性,且其不同于宏观热力学中所内蕴的时间之矢;再次,CP破坏是标准模型构建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其解决方案促使三代夸克理论的诞生;最后,宇宙学中为解释正、反物质的不对称性而引入重子数产生机制,CP破坏是其必要条件之一。从实践上讲:对CP破坏的清爽测量不仅可以约束标准模型中的味道参数;而且亦能用于探测新物理的迹象。

在标准模型的框架内,CP破坏的来源有两条途径:其一,弱电理论中的Koba‐yashi和Maskawa(KM)机制:由于YuKawa耦合包含不同代间的夸克,使得质量矩阵于味道空间中是非对角的,因此带电流与质量本征态的耦合会给出CKM(Cabibbo‐Kobayashi‐Maskawa,矩阵;在三代夸克理论中,其经重新参数化后仍然含有一个复相角,这成不弱电理论中CP破坏的唯一来源。其二,在量子色动力学的作用量中包含一个不可忽略的全导数项,其破坏P和T,即CP。

迄今为止,K、D和B介子系统是开展CP破坏研究的最好平台,而B工厂所给出的实验结果很好地支持了KM机制。归纳起来,现今CP破坏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疑难:(1)宇宙学的观测表明重子数产生机制要求更大的CP破坏来源,不是标准模型所能提供的,需要新物理模型。以最小超对称标准型为例,包含41个CP破坏参数,这就为理论上筛选真实的新物理模型提出了严峻挑战。(2)CP破坏的起源:与“硬”CP破坏的KM机制相对应,理论上存在自发CP破坏的理论模型,但实验对其提出了极其严格的限制。坦率地讲,自然为什么是CP破坏的答案距离我们依然遥远。

针对上述CP破坏的起源的解答,如图1‐10‐1所示。

img46

图1‐10‐1

四种自然力即电磁力U(1)、弱核力SU(2)、强核力SU(3)和引力9-4(化简为3-2,引力的定量特征)的强度相等。

这四种自然力强度相等的动力机制可表述如下:

(1)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耦合强度5:

img47

5=|6-1|=|7-2|=|8-3|=|9-4|

(2)由此可以认为所有的粒子都发光的速度永远运动:

6-5-1=0,7-5-2=0,8-5-3=0,9-5-4=0。

(3)几率振幅的一致性如下:

强作用数学场:8-3-5:3/5+2/5=2/5+3/5=1,S+S=SS=1

弱作用数学场:7-2-5:2/5+3/5=3/5+2/5=1,SS=SS=1

引力数学场:9-4-5:4/5+1/5=1/5+4/5=1,SS=SS=1

电磁力数学场:6-1=5:1/5+4/5=4/5+1/5=1,SS=SS=1

这就是CP的起源:宇宙大爆炸前宇宙温度高达1028K以上,四种自然力强度相等时刻,下降到1032K以下,强力和弱力自发分裂之时所产生的CP破坏,上图的数学表示也就改观变成下图1‐10‐2所示。

img48

图1‐10‐2

说明如下:

1.宇称守恒对称的破缺,表现在图的左侧有一个负宇称量子数为-1和图的右侧量子数3的不相等:-1≠3。这个负宇称量子数所代表的粒子为U子中微子Ve。右侧的量子数3,则为超重型希格斯子,因此,这种对称破缺,不但宇称守恒P的破坏,而且涉及电荷共轭的破缺,而且也破坏CP的联合变换。

2.第二:讲到时空的反演对称的破坏,表现为图1‐10‐2中上端的T1=±12,表示宇宙大爆炸前的经历级长;与此同时,本图下端T2=±8,构成±12±8=±20的互补对称的破坏,告诉人们时间反演的对称具两重性,换句话说:在平常状况下是对称,比说,光速在平常状况下是守恒的,但在宇宙大爆炸瞬间光的速度就比平常状态下的速度高出好几千倍!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好像有一种思想倾向,研究统一理论,自由不怕多,N=8推广超引力,时空维度数为8,那么弦论的时空为11维。

但是不幸的评论也随即跟来了,说:“不幸的是:这种11维的理论存在一个被征是它破坏左右镜像对称(也就是说,它是宇称不守恒的),这意味着基本粒子必须具有一定的左右手标志——(或称手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为左手与右手之间的差别是理所当然的。但手征性的存在,实际上依赖于三维空间更深层的性质。研究表明,确定的手征性只存在于单数维的空间中,这就是说,空间的维数是奇数,因而时空的维数必定是偶数。否则自然界的规律中将没有手征性。一句话,11维时空理论不成立。”[1]

如此说来,前引2000年8月15日《纽约时报》所载困扰世界的10大物理学难题之七,说起先有人反对11维理论,认为它不好。后来他接受了这个11维理论框架,但是情况因此变得更加复杂起来,好像“打”不好,“吊”也不好。看样子,干脆把这11维放弃为好,这只要查阅一下《周易》所载“天地之数”的“终极”(102=1+3+5+7+9+11+13+15+17+19=100)即可。这是铁一般的规律,说明时空必然是偶数,空间必须是奇数,11维的时空绝对没有。

如果我们即从这一数的自乘等于数的迭加来推论我们的时-空问题,那么在这个素数序列中,即可认为空间必须是奇数,比如它的一开头,3代表三维空间,开头的1,代表时间,这个时间的定量特征是普适的,换句话说,如果空间是5维,那么加1维时间就成了6维时-空。在原理上,这和3维空间加1维时间而为4维时空是相通的。推而广之,10维时空中的9维空间,除去真实的3维空间之外,还有6维空间放到什么地方去好呢?在理论上,让我们把这其余的6维空间,打比方用一条弦把它卷起来藏在一边可不可以呢?因为我们的根本问题在于4种自然力的如何统一的问题。

有人在斯蒂芬·温伯格(Steven Weinberg)面前提问说:“迈克·格林(Mike Green)声称,我们将不得不改变我们的时空概念,使它‘弦化’。目前,弦理论是建立在经典背景上的。”

温伯格回答道:“时空坐标不过只是众多的自由度中的四维……我们还不至于想要建立一个新的时空观,时空坐标只是描述理论所需要的十维——或十五维或二十六维或其他维——的自由度中的四维而已。”

那么,为什么时空必须是四维呢?

上面说的102=1+3+5+7+9+11+13+15+17+19=100是不是时-空维度数的底线呢?这可真是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

中国科技大学交叉学科理论研究中心卢建新-杨焕雄合著《为什么时-空是四维的?》一文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讲的是这样一个问题:

在超弦理论中,10个时空维度本质上都是动力学量。如果没有可靠的稳定机制,6个额外空间即使在某个初始时刻被预设为高度弯曲,也许可能在后来的时间里演化成不那么弯曲的平坦空间。从而与当今实验观测所证实的宇宙只有4个有效时空维度的结论发生冲突。这就是弦理论中长期悬而未决的Moduli:稳定问题Moduli的理论,就是“守恒和对称”。两个宇恒量,在自然的设计中含有一个与这个守恒量相对应的连续对称性[2]

【注释】

[1][英]P.C.W.维戴维斯,J.R.布朗著,廖力、章人杰译:《超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年,第87-88页。

[2][美]A·热著,荀坤,劳玉军译:《可怕的对称:现代物理学中美的探索》,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第12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